一群10岁孩子演的《红楼梦》,为何演技能吊打当红小花?

最近这个话题热度一直不断,从育儿的角度来讲,我是真心觉得这些孩子很棒。小小年纪,能吃苦耐劳,要知道在剧组拍戏并不是像我们看到的那么光鲜亮丽的。有时候,一个镜头、一句台词,导演可能会要求你NG好多遍,从中选择最好的一遍。所以,光凭这一点,就甩抠图的流量明星好多个大观园了。

其次,小戏骨版红楼虽然只是一群孩子,模仿的是87版红楼,但我认为他们是有自己的一部分理解在里边的。只是目前他们还比较小,很多深层次的地方,揣摩得还有些欠缺。模仿是一回事,演技又是另外一回事。看看10版,他们拍的那叫什么?不客气地说,根本毫无演技可言。而这些孩子们,能够做到这样,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最后,至于某些人所说的,孩子们被过誉,这纯粹是心里不平衡,无需多言。




小戏骨版《红楼梦》口碑不错,原因如下:

一 模仿87版《红楼梦》

小戏骨版无论服装造型还是配乐都是深度模仿87版红楼梦。87版红楼梦电视剧虽然不是完美的,但是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一部。

因为小戏骨的演绎其实是站在巨人背上,因为他未播出即成功了一部分。

二 真诚

虽然小戏骨版的电视剧不长,但是从选角开始就见到了剧组的真诚。宝黛钗凤四人选对了,他们的人物立起来,电视剧就基本成了。无论宝姐姐的大气,凤丫头的精明还是林妹妹的柔弱,都表现的丝丝入扣。可以对比10版,哪个人物走进观众心里呢。

孩子们虽小,表演却不错。小宝钗为了角色减肥,小王夫人表示哭戏一定得真哭。给她几分钟酝酿,一会眼泪就下来。这是功夫,也是孩子们对表演的真诚。对比大人演戏不背词,扣图用替身,孩子们让人看到了表演的明天。

三 剪裁得当

小戏骨版从洋洋巨著中选择了更为热闹的戏分,以刘姥姥二进大观园为主线,摒弃了情感戏和其它不适合孩子表现的内容。这样观众既看到红楼梦的风采,又不会对孩子们的表演感觉拧巴。




记得甄嬛传里面胧月砸摩格的九连玉环时说的:女儿是孩子,就是想错了法子也不会贻笑大方。这些用所谓的小戏骨拍红楼梦就是出于这样一种心理,演砸了他会说,他们只是一帮孩子而已,模仿得像一点就各种吹各种捧,仿佛这演艺圈的天下已经拱手送给他们了一样!说穿了还是这些观众根本没有从艺术的角度去看,只觉得小孩子天真可爱就够了,所以别再说什么吊打这吊打那了,既然是要演戏,不管年纪大小,请拿演技说话(如《那年花开月正圆》里面的小怀先,谁不说他演技好),有自己对角色的理解才能叫演技,完全照搬87版的人物形象、情节和台词,也好意思拿来不要命吹捧,小孩不懂事,吹捧的大人都不会害臊的吗?不要将模仿秀神化,很招人烦的。




首先,原著中的宝玉,黛玉,宝钗等本来就是十几岁的孩子,小孩子的那种与生俱来的童真,是那些所谓演员们无法用演技加以呈现的。

其次,书中众多男女主人公当时只有十几岁。如果用年龄和他们差不多的儿童出演,可以说就是一种本色出演,儿童具有儿童的优势。这些是成人无法表演出来的。




小戏骨版的《红楼梦》,为何演技吊打当红小花?其实我觉得,这些十岁,甚至不到十岁的孩子演技能这样好,正是因为他们是只专心去演,却不会去考虑其他方面的。

其实小戏骨版的《红楼梦》我全看了,我觉得那群孩子的演技真的很不错,每个人都是真情流露的。不逛是《红楼梦》,他们所演的其他电视剧,每一个角色都是惟妙惟肖的。而总结他们演技为何如此之好的原因,其实我觉得更多的是四点:编剧认真编,导演认真导,演员认真演,剪辑师认真剪辑。

编剧认真编

曾几何时影视界流行所谓的尊重原著的说法,所以编剧在编写剧本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是将原著小说照本宣科地编了进去。

然而,小说和剧本虽然都是文学作品,但他们因为呈现形式不一样,所以侧重点自然也就不一样了。所以,若编剧真的完全按照小说的逻辑去编写剧本的话,那么演出来的故事情节就会显得比较拖沓,让人看着索然无味了。

小戏骨版的剧本虽然也很大程度上借鉴了87版《红楼梦》的剧本,但是也有他自己创新的一面,而且也很符合优秀剧本的要求,所以编剧编得好。

导演认真导演

曾经某明星在综艺节目上就吐槽导演让演员说台词1234567就过关了,然后为了节省时间和其他成本,很多都是当时随便拍个镜头,后面再进行后续制作就行了。有的导演对剧本都没摸透,就敢随便导演,其拍出来的作品能好看就奇怪了。

然而从小戏骨版的《红楼梦》来看,导演虽然也是在模仿87版的《红楼梦》,但人家是真的认真让那些小戏骨去演的。也正因如此,小戏骨红楼梦才会那样的精彩。

演员认真演

现在的很多电视明星,可能会有明星的包袱,或者是其他的包袱,比如说脸上做了一些整容手术,或者考虑以后自己脸上会不会有很多皱纹,所以脸上能没有表情就尽量没有表情,尽量用一个瞪眼来表现出喜怒哀乐。

如果一个人是这样就算了,整部电视剧所有的演员脸上的表情都是僵化的,这部电视剧能好看么?

小戏骨们就没有这样的包袱了,伤心的时候就伤心,开心的时候每个人也会按照角色都特点来表现,发火的时候也不怕皱纹出来。

其实心里包袱不是理由,毕竟从事的就是这个行业,就要按照要求表现出人物的喜怒哀乐。

剪辑师认真剪辑

在看现在古装片的时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看到招式打出来的时候,弄个慢动作或者特写动作;在人物出场之前,弄大量没有意义的风景镜头作为铺垫;人物动不动就给他们来个特写。如此一来,弄得整个电视剧呈现的效果就不好了。

而小戏骨的《红楼梦》则是去其繁留其简,看起来简单爽利,所以让人觉得好。也正因如此,大家才觉得小戏骨《红楼梦》真的不错。

好了,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就这么多,如果你觉得还可以的话,还请给关注点个赞,支持我一下吧。




因为《红楼梦》这部小说主要就是在讲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悲惨的爱情故事。而且他们本来就是十几岁的孩子,充满着孩子的童真,活泼之类的,这些大人可以说是演不出来的,所以演技当然好了。




严格来讲,小戏骨版《红楼梦》并不是演绎,而是模仿。

这部剧的要求很低,只需要复刻87版《红楼梦》就可以了。

因为是一群10岁的孩子,属于小孩子做大人的样子,做成五六分,就足以讨喜了,做到七八分就是惊喜了。

这道理就和过年小孩子出来弹个《致爱丽丝》,只需要左右手协调,没有严重的音准错误,就是郎朗、李云迪的待遇。

可是,如果弹琴的是个成年人,哪怕琴龄更短,弹得更好,单单是弹《致爱丽丝》就挺丢人。

同样的道理,如果哪个小花接了翻拍剧,并且完整复刻的原剧演绎,会得到戏骨这一类的评价么?只会被挑剔出哪哪不如原剧好吧!

不管是戏剧,文学还是哲学,都会讲模仿是人类的儿童时期,而成年人是没有资格模仿的。起码,不能简单复刻。

成年演员哪怕是模仿:

第一,是要模仿现实,而不是模仿别人的表演;

第二,是要把模仿的模块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灵活调用。

模仿模块的积累到足够多,调用足够准确,才有资格被说一句有演技。

所以小花小鲜肉只会瞪眼皱鼻子撅嘴,就是积累得不够多的缘故。

而模式化应用能挨得上“有演技”的边儿,再多,就需要了解背景故事,根据人物的成长经历设计角色。

87版《红楼梦》是把演员圈起来,把背景故事变成演员生活的一部分这样磨出来的,这在现在3-7个月一部剧的拍摄时间里是完全不可能的。能有半个月围读期都是剧组可以拿来炫耀的宣传点了。

而在这么短时间里可以掌握背景,精准演绎的戏骨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小戏骨复刻的是别人通过超长围读期训练出来的表演,效果当然比现代速成剧组好。但是,这种表演模式也只有小孩子可以被叫好而已。

大人不配。




因为纯真善良无世故




源于孩子的那份“简单”

毕竟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经历很多事,好的坏的都有,且外界因果或多或少都会在一个人身上留有痕迹,第一版红楼梦赶上了先入为主,那时候人们心性和社会没有这么复杂,纯粹和简单都在观众身上,其中的演员也没有现在浮夸的映衬,更像是没有所谓“资本”的描红,眼里的“光”容易引起当年人的共鸣。

反观翻拍几版红楼梦,角色的定位和人选少了点契合感,毕竟时代也不同了,早已不是当年吃饱的时候,现在更追求五味俱全,甚至更讲究所谓资本的格调,一道菜两个师傅都不能炒出一个味,面对现在影视剧和经典又怎么能较真。

儿童版的红楼梦,第一人物设定可以说是极为新颖,回看所有影视剧儿童反串成人电视剧,加之经典可以说是极为少,就这个亮点而言也能带动观感上的突破,毕竟孩子演绎复杂人性本身就有点过家家的感觉,如果在此基础上加上了份“小认真”可以说还是很有看头的。

现在影视剧都是粉嫩出道,资本推波助澜,什么事都以“量”去刷存在,即使没有功底可言,但是天天在你眼前晃,早晚也是脸熟,毕竟这个市场很大,总有买账这种类型的!

其实小孩子超前演绎这类人性戏码,总感觉还是很不妥,单纯美好的年纪,染色太多就不可爱了




俗话说:跟谁像谁、学谁像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红楼梦   演技   小戏   孩子   剪辑   剧组   小花   编剧   剧本   小孩子   导演   演员   角色   电视剧   人物   儿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