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高校管理人员素质低,外行管理内行,脾气大不干事,瞎指挥,任务不执行,怎么办?

科技科普促使人们养成理性思考和理性处理事务的习惯——凯腾聚知

根据个人和高校合作的履历回答这个问题,个人观点我姑妄说之,你故妄听之,不喜一笑了之。

现在在高校担任行政人员最低也要有大专学历。行政主管以上不修习必要的管理学知识,大部分人都不好意思说是大学专职行政人员,原因很简单——历史上有那么一段时间,人们对大学行政人员的认知——做人事不干人事!

教授治校一直是一些人热衷吹捧的大学治理方式之一。

所谓教授治校的核心是指学术研究和学术传播,教育教学方式,教育理念等以教授为主,而不是所有的行政服务岗位都是教授。

现实中,高等学校的院系课题负责人都是获得高级职称或以上的专业知识分子人员,普通行政人员接受他们的领导。

学校的矩阵式管理弱于企业的项目矩阵管理,会出现横向的行政人员服务意识不到位现象是事实,纵向管理体系的行政人员服务意识还是非常好的因为互相协助协作交流机会多。




高校管理人员的素质在逐步提高。高校教师录取有严格的门坎,学历科研成果都有严格要求,而管理人员,不少是靠关系,甚至走后门录取,素质难免参差不齐,特别在高素质的校园里,一些低素质的管理人员更显得与众不同,给学生带来很多不愉快。




这个就是行政管理带来的弊端,学术方面就应该选取那些有业务能力技术精干,并且有格局有气量大度的人作为大学技术管理人员和备选。学术方面要能够做到像毛主席说过的那样: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严厉处理那些学术品行不端、论文裁剪大师、胡乱打压别人的学术败类,颂扬那些学术优异、默默无闻又甘当别人学术阶梯的优秀科技教授人员。




在我国高校管理行政化体制已是尽人皆知的事实,学校的实权无伦大小都掌握在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手里。教学科研要办事,要办成事都得仰仗于他们!而行政人员的素质及管理能力及服务意识相对于教学科研人员的素质都要低一些。因他们入校时的条件相对低一些而且他们中不少人是通过关系进去的。他们素质低又缺服务意识,依托行政化管理体制,往往会把手中最小的权力发挥出最大的的威力来。那怕一个小小的办事员也把一个大教授、博导搞得憔头烂额,叫苦连天。这种情况在民办髙校更甚。我曾到过一家民办髙校执教五年多,所見所闻,触目惊心,感慨万千。首先,民营企业家投资教育,他决不是办非赢利性的公益事业,而是要办赢利性的教育产业。既是办产业,他就必须讲求投入产出,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必然时时处处降低成本节省开支。可买可不买的坚决不买,非买不可的,只买最低价的。因此,民营髙校往往在教学用房、实验器材、图书资料、学生生活服务都显得十分拮据,甚至严重短缺。招聘的师资除聘用几名退休教授装点门面外,其余大多用刚毕业的大学生,给他们开实习期或试用期的工资。因聘教师的结构如此,因而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

学校管理实际实行的家族式管理,任用的人员多是老板的家族成员或亲戚故旧,老板就是家长。这些人文化程度都不高,不少人是初中、小学生,有的甚至是文盲半文盲。他们因为受教育程度低,其言行举止,往往横蛮粗野并仗与老板的特殊关系,盛气凌人,横行霸道,飞扬跋扈,时常与师生发生冲突,甚至打架斗殴。因而直接影响校风校纪。




高校去行政化,开放、民主,讲真话,还高校一片净土。




此话说的欠妥,大学不会出现不执行任务的教学管理人员,不听话去人事处报到,六个月没有下属部门要,下岗。

我校教务处管理严格,每周例会,完不成的工作加班,晚上,周六周日,没有加班费,和餐费。领导不满意,下学期就滚出教务处。

大学会有工作效率问题,恐怕那个行业都有这个问题,领导随时纠正,督促,指导是常事。下层有问题,领导指导批评,领导出问题工作不称职有很多理由,群众管不着也不想管,大学阶层观念很强,下层与上层没有关系,大学好坏关键是上层,可能问题很多,高官厚禄,他们高薪,走的是上层路线,没干明白换个大学还是领导,这是大学问题关键。

大学有很多轻松岗位,或许是图书馆,档案馆,医院,行政,学生,党工团,后勤,后勤工人比老师轻松,不安排活,或干不多少活,大一点的活用工程方式包出去,用不着工人干,但后勤管理人员要坐班,这些部门可以托延延辞工作,

教学系统不可以,有些工作要提前完成如科研申请,开题,结题,新专业设置申请,新课程申请,实验项目器材购置维修,招生计划,招生录取,常规教材,教学计划,课程表,教师进修,学生处的宿舍安排。等等。




内行瞎管理更可怕。大学管理需要泛专业知识结构。某领域教授不一定懂得大学各专业管理要点,自行其是,可怕。君可曾见教务处发下中小学备课本一样的模板让大学教师写每节课的导入语?写每节课讲课过程?世界上哪所大学这样培养人才?




你说的是民办学校吧,民办学校都这样,是处于半独裁状态下,有些素质低下的所谓领导经常把"能不能干,不能干走人"这句话挂在嘴边。这和雇用临时工的包工头子骂咧咧地说的"能不能干,不能干滚他妈犊子"如出一辙。




确实如此,曾经高校很多管理人员是没有什么文化的家属、关系户、专业兵等等,如果你以为高校的所有员工都是高学历的大学生那就错了,不得不说近些年还是改变了很多,接受正规教育的管理人员越来越多了。




说真的,给人感觉高校授课老师都特有素质,为人谦和,但是后勤人员或者管理人员都特没素质,颐指气使,找他们办事架子摆的比院长都大。

高校这种情况也有历史原因,很多管理人员都是关系户进来,要么是领导或教授的家属照顾进来,要么是其他的关系进来。整体素质不高,整天牛气哄哄的。对着学生更是鼻孔朝天的,找他们办事,态度倨傲,推三阻四。

这些人仗着自己是所谓的事业编和关系背景,没啥背景的领导他们也不放眼里。归根究底就是人事录用问题的延伸,还有他们个人素质有待提高。

对待这些人如果被难为,就要就事论事,用强有力的证据怼住他们。不用低眉顺眼,越这样他们越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关系户   高校   民办学校   管理人员   内行   下层   教务处   干事   外行   后勤   脾气   素质   教授   学术   领导   行政   关系   人员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