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大家都在农村吃过什么诱人的美食?什么是你最难忘的?

小时候在农村,你吃过的什么的美味值得回味?

好的,我来说说吧!在我记忆中妈妈,外婆,妗子这几个人做的饭是我小时候吃得最多的饭!既然我是在这样一个大家庭背景的成长的孩子,自然饮食习惯也就适应了长辈们的风味模式,因为关中平原盛产小麦、玉米、红苕、谷子、糜子、各种豆类农作物,所以平时都以面食为主,各种小杂粮为辅;并且面粉可以做类别的饭品;自然也就可以天天不重样的饭,解决了腻味的烦恼!

尤其是农闲或下雨时间,家里大人时间充足,多会改善伙食,譬如说:摊煎饼、包饺子、打搅团、漏凉鱼、蒸纸卷、枣馍糊、压饸饹、涮凉皮、包包子等等,都是我至今回味无穷!只可惜故人已去,哪些美味只能在梦里……此刻只能写在【今日头条】里!

尽管眼下这些农家饭几乎都在市场里可以吃到,但味道已不是妈妈、外婆、妗子们做的味道!尤其是化肥、农药、种子的变异,原材料及商品化生产,各种化学添加剂的滥用更加使我们饮食失去了“农家乐”的味道!这就是我的感受!










回味过去的美食(饸饹面)

小时候的美食,对我们七零后来说,少的可怜。不像现在的孩子们吃汉堡,火腿之类的等。我们的零食如馍片在火上焙一下,有焦个炸就会吃的很香甜。吃主食美食就是饸饹面了,儿时的主食粮有玉米面,红薯。红薯在家乡非常高产,生产队分很多红薯吃不完,晒红薯片磨面吃,红薯面做的窝头软糯香甜。想改善伙食了几个农村妇女一商量,咱们吃中吃饸烙吧,各回家蒸窝头,临中午窝头蒸好了,去借一饸烙床子,压饸烙。饸烙床用杆杆原理压饸烙,压出的饸烙又细又长,有着红薯的特有香甜味道。那时吃饸烙面非常简单,捣蒜泥加香醋一拌就开吃了。往往简单的食材简单的方法,就能做出美味。红薯面的软糯,大蒜的辛辣,醋的酸爽完美搭档,是难忘的儿时记忆美食,成年后再也没有吃过那种美味了。




小时侯在农村那时候感觉是美食,比较现在算不上美食,但那时候有知足感。记得有一次我去姥姥家,姥姥用一点白面再加黑面做的发面卷至今记忆犹新。

她先将白面搅拌成面块放一边,再搅拌黑面放一边,放到温水盆里发酵。两个小时后开始用干仗压成饼,然后切葱花油盐放在饼里面,开始把白面放外层,里层是黑面,卷起来切成黑白花卷。别提有多好吃,简直就是人间美味。因为从来就沒吃过,几岁的人吃了两个花卷。当时感觉还想再吃,但肚子受不了,吃得太饱了。

那时候不像现在的孩子这不吃那不吃,能吃上白面就是改善生活,吃上白面馍就像过年一样那样高兴,不用吃菜就非常满足。这就是记忆犹新的一次白面花卷,当时感觉是非常诱人的美食。现在是平常的家常饭。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工作在农村,所以在农村吃过很多诱人的美食。要说让我最难忘的美食不是大鱼大肉,因为小时候没有这些大鱼大肉。所以对于我来说,最诱人的美食当数红薯懒豆花。

在很多人看来,红薯懒豆花是农村最普遍、最广泛、最难吃的饮食。但是,在农村缺衣少食的五、六十年代,能每餐都能有饭吃,不饿肚子就算是幸运的了。在那个时代,红薯还是比较多的,黄豆收成也还可以。所以红薯懒豆花算是最有保障的饮食。

我至今记得,到了十冬腊月,红薯基本上是主食。每天都少不了吃红薯。我母亲便想尽办法让我们吃饱。当她知道我喜欢吃红薯懒豆花,便把懒豆花做得很好吃,里面不仅掺了青菜、还加了一点猪油,所以吃起来特别的柔软。把红薯去皮后掰成小块,放入碗里,再加入懒豆花,红薯与懒豆花的有机结合,那个味道真是一绝。尽管在那个年代会经常出现吃不饱的状况,但是,对于喜欢吃红薯懒豆花的我来说,基本是可以饱肚子的。

对于这样的诱人美食,你觉得奇怪吗?欢迎讨论留言哦!




老家位于湖北的江汉平原,村民临汉江而居,筑有防洪堤,方圆百里皆平原,所以除非发大洪水,百姓的日子还是过得去,虽不算丰衣足食,倒也无忍饥挨饿之艰

所以,小时侯的美食还真心不少,简述几样,详述得专文了[耶]

一:盘龙菜(另名剁菜)

年底家家杀猪,一般一头.。

材料:五花肉剁碎

红薯磨的淀粉

姜葱盐等调料

鸡蛋或红纸(吉利色)

工序:前三种混合拌匀,鸡蛋摊成直径35cm左右薄饼,以鸡蛋皮或红纸裹成椭圆形长条,上锅蒸,乃成

食法:切薄片,蒸、炒,火锅皆宜

二:糖片子

本地亦产糯米、大麦,家家只种一两亩,自己吃

材料:糯米、大麦

工序:糯米蒸熟,哂干后搓成一颗颗的,掺河沙炒爆.筛干冷备用

大麦发芽后磨浆,熬成糖浆

糯米花+糖浆拌匀,置专用方框盒内锤实赶平,稍冷还热,脱开方框,切条切片.以陶缸装好,上面用旧棉袄之类塞紧封好即可!

吃时随时取用,孩子零食,来客点心

制作过程繁琐,现在几成非遗,再回老家,几不可得,或已工业化生产,味道天壤之别了!

美食多多,时间不多,得空专门介绍,也算为宣传推广老家美食尽些微薄之力




在一篇有关地主和农民的文章里,我谈到从前地主不一定靠剥削成就富足的生活,农民也不定饥寒交迫。许多人很不服气,这里我说说小时候在爷爷家的一些小事,算闲来之笔吧。
我63年出生于农村,童年时是我们国家难得温饱的岁月。我的爷爷四兄弟他是老大,下面还有8个妹妹。刚成年的爷爷独自成家,父母就只给了一把锄头、做饭的鼎和炒菜的锅。他来到一座无主的荒山开荒垦地。先后生下四男四女,除我父亲寄养在外其他的都带在身边。在我懂事时一大家有五十几口人了,尽管叔伯们各自成家,但节庆总得在一起。奶奶将一大家子生活安排得有滋有味井然有序,一些美食至今难忘,充满着对童年美好的记忆。
甜高粱糯米粑柴火烤半焦,随烤随食,脆香的皮、韧甜的肉、红白分明透亮的色。
油炸的糯米丸子,红糖水煮二十分钟,外焦里嫩,又香又甜。
砂子炒薯片。冬天红薯收回家,自然地放柴火灶旁去水气也蕴养糖份。然后切片,开水烫一把至皮熟内生,经太阳晒成干片。家人聚集时,大铁锅将溪流中拾回大小直径约1cm的石子炒至一定温度,放进干薯片翻炒至半焦。口感自己去想象。
各类果糖。比如柚子皮晒至半干至软,冬瓜去粗皮晒干水份,秋枣凉干,然后放入红薯糖水久煮凉干缸藏。
总之,美食多多。都是爷爷在屋前房后自栽的果树旱土中自产的杂粮由奶奶姑妈们巧手制作而成。
我们与爷爷家相距4km,我工作时爷爷差不多80岁了,周末的傍晚去看他,见到对山坡上一团黑影,我猜测一定是爷爷。他还坚持养羊,傍晚了去对山收羊回家。一个冬天清晨,我去上班,雪地上仅一行深浅不一的脚印,我走近发现第一个走过雪地的竟是爷爷,他说到一个油漆工匠家收桐籽油钱去。所以,爷爷虽为农民没有多少生产成本也无多少生产技能,在国家一切靠计划供给的岁月里却带领一大家人温饱自给,让一家子清贫中不乏滋味的生活着。这是一个农民的勤劳俭仆和生活的智慧,值得我们在时下纷烦燥动的社会中去捡拾和发扬。




小时候家里太穷,那有什么诱人的美食。只有白面煎饼最难忘。

我老家在农村,半丘岭地段,不适合种水稻,只能种地瓜,小麦种的也少,再就种点杂粮,还是集体生产队,粮食是生产队分给每户。

只记得小时侯天天吃地瓜干煎饼,大米饭根本吃不上。蔬菜也吃不上,吃咸菜。咸菜是用芥菜加盐淹的,每家都淹一大缸吃一年,可不到一年就吃光了,接不上茬,因新淹的没等淹好就开始吃,就这样咸菜都不跟趟。

但也有自己最喜欢难忘好吃的记忆,那就是感冒了发烧时吃的白面煎饼。

那时候每家都是好几个孩子,顾不上管,当看到那个不爱动时,大人伸手摸摸小孩头有热叫发热了,这时才从烙煎饼熬子窝里爬起来,找碗和点白面也就是小麦面糊,在熬子上烙个白面煎饼给吃,平常谁舍得吃少有的白面。所以看到这白面煎饼也忘了不舒服,那个好吃呀,三口二口就吃完了,吃上有劲了,也就恢复正常。至今想起来,心里还另有一番滋味。

那也算小时候最好吃最难忘的美食吧。







我家贪穷,但父母都很不错。父亲不爱说笑,沉默寡言。而母亲勤劳能干,每天贪早摸黑,把两间光线暗淡的破屋整理的井井有条,这还不算,母亲抄的菜才是我终身难忘的…在冰天雪地里,没有了绿色蔬菜,但我们不愁没菜是,除了咸菜干,米汤菜是我终生难忘的美味佳肴。农村煮菜柴火旺,三五分钟一个菜就煮好了。我妈煮米汤时把锅烧热,用筷子挟起一块肥肉当油在热锅底上快速转几圈,油继续留下次用,把米汤倒进锅里,然后把一点地瓜粉兑一点水倒入大开的米汤中,米汤马上变粘稠了,再加入食盐,撒入一把葱花,起锅!

稠稠的米汤,香香的葱味,恰到好处的咸淡,我们已经想吃的来不及了!大雪天没菜怕什么?米汤总会有的,有米汤就有菜,我们天天吃的饱饱的!

这已经是过去的事了!现在生活了谁还把米汤当菜呢?母亲离我而去了,那种只有母亲会做的菜,也像母亲的音容笑貌一样,永远地,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




以前我们这有种高粱的,到夏天会长“乌米”,摘下来就可以吃,很好吃,还能用油煎,烤着吃会有种鸡腿的味道。夏天还会有龙葵,我们这叫“黑甜星星”,摘一大把放嘴里,那叫一个过瘾。农村好吃的真的很多




小时候在亲戚家两个月,那时候我初中,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怎么会有这么好吃的馒头,麦子的香味,那是我第一次觉得馒头好吃,一下吃了五个,不知道怎么形容,总之就是麦子的香味,和大自然的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美食   小时候   花卷   米汤   白面   豆花   煎饼   咸菜   红薯   糯米   美味   诱人   爷爷   好吃   味道   母亲   农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