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本科毕业后,真的很难找到工作吗?

作为刚毕业的应届大学生,我的母校虽然是一所普通本科大学,但是我还是觉得她是一个很不错的大学,这是前言。

然后我个人的感受就是,找工作不难,但是想要找到一个好的工作确实不容易。

希望对偶然看到我回答的学弟学妹有所帮助

第一,明确自己考不考研,不考研的话,一定要抓住大三暑假的时间,这个时间一般都是各个大企业招聘管培生实习的时候,条件都会很严格,待遇也并不会高,但是一旦通过了,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毕业之后作为管培生进入大企业,无论是工资还是未来的晋升,都会相当不错。

第二,多参加实习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明确自己不考研了之后,假期就不要在家懒着了,多出去实习,不是找工厂,也不是去做收银员赚点零花钱,去找一些公司,集团,投简历去参加他们的实习,可以学到职场上很多东西,这些东西在学校是学不到的。

第三,一开始的工作都是很基础的工作,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觉得公司不重视自己,只是除非专业对口,不然你会发现上班之后很多东西需要你重新去学,一下子给你很复杂很难的工作,你会想哭的,所以,从容易开始上手,反而可能是前辈对你的善意,让你慢慢来,不想吓到你,做好小事,积累好经验,自然就会有你大展身手的机会。

愿所有人前途一片光明!




找工作不难,难的是找一个好工作。




这个不一定啊,不要对本科教育这么悲观。看下统计结果:

学历人群在总人口的占比 本科不到4%,专科不到7%

所以,不能一上来就否定本科毕业生的本身价值。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本科学历毕业是不是真的不好找工作,工资最能反应市场对毕业生的认可和就业难度,工资高说明市场需求大,工作好找,工资低说明市场需求小,就业难。

2018年薪资前20的专业

2018年薪资后20的专业

除了专业差别,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学校,985/211毕业,本科生在就业市场绝对炙手可热

985、211高校毕业生薪酬水平大幅度领先普通高校

清华大学2017届毕业生平均薪酬最高,达到9065元。北京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位,平均薪酬为9042元和9020元。

位居前十的高校还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交学院、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等,这些高校2015届毕业生和2013届毕业生薪酬水平相比2017届毕业生也有较大提高。

整体来看,排名靠前的大多是原985和211重点建设高校,普通高校毕业生薪酬水平差距较大。

所以,不是本科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而是混日子,混文凭毕业后找不到工作




由于自己的大学客观来说并不是很好,属于典型的“四非”院校,从刚上大学开始,对有关于“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事情还比较关注,然后各种所谓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受歧视的新闻也不绝于耳,起初我是默认接受这种说法的,也觉得同样是本科,我们也不一定比他们差呀,为什么那些好的企事业单位连面试的机会都不给我们呢?



后面经过大一、大二、大三,直到大四,当真正要面临考研和就业的抉择的时候,我才又真正开始审视这个问题。



2019年下半年,学校组织一系列的秋招,为我们这些刚刚进入大四的学生准备的。我当时发现了一个现象。华润集团来我们学校招聘,补充一下,华润是国企,在2019年世界五百强企业排行榜中排在80位,它主要是看上了我们学校能动学院和电力学院的学生,但是全校各个专业的学生只要足够优秀都会要,没有特别硬性的规定,当时华润开专场招聘会,是在北区大学生活动中心,各个学院的各种晚会的主要举办地,很有牌面,地方大,去的同学也多,位置不够坐,许多人还站在后面听。后来在体育馆举办的大型招聘会,在上百个企业里面,对于那些上点档次的企业来说也是蛮好的景象,学生排着长队等待面试。与这些好看的景象不同的是,那些相对次一点的小企业却“生意惨淡”,只有零星的学生愿意去它们的招聘位置前参加面试。由于招聘会也多,这样的现象我在教学楼里面也时常看到,当时是一个企业一个教室,好一点的企业“门庭若市”,次一点的企业却“门可罗雀”。



然后我对这个问题就开始有些看法了。我现在认为那些好企业、名牌企业只要985、211或双一流高校的学生,而对这些普通本科毕业生“置之不理”是可以理解的,这不是我们天天口中喊的不公平。我们(“四非”院校毕业生)在参加招聘会时都知道要削尖脑袋去好企业,它们福利好,工资高,我们为它工作,它能给我们的报酬比那些小企业高得多,所以就出现了上面的现象,这个时候,那些次一点的企业招不到合适的员工的时候,可没有天天向政府、向媒体哭爹喊娘说这些本科生只去参加好企业的面试,对我们这些小企业不公平。那么,那些好企业只招重点大学的毕业生的时候,我们就要去网上喊不公平了?我们都知道去挑好企业投简历,人家好企业挑重点大学的学生就不公平了?好企业没给我们机会,我们不是也没给小企业机会吗?



还有说法是,普通本科毕业生能力不一定比那些重点大学毕业生的差,我们照样可以为企业创造出巨大价值。那么,我也想问一句,我们当时在招聘会上看不上的那些小企业还有可能是下一个世界五百强,怎么不去向它投简历。



其实这里面没有什么不公平,这是正常的平衡。我们口中所谓的不公平,对那些重点大学毕业生来说是公平。相同条件下,选择对自己或对自己单位最有利的,这是正常的人的行为。而且不容置疑的是,整体来看,重点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确实比普通院校综合素质高。虽然确实好大学也有渣渣,普通大学也有精英,但是离开概率谈问题都是耍流氓。



所以可以设想的是,如果你是500强企业的HR,你会放着重点大学一抓一大把的合适员工不要,费时费力的去普通本科撞那个小概率吗。



从另一个角度看,是我们作为大学生的天真和傻在作祟。我们从小经历大大小小的考试,都是大家一起考,都是有参加考试的机会的,高考更是公平,全国学生一起考,也都是有参加考试的机会的,都是有概率有希望的,为什么到现在一下连参加考试的机会都没有了呢。殊不知,企业是牟利的,政府是没办法,要尽可能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不会提前取消你的考试资格,企业可没有这个义务,企业需要的是花最少的时间招到优秀的员工。



那么怎么办呢?作为普通本科的毕业生如何才能早些奔小康?我认为,首先要认清现实,相较于重点大学毕业生我们就是处于劣势,抱怨不公平于事无补;其次通过考研提升自己,这是上升的最快道路,但不可否认,这条路并不适合所有学生;最后就是就业,脚踏实地,在岗位上继续学习,日积月累,其结果是可观的。



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讨论。




刚刚过去的毕业季,毕业生总数达到了834万,创历史新高,我们国家绝对是不缺人才的。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会进一步增长,也就是说毕业生人数会不断地上升。

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增速的放缓,自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以及一些外部因素,导致社会新增就业岗位减少。

这两方面原因会使毕业生人数占新增就业岗位的比例不断变大,其实早在 2007 年,占比就超过了 50 %。

也就是说我们这些大学生已经成为了就业市场的主力军,目前我们国家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占总人口大约 4 %,而我们也有年轻的优势。

所以对于普通本科的毕业生来说,找一个工作或许不难,而找到满意的工作挺难。

当然,除去一些非常顶尖的公司,普通本科毕业生并不是一点机会都没有。之前,我听到了很多 HR 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就是他们不是非常喜欢挂科的同学,我们大家都会觉得挂科没什么,但是他们会认为挂科是不自律的表现。

大家在大学里会有很多证要考,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四六级是很多公司都会要求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四六级考过。

这非常的关键,不仅校招企业会这样要求,社招也同样如此。

今天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人通过做淘宝做公众号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其实那些做亚马逊的收入可能更高,而做亚马逊需要比较好的英文基础,一般最低为六级。

请相信这样一句话,有经验的人会胜过有理论的人。

我们中的很多人可能没有那么幸运,同时伟大的企业也是极少数,很多公司都希望能够找到来了就能用的人。我们其实也应该理解,因为商业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大部分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运营压力。

所以如果我们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可能能够因此获得企业青睐,所以在你大学的前两年,可以多去结识更多的人,做更多的尝试。

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总之一定要有非常强的危机意识,这是所有想法能够有意义和得到真正执行的基础。




难与不难,得看自身学历、能力与申请职位要求的匹配度,如果眼光很高,能力又欠缺,这叫才不配位,自然难找工作。

近几年经济发展放缓,用工需求减少,再加上高校扩招毕业人数显著增加,双重挤压,就业压力确实比较大。

2014—2018年高校毕业生基本情况:

5年间,全国总共毕业的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含博士)分别为:2357.86万,2342.41和283.37万,共计4983.72万,各学历层次所占的相应比例分别为:47.3%、47.0%和5.7%。

从上可以看出,博士研究生比例相对较小,稀缺度高,而本科与专科生基本持平,普通本科生已无明显优势。

2020年,应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874万人,再加上突如其来新冠肺炎对产业的严重影响,今年的就业更加艰难。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式,怎么办?

01 进一步提升学历。走考研之路,毕竟研究生就业比本科生有优势。

02 端正就业心态。别挑三捡四,要求过高,差不多就得了,确保先就业。

应届毕业生千万别因为找不到心仪的工作而拒绝降低标准找工作,人一旦闲下来1—2年无事可干,心就会颓废,再加上无工作经验,以后将更难找工作。

03 未雨绸缪,充分准备。如果是末毕业的在校生,可以提前准备,明确你的就业方向,职位要求,根据这些要求,提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04 适当降低就业要求。通过网络多获取就业咨询,增加专业相关职位求职意向,扩大就业地域范围,适当降低薪资标准。

05 把目标放长远。安下心来,在工作岗位上好好学习,历练2-3年,积累工作经验,再跳槽,工资水平将有望明显提高。当然,边工作边准备在职考研也是一条可走之路。

所以,尽管就业难,如果提前准备,改变思路,作眼长远,好未来也是可期的!

Hi,您好,我是思路生活,专注教育,加关注,为您持续推送教育好思路!




看个人吧,本科其实知识量应该是够的。看看你的其他能力怎么样,还有家庭的社会关系网。




这个不一定的,就看两方面,一是拼知识学历,这个是敲门砖,这个对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有很大帮助。二是如果没有学历,就拼大胆拼闯进不怕死不怕累能拉得下脸皮,全中国不可能都是大学生吧十个大老板土豪暴发户不可能都是高学历大学生吧 大多数普通大学的毕业生毕业后确实不好就业、待遇也很低,主要因为他们大学期间的受教育质量不高、自己不够努力(较差大学,打游戏、谈恋爱、旷课成风,很少真正有人在学习和会追求进步)、专业素质和能力较弱,所以才就业不大好;

只要足够努力、扎实掌握本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情商比较高,一般不难找到比较好工作,甚至可以找到相当好的工作,不必灰心,做您该做的,好好学习就是了。







普通本科毕业生相比985/211毕业生,是更主流的求职群体,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还是不难的。

求职时不要只把目光局限在学历上,HR对候选人的实习经验、工作态度、沟通能力、发展潜力等也都很重视,毕业生可以在简历和面试中将这些特点积极地体现出来。

现在找工作的渠道那么多,比如猎聘就是最好用的之一。只要确定好方向,摆正心态,不低看自己、不过分高攀,很快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不是的

首先要看个人能力,如果说你的各项成绩都很优秀该有的证书教资都有,同时又非常有能力的话,职位那么多总能找到的。

另外,存在于许多大学生中间的问题的是,好高骛远,总把自身能力价值放大,喜欢找一些高于自身能力之上很多的工作自然是找不到工作的,所以,大学生们降低自己的目标,致力于找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工作,这样的话,也是很好找到工作的。

最后就要比较正能量一些了,就是一定要不断给自己充电,不断学习,这样才有能力跟职场掌握新技能的新人和有这经验的老人竞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华润   工作   小企业   薪酬   重点大学   找工作   毕业生   学历   本科   能力   机会   大学生   普通本科   学生   大学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