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位功勋进了曹操太庙,为何曹纯于禁荀彧贾诩许褚没资格进?

这五人身份不一般,本来是有资格进曹操太庙,但是由于他们自身原因,落选曹操太庙。如曹纯是唯一一个落选的曹魏宗亲八虎骑,于禁是唯一一个落选的五子良将,荀彧和贾诩是五谋臣之中落选的两人,许褚是两大保镖其中的落选者。

公元213年,曹操因功被汉献帝封为魏公,加九锡,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异姓诸侯。曹操为曹氏一族扬眉吐气,想到了祖先,于是在邺城立了五庙,并供奉了曹节、曹腾、曹嵩3人,这是魏武帝曹操太庙的由来。公元216年,曹操不满魏公称号,晋级为魏王,完善了太庙。公元220年曹丕篡汉建立魏国,登基后第一件事情便是将曹操请进了曹魏太庙之中。魏明帝曹叡将太庙迁到洛阳,认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曹操一个人在太庙非常“孤单”,他于是选了一批功勋卓著者入太庙。

曹魏功臣宿将极多,谁能被选入陪祀,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这些人无一不是曹魏精英,大部分人跟随曹操打天下,还有一部分人是为曹魏的建立、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从魏明帝曹叡开始,到最后一任魏帝曹奂,一共有5批,26人被选入太庙。

第1批3人:夏侯惇、曹仁、程昱。

第2批20人:曹真、曹休、夏侯尚、桓阶、陈群、钟繇、张郃、徐晃、张辽、乐进、华歆、王朗、曹洪、夏侯渊、朱灵、文聘、臧霸、李典、庞德、典韦。

第3、4、5批都只有一人,分别是荀攸、司马懿、郭嘉。

大家发现没有,跟随曹操打天下的大部分功臣都入选了,却有几个本应该入选的,结果落选了。他们分别是曹纯、于禁、荀彧、贾诩、许褚,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为何没资格进曹操太庙?

曹纯为何落选?

曹纯此人,估计许多人不太熟悉,但他在诸夏侯、曹氏宗亲大将中举足轻重,带领的虎豹骑被曹操称赞为“天下骁锐”,是当时最精锐的一支特种兵。这支军队战乌桓,长坂坡追杀刘备等一系列军事行动中都立下了赫赫战功。

然而,曹纯或许是劳累过度,在公元210年便早早去世了。曹纯去世后,曹操非常伤心,认为没人能够胜任虎豹骑统领之职,于是亲自兼任。

由于曹纯是“特种兵”统领,平时比较低调,知名度不高,去世又比较早,过了二三十年后,很少有人知道曹纯此人,于是落选。曹纯是曹魏宗亲八虎骑之中唯一一个落选太庙的。

于禁为何落选?

于禁善于治军,所带的军队军纪严明,战斗力强,即使在曹操兵败(宛城之败)的时候,也能保证军队不溃败。曹操称赞于禁“胜过古代名将”,最得力的外姓将领。在关羽围攻襄樊时,曹操第一个想到的援军将领便是于禁,派其亲率七军前往樊城救援。如果不是汉水暴涨,于禁大军被淹没,兵败投降关羽,五子良将之首必然是于禁。

然而,历史没有如果,于禁在关羽水淹七军时,为了手下三万多弟兄的性命着想,不得不忍辱负重,举起白旗投降。他是无奈的,但这一点却成了他一生之中唯一的污点。后来,于禁辗转回到了曹魏,结果换了主人,新主人曹丕不但不安慰于禁,还羞辱于禁,于禁羞愧而死。于禁是唯一一个落选的“五子良将”。

荀彧为何落选?

荀彧是曹魏五大谋士之首,为曹操规划了统一北方的宏伟蓝图,却没有入选曹操太庙。主要因为荀彧是一个汉臣,和关羽、徐庶一样,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他辅佐曹操,是因为当时只有曹操能够匡扶汉室,并迎奉汉献帝到许都。

然而,曹操于公元213年称魏公,似乎有了不臣之心。不改初衷的荀彧坚决反对曹操称魏公,结果受到曹操的清算,在寿春郁郁而终。一个大汉的忠臣,自然不能入曹操太庙。他的侄儿荀攸自始自终对曹魏忠诚,因此得以入曹操太庙。

贾诩为何落选?

贾诩被称为“毒士”,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之一。他跟随过许多主公,往往是主公们死了,他还活蹦乱跳,官越做越大。贾诩第一个主公是董卓,第二个是李傕,第三个是段煨,第四个是张绣,第五个是曹操,也是最后一个主公。这些主公们都相继去世,贾诩还活着,还成为魏文帝曹丕的心腹,暗中支持曹丕击败曹植,成为魏世子。贾诩落选曹操太庙,是因为他配享魏文帝曹丕太庙。

许褚为何落选?

许褚和典韦是曹操最信任的两个保镖,多次救了曹操性命,然而两人待遇却不同,其中典韦入选曹操太庙,而许褚落选。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典韦为掩护曹操逃命,付出生命代价,而许褚顶多受过几次伤。因此典韦才获得了配享曹操太庙的机会,而许褚遗憾落选。

结语

如果按照配享曹操太庙标准,曹纯、于禁、荀彧、贾诩、许褚五人都符合,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四人落选了。其中曹纯由于太低调且去世早,成为曹魏宗亲八虎骑之中唯一一个落选者,于禁由于归降关羽,人生有了污点,成为五子良将之中唯一一个落选者,荀彧是纯正的汉臣,也被排除在外,贾诩入了魏文帝庙庭,也就不会再入曹操太庙,许褚没有战死,因此落选。

(本文参考《三国志》)




曹操的太庙里,陪祀了26人。这些人可都是老曹家的功勋之臣,当然了,也有老曹家的掘墓人司马懿。他们主要分成文武两派大臣。

  1. 其中文官有:程昱、桓阶、陈群、钟繇、华歆、王朗、荀攸、司马懿、郭嘉等9人。
  2. 武将有:夏侯惇、曹仁、曹真、曹休、夏侯尚、张郃、徐晃、张辽、乐进、曹洪、夏侯渊、朱灵、文聘、臧霸、李典、庞德、典韦等17人。

这些人在三国历史上出场的机会实在是太多了,比如说程昱、陈群、荀攸、郭嘉等人,绝对是曹魏的股肱之臣。而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真等人,也是曹魏的开国元勋。所以他们能够入选,其实一点儿也不意外。

可是有些大家十分眼熟的人,功劳地位并不比以上26位低多少,却没能陪祀曹操的太庙,这又是为啥呢?代表人物便是曹纯、于禁、荀彧、贾诩、许褚等5人。


第一,曹纯,曹操的虎豹骑将领。

曹操手底下有一支特种部队,那便是虎豹骑。这支部队由全副武装的骑兵打造而成,战斗力强,且行军速度很快,所以是其他军队所不能比的。

因此曹操必然是要把虎豹骑交给最信任的人来掌握的,这个人最初便是曹纯。当初曹操南征刘备的时候,曹纯的虎豹骑就在其中。

也正是曹纯亲自带着虎豹骑,追上了刚刚火烧新野、带着十万百姓赶路的刘备。在曹纯的一顿操作下,刘备不仅被打得妻离子散,兄弟失联,就连俩女儿都被曹纯给抢了。

从征荆州,追刘备於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进降江陵,从还谯。---《三国志》

可见曹纯为曹操立下了多大的功勋,这样的人咋就不能进入太庙呢?很多人认为是因为曹纯死太早了,我倒不这么想。


我觉得问题就出在刘备的那两个女儿身上,历史上只将这件事介绍到这里,我觉得有点儿令人意外。为啥?因为刘备的俩女儿,是很容易拿来做文章的,难道不是吗?

为啥曹操丝毫没有拿刘备的两个女儿做文章呢?这就要问问曹纯本人了,估摸着是曹纯私底下把这两个姑娘给处置了,或是杀了,或是送到军营里折磨致死,总之在政治上毫无用处。

曹操心里气得慌,自此对曹纯心生嫌隙,认为曹纯在政治上太不成熟了。所以我们会发现,此后曹纯不仅没有立下任何功勋,反而离奇去世,年仅40岁,或许是抑郁而终。

当初张飞抢了夏侯渊的侄女作媳妇,后来能够引来夏侯霸投靠蜀汉,难道曹操就不能用刘备的两个女儿做诱饵,在政治上搞点名堂吗?

因此我认为曹纯无法进入太庙,这件事或许就是导火索。而且此后曹操甚至意识到曹纯统领虎豹骑的危险,因此在曹纯去世以后,很长时间里,都是自己亲自在带领这支队伍。


第二,于禁,五子良将之一。

于禁是曹操的五子良将之一,除了曹家和夏侯家的将领,五子良将绝对是曹魏集团的核心将领。因此五子良将中的张辽、张郃、乐进、徐晃等人全部都陪祀曹操的太庙,唯独于禁却被排除在外,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于禁叛变了。当初关羽北伐襄樊的时候,曹仁快顶不住了,于是曹操派遣了于禁和庞德带兵前来支援。

当时关羽瞧准了天时和于禁扎营的地理位置,果断放水淹了七军。庞德和于禁都被关羽给抓了,结果这两位的表现却完全不同。

庞德面对关羽的招降,宁死不屈,最终被关羽所杀。而于禁却主动投降了关羽,这才保住了自己的小命。

曹操万万没想到自己的五子良将里,居然有叛徒。所以于禁这一生都沾染了污点,后来东吴灭了关羽夺取了荆州,把于禁从牢里放了出来,送回了曹魏。

这下于禁算是丢脸丢大发了,曹丕整天在于禁跟前念叨当年关羽放水淹七军的事情,羞得于禁无地自容。你说这样的人,又怎么配进入曹操的太庙呢?


第三,荀彧,曹操的顶级军师。

如果说刘邦有萧何,刘备有诸葛亮的话,那么曹操就有荀彧。这三位是基本对等的,荀彧就是曹操的萧何、诸葛亮。

荀彧建议曹操,把汉献帝接到自己身边,顺便挟天子以令诸侯。也是荀彧整天把曹操比作刘邦,把汉献帝比作楚怀王义帝,而曹操也整天把荀彧比作吾之子房。

昔汉高祖东伐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播越,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能远赴关右,然犹分遣将帅,蒙险通使,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是将军医天下之素志也。今车驾旋轸,义士有存本之思,百姓感旧而增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荀彧《三国志》

在曹操诛杀汉献帝的两个老婆和一堆儿子的时候,荀彧也没有吭声,表明他也是默许这种事情发生的。

所以千万别再说荀彧是忠于大汉的了,他本身就是忠于曹操的。只不过曹操的功利心暴露无遗,让荀彧看到曹操失去了志向而已。

如果曹操没有加九锡称魏王,那么说明曹操还想着一统江山的大业,这是他和荀彧年轻时的共同梦想。可是如今曹操却称王了,这说明曹操已经满足于现状了,荀彧是恨铁不成钢!

这么一来,荀彧和曹操就走到了彼此的尽头,哪里还有什么好说的呢?荀彧极力反对曹操称王,并不是为了维护汉室江山,而是为了维护他们俩年轻时候的梦想罢了。

结果梦碎了,荀彧也就含恨而终了,是否是曹操杀的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是曹操亲手杀掉了他们的梦想。有些人如果失去了梦想,活下来也只是行尸走肉而已,你觉得他能进入曹操的太庙吗?恐怕是曹操不配让他进来吧?


第四,贾诩,号称三国毒士。

这个称号实在是不怎么友善,但的确配得上贾诩。贾诩原来是武将,后来发现武将这条路太难混了,所以就改做文臣了。那么他究竟有多毒呢?

当初司徒王允借助吕布诛灭了董卓后,凉州军领袖李傕郭汜吓得直接带兵跑路了,因为王司徒不肯收留他们。这个时候贾诩却建议李傕郭汜,与其跑路,倒不如反攻长安,万一成了呢?结果贾诩一语成谶,李傕郭汜成功入主长安,王司徒被杀,长安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后来贾诩跑到张绣这儿给他出主意,当时张绣投降了曹操,结果曹操好人妻的性格再次暴露,居然抢占了张绣的婶娘,这可把张绣气坏了。

于是贾诩建议张绣反了曹操,结果在混乱中,曹操提着裤子就跑路了。而曹操的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心腹保镖典韦,都被张绣的人马给宰了。

归降曹魏以后,贾诩就低调多了。他知道自己害死过曹操的大儿子,所以一直不敢跟其他家族攀亲戚,行事也很低调。你说他怎么能陪祀曹操的太庙呢?也不怕曹昂来找他?


第五,许褚,曹操的心腹保镖。

典韦被杀了以后,许褚就成了曹操身边最重要的保镖。当然了,许褚自己本身也是一名优秀的将领,长期跟在曹操身边,堪称曹操最信任的呢。毕竟生命安全都在许褚一个人手里。

那么为啥许褚没能进入曹操的太庙呢?难道不应该让他下去继续给曹操站岗吗?我认为这跟许褚喜欢得罪人有关。

许褚这辈子只对曹操和他的子孙忠心,其他人在他眼里都不算啥。比如说曹仁有一回来找许褚聊天,结果许褚断然拒绝,理由是曹操快回来了,他要工作了。好大的架子,难道许褚不知道曹仁是什么人吗?

许褚当然知道,但许褚就是这么个性格,气得曹仁直跺脚。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许褚的这一性格,会得罪不少曹魏重臣,在这帮人的阻拦之下,许褚进不了曹操的太庙,也就很正常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




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有几人称王,几人称帝。曹操是曹魏的奠基者,挟天子以令诸侯,一生征战,打下了曹魏的天下。曹操一生没有称帝,曹丕代汉称帝后,追尊他为太祖武皇帝,设立了太庙。

曹魏26功臣

太庙是古代皇帝的宗庙,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有大功的大臣将领也可以配享太庙。配享太庙是对功臣的一种肯定,是一种莫大的荣誉。曹魏太庙建立后,跟随曹操的功臣先后有26人分为5批进入了曹魏太庙。

青龙元年(233年),曹叡执政时期,已经去世的大将军夏侯惇、大司马曹仁、车骑将军程昱配享太庙。夏侯惇、曹仁都是曹魏自家大将,位高权重;程昱是外姓的代表,是曹魏的谋士、将领,出谋划策,征战四方,屡立战功。

正始四年(243年),曹芳执政时期,已经去世的大司马曹真、曹休、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太常桓阶、司空陈群、太傅锺繇、车骑将军张郃、左将军徐晃、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太尉华歆、司徒王朗、骠骑将军曹洪、征西将军夏侯渊、后将军朱灵、文聘、执金吾臧霸、破虏将军李典、立义将军庞德、武猛校尉典韦进入太庙。这一次进入的多达20人,张辽、张郃、徐晃、乐进、李典等曹魏出名的将领基本都在这一次进入了,还有出身于世家大族的桓阶、陈群、钟繇、华歆、王朗等曹魏重臣。这一时期是曹爽执掌大权,为了对抗司马家族,拉拢了曹家本族、外姓名将、世家大族,当然,他们的功绩也足以进入太庙。

正始五年(244年),曹芳下诏祭祀尚书令荀攸于太祖庙庭。荀攸是曹操的“谋主”,计谋百出,算无遗策,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重大功劳。这一年曹爽为了建立军功名声征伐蜀汉,却被蜀汉大将军费祎击败,颍川荀氏是世家大族,拉拢他们自然无可厚非。

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进入曹魏太庙。这时虽然曹芳在位,司马家早已控制了曹魏,司马懿是251年8月去世,11月有司奏请司马懿进入曹魏太庙。配享祭祀的顺序以官位高低排列,司马懿是太傅,位高爵显,位列第一。

景元三年(262年),曹奂时期,军祭酒郭嘉最后一个进入曹魏太庙。当时司马昭已经一手遮天,曹魏第四位皇帝曹髦都被他杀了,曹奂也是他一手推上位的傀儡。郭嘉被曹操称赞为自己的“奇佐”,但这时曹魏太庙已经11年没人进入,司马昭一手将早已去世的郭嘉推入太庙,也是别有用心。曹魏自曹叡以后,大权一直在权臣手中,配享太庙,也是和时局挂钩的。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曹操先后击败袁术、陶谦、吕布、袁绍等势力,统一了北方。各方势力被灭后,曹操、刘备、孙权三方鼎足而立,曹操的实力无疑是最强大的。曹操手下人才济济,谋士如云,武将如雨,最为人所熟知的是五大谋士、五子良将、八虎骑,为曹魏立下了赫赫战功。五大谋士中的荀彧、贾诩,五子良将中的于禁,八虎骑的曹纯,还有曹操的保镖许褚都是功劳赫赫,不输于进入太庙的26人,凭他们的功绩是有实力进入太庙的,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却没能进去曹操的太庙。

曹纯于禁荀彧贾诩许褚没进入曹魏太庙?

荀彧

荀彧出身于颍川荀氏,被称为“王佐之才”,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

荀彧是个出色的战略家,投奔曹操后,劝说曹操迎奉天子,使得曹操获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优势。在战术方面,荀彧见识卓远,抗袁问题上,正确分析袁绍军队的弱点,坚定了曹操战胜袁绍的信心;官渡之战一度两军对持,曹操都没有了信心,写信问荀彧想要退回去,荀彧深知这时候退回必败坚守一定会有转机,回信力劝曹操坚守待机,终于等来转机一举击溃强大的袁绍;讨伐刘表时,曹操问计于荀彧,荀彧建议曹操险出宛、叶轻进,出其不意袭取荆州,曹操成功取得荆州。在曹操统一北方的道路上,荀彧居中持重达十数年,是最大的功臣,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除了建计、密谋、匡弼,荀彧还为曹操推荐了大量的人才,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杜畿等名士都是他推荐的,这些人都是当世英才,为曹魏作出了重大贡献。

对于荀彧,无论当世还是后世都是评价极高,被认为是曹操功臣之最。司马懿曾评价荀彧,百十年间自己所见所闻从没有超过荀彧的贤才。不过,荀彧终究是忠于汉朝的,在曹操要进爵国公、加封九锡时,荀彧坚决反对,自此被曹操调离中枢。《魏氏春秋》记载,曹操赠送食物给荀彧,却只有一个空盒,荀彧看到后服毒自尽。

作为曹操手下最强谋士,荀彧绝对是有资格进入曹魏太庙的,但是因为他忠的是汉朝,因此没能进入。

于禁

末将于禁,愿为曹家世代赴汤蹈火。

于禁是五子良将之一,曾经是曹操手下非常耀眼的武将。于禁很早就跟随了曹操,讨伐黄巾军、宛城战张绣、下邳擒吕布、官渡之战担任先登、讨伐陈兰等等一系列战争,于禁都立下了战功。由于于禁治军严整,被曹操称赞“胜过古代名将”,曹操每次征伐,于禁不是当行军前锋,就是为后拒,深得曹操的重用。随着战绩的提升,于禁的官职也不断攀升,成为左将军,假节钺。

于禁在人才众多的曹魏一步步达到这个地位,全是凭着自己的能力一点点积累起来的。随着襄樊之战的到来,于禁的一生战绩全成了空,后世记住的也全是他的败绩。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于禁开始了他的屈辱人生。庞德宁死不屈,于禁举军投降后被关押在荆州,荆州被东吴袭取,于禁又到了东吴,屡次受到侮辱。曹丕即位后,孙权称臣,于禁再次回到曹魏,却还是凄凉无比,屡次被其他人嘲笑。曹丕明面上安慰于禁,却也是看不起他,暗地里让人在曹操陵画关羽战克、庞德愤怒、于禁降服的壁画。于禁拜谒时,看到壁画羞愧无比,不久病逝,死后还被恶谥为厉侯。

于禁跟随曹操三十年,战功赫赫,如果没有最后这一战绝对有资格进入曹魏太庙。要知道进入太庙的朱灵深深被曹操恼恨,想要夺他兵权,因为于禁有威严,派遣他去接管朱灵的军队,于禁拿着曹操的大令带了数十骑就直接去了朱灵军中夺取兵权,朱灵和部众无人敢动,可见于禁很有胆识。自此,朱灵成了于禁的部下,所有人都震服。其实三国投降的人很多,却只有于禁最凄凉,而最后,于禁终究因为晚节不保,失去了进入曹魏太庙的资格。

曹纯

曹纯是八虎骑之一,曹仁的弟弟,曹操的堂弟,曹魏最精锐的部队虎豹骑的统帅。

董卓之乱时,曹操回到陈留招兵买马,曹纯就开始了跟随曹操。虎豹骑是曹魏最精锐的部队,统领一直都是曹操最信任的曹氏将领担任,前后分别是曹纯、曹休和曹真。虎豹骑是王牌军,一直是在最关键时刻投入,曹纯率领虎豹骑南皮之战斩杀袁谭,北征乌桓俘获单于蹹顿,长坂坡中击破刘备俘获刘备两个女儿。

曹纯的能力非常强,但他早早就去世了。曹纯去世之后,虎豹骑失去了统领,曹操说曹纯这样的人才再也无法得到,自己担任了统领,直到后来才让自己的干儿子曹真当了统领。 不过,曹纯终究去世的太早了,战绩很少。

贾诩

贾诩是曹操的重要谋士,曹魏开国功臣,策谋深长,富有远见。

贾诩是东汉末年的重要人物,经历非常丰富,见证参与了很多大事。贾诩担任过董卓部将,董卓死后,李傕、郭汜、张济等人本想要解散,贾诩献计李傕、郭汜等人攻破长安,李郭之乱长达四年,关中数十万人变得无人烟,可以说都是因为贾诩的一个计谋。李、郭之间互相攻杀时,贾诩在帮助汉献帝出逃,保护大臣又有出大力。其后,贾诩又投靠了老乡段煨,因为段煨生性多疑猜忌他,老乡张绣又接走了他。张绣对贾诩极为尊敬,在贾诩的说服下,张绣与刘表联合,成为曹操的心腹之患。

曹操南征张绣时,因袁绍欲趁虚袭取许都撤退了。其后,袁绍派人招降张绣,张绣本想同意,贾诩却断然拒绝了,指出袁绍不能容人,不值得投靠。贾诩建议投靠曹操,张绣也同意了,不过因为曹操纳了张绣的婶婶,张绣再次反叛,偷袭曹操,曹操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猛将典韦战死。张绣退回穰城再次与刘表联盟对抗曹操,官渡之战时,张绣听从贾诩的建议,再次投降了曹操。曹操也不计前仇,封张绣为扬武将军,更是亲自接见贾诩,拜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

投奔曹操后,贾诩屡次献计,官渡之战力主决战,赤壁之战反对曹操进攻江东,渭南之战又献上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一举平定关中。其后,贾诩又极力支持曹丕,让曹丕先磨练自己。当时,曹操对继承人的选择犹疑不定,私下问贾诩,贾诩以袁绍、刘表为例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使得曹丕成为世子。曹丕即位后,贾诩位列三公,成为太尉,死后配享曹丕庙庭。

贾诩147年出生,可以说是谋士中的老大哥,荀彧163年出生,郭嘉170年出生,司马懿179年出生,诸葛亮181年出生,都比他小多了。贾诩并不算曹操的旧臣,他自己也深知这一点,为人很是低调,但是正是因为他的不争结局却是最好,当时天下的谋士十分推崇他。相比于曹操的谋士身份,贾诩帝师的身份更显眼,并且曹丕成功成为世子与他有很大的关系,又位列三公之一的太尉,入主曹丕的庙庭更适合。

许褚

凛威风镇九州,当年许褚果如虎。只因孟起军前见,天下从兹播虎候。

许褚是曹操部下猛将,勇力绝人,被称为“虎侯”。许褚是曹操的保镖,对曹操忠心耿耿,曾在潼关之战中吓退马超,被曹操称为“此吾樊哙也。” 在曹操去世后,许褚伤心地痛哭吐血,此后又继续负责曹丕的警卫工作,曹叡继位后又册封他为牟乡侯。

许褚虽然深受曹操、曹丕、曹叡的信任,但是他就是曹操的保镖,相对于那些领兵作战的大将份量还是有点轻。许褚对曹操极为忠心,但宗室重臣曹仁找他聊天都不理,所以他的人缘很差。许褚的儿子许仪跟随钟会伐蜀时,就因为开路没注意修路,后面的钟会马蹄陷入一个洞中,就被钟会斩杀了,入选曹魏太庙家族的实力也是重要的原因,许褚后人也不争气。典韦和许褚是一样的,许褚的功绩比典韦还要好,在潼关马超率步骑万余人劫杀曹操,箭如雨发,许褚扶曹操上船渡河,左手举着马鞍为曹操挡箭,右手划船渡河,曹操才得以逃脱。曹操能够数次脱险,许褚功不可没,不过,典韦为曹操战死,明显更有资格进入太庙。而许褚人缘不好,尤其是手握大权的曹氏宗亲不待见他,加上他后人也不争气,很难进入太庙。




《左传•成公十三年》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祀,即祭祀,代表传承。戎,即战争,代表生存。这两件大事,在我们中华文明上古史中,被放在第一位,一直传承至今。所以,从古至今,每一个中国人都有祭祀祖宗的习俗。


(明清太庙)

普通人祭祀祖宗无非就是到祠堂和坟墓,而古代皇帝天子祭祀祖宗则需要到太庙和皇陵,关于太庙的起源,据相关专家考究说,是起源是父系氏族社会,具体早已无法考证,东汉蔡邕的《明堂论》记载,太庙在夏朝时,叫做世室;商朝时,叫做重屋;周朝时,叫做明堂。


“明堂者,天子太庙,所以崇礼其祖,以配上帝者也。”——蔡邕《明堂论》


前文说了,祭祀代表传承。所以,太庙可不是仅限于祭祀祖宗,它还有使后代明白历代祖先开创基业的艰辛与功劳,起到教化后代的作用;天子叫诸侯与贵族等臣下,来太庙朝见,使臣下们明白国家的制度和教化,好按此治理他们的地盘;如有人立下大功劳的,还可以来此祭告祖先,死后按其功绩给予相应的祭祀典礼。



因此,太庙既代表了最高的祭祀,又代表了最高的传承,更代表了最高的教化。皇帝如果生前不是犯了重大的过错,死后入太庙是肯定的,那么他那一朝的臣下,有大功绩的,死后的神牌必会被请入太庙,与死去的皇帝一起享受后世帝皇与文武百官的朝拜及香火。


所以,死后配享太庙,成了文臣武将的夙愿,因为那是最高的殊荣。


曹操死后,被曹丕尊为魏武帝,可惜曹丕继位才短短6年就死去了,连他爹曹操的太庙都还来不及建造。到他儿子曹叡继位时,才开始建造曹魏太庙(时间约227年6月)。

青龙元年夏五月(233年),曹叡终于下令把死去的大将军夏侯惇、大司马曹仁、车骑将军程昱此三人神牌,依礼请入魏武帝太庙,配享香火。


优先选定此三人,说明在曹叡的眼中,他们是最为功勋卓绝的。



正始四年(243),曹叡已死,他的养子幼皇帝曹芳在位。七月份时,由群臣(主要是曹爽掌权拍板)拟定,把已故的大司马曹真、曹休、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太常桓阶、司空陈群、太傅锺繇、车骑将军张郃、左将军徐晃、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太尉华歆、司徒王朗、骠骑将军曹洪、征西将军夏侯渊、后将军朱灵、文聘、执金吾臧霸、破虏将军李典、立义将军庞德、武猛校尉典韦等功勋卓绝的大臣神牌,依礼请入曹操太庙,配享香火。


正始五年(244年)冬十一月,把已故尚书令荀攸神牌,请入太祖太庙。这时候,皇帝年幼,仍然是曹爽掌权,谁入太庙他说了算。


嘉平元年(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从曹爽手中夺取了争权,从此曹魏朝堂由司马家话事。嘉平三年七月,司马懿死去,他的两个儿子,立马在十一月,把老爹的神牌给请进了曹操太庙。



景元三年(公元262年),朝堂依然由司马昭把持,他下令把已故的军师祭酒郭嘉神牌,请入太祖庙庭。


各位读者会有疑问,为何曹纯、于禁、荀彧、贾诩、许褚,他们没有得入太庙?


其实,谁能入太庙,他们这些死人是没有发言权的,唯一有权力的是当时的掌权者!曹叡在位时,下诏请入的那3位,是因为曹叡觉得他们功劳最大。


其次,是曹爽掌权时,下诏请了2次,把那些劳苦功劳的大臣都请入了,唯独漏了这5人。


对于这个现象,南朝宋的裴松之在给《三国志》作注时,也点出了自己的思考。如下:


“臣松之以为故魏氏配飨不及荀彧,盖以其末年异议,又位非魏臣故也。至于升程昱而遗郭嘉,先锺繇而后荀攸,则未详厥趣也。”



他说,荀彧之所以不能入曹操太庙,是因为他始终是个汉臣,投靠曹操也是为兴复汉室而努力,始终不认为自己是曹魏政权的臣子,所以他晚年与曹操决裂,死后不能入太庙很好理解。


至于曹叡为何把程昱看得比郭嘉功劳大,曹爽把锺繇看得比荀攸功劳大,是他百思不得其解的。


不过不管裴松之如何费解,他说的那些人,除了荀彧,都入选了。


那作为曹魏八虎骑之一的曹纯,不能得享太庙,又是怎么回事?


盘点一下曹纯的轨迹可知,不是他功绩不够,也不是他死得早,更不是得罪了哪些曹氏宗室,极有可能是他儿子曹演的问题。


大家看《三国志》记载曹演的那句话:“(纯)子演嗣,官至领军将军,正元中进封平乐乡侯。”



正元年间,司马家高平陵政变掌权后5年,那么曹演他作为曹氏宗室,为什么不被司马家清洗?反而还进封平乐乡侯?对比一下夏侯霸出逃蜀国的经历,可见曹纯的儿子曹演在政治和态度上是支持司马家的。


反推一下,既然曹演是支持司马家的,那么肯定是与曹爽不和的。


在曹爽与司马懿争权期间,曹演站在了曹爽的对立面,他爹曹纯当然不能进入太庙了。

于禁不能进入太庙,那是因为他有污点:樊城战役时,战败被关羽所擒,与庞德的宁死不屈形成鲜明的对比。即使后来被东吴解救放回,曹丕和满朝大臣仍然对他极度鄙视羞辱,令他郁郁而终。



于禁人品上的污点,是他不能得享太庙的根本原因。


贾诩智谋过人,素有“毒士”之称,他跟过董卓、跟过李傕、跟过张绣、跟过曹操、跟过曹丕;而在曹操麾下时,是出谋出力最少的,仅有的一次功绩是离间韩遂与马超。


在跟曹丕后,辅助他登上世子之位,曹丕投桃报李,把他列为心腹,封为三公之一的太尉,死后也顺理的进入曹丕太庙,说明大家都认为他是曹丕朝的臣子。



那为何同为护卫的典韦得享曹操太庙,而许褚却不得?


皆因许褚性格耿直,得罪人多。



有次,曹仁从荆州赶来朝谒,曹操在房间里还没出来,曹仁在殿外跟门前的许楮聊天,想邀他去旁边的偏房坐下交谈。许褚板着个脸只说了句:“魏王快出来了”,便转身返回殿内,鸟都不鸟曹仁,这招致了曹仁不爽记恨。


有人问许褚:“征南将军曹仁是宗室重臣,位高权重,屈尊找你这个保镖说话,你为什么要冷脸推辞?”许褚回答:“他虽然是亲族重臣,但却是镇守外藩之将。而我许褚却是负责内部守备的,我们要说话在公开场所就可以了,何必到私下说。”


许褚的话被曹操听到后更加信任他,但是他这种态度得罪了很多大臣,包括文臣许攸也是被他辣手斩杀。他的儿子许仪得罪钟会被杀,令许褚与众大臣更加不合。


(钟会杀徐仪)

曹爽不选许褚是因为人缘差。而选典韦的原因,是因为典韦更加忠诚低调,他很少下班回家,终日侍立在曹操左右,夜晚基本睡在曹操旁边。他又喜好酒肉,每顿吃喝是平常人的几倍,喝酒吃肉时又喜欢跟人称兄道弟,人缘并不差。


小说《三国演义》根据典韦喜好酒食这个弱点,虚构贾诩邀请典韦去喝酒,喝醉后胡车儿才敢去偷了典韦的双戟,之后张绣才敢起兵攻打曹操。


除了曹爽有机会给曹魏大臣配享太庙的资格,司马家掌权后也有,不过他们要的是去曹氏化。因此,特别忠于曹氏政权的许褚或其他大臣就不可能再配享太庙了。


当然,郭嘉是例外,或许司马家也看不惯曹爽没请郭嘉入太庙。


因此,曹纯、于禁、荀彧、贾诩、许褚,他们没有得入太庙,有其各自原因的。

文:梁生




周礼规定: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卿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

所谓的七庙、三庙、一庙指的是祭祀祖先的数量,七庙指的是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再加上高祖的父亲和祖父以及始祖,一共七位祖先,祖先一旦多了,平庸的祖先还入不了庙呢。

公元216年,曹操称魏王,这可是东汉自刘秀开国以来的第一位异姓诸侯王,定都邺城,置百官、宗庙,以天子的礼仪出入警跸,并可以单独举行郊祭天地,曹魏的宗庙也就是在曹操称魏王之后开始建立起来。

曹操称魏王

最初曹魏的宗庙里供奉了父亲曹嵩、祖父曹腾、高祖曹萌,这是三庙,220年,曹操去世后,庙号被定为太祖,进入宗庙,于是曹魏宗庙就是四庙了,226年,曹丕去世,庙号被定为高祖,进入宗庙,于是曹魏宗庙就是五庙了。

到了魏明帝曹睿时期,完善了宗庙制度,确定了七庙制,并定下了三个不能毁的庙,分别是太祖曹操、高祖曹丕、烈祖曹睿,意思是就是后世如果祖先多了,想要移庙换上别的祖先,这三个人不能动,一定得在太庙中待着。

同时曹睿进一步开始完善太庙制度,开始有意向将一些功臣配享太庙,曹魏先后有五次将26名功臣配享太庙,这里有个问题,为什么是这些人从祀太祖庙庭?

曹丕称帝

一、第一次有3人从祀太庙

第一次是公元233年,大将军夏侯惇、大司马曹仁、车骑将军程昱共3人从祀太祖庙庭。

公元233年,是曹睿当皇帝的时代,夏侯惇、曹仁、程昱三人入太庙是大臣商量后,由曹睿拍板决定的,其实曹操时代的功臣太多了,远远不止这三个人,为什么这三人能入太庙?

夏侯惇与曹仁都比较好理解,他俩在世的时候,位高权重,既是曹操的左膀右臂,又是曹氏及夏侯氏宗亲中的杰出代表,如果夏侯渊没在汉中战死,肯定有夏侯渊,夏侯惇和曹仁被选中入祀太祖曹操的庙庭,再正常不过。

曹操与程昱

至于程昱能在首批次进武庙,应该还是靠的资历老,程昱是五大谋士中较早投靠曹操的人,当年兖州之乱时,程昱、荀彧、夏侯惇三人为曹操守住了三城,并等到曹操回军兖州,才终于打败吕布和陈宫等人,并且曹操在两年的兖州之战差一点要放弃的时候,也是程昱劝住了曹操不要彻底投靠袁绍,保持独立。

程昱投靠曹操仅比荀彧晚一点,郭嘉、荀攸、贾诩等人都是后来投靠曹操的,比程昱都要晚,程昱与夏侯惇、荀彧的资历一样老,荀彧因为反对曹操称公称王,政见不同,所以进不了太庙,而程昱、夏侯惇就可以,所以他俩就在第一批次进入了太庙。

二、第二次有20人从祀太庙

第二次是公元243年,大司马曹真、曹休、太傅钟繇、太尉华歆、司徒王朗、司空陈群、太常桓阶、征南大将军夏侯尚、车骑将军张郃、前将军张辽、左将军徐晃、右将军乐进、骠骑将军曹洪、征西将军夏侯渊、后将军朱灵、文聘、执金吾臧霸、破虏将军李典、立义将军庞德、武猛校尉典韦共计20人从祀太祖庙庭。

曹爽

公元243年,是曹爽当政的时期,这个时候的皇帝是曹芳,只不过是个傀儡,主要决策人还是曹爽,这个时候的司马懿都被曹爽排斥,朝廷中真正做主的还是曹爽,曹爽为什么一下子弄了20个功臣入太庙?

道理很简单,曹爽当时想专权,就得获取支持,尤其是功臣的后人,所以曹爽把这些功臣入祀太庙,其实是想拉拢功臣的后人,曹真就是曹爽的父亲,曹爽当然要把曹真弄进去了,这是光宗耀祖的事,注意了,只有去世的人才能入太庙,活着的不行。

曹休、曹洪、夏侯渊是宗亲,夏侯尚是曹爽的姑父,钟繇、华歆、王朗、陈群、桓阶这些人是当时的世家大族,也是曹操时代的文臣,张郃、张辽、徐晃、乐进、朱灵、文聘、臧霸、李典、庞德、典韦是曹操时代的武将,就连曹操不喜欢的朱灵,也被曹爽弄了进去,曹操要是知道他所怨恨的朱灵被曹爽弄了太庙,不得气得活过来啊,但这也没有办法,向来只有后人为前人做主。

夏侯渊

三、第三次有1人从祀太庙

第三次是公元244年,尚书令荀攸从祀太祖庙庭。

公元244年,还是曹爽当政期间,然后又专门弄了个荀攸进入太庙,荀攸是荀彧的侄子,荀彧虽然反对曹操,与曹操政见不同,但是荀彧没有,曹爽此举还是为了拉拢颍川荀氏家族,毕竟荀氏是当时有名的大家族,人丁兴旺,家族人才辈出,值得曹爽来拉拢。

四、第四次有1人从祀太庙

第四次是公元251年,太傅司马宣王(司马懿)从祀太祖庙庭。

公元251年,已经是司马师当政期间了,在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政变,诛杀了曹爽及亲信一党,并且控制了曹魏政权,这一年皇帝曹芳都已经虚岁20岁,古人20而冠,应该要还政于皇帝,但是司马师显然不愿意,并且还把自己的父亲司马懿弄进了曹操的太庙,这本来就是笑话。

司马懿高平陵政变夺了曹魏的权

司马懿都夺了曹魏的政权,把曹魏的皇帝变成了傀儡,却进了曹操的太庙从祀,这不就是后来当权者司马师故意如此操作的,司马师是为了让司马家的权势更进一步

五、第五次有1人从祀太庙

第五次是公元262年,军师祭酒郭嘉从祀太祖庙庭。

公元262年,是司马昭当政时期,傀儡皇帝是曹奂,在两年前,曹魏皇帝曹髦被司马昭亲信贾充的手下成济所弑,然后司马昭立了曹奂为帝,为了消除负面影响,司马昭做了一系列补救,包括把郭嘉从祀于太祖庙庭,这就是一个形象工程,曹魏的天下都被司马家控制了,还弄什么功臣从祀太庙,不过是为了掩饰司马昭篡位之心罢了

曹魏傀儡皇帝

至于司马昭为什么只弄了一个郭嘉进去,应该是看司马昭的喜好吧。

从233年开始,到262年结束,一共29年的时间,分了五个批次,弄了26人入祀太祖庙庭,但如果你仔细看一下,曹操时代的功臣还有谁没有入武庙的?

宗亲有曹纯,五子良将有于禁,五大谋士有荀彧和贾诩,此外还有一个曹操的保镖队长许褚没有进太庙,为什么这五人没有入太庙?

1、曹纯

曹纯虽然是曹氏宗亲,但为人低调,并缺少战功,南皮之战曹纯都督虎豹骑与袁谭作战,虽然最后曹操打赢了,曹纯也有从征之功,但没有具体的战功,应该算整体军队的集体功,白狼山之战,曹纯虽然是虎豹骑的首领,但受张辽指挥,此战中,张辽功劳最大,长坂坡之战,虎豹骑抓了刘备的两个女人以及刘备的辎重、随行人员。

曹纯

曹纯有功,但不显著,比起曹仁、夏侯惇、夏侯渊等人来说,功劳不突出,曹睿在第一次选择功臣配享曹操太庙时,没有曹纯,就是功劳不足的原因,等到曹睿去世,曹睿和司马懿掌权时代,曹纯更是被淡化了,243年第二次从祀太庙更是多达20人,但没有曹纯,就是这个原因。

2、于禁

于禁不能入太庙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他在襄樊之战中投降了关羽,与他一起投降的还有七军三万人,这是曹魏政权的耻辱,于禁的投降创造了两个历史,一是投降的官职最高,于禁是左将军,假节钺,这个级别的将领寥寥无几,相当于现在的军长和师长级别,况且于禁还都督七军,相当于临时战区司令,这个级别够高了吧。

二是曹魏政权自从建立以来,还没有过三万人成建制的投降事件,曹操何时有过如此大辱,哪怕是赤壁之战,损失的也多是荆州投降过来的军队,曹操本人的军队并没有多少损失,一下子投降3万人的正规军,这在整个三国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于禁

于禁跟随曹操三十多年,就因为一战失败而投降,甚至还不如跟随曹操仅5年的庞德,这样一个丢了曹魏里子和面子的降将,是绝对不可能入曹操的太庙的,入太庙简直是羞辱曹操了,所以于禁绝对不可能入太庙。

3、荀彧

荀彧不能入曹操太庙的原因也很简单,他反对曹操称公称王,曹操称了王之后才能建立太庙,也就是说荀彧是反对曹操建庙的,怎么可能让荀彧入太庙,这个原因够直接了吧,你看荀彧的侄子荀攸不反对,所以荀攸可以进太庙。

4、贾诩

贾诩是曹操的五大谋士之一,尽管他给曹操献计很少,但他的智谋不容小视,贾诩最主要的谋功就是离间马超与韩遂,协助曹操在关中打败了马超、韩遂及十部军阀,但贾诩这个人有个特点,不轻易献计,献计之后如果曹操不听,不会多做解释。

贾诩

贾诩不能入武庙的主要原因是他给张绣献计害死了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当时的张绣对贾诩言听计从,张绣偷袭曹操的计谋一定出自贾诩,曹操为了脸面,不能报私仇,贾诩自己内心也明白,所以为人非常低调。

宛城之战时,年仅十岁的曹丕也在场,不过后来逃走了,贾诩出了这事,曹氏宗亲都知道的,但因为贾诩为人低调,很少与人来往,也不能把贾诩怎么样,所以不让贾诩入曹操太庙就再正常不过了。

5、许褚

许褚一直就是曹操的近身护卫长,也就是保镖队长,多次救过曹操,官渡之战,许褚杀了徐他,后者正准备行刺曹操,211年的关中之战,曹操正准备渡河时,马超率一万人进攻,许褚保护曹操逃走了,曹操与马超会面,又是许褚保护了曹操,按理说,许褚进曹操的太庙是很正常的。

许褚

许褚不能进的原因,就是运气不好。曹睿当政时,曹仁、夏侯惇、程昱进太庙,没有许褚,因为这是凭借战功,许褚保护的是曹操当然也算功劳,但不是战功,到了曹爽当政时期,由于曹操、曹丕都去世了,许褚也就没有影响力了,许褚的地位毕竟与那些功臣之后是没法比的,许褚主要是保护曹操与曹丕,这两人都去世了,许褚也就边缘化了。

许褚活到了曹睿时代,如果曹睿多活几年,也许许褚能进太庙,曹睿去世后,曹爽没有让许褚进太庙,原因是许褚跟那些领军大将及谋士文官不同,许褚很少率军作战,大多数时候只是保护曹操,虽然很忠心,但许褚这样的属于可进可不进的人选,也许是他的运气不好,在曹爽时代没有太庙,而司马氏掌权后,就不可能让许褚进了,因为许褚忠心的是曹氏

总结一下,入太庙的标准首选是功劳与政绩,但是多半受到当政权个人喜好的影响,比如司马懿进入曹操太庙就是个笑话,司马氏夺了曹氏的江山,还能进入曹操的太庙,所以这就是当政者的个人喜好,所谓的标准在当政者眼中不过是可以利用的工具罢了,所以能不能进太庙,真的不重要,毕竟曹魏政权只存在了45年,曹魏灭亡,曹操的太庙也就不存在了。




确实,26位功勋都进了曹操太庙,独独留下这三大猛将(纯禁褚)二大谋臣(诩彧)未能成行,何也?曹操的在天之灵能答应吗?对此,我们一个个来看。

曹纯的问题主要是功勋不够,不够格。

曹纯虽然是大将军曹仁的弟弟,但显然自始至终其都没能盖过哥哥的光芒。起初,曹纯是以“议郎参司空军事”的身份加入到曹操队伍中的,而且率领着一支精锐部队——虎豹骑。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打响。曹操在与袁谭(袁绍子)对峙的时候遭遇困难,“士卒多死”,就想“打退堂鼓”退军,却被曹纯劝住:

今千里蹈敌,进不能克,退必丧威;且县师深入,难以持久。彼胜而骄,我败而俱,以惧敌骄,必可克也。

曹操听从了曹纯的建议,取得了战斗的胜利。这是曹纯以及他的虎豹骑第一次在战场上有出色表现。

不久,曹操平定袁绍后北征乌桓,曹纯再立新功:“纯部骑获单于蹹顿”。

是以,曹操以“前后功”封曹纯为“高陵亭候,邑三百户”。这里的“高陵亭候”并非军职,而是一种爵位,类似地如关羽降曹后封“汉寿亭候”。

大家都知道,自周以降,古代的爵位大致可以分为“公、候、伯、子、男”五级,因此,曹纯的爵位实际上就是“候爵”—— 在“公爵”以下好像也挺高是吧?实际不是那么回事。汉末三国时期,“候爵”又可分为县候、乡候、亭候和关内候。除关内候只是挂名以外,其余三侯均有“食邑”(比如曹纯的三百户),但亭候较之乡候和县候的上千户食邑实在是差的太远,比如其兄“忠候”曹仁的食邑是在三千五百户,整整高出曹纯十倍。

由此可知,此时的曹纯不仅军职低,而且爵位也是相当之低,若想配享太庙,怎么着都要是“县侯”才行。

那,为什么没有呢?

一是他后来的军功较少。曹纯后来唯一的作战,是其跟随曹操出征荆州(206)。虽然曹纯在战斗中“追刘备于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但曹操并未对其“进官加爵”,这表明他在是战中没有特别的军功表现。

二是他阳寿太短。曹纯建安十五年(210)离世,也就是在赤壁之战后两年就离世了,享年四十岁。倘若他能再活二十年,以他的能力功勋进阶是有可能的。

得,曹纯终因英年早逝而将自己的勋爵定格在了“亭候”上,想来,又是怎样的一种遗憾呢?

许褚的人缘问题?

许褚没能入享太庙确实是有点特别,轮功绩,他比起入享太庙的典韦来,实在是强了不少。

许褚加入曹操时,其正在“淮、汝”一带巡视。曹操一见到许褚就称赞他:“此吾樊哙也。”可见许褚给曹操的印象不错。

公元198年,许褚跟随曹操南征张绣,“先登,斩首万级,迁校尉——是战前,张绣曾经投降曹操,但后来又反,典韦在保护曹操的过程中被杀。后来,许褚开始负责曹操的安保工作,“常侍左右”。

其间,“时常从士”徐他准备叛乱杀了曹操,但由于许褚的存在而一直没有机会。于是,徐他等人便准备在许褚退下休息时“怀刀入”曹操寝帐。

这一天,曹操有事不在帐中,许褚就回到自己营帐休息,突然,他感觉自己的心脏“彭彭彭”跳个不停,直觉有“大事”发生,就又折返回了曹操寝帐。不一会儿,就在帐中遭遇到了私自闯入的徐他等人,双方“大惊愕。他色变,褚觉之,即杀他等”。

这是许褚第一次救曹操。

公元211年,许褚跟随曹操在潼关讨伐韩遂、马超,但是就在渡河的时候却发生了意外。

原来,曹军渡河的顺序是士兵在前,部将在后。等到曹操和许褚等人准备渡河时 ,马超“将步骑万馀人,来奔太祖军,矢下如雨”。于是,许褚一边扶曹操上船,一边“斩攀者,左手举马鞍弊太祖”。正是在许褚的努力之下,曹操才得已脱险。

这是许褚第二次救曹操。

许褚跟随曹操征张绣时立有军功,现在又两次搭救曹操性命,跟前护军典韦比起来已经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为什么典韦可以入祀太庙,而许褚却不行呢?

这或许跟他的人缘有关系。

许褚这个人“谨慎奉法,质重少言”。

有一次,征南大将军曹仁自荆州来见曹操,“太祖未出”。曹仁在殿外见到了许褚,就招呼许褚“坐坐”,“拉拉呱,吹吹水”,可许褚脸一撇、嘴一张:“王将出”。说完,没理会曹仁就直接进到殿里去了。曹仁当时心里就火大:好你个许褚,你什么东西?竟敢轻慢于我?曹仁“意恨之”。

因为这个事儿,就有人劝说许褚:“征南(指曹仁)宗室重臣,降意呼君,君何故辞?”征南将军曹仁是宗室忠臣啊,品爵远在你之上,人家“降意”叫你,你怎么能一点面子也不给呢?

可是许褚不以为然:“彼虽亲重,外藩也。褚备内臣,众谈足矣,入室何私乎。

在我们普通人看来,许褚这个人确实是有点狂,不把曹仁放在眼里,连一点场面也不顾。这种人的人际关系往往不会好到哪里去。

在《三国演义》里,为了表现许褚的“狂傲”,特地编排了许褚杀许攸这个桥段。在未经曹操允许的情况下,许褚竟然敢于“私刑”曹操的谋臣,也真的是没谁了。

所以,笔者揣测,在许褚是否入太庙这件事上,大概率是受到了一些“与其有隙”的朝臣的阻挠而作罢。

于禁的污点

于禁是曹操名将,与张辽、乐进、张郃、徐晃并受曹操器重。据史书记载,曹操每次征伐,“咸递行为军锋,还为后拒;而禁持军严整,得賊财物,无所私入,由是赏赐特重”。由此可见曹操对于于禁的器重,以至于其被“迁左将军,假节钺,分邑五百户,封一子列候”,荣宠至极。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大将却因为一场雨而导致荣誉尽失。

公元219年,刘备称汉中王。为了配合刘备在关中的胜利,是年七月,关羽率水陆三万余人北下,进攻荆州的北门户襄阳、樊城。

其时,坚守襄樊一线的正是大将军曹仁。曹操担心曹仁顶不住,就命令左将军于禁领兵前往支援。

于禁抵达后,曹仁命其和自己的大将庞德一起驻扎在距樊城北约十里的平地上,与襄樊两城成犄角之势。

是的,没错,由于于禁、庞德所率“七军”的存在,关羽想要取得襄樊之战的胜利并非易事。但关羽又不想空手而归,于是双方开始对峙,“足有一月之馀”。

不过,这一次,关羽的运气真不错。

不久,老天竟然下起了大雨,史载:

会天霖雨十馀日,汉水暴溢。——《三国志·庞德传》

大家还记得笔者上边讲于禁和庞德驻军在哪吗——“距樊城北约十里的平地上。”

当然,平时将军队驻扎在“平地”没什么问题,然而,赶上这一次暴雨,曹军可就倒了大霉了——“樊平地五六丈”。就是说,这里的水深足足有五六丈,十五六米之深,四层楼那么高。试想,谁能在如此深的水中生还?结果,大部分曹军被洪水活活淹死。而关羽可高兴坏了,因为他是有水军的。

不久,关羽将于禁和庞德俘获——这做将军的就是命大,大部分士兵都被淹死了,这俩将军竟然还活着。

两军交战,如果将军有骨气的话,就应该“忠君报国”,誓死不降,然而,于禁却非常爽快,直接就降了关羽——庞德未降而被关羽杀害。

曹操听说这个事以后很痛苦,表示自己看错了人:“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

这个事就这样成为了于禁的污点,不仅曹操痛苦,魏文帝曹丕也看不起他,甚至于专门让他(后来,东吴方面在偷袭荆州成功后,又将于禁返还给了曹魏)去拜谒高陵(曹操墓)。

当然,曹丕的目的不是“拜谒”这么简单——曹丕命人专门在曹操的陵屋画“关羽战克”,“禁降服之状”。于禁看了以后,受不了,“渐恚发病薨”,一命呜呼了。

你说,曹魏的皇帝们如此看待于禁,他还怎么进的了太庙呢?

以上我们讲了“三个武将”的问题,接下来,再来看“两个谋士”:贾诩比较简单,他后来配享了文帝曹丕的太庙,所以就没法出现在曹操的太庙里了。下面,我们重点看一下荀彧。

匪夷所思的荀彧之死

荀彧是曹操的肱骨之臣,早在曹操起事之初担任兖州牧(195年)时就已经投奔在曹操门下,尽心辅佐曹操几十年,可以说是功勋卓著,比如单单荀彧自己就向曹操进荐了诸多的“命世大才”:荀攸、钟繇、陈群,司马宣王,郗虑、华歆、王朗、荀悦、杜袭、辛毗、赵俨等人。

那为何荀彧竟然未享曹操太庙呢?

这事还得追溯到建安十七年(212年)……

是年十月,谋臣董昭对曹操讲:

自古以来,人臣匡世,未有今日之功;有今日之功,未有久处人臣之势者也。今明公耻有渐德,乐报名杰;然处大臣之势,使人以大事疑之,诚不可不重虑也。

当此时,赤壁之战后的魏蜀吴三国分治局面已经形成,曹操的功业也已经到达人臣之极点。故,董昭这一堆“花言巧语”,目的无非是希望曹操能够“再往上走走”,“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荣”。

这种事曹操自然是不好自己推自己。

于是,董昭就开始暗地里联络朝中大臣。大多数文臣武将都表示支持,唯独到荀彧这里遭遇了“闭门羹”:

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荀彧这话虽然说得冠冕堂皇,但本质上就是不同意曹操进爵国公。由于荀彧位高权重,朝中诸多大臣亦藉由其推荐,曹操也无可奈何,但心中“由是不悦”——曹操当然不开心了,谁还不想加官进爵呢?

不久,曹操率军进攻孙权,请荀彧“劳军于谯”,顺道就把荀彧留在了这个地方,“以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后来,曹操大军进军濡须时,荀彧就以生病为理由留在了寿春,“饮药而卒”。

关于荀彧之死,史书的记载到此为止,至于荀彧是怎么死的,众说纷纭,有认为荀彧是病死的,也有说是被曹操毒死的(“饮药而卒”)。

《三国志》注引《魏氏春秋》的说法是“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笔者比较认可这种看法,想想以曹操和荀彧的智慧,再用毒酒去毒死荀彧也确实是有点小儿科。如此杀法,“点到即明”,才符合双方的智慧吧?

当然,如果说曹操仅仅因为荀彧不支持自己进爵就杀死他,也显得曹操有点“小气”,是不?

对此,《三国志》注引《献帝春秋》又给出了另一套说辞:

建安四年(199年),不甘心一辈子做“傀儡皇帝”的汉献帝刘协,以“衣带诏”的形式命令岳父董承联合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服等起事诛杀曹操。然而,东窗事发,董承一干人等反倒被曹操诛杀。

此次政变期间,献帝皇后伏氏(死于是变)曾给其父伏完写过一封密信,“言司空(指曹操)杀董承,帝方为报怨”。

伏完这个人“太不懂事”,竟然私下里把这封信给两个人看:一个是荀彧,荀彧虽然“恶之”,但竟然“久隐而不言”;一个是其小舅子樊普。结果,攀普吓得不行,直接把这封信交到了曹操手里,所以曹操才能够“阴为之备”。

后来,荀彧担心曹操发现“密信”之事竟然“求使至邺,劝太祖以女配帝”,已经得知真相的曹操故意问荀彧:

今朝廷有伏后,吾女何得以配上,吾以微功见录,位为宰相,岂复赖女宠乎?

荀彧却说:“伏后无子,性又凶邪,往常与父书,言辞丑恶,可因此废也。

卿昔何不道之?

荀彧“阳惊曰”:“昔已尝为公言也。

此岂小事而吾忘之!

荀彧“又惊曰”:“诚未语公邪!昔公在官渡与袁绍相持,恐增内顾之念,故不言尔。

官渡事后何以不言?

这下荀彧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无对,谢阙而已”。

曹操因此而对荀彧有了怨恨,“而外含容之,故世莫能知”。

当然,以上的故事确实有比较牵强的地方,比如荀彧怎么能够当着曹操的面去诋毁付皇后呢?但这个故事的存在却也理顺了曹操杀荀彧的逻辑线条。

由上,我们也就不难揣测荀彧未登曹操太庙的原因了,或有如下两端:

其一、曹操和荀彧之间确实有过非常严重的矛盾,以致于曹操不待见荀彧,甚至于将其害死都有可能。

其二、曹操和荀彧之间的这种矛盾显然已经“公开化”,为世人所周知。不然,单纯地以荀彧不支持曹操就任国公而将其抛弃在太庙之外,显然是说不过去的吧?

……

虽然这五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未能进入曹操太庙之中,但只要能够做到问心无愧、坦然面对,想也不枉费这些人一生的功业吧?

好在历史不会忘记他们,是非功过曲直,还是留给后人去评说吧?

大家以为然否?

参考:《三国志》、《资治通鉴》

(网图、侵删)




太庙,是古代皇帝的宗庙。在夏朝时称为“世室”,殷商时称为“重屋”,周朝时称为“明堂”,等到了秦汉时,方才称之为“太庙”。

而太庙,最初只是供奉皇帝先祖,以及历代皇帝。到了后来,皇后、宗室,以及功臣等,在皇帝的许可之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而这一结果,则称之为“配享太庙”,这是对功臣进行表彰的一种莫大殊荣。

而曹魏的宗庙,早在公元213年7月,曹操晋封为魏公,加九锡之后,便开始在邺城建立了。当时,曹操以诸侯王之制在邺城立五庙,供奉着曹节、曹腾,以及曹嵩等三人,并多次在宗庙进行春祭之礼。

到了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魏之后,这时候的诸侯五庙则开始转变为天子七庙。因为曹丕和曹操一样不兴土木,较为节俭,再加上洛阳前番遭到董卓的焚烧,需要重建。所以,这时期的太庙还是在邺城的。

曹丕将曹节、曹腾,以及曹嵩合为一庙,让曹操独享一庙。等到了魏明帝曹叡登基后,才在公元229年将宗庙移到洛阳。同时,曹叡还下诏将三祖之庙定为“万世不毁”,开创了帝王在世时为自己确立庙号的先例。

《三国志》有载,帝制作兴治,为魏烈祖,乐用章之舞。三祖之庙,万世不毁。

从公元233年始,到公元262年为止,曹魏的太庙逐渐完善,先后共有26人配享太祖武皇帝庙。第一批只有3人,分别是夏侯惇、曹仁,以及程昱。第二批在公元243年,也是人数最多的一次,共有20人。

这二十人分别是曹真、曹休、夏侯尚、桓阶、陈群、钟繇、张郃、徐晃、张辽、乐进、华歆、王朗、曹洪、夏侯渊、朱灵、文聘、臧霸、李典、庞德,以及典韦等人。

第三批在公元244年,只有荀攸一人。第四批和第五批也各有一人,分别是司马懿和郭嘉。

这配享太庙的二十六人,都为曹操定鼎中原,建立曹魏势力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夏侯和曹氏家族子弟、寒门武将,以及世家文臣等。

而在配享太庙中,为何曹纯、于禁、荀彧、贾诩,以及许褚没有资格被选中呢?

在曹魏的配享太庙中,当时是有一套标准去选择有功之臣的。

“大魏元功之臣,功勋优著,终始休明者,其皆依礼祀之。”

曹纯是大司马曹仁的弟弟,和曹操,曹洪等人是同族兄弟。其为人雅重纲纪,礼贤下士,初为黄门郎。在董卓之乱后,曹纯跟随曹操征讨四方,开始征战一生的戎马生涯,统帅着曹魏的精锐骑兵虎豹骑。

在征战中,曹纯在南皮城之战中斩杀袁谭;在白狼山之战中斩杀蹹顿;在长坂坡之战中追杀刘备,所立下的功劳并不比曹仁,以及张辽等人低。而曹纯之所以没能够在这五批配享太庙中入选,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曹纯去世的过早。曹纯的战绩,很大程度上都是曹魏建立之初。而且在公元210年,曹纯便去世了。曹操晋封魏公在公元213年,等曹丕建立曹魏,还要到公元220年,这之间已经相差了十年。

而在这十年间,曹纯的名声必然是慢慢的消逝的,这和张辽、徐晃等人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其二,地位不够高,而且需要一定的利益分配。

《三国志》有载,“夏侯、曹氏,世为联姻。故惇、渊、仁、洪、休、尚、真等并以亲故肺腑,贵重于时,左右勋业,咸有效劳。”

从上面这句话中,不难发现里面的七人恰好是两次入选太庙的名单,可见时人对他们的地位就有了认识。而和这七人相比,曹纯的地位和名声就弱了很多。而且,曹纯的兄长曹仁已经配享太庙,而曹魏还有很多有功之臣。

这么一来,曹叡等人在选择人选的时候,就会考虑到其他人的利益。因此,曹纯也就没有在这五批配享太庙的名单里面。

而于禁没能够配享太庙,主要就是因为于禁有投降这一污点。曹魏的五子良将中,就只有于禁一人没能够配享太庙。如果单是以功劳来论,于禁完全是有资格的。毕竟,从公元192年跟随曹操时起,于禁不仅是跟随曹操时间最长的那一批人,而且参加过的战役,以及功劳都很多。

最为重要的是,于禁还是曹营的外姓将领中,唯一一个持有假节钺的,他的地位不可谓不高。但可惜的是,在襄樊之战中,关羽水淹七军时,庞德拒不投降而被杀,而于禁却选择了投降。他和庞德一相比,自然是不被曹丕等人所喜。

后来,于禁被孙权遣回曹魏时,曹丕就曾侮辱于禁,使得于禁羞愧而死。在这样的情况下,曹魏的这些皇帝自然是不愿意让于禁这么一位有污点的将领配享太庙了。

荀彧之所以没能够配享太庙,主要就是因为荀彧自始至终都认为自己是汉臣。曹操在最初的时候,的确有为汉室力挽狂澜之心,譬如刺杀董卓等。而这,也是荀彧弃袁绍而投曹操的原因。但可惜的是,随着曹操的势力壮大,他的野心也在壮大。

到了三分天下后,曹操已经不满足现状,想要晋封魏公,加九锡了。而面对这样的曹操,荀彧这一位老功臣选择反对,这样也使得两人之间有了隔阂。最终,荀彧郁郁而亡。所以说,荀彧和曹家的关系是破裂的。

而破裂的主要原因就是曹家想要代汉,自建社稷的问题。而宗庙是社稷里面的一部分,如果把荀彧列选进去,岂不是对曹魏的一种嘲讽?也正因为如此,荀彧才没有能够配享太庙。

而贾诩不在这五批名单中,不是他的地位不够高,而是贾诩过于低调。贾诩的军事谋略,在曹营中也是数一数二的,但是他的计谋却过于毒辣。在郭汜和李傕反攻长安时,是贾诩的计谋;在张绣反攻曹操,害死曹昂、曹安民,以及典韦时,也是贾诩的计谋。

而且,曹丕后来能够登上帝位,贾诩在其中也占据了很大的功劳。但这么一位毒士,在加入曹魏之后,却变得很低调,虽忠心于曹魏,但很少参与曹魏的事务,再加上他从不和其他曹魏权贵结交,使得贾诩的影响力和名声都比较弱。

再者,在正始四年的第四批人数最多的时候,贾诩也没能够加入,还有曹爽的一部分原因。曹叡临终前,让司马懿和曹爽成为辅政大臣。但是,曹爽为了独权,对司马懿进行排挤,明升暗降的剥夺了司马懿的兵权。

当时,曹爽为了建立军功,开始谋划讨伐蜀汉。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二批配享太庙的人选中,一定程度上都是武将入选,这是曹爽为了拉拢军队和扩大自己在军中的影响力而操作的。况且,曹爽还推行了“正始改制”,开始打压士族。

这么一来,曹爽自然是不会把贾诩列入配享太庙的人选了。或许,以贾诩低调的性格,他不想配享太庙也不一定。

最后,许褚没能够配享太庙,则是许褚的人缘不太好。许褚对曹操的忠心是母庸质疑的,而且他长期负责戍卫。但恰恰正是因为保卫的工作,使得许褚没有足够的自由去带兵建立功勋。同时。因为他不够变通,和其他人的关系也不太好。

此外,后期司马师和司马昭两兄弟掌权,在征讨蜀汉的时候,许褚的儿子许仪被钟会所杀,许家和司马家的关系自然不好。而更重要的是,前面已经有杀身成仁,为保卫曹操力竭而亡的典韦了,许褚没有那般英烈,自然也就不在名单之中了。

所以说,能够配享太庙的,都是曹魏的肱骨之臣;而像于禁,贾诩,以及荀彧等没能够入选的,并不是说他们的功勋,亦或者官职比曹仁等人差,而是因为政治格局,使得他们最终在名单之外。




荀彧是曹操手下最厉害的战略规划大师,其才能不逊色于诸葛亮;贾诩是三国第一毒士,是曹操手下五大谋士之一;曹纯是曹魏的宗亲八虎骑之一,更是曹操的特种部队虎豹骑的主帅;于禁是五子良将之一;许褚是曹操的贴身护卫,多次在战场拯救曹操的性命!这五人对曹魏可谓是劳苦功高,但是他们最终却无法进入曹操的太庙,令人非常疑惑,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古时候的皇室,都是有自己的宗庙的,里面供奉的大多是已故的皇帝灵位,以便后人瞻仰。为了表彰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人,后人也会将一些功臣的灵位请入太庙,让他陪伴先皇,享受后人的供奉、香火。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曹操的太庙中先后被请入了26位功勋,以彰显他们对曹魏的巨大贡献!

26位功勋:大将军夏侯惇、大司马曹仁、车骑将军程昱,大司马曹真、曹休、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太常桓阶、司空陈群、太傅锺繇、车骑将军张郃、左将军徐晃、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太尉华歆、司徒王朗、骠骑将军曹洪、征西将军夏侯渊、后将军朱灵、文聘、执金吾臧霸、破虏将军李典、立义将军庞德、武猛校尉典韦。

可以看到,这26位入选太庙的功勋,有许多我们熟悉的人物,他们对曹魏的贡献确实非常大,但其中也有部分人对曹魏的贡献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至少没有荀彧、贾诩、曹纯、于禁、许褚他们5人的功劳大,尤其是其中的朱灵,他和曹操甚至还有点过节,臧霸也是典型的听命不听宣,有非常大的独立性,这些人对曹魏的功劳远远没有荀彧、贾诩五人大,为啥他们进入了太庙,而荀彧、贾诩五人却无法进入呢?接下来我们就一个一个地来分析!

荀彧

荀彧是曹操的战略规划大师,他对于曹操的重要性就好比是诸葛亮对于刘备的重要性,没有他,曹魏很难做大!

荀彧最开始是在袁绍手下工作,后来他看中了曹操的潜力,选择了来到曹操阵营。而当时的曹操,和荆州时期的刘备差别不大,手下猛将一堆,可就是缺乏顶级谋士,无法做大做强,而荀彧的到来,弥补了曹操的短板!荀彧的到来,不仅仅是为曹操提供了一统中原的规划,而且他还带来了大批的人才。在荀彧的举荐下,许多士族开始向曹操靠拢,使得曹操的实力愈发强大。后来荀彧又建议曹操迎奉天子,争取民心,于是自此以后,曹操开始了“奉天子以令诸侯”的生涯,事业越做越大,最终占据了半壁江山!

对于曹魏集团的做大做强,荀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发展后期,荀彧和曹操的政治理念出现了不同,曹操想的是将汉室取而代之,但是荀彧却只想曹操做霍光,于是两人矛盾爆发,最终荀彧去世。关于荀彧的死,说法有很多,不过很多人都认为,这和曹操脱不了干系,很可能是曹操逼死了荀彧!

荀彧反对曹家人篡汉自立,所以曹操死后,曹家人是不会让荀彧进入曹操太庙的,要真让荀彧进去了,这不是在打自己的脸吗?合着荀彧生前和曹操闹别扭,死后还让他俩一起闹呢?

贾诩

贾诩作为曹操手下的五大谋士之一,被人称为三国第一毒士,能力非常强,对曹魏贡献非常大!

官渡之战前,张绣原本都打算投靠袁绍了,结果贾诩硬是拦住了张绣,轰走了袁绍的使臣,将张绣拉入了曹操阵营,增强了曹操的实力,减少了曹操的后顾之忧,让曹操能够全力以赴的应对袁绍!征讨马超之战,曹操始终无法击败马超和韩遂的联盟,最终是贾诩献出了离间计,成功离间了马超和韩遂的关系,帮助曹操击败了马超,获得了大功。曹操在继承人问题上犹豫,不知道该选曹丕害死曹植,又是贾诩以袁绍家族的事情提醒曹操,最终劝服曹操立曹丕为继承人

可以看到,贾诩对曹魏有非常大的功劳,他甚至还帮助曹丕坐稳了位置,那么为啥贾诩没能进入曹操的太庙呢?其实原因有两个!

1、贾诩名声不太好。贾诩被称为三国第一毒士,这个“毒”字,其实就可以看出天下人对他的态度!当年贾诩为求自保,撺掇西凉军进攻长安,俘虏天子,此事震惊了天下,令大家对贾诩的风评急剧下降,大家觉得他这人的计谋太过毒辣了,上不了台面。当年贾诩被封为太尉,孙权就曾出言奚落,说曹丕怎么会用个人品这么差的人,可见曹丕自身也不咋样。给贾诩升官都会有如此大的异议,若是将他抬入曹操的太庙,那天下人不知道会如何看曹家?曹家毕竟是皇室,还是得要脸的!

2、贾诩献计杀了曹昂。当年宛城之战,曹操因为霸占了张绣的婶婶,惹得张绣大怒,于是贾诩献计张绣,偷袭曹操。最终曹操虽然跑了,但是曹操的儿子曹昂,曹操的侄儿曹安民,曹操的爱将典韦都死于了此战,可以说贾诩和曹操是有大仇的。虽然后续曹操大度,不和贾诩计较,且贾诩有大功于曹丕,但明面上来讲,贾诩毕竟弄死了曹操的儿子,如果让他进入太庙,这岂不是让人笑掉大牙了?你把杀了曹操儿子的人和曹操放在一起,你居心何在?存心看笑话呢?

曹纯

曹纯是曹操的堂弟,曹仁的亲弟弟,为人英勇善战,军事才能颇高。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曹操把自己的虎豹骑交给了曹纯。虎豹骑是曹操手下的特种部队,战斗力非常强悍,这里面的人个个勇猛,曹纯能压服他们,本身就是一种才能,而且在他的指挥下,虎豹骑爆发出了非常强悍的战斗力,在进攻河北,扫灭袁家的战斗中表现非常优异!后来的长坂坡之战,击败刘备军队的,就是曹纯的虎豹骑,而且当时曹纯还俘虏了刘备的女儿

遗憾的是,曹纯去世得太早了,没能在历史上留下多大的名声。曹纯死后,曹纯伤心地感叹,再也没有曹纯这么猛的人了,没人能够驾驭虎豹骑了,所以当手下询问谁可以继任虎豹骑统领时,曹操直接说无人可以,自己亲自兼任虎豹骑统领算了。

《魏书》: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太祖难其帅。纯以选为督,抚循甚得人心。及卒,有司白选代,太祖曰:“纯之比,何可复得!吾独不中督邪?”遂不选。

曹纯其人,军事能力超强,深受曹操器重,然而由于他去世得太早,所以一直名声不大,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他并未能进入曹操的太庙!

于禁

于禁原本是五子良将中最受器重的一个,这一点,从襄樊之战便可以看出。当时曹仁被关羽围困,曹操要命人去救援曹仁,在以前,这种任务都是交给宗室将领的,外姓将领只能在宗室将领手下打下手。什么张辽、张郃、徐晃,大多都是被督的命,他们没机会独立领兵作战!而这一次,曹操竟然让于禁这个外姓将领统帅大军,足见曹操对于禁的器重

然而此战于禁的表现却不是非常好,他不仅被打败了,而且还投降了!更为重要的是,他投降关羽不久,关羽又被打败了,于禁又落入了东吴之手,最终被辗转送回了曹魏!当于禁被送回曹魏时,曹魏的主子已经变了,不再是曹操,而是曹丕了。大家都知道,曹丕这人是出了名的小气,他一看到于禁就能想象到当年于禁投降关羽的屈辱画面,觉得于禁辜负了曹家对他的信任,于是多次侮辱于禁,最终逼得于禁只能自杀谢罪。就曹丕对于禁的这种态度,他怎么可能让于禁进入曹操的太庙呢?

说白了,就是因为于禁投降过关羽,这一人生劣迹使得他在曹魏的评价急剧下降,不仅失去了五子良将第一的位置,而且终生不可能进入曹操的太庙!

许褚

荀彧、贾诩、曹纯、于禁、许褚五人中,许褚没被抬进太庙,应该是最让大家疑惑的,毕竟许褚对曹操也是有非常大的功劳的啊!

许褚作为曹操的保镖,多次拯救了曹操的性命!官渡之战,曹操手下徐他想要行刺,幸亏许褚及时出现,斩杀了徐他等人,救下了曹操性命;对阵马超,许褚两次救下曹操性命,一次是曹操渡河时,马超率军袭击,面对纷乱的箭雨,是许褚拼死护卫,才保住了曹操的安全;后来马超策划着活捉曹操,又是许褚吓退了马超。可以说,没有许褚,曹操早就死了!

可以看到,许褚的功劳丝毫不逊色于典韦,那么为啥典韦能进太庙,而许褚进不了呢?事实上,这里面主要有两个原因!

1、许褚的人际关系比较差。许褚这个人一根筋,虽然对曹操忠心耿耿,但是对于其他人,他则有很深的防备。站在曹操的角度来看,许褚做得非常好,但是站在其他人的角度来看,许褚的这种行为,就有点不近人情了!当年曹仁想要拉拢和许褚的关系,结果被许褚严词拒绝,搞得曹仁下不来台,自此以后开始和许褚结仇。

《三国志》:褚性谨慎奉法,质重少言。曹仁自荆州来朝谒,太祖未出,入与褚相见于殿外。仁呼褚入便坐语,褚曰:“王将出。”便还入殿,仁意恨之。或以责褚曰:“征南宗室重臣,降意呼君,君何故辞?”褚曰:“彼虽亲重,外籓也。褚备内臣,众谈足矣,入室何私乎?”太祖闻,愈爱待之,迁中坚将军。

许褚只忠心于曹操一人,深得曹操器重,但是大家不要忘了,曹操死后,决定谁能进入曹操太庙的人并非是曹操本人,而是后人!当年许褚敢如此对待曹仁,很可能也用此种态度对待过其他人,甚至是曹丕!所以说,许褚虽忠心,但在其他人看来,许褚有点太过铁面无私了,而朝堂之中,并非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许褚在这方面太过无情,大家自然不会念他的好了,自然也就不会让他进入太庙了!


2、许褚属于曹家亲信。进入曹操太庙的这些人,并非一次性弄进去的,而是分批次分时间。第一次的时候,只有夏侯惇、曹仁和程昱,其他人都是在后面逐渐加进去的。按理说这么多次的入选机会,也该轮到许褚了吧,可最终却仍然没有他的名字,这是为何?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司马家当权了!司马家为了坐稳位置,自然要大肆攻击忠心于曹家的势力,而许褚一家是曹家的亲信,自然会受到打击,所以司马家绝不允许许褚进入太庙!

这一点,其实从钟会伐蜀之战便可以看出来。许褚好歹是有大功于曹魏,但他的儿子竟然被钟会以一个小理由斩杀了,其他人并无异议,由此可见,当时的许褚家族已经沦落到了何种地步!

《三国志》:先命牙门将许仪在前治道。会在后行。而桥穿,马足陷,于是斩仪。仪者,许褚之子,有功王室,犹不原贷。诸军闻之,莫不震耳。

就因为这么一个小错误,许褚之子许仪就遭到了斩杀,震惊了众人。而钟会也并没有因此受到任何责罚,这其实就已经暗示了当时许褚家族的地位,说明司马家对许褚家族是非常不满的,就是借此打压许褚家族,打压亲曹势力,让大家老老实实的,别再替曹家卖命了,都跟随司马家吧。

结语

综合来看,荀彧之所以未能进入太庙,主要是因为他不支持曹家篡汉;贾诩之所以未能进入太庙,是因为他风评不好,且杀了曹操的长子曹昂;曹纯之所以未能进入太庙,是因为死得太早;于禁之所以未能进入太庙,是因为有投降关羽的劣迹;许褚之所以未能进入太庙,是因为他为人处世太过刻板,得罪了不少人,且司马家要大力打压亲曹势力,而许褚属于曹家亲信!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呢?欢迎留言讨论哦!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曹纯是有资格的,不过死得太早,功勋还不足以服众。于禁资历是够了,不过曾经投降过关羽,这个污点比较严重。荀彧也是同理,本来是完全有资格的,但是最后他反对曹操称王,这就是不支持曹操的事业。这样的话肯定不能进了。贾诩则是半路出家,之前还大大的坑了曹操一把。怎么也不好给他吧?至于许褚,虽然有点功劳,但是资历功劳都远远达不到。根本就不予考虑!




曹纯不了解估计是因为死的早功劳不大,于禁投降过有污点,荀彧是忠于大汉反对曹操称魏公魏王,贾诩是后来跟张秀投降过来的,平时也低调从来不主动出主意,许褚还是挺忠心的,估计战功不多吧!跟典韦比又差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太庙   庞德   虎豹   荆州   司马   宗庙   良将   谋士   太祖   功勋   功臣   功劳   公元   夏侯   将军   皇帝   资格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