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本田发动机好,为什么国产车企不直接逆向拆解山寨?

本田的发动机那么强,为什么国产车企不直接买一台回来拆解山寨?内行人:给你抄都造不出来

关于本田汽车,网络上流行的一句话就是买发动机送车,本田的发动机技术实力确实很强,那么为什么自主品牌还要花费巨资去研发发动机,怎么不直接买本田的发动机回来,拆解之后山寨呢?这样不是省钱省力吗?但是一个残酷的事实是,给你抄都造不出来。

首先,很多人或许会说,本田的发动机强?前不久还不是有机油增多吗?吹什么本田发动机?这就是典型的我说前门楼子,你说胯骨轴子,发动机的性能和故障率应该是两码事,大众的EA888烧了这么多年机油,也不影响这是台优秀的发动机,而且机油增多问题已经召回解决了,除了机油增多问题以外,本田的发动机质量还是非常稳定的。而且从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方面,本田的发动机绝对是全球一流水平,拿本田雅阁1.5T发动机为例,不到8秒的零百加速,不到8升的车主众测油耗,绝对是优秀水平,基本上比它动力强的没它省油,比它省油的没它动力强。

那么,为什么国产车企不选择山寨本田的发动机呢?其实自主品牌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是没有山寨过国外品牌的发动机,大众的EA888、丰田的8A发动机、三菱的4G36,都被逆向过,但是唯独没有本田。为什么会这样呢?

1、本田的发动机很难逆向

为什么丰田、大众、三菱的发动机,都被国产车企逆向过,唯独发动机技术实力很强的本田,从来没有被逆向过,有没有人思考过这个问题呢?是因为本田的地球梦不强吗?事实恰恰相反,是因为本田的发动机太强了,根本无法山寨。

因为国产车企山寨的丰田、三菱的发动机,都是被淘汰的机型,而大众的EA888也是逆向的第一代机型,从技术先进性来说,这几款发动机都不算太强,但是本田发动机有一个独有的技术,那就是VTEC技术。逆向本田的发动机,如果不逆向VTEC技术等于失去了精髓,也就没有逆向的意义,但是如果逆向VTEC技术,一个是技术先进性太强,很难模仿,第二个就是专利绕不过。因此,国产车企只好无奈放弃了本田地球梦这块香饽饽。

2、技术壁垒很难绕过

国产车企逆向国外发动机,都是这些品牌发展的初期,而且能够逆向国外发动机的车企,有比亚迪、吉利、长城,几乎都是技术实力比较强的车企,因为逆向绝对不是很多人口中的那么简单,否则为什么众泰、陆风之流,至今还在用着老掉牙的三菱发动机?逆向研发也需要一定的技术实力,因为随着专利保护越来越被重视,完全照抄国外的发动机是行不通的,肯定会赔得倾家荡产,而如果想要绕过技术专利,就必须对这款发动机进行改造,这是一项很有难度的工程,就像学霸的解题思路给你了,你知道答案了,但是过程不能和学霸的思路一样,因此不见得比自己重新研发一款发动机简单。没有点技术实力,还真的没有资格去逆向,只有国产大厂才有去逆向的实力。虽然残酷,但就是事实。

3、材料和装配工艺不达标

如果学过机械的都知道,逆向研发在机械中叫做反求工程,需要直接从成品分析,推导出产品的设计原理。但是这是建立在,在材料、装配工艺上水平相近,只是我不知道你的设计思路的前提下,相反,如果材料、装配工艺水平太差,就算知道了解题思路你能量产吗?

为什么这里说的是量产,因为如果不计成本造出一台一模一样的发动机,以很多车企的技术实力都能做到,但是难得是量产,量产要解决零部件的公差问题,要解决零部件的材料工艺问题,还要解决成本问题,如果逆向一款发动机,别人的成本是2万,你要花5万,又有什么意义呢?而直接拆解逆向,你很难解决几个问题?比如说某项合金材料的配比,多1%的钢或者铝都会影响装机效果或者稳定性,再比如说,零部件的设计公差问题,1-2微米的公差可能都会影响发动机的实际表现。所以在逆向山寨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绝对不是拆解然后1比1还原那么简单。这就像学渣抄学霸的答案都看不懂一样,事实就是这么残酷。

当然了,如果所有的自主汽车品牌,都去山寨国外的发动机,自主品牌将永无出头之日,历史无数次的证明,只有自主研发才有未来,而让国人欣慰的是,奇瑞、长城、长安、比亚迪都在发动机领域推出了多款有竞争力的产品,抄袭没有出路,只有踏实修炼内功,国产车才有未来。




从国产摩托车发动机山寨本田摩托车发动机开始,国产汽车和摩托车发动机一直在山寨本田发动机的路上生生不息。

最早山寨本田摩托车是力帆,力帆的老总伊明善专门成立一个叫“发动机研究中心”的机构来拆解山寨本田发动机。

这款著名的本田CG125被国内上千家公司厂商山寨了,然而质量却非常让人失望。伊明善甚至连本田商标都山寨过,当时伊明善因为商标侵权被本田告上法庭,伊明善居然在法庭上说:这是日本摩托车企业在打压中国摩托车企业,因为中国摩托车产量已经是世界第一,是日本害怕了!最后法院判决伊明善侵权,给予本田一定的赔偿。

本田商标是HONDA

力帆商标是HONGDA

很熟悉吧?雷碧和雪碧,康帅傅和康师傅……

当时也确实如此,因为中国国产摩托车因为“价廉物美”而风靡全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其实那时候的国人本来就没钱,加上那时候国人对产品质量没有太高的追求,甚至没有产品质量这种观念,也不懂什么叫山寨,所有这种山寨的廉价的质量低劣的摩托车疯狂的发展,高峰时期全国有上千家摩托车生产厂家,而发动机基本上都是山寨本田CB125和CG125的。聪明的国人还对这两款山寨的发动机进行扩缸,排量从145到175不等。

如今,在东南亚国家已经看不见一辆中国品牌的摩托车了。

力帆依然在山寨的路上孜孜不倦,期望在汽车领域也山寨出一片辉煌。



可是如今呢?力帆已经完全被市场抛弃,永不录用了……

山寨,永远学不到人家的精华,山寨,也永远得不到尊重。因为山寨永远在别人的后面画别人的屁股。




这样成本太高,很容易就会得不偿失。

你逆向拆解山寨了本田的发动机,并用这台山寨发动机研发了一款汽车,这个汽车不一定就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因为一台车不光是一个发动机;所以你又仿照本田的变速箱造了一款变速箱,然后皮尺部搞了一款本田的底盘,后来你嫌麻烦直接买了本田的零件回来,然后发现你造一台车的成本是本田一款车售价的好几倍,你图个啥呢?


就算是你把本田的一款车都吃透了,又有什么用呢?消费者认准的是本田这个品牌,如果你不能把这个品牌一起山寨,那你的山寨将没有任何意义;你就算是吃透了整款车,并且价格还低,本田可以出新款,人家还可以降价,人家还可以告你,你什么都得不到,还掏出一堆的经费搞了一堆人家随时可以不要的东西,你说这么做亏不亏?


真的想在汽车领域赚钱,那就是安安稳稳的造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在有补贴的时候你搞新能源汽车绝对不会亏,光国家补贴就够你赚的了;至于说想做一个新品牌,我觉着除非你后面有足够强的实力,不然门都没有,如果你背后有足够强大的实力,那你做啥不比做汽车有前途?




逆向研发一台发动机很容易,而难点在于复原度有多少?简单点说就是逆向机与原型机差异有多大,比如原型机200匹马力、逆向研发出150匹或许不难,但研发出来并没有什么竞争力;同理原型机寿命50万公里,逆向机能做到么?如果只能达到20万公里、那么这种逆向的意义是什么?

所以逆向研发真的不难、难在不可能做到很高的还原度,毕竟发动机的开发并不是堆积木、把模仿出来的零部件组装到一起就完事了,表面上的参数获得不难、很多发动机的参数都是公开的,比如缸径、行程等等一系列的参数都不难获得;但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组成发动机的各个零部件公差究竟是多少?打造零部件的材料成分是什么?采用了哪些装配工艺?

其次是发动机运转时的燃烧状态、冷却系统是如何工作等等,一系列参数是并不会更开的,想逆向研发可以、自己去摸索吧,完全摸索清楚没个小20年是做不到的,20年后终于把上述一系列参数都搞清楚了,但问题是原型机可能都换代了,即便逆向机达到原型机的100%性能、寿命,依然改变不了落后的结果;所以逆向研发的代价就是如此,在从无到有阶段可以用来应急,而从有到精的过程逆向只能帮倒忙

不仅我们没办法逆向本田的机器(100%的还原),即便是丰田、BBA等车企依然没办法逆向本田的机器,各大车企都有一套自己的技术壁垒,我们不知道本田机器的材质、凭什么丰田就能知道?与其费时费力去逆向还不如自己研发,不断摸索、不断总结最终获得成功!工业领域真不存在弯道超车,只能通过不断的尝试、不断的出错、不断的改错最终不断的积累经验,出错有时候真的是很好的事情、因为下次就有应对经验了!

基础工业的重要性

为什么说汽车工业能体现出工业领域的综合实力?道理很简单,因为造车涉及到的相关产业太多了,比如材料、非金属、橡胶、锻造、铸造、精度等等一系列;也就是说所有领域都很强才可以,举一个简单说例子、无论加工精度有多高,材质不行也是白扯、热处理不行也是白搭;所以造车需要工业体系从整体上不仅要强、而且要均衡,有短板必然头疼,难点其实也在这!

本田的机器为何不怕逆向研发?

其实不仅仅是本田不怕,五大车系的车企其实都不怕,随随便便模仿了、那还敢叫手艺么?咱们先说公差,公差可以说是机械加工领域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公差的存在、也不可能根除公差,这就是工业生产的必然产物,而更高级的设备带来了更高的精度,对于公差只能降低、但依然无法根除,所以各个行业的加工体系都会将公差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利用不同零部件间的公差配合、将公差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甚至根除(理想条件下)!

某原型机(比如L15B)上的某个零件的设计长度为10毫米(只是举个例子,请不要去较真),公差为±0.02毫米,那么也就是说原厂加工初的零件只要在9.98—10.02毫米范围内的都属于合格,也就是说卖到全球各个市场的该机器中的这个零件长度皆为9.98-10.02毫米;而咱们买到手准备逆向的原型机中该零件被测绘出长度9.99毫米,那么我们该如何推算原始设计长度?当然可以推出10毫米的结论,但如何确定?因为10毫米取个整数被?推9.97毫米是不是也可以?

所以不知道公差、逆推设计参数太难,当然可以预估一个新的设计参数、但公差范围如何确定?一个零部件就如此麻烦,而发动机由上百个零部件组成,每一个零件都要如此么?这个公差±0.02、那个±0.03毫米,原型机通过公差配合消除了公差对机器造成的影响,而逆向机则因为各种花式公差最终形成了严重的公差积累,原型机运行安静、性能强劲、寿命合理,逆向机运行噪音大、高转速上不去、动力达不到原型机70%、寿命减短!

材料、金相学很难弄清楚

哪家车企没点核心技术?材料、成分有多难分析?啥叫金相学?金相其实就是研究金属材料内部结构的学科,让我们可以知道在内部、或外部环境改变时,对金属会产生哪些影响?比如高温、高负荷运行时,会对某种金属造成哪些影响,如变软、变形、断裂等等!试问人家造机器用的材料、我们该如何获得参数?本田、日产给缸壁上的涂层是什么成分、如何固定在缸壁上、用了哪些喷涂工艺,该如何得知?

这些真的是无从下手的问题、或者说是短时间内根本没办法搞定的问题,这其实就是秘方,任何行业都有自己的秘方;街边卖炸串的还有自己的秘制酱料呢(一堆料往一起参合,不一定多好吃、但想模仿也挺难),现在各种美食节目多、大厨的料理从表面上看并不复杂,但人家的高汤是菜品的灵魂、也可以说是秘方;连模仿做菜都存在这么多壁垒,更何况是考验工业综合实力的汽车领域了,所以不要异想天开的考虑模仿外国车企的发动机了!

在咱们自主车企刚刚起步的时候、因为咱们能正向研发的能力,那时候只能选择逆向研发,因为那时候考虑的并不是品质、性能有多好,而是要实现从无到有;而从有到精的过程就不能再依赖逆向了,所以随着咱们自主汽车的不断崛起、进步,咱们也进入了正向研发、不断提高产品性能的良性循环过程之中,一些有实力的自主车企所打造的机器在某些维度上已经属于国际先进水平;而一些实力相对弱一些的车企也可以通过与外国的一些发动机研发机构合作、从而走上正向研发的轨道,比如说德国的FEV、英国的里卡多、考斯沃斯、奥地利的AVL等等,这些机构就是为全球车企提供技术服务的,如有需要直接买断专利即可、其实比逆向研发更有意义!




逆向开发只能模仿尺寸、外形,金属材料无法知道配比,还有一些特殊工艺无法模仿,比如日产发动机缸套涂层材料,用他的材料电镀后可以形成镜面缸壁,减小活塞阻力从而提高做功出力和节油,还有一些专利权,如果侵权被起诉,赔偿能让侵权者破产,得不偿失。




又不是没有山寨的,比亚迪F3当年的1.5不就是飞度同款吗?很多直接改飞度发动机的F3




我国不必要山寨国外发动机,谁用我发动机技术,谁发动机全球第一。




不要以为一台发动机给你,你拆解完后能原封不动的装回去,更不要想按照测量的尺寸造一台新的,你测量误差,设备加工误差,机床精度,还有许许多多组装过程使用的非正常手段,还有工人的素质,复制一台发动机远比造一台新的难得多(当然你造一台新的,性能不怎么样也是正常的)。




没看出好在哪里?国产发动机一样可以十几万公里无大修,动力也足够用,而所谓的日系省油也抵不过价格差!此外那些日系粉都存在一个误区,合资车技术高更多的是体现在高端车方面,因为高新技术需要价格的支撑才可以,像本田飞度或者丰田卡罗拉这类低端车怎么可能体现日系的先进技术呢!就像手机,千元机和旗舰机技术性能一样那是不可能的!




我们可以山寨出任何东西,但是使用寿命是个大问题。别人的可以保证三年不坏,而我们的只能保修三个月。如果按照别人的东西一比一(全材质)还原,成本又很高。所以很多时候的山寨属于简化,比如铜线换铝线(铝线电机)铜管换铝管或者铁管,无非就是为了降低成本。这种偷工减料带来的问题就是使用寿命的急剧缩短以及稳定性地降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本田   山寨   金相   发动机   丰田   公差   零部件   国产车   摩托车   自主   实力   参数   领域   材料   财经   汽车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