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复一心想复国,为什么不招兵买马,反而在江湖上晃悠?

慕容世家侨居江南已经数代,他们占据姑苏燕子坞,远离集市城郭,只为暗中行光复燕国的行动。可是他们势单力孤,手下只有四大家臣和几个婢女,加之慕容世家人丁单薄,多少年都是一脉单传,若不依靠江湖的力量,他们拿什么来复兴燕国。

慕容世家想要复兴燕国,不光要有雄厚的实力,还要有充足的资金,我们通读整部天龙八部,就可以发现,慕容家不仅实力不雄厚,资金也不充足,慕容复时常要找李青萝开口,让曼陀山庄帮忙筹集资金。慕容复是一脉单传,在江湖中有很深高的威望,事事不会落后于人前,请客吃饭迎来送往,这些都是需要巨大的花销的。燕子坞还有邓百川的青云庄、公冶乾的赤霞庄、包不同的金风庄、风波恶的玄霜庄,还有阿朱的听香水榭,阿碧的琴韵小筑,慕容复居住的参合庄,每个庄子都是数十名仆人奴役,平时生活开销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慕容复笑道:“甥儿说过不要酬谢,便是不要酬谢。那时候如果你心中欢喜,赏我几万两黄金,或者琅嬛玉洞中的几部武学秘典,也就成了。”王夫人哼了一声,说道:“你要黄金使费,只管向我来取,我又怎会不给?你要看琅嬛玉洞中的武经秘要,那更妙之极矣,我只愁你不务正业,不求上进。真不知你这小子心中到底打的是什么主意?好吧!咱们怎生去擒段延庆,怎生救人,你的主意怎样?”新修版《天龙八部·第四十七回》

慕容家在江湖上没有产业,没有大的经济来源,没有强大的经济支柱,如何招兵买马光复燕国。日常的花销都要打曼陀山庄的主意了,次数多了王夫人难免会心有不快,李青萝早就想与慕容世家划清界限,慕容复痴心妄想,皇帝梦一发不可收拾,万一起事失败,连累曼陀山庄一起遭殃就不好了。毕竟在大宋时期,光复燕国是十恶不赦的大罪,李青萝有划清界限的想法,原是人之常情。王语嫣从小就喜欢慕容复,小时候被王夫人管教甚严,不敢做出逾越礼教的行为,但还是经常偷偷的去参合庄看望表哥,偷偷的带上琅嬛玉洞中的武学典籍给慕容复,有啥好的武学心得也要与慕容复分享,王夫人虽数次训斥于她,可终究挡不住王语嫣懵懂的心。

慕容氏人丁单薄,启动资金又不充裕,只能依靠江湖人脉了,集数代单传之力,在江湖上闯出“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头衔。他们只有不断积累好的名声,帮助武林同道解决麻烦,铲除强劲有力的对手,坐上武林盟主的位子,才能领到中原群雄,利用中原武林的力量帮助自己复兴燕国。慕容复先是应聪辩先生之邀,参加了珍珑棋局,意图结交拉拢聪辩先生苏星河,后来又为三十六岛和七十二洞打抱不平,率领众人攻打灵鹫宫,而后参加少室山英雄大会,意图染指武林盟主的宝座,后来还参与西夏招选驸马,每一步棋都在为复兴燕国做准备。

慕容复心想:“这乌老大说道‘大恩大德,永不敢忘’,这三十六洞、七十二岛之中,实不乏能人高手。我日后谋干大事,只愁人少,不嫌人多,倘若今日我助他们一臂之力,缓急之际,自可邀他们出马。这里数百好手,实是一支精锐之师。”想到此节,当即转口:“不过常言道得好,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原是我辈武人的本份……”新修版《天龙八部·第三十四回》

慕容博诈死之后,化名为燕龙渊,易容改貌活跃在江湖中,打着“燕”字旗,在江湖中招揽了不少人,若有不服从号令之人,慕容博往往痛下杀手,毁其庄园夺其财务,所得财务全部运回姑苏燕子坞,由慕容复的母亲掌管。遇到贪婪之人,慕容博往往传授他一招半式,授以恩惠,再以雷霆手段降服,收纳江湖上桀骜不驯之徒,蛰伏于江湖之中,寻找起事的机会,一旦宋辽之间不和,慕容博马上就能联合西夏吐蕃,南并大理,合五国之力瓜分大宋。

江湖的力量不容忽视,像丐帮势力遍布大江南北,丐帮长老陈孤雁,曾经刺杀契丹左路副元帅耶律不鲁,此后军中大将接连暴毙,无功而返,只能班师回朝,丐帮中人的侠义精神,为大宋免除了一场浩劫。同样还有丐帮长老吴长风,昔日独守鹰愁霞,力拒西夏一品堂高手,使其行刺杨家将的计划无法得逞,可谓一心为国。郭靖黄蓉夫妇,利用江湖势力,在襄阳城抵御蒙古军数十载,明教义军出生于江湖,将蒙元朝廷远逐漠北,可见中原武林的力量。慕容世家一来无充裕的资金,二来没有身后的背景,只有寄希望于中原武林,利用中原武林的力量,好在乱世中趁机做大,到达光复燕国的目的。

本文由君临天下明月夜原创,欢迎交流武侠心得




很简单,历史走向的问题!

相信很多略微了解历史的读者,都曾经存在这样一个疑惑:

慕容家族口中的大燕国,指的是16国时期由慕容垂所建立的后燕政权。该政权于公元384年建立,又于公元407年灭亡,政权存在了24年。

而《天龙八部》当中的慕容复,是生活在北宋末年,虽然没有交代具体年份,但参考历史上的辽国皇帝耶律洪基是在1101年去世,金朝的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是在1068年出生,后者与乔峰相遇时正值年轻。那也就是可以理解为,《天龙八部》中的大部分故事,都是发生在耶律洪基的晚年。

那么问题的重点就来了,慕容家族一直高喊着要兴复大燕国,也就是说,当年的后燕政权灭亡之后,流落民间的慕容家族没有忘记自己的祖训,也一直暗自进行着自己的复国工作。可这个故事为什么要从700年之后开始讲起?中间将近700年的时间,整个慕容家族至少几十代人,他们都在干什么?

合着中间的几十代人啥事不干,却非要把这个重担交给慕容博和慕容复?

尽管这个问题很奇怪,但只要我们重新还原一下历史,了解一下中原王朝的历史走向,我们就不难从中找到答案。

公元407年,后燕政权灭亡,22年之后即公元439年,北魏拓跋焘统一北方,北方也彻底结束了多国割据的局面。

在随后100多年时间里,纵然北方再次发生政权更迭,北魏变成东魏和西魏,又演化成北齐和北周,但北方始终没有陷入到多国大战的混乱中。同样,南朝也是如此。至公元七世纪,随着北周政权改国号为大隋,并消灭南陈一统天下,横跨中原历史300多年的隋唐政权就此建立。

而这也就意味着,从后燕政权灭亡,再到唐朝政权末年的500多年时间里。沦落民间的慕容家族根本就没有复国的机会。

要么北方大一统,要么南方大一统,最后甚至演化成了中原大一统。大部分时间里,各政权的统治都相对稳定,老百姓也同样安居乐业,大家凭啥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跟着你慕容家族去造反?

这个无情的事实,也是慕容家族中间700年的历史被直接省略的原因之一。不是这几十代祖先不想复国,而是他们实在找不到机会。

1、想等待天下大乱,历史没给给他们这个机会。

2、直接利用自己的财力招兵买马,然后向中央王朝挑战?在前面所说的背景格局下,这种作死的造反也许用不了多久就会被镇压。

所以在苦苦等待了500多年之后,慕容家族才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机会——唐朝灭亡之后,中原地区又重新陷入到了五代十国的多国混战当中,复兴后燕政权的机会似乎又来了。也正是在这种乱世之下,慕容家族诞生了一个让慕容博和慕容复都望尘莫及的人物:慕容龙城!

也许很多人一时想不起这个人是谁?但他创立的武功,你却永远也忘不掉,那就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斗转星移!

而根据慕容博的介绍,这位居住在姑苏的先祖,利用五代十国的乱局,在南方暗中招兵买马,并广结天下好汉,意图在随后举兵自立,从江南地带恢复后燕政权。

他之所以将地点选择在江南地区,一方面是慕容家族久居江南,在这里有着强大的财力和人脉。但更重要的是,了解历史的人同样知道,这一时期占据江南的割据政权分别是吴国、吴越和南唐。以上均是小政权,并且只占据江南地带。以慕容家族的实力,对付大型政权肯定是不可能的,但对付这样的江南小政权,多少还是有一定把握的。

可偏偏老天爷跟慕容龙城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那就是他还没来得及动手的时候,北方的宋太祖赵匡胤首先南下了。

公元975年,北宋大军南下进攻南唐,南唐政权随即灭亡。三年之后,见势不妙的吴越政权直接投降,江南地区被北宋彻底扫清。面对着基本一统天下的北宋,正准备起兵的慕容龙城再一次丧失了机会,最终也导致他抑郁而死。至于后面的100多年就不用多说了,面对北宋稳定的政局,慕容家族根本没有下手的机会。

所以甭管是慕容博还是慕容复,这对父子也只能在江湖上晃悠,想招兵买马去造反?历史不会给他这个机会!这其实也解释了死而复生且重见天日的慕容博为何在一天之内就决定出家,并不是他的个人思想太颠覆,而是扫地僧彻底打开了他30多年纠结的心结。根本弄不成的事,你瞎忙活啥?




慕容氏父子为复国做的努力,就是以江湖人的思维谋取天下,其实是天大的笑话。

先说慕容博,他的逻辑是:挑拨宋朝和周边几个政权之间的关系,然后他们慕容氏坐收渔利。



逻辑是对的,但是本末倒置。因为,你慕容氏只有几个脑子进水的、武功二三流的世代家臣。当真天下大乱,就凭他们,能有什么机会?

还有他挑拨的对象,更是让人无法理解:

一,怂恿鸠摩智这条疯狗到处乱咬,让鸠摩智杀少林玄悲(理由是挑拨吐蕃和中原武林的关系);

二,怂恿鸠摩智去天龙寺抢六脉神剑(理由是挑拨吐蕃和大理的关系);



三,让少林和丐帮带领中原武林高手截杀大辽的禁军教头-----萧远山(理由是挑拨中原武林和大辽的关系)

先说第一点,鸠摩智杀玄悲,少林最多找鸠摩智算账,不可能找吐蕃国麻烦。另外,宋朝也不可能为少林出头去找吐蕃理论。因此,就凭这,想天下大乱,只能说慕容博太幼稚了。

第二点,鸠摩智抢六脉神剑,这最多就是造成大理国和鸠摩智结怨。真闹到吐蕃朝堂,没有血海深仇、没有重大利益纠纷,两国也打不起来。一本剑谱,对鸠摩智和天龙寺重要,但是对两个国家来说一点都不重要。



第三点,大辽如果有心南侵的话,这确实是一个借口。但是,大辽多次兵临城下,宋朝都能以岁币退兵。现在几个来历不明的人,杀了一个教头的几个家仆,以宋朝的秉性,无非是给多点钱罢了,绝对打不起来。因为,这不是大宋朝廷所做的决定,宋朝绝不可能因此背锅。

慕容博事败,躲在少林30年。后面虽然偶尔出来杀人抢钱,但毕竟不能真的干了什么名堂了。

慕容复就更没出息了,整天想着抱大腿。



一开始听说段誉是大理镇南王世子,想抱段誉大腿,不惜把表妹让出去。

帮七十二岛、三十六洞那些白痴攻打灵鹫宫,想抱这些人大腿。这些人跟着你出去吆喝几声没问题,指望这群白痴造反?



在少林寺,看见很多人要杀乔峰,就站出来和乔峰作对,想抱这些人的大腿。大哥,你打你的,谁跟你签合同说你打了乔峰大家就跟你一起造反的?大家看看,慕容复多幼稚?

后面西夏招附马,又想去骗老婆,又想去借兵。大哥,附马有什么权势可言?即使西夏出兵,最终横扫四方,那也是西夏皇族得天下,有你慕容氏什么事?



综合来看,慕容氏有野心,没才干,有胆子,没韬略。想造反不先积攒雄厚的财力和庞大的势力,专门想一些旁门左道、异想天开的事。

慕容氏是当时天下最蠢的人之一,但也只是之一。因为还有人比他们更蠢:世世代代跟着他们家,一共跟了几百年的家臣。




1055年,是大辽皇帝耶律洪基登基的时间,这一年宋仁宗赵祯已经当了34年皇帝了。这就是《天龙八部》所处的时代背景。

我们把时间线往后拉,乔峰帮耶律洪基平定叛乱的时候,大概在1075年左右。这一年是宋神宗在位的熙宁年间。

现在你就能搞明白了,慕容复这位大燕国的后裔,想要咸鱼翻身,只能在这一时间段活动。这一时期是北宋最为繁荣昌盛的年代,你觉得慕容复是不想活了么?会在私底下招兵买马?


一、宋朝的巅峰,压根没人愿意跟着你混。

什么是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我看这倒未必,因为在太平盛世,大部分人都是普通的老百姓,他们压根就不愿意掺和到江湖的是是非非当中,他们更愿意过自己的小日子。

闲时与你立黄昏,灶前笑问粥可温。这或许是每个人都希望度过的人生,而这一切在宋朝的巅峰时期,压根就不成问题。

从宋仁宗到宋神宗这一时间段,恰好就是宋朝最繁荣发达的时期。你说普通老板想是不是脑子进水了,才会想着跟慕容复后面混?

当时的北宋商业繁荣,到处都是小商小贩,商业税已经完胜农业税了。大家安居乐业,过着幸福的小日子。


最关键的是,那个年代没什么战争。自从宋真宗和大辽萧太后签订了澶渊之盟后,辽宋之间,度过了长达100年的蜜月期,恰好慕容复所处的时代,就是这一时期。

要怪只能怪慕容复没生在一个战乱的年代,这一时期,留给慕容复发挥的机会,压根就不多了。

所以说到底,还是慕容博没啥本事,他年轻的时候,恰好处于五代十国时期,为啥就不搏一搏呢?万一单车变摩托呢?还自己装死,把这么重的任务交给自己的儿子来完成,真是老不羞一个。


二、只有在江湖上,慕容复才能有一定的号召力。

很显然,普通老百姓是不可能跟着慕容复混了,给再多钱人家也舍不得自己的小日子。毕竟造反是一件大事!那么慕容复只有去江湖上闯荡了。

不对啊,你刚才不是说太平时节没有江湖吗?我可没这么说,我只是说一般人不会闯荡江湖,不代表就没有江湖,因为当时闯荡江湖的,肯定就不是一般人了。

那个年代,是个人都想着过自己的小日子,的确如此。但是还有那么一小撮人是例外,大概分成这么几类:

  1. 第一类,天赋异禀,身怀绝技的人,不到江湖上闯闯憋得慌。
  2. 第二类,家里没田产,城里没商铺,又觉得打工是不可能的,简称街溜子。
  3. 第三类,犯了法的亡命之徒。

这几类人没什么地方可去,只好选择到江湖上闯荡。混得最好的肯定是第一类人,因为他们身怀绝技,木匠、瓦匠和油漆匠,走遍天下都不怕,手艺人到哪儿都有饭吃,也是大家争相追捧的对象,因为他们都希望可以学门手艺。


很显然,慕容复就是一名很出色的手艺人。姑苏慕容家的斗转星移,强调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这玩意儿简直就是开了外挂,对方用什么招数打过来,都会被慕容复化解并且打回去,你说他在江湖上行走,还有谁能拦得住?

所以慕容复可以利用自己的绝学,号召一部分人跟着他混。他的祖先们就是这么干的,所以包不同、风波恶、邓百川和公冶乾他们家世代才会跟着慕容家混。

那些街溜子和亡命之徒,见到如此厉害的慕容复,自然也愿意跟着他混。万一能从那手里学到一星半点的本事,将来行走江湖也就顺畅多了。


三、招兵买马不是关键,选拔将帅才是真本事。

其实招兵买马只需要两个条件,第一就是天下大乱,第二则是手里有钱。

  1. 很显然第一个条件当时并不具备,这也是为啥慕容复整天想着撺掇大理、西夏和大辽与宋朝开战的原因。只要开战了,那么慕容复的计划就完成一半了。
  2. 第二个条件,其实也不成熟。为啥呢?因为慕容复兜里真没多少钱。虽然他出身姑苏慕容家,又是大燕国的后裔,可这已经是好几百年前的事情了,他们家还能有多少家产,够不够招兵买马呢?不得而知。

不管怎么说,招兵买马的条件,其实凑一凑还是有可能达到的。但是要想建功立业,光招兵买马还不够,还得选拔出优秀的将帅。

为啥?因为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当兵的谁给钱就跟着谁混,这是不变的法则。可是将帅就不同了,他们才是整个团队的中坚力量。


慕容复闯荡江湖,其实为的就是选拔这一批中坚力量。只要将帅选拔到位了,那么到时候揭竿而起,瞬间就能拉起一支庞大的队伍来。

这就好比现在的创业公司,你以为重视的都是基层员工吗?其实老板最重视的,就是那些中层领导,他们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基层员工流动性大,而且作用不大。可是中层领导却掌握着公司的各种命脉,慕容复作为大老板,必然要好好选拔这些中层领导。至于包不同、风波恶、邓百川和公冶乾等人,则属于原始股东。


总结:美梦终有醒来的一天。

宋朝虽然没有大一统,可却是一个深入人心的王朝。我们看乔峰,他发现自己是契丹人以后,那叫一个伤心啊!为啥?因为三十多年的宋朝人生活,早就让他建立起了宋朝人的三观,强烈的爱国情怀,不允许他去做一个契丹人。

由此可见,慕容复想要恢复自己的大燕帝国,其实在宋朝是不可能的了。因为大家不愿意跟着你混,这是根本问题。

哪怕是那帮闯荡江湖的,丐帮、少林、三十六洞七十二岛等等,人家都默认自己是宋朝人,干嘛要跟着你一个鲜卑后裔,恢复大燕江山呢?

我感觉慕容复创业的路子走错了,他应该去大辽创业才对。因为鲜卑贵族们在北方还稍微有点影响力,在宋朝混这不是闹着玩嘛!

参考资料:《宋史》、《天龙八部》




你先告诉我他拿什么招兵买马?慕容家有个山庄,充其量是个小地主,衣食无忧,但是几万人一天的吃喝拉撒要多少钱知道不?更别提武器装备 训练场地啥的了,他也就负担的起山庄几百个家丁杂役的日常开销。撇开这个问题,再谈招兵买马,你当朝廷是傻瓜啊?眼睁睁看你在眼皮底下搞规模那么大的私人武装,梁山和方腊是怎么灭的知道不?慕容复的算盘是用自己在江湖上的名头,笼络些大帮派的头目,哪个大帮派没个几十万的部众,一旦条件成熟瞬间就能拉起一个几十万人的部队,而且都不需要训练,现成的战斗力。但是吧,乔峰这个天下第一大帮的帮主他闹僵了,段誉这个大理国王子看上了他表妹他嫉妒,想巴结一下三十六洞和七十二岛的人没想到他们老大是自己之前得罪过的小和尚。慕容复这个人心胸太过狭隘,整天就是盘算自己的那点事,一通操作还不如啥都不干,几个主角他是得罪了个遍




首先从财力上讲,慕容复一个小小的燕子坞充其量家产也就百万再往大了说是百亿,但这和当时经济世界第一的大宋又如何相比?这就像一只蚂蚁去啃食大象一样,两者根本不在一个等级上,复国就意味着起兵打仗,招兵买马,起兵打仗就要有钱粮,他那点财富能支撑多久?所以这是一点。

第二点,从当时的形势上说,慕容氏的燕国(不管前燕后燕等等吧)此时已经灭国百年,根基早就腐朽败落,手下也仅剩四大家臣,而且才能平庸,没有强辅。何况当时的大宋正是最强盛的时候,虽然北有大辽,西有西夏,南有大理,但是当时天下大势以和平为主,几国谁都不想挑起战乱去惹宋朝的麻烦(后期耶律洪基伐宋个人认为就算乔峰不阻止他也讨不到多少便宜),仅仅靠这点力量想复国属实是开玩笑。

第三点,江湖从某种意义上是一个非官方的财富集中的江湖,前段说在国家大势上已经行不通了,那么从江湖入手剑走偏锋或许能有一丝希望,这对他来说是有优势的,首先讲慕容氏精通武学,对好勇斗狠的江湖有天然的归属感,而且江湖各大门派(财力的来源,个人认为各大门派之所以生存和延续不仅仅是杀富济贫得来,他们的财源很可能有固定的收益渠道)的财力也是不可估量的,江湖就是芸芸众生的江湖,所以他在江湖上晃悠是想行侠仗义博的好名声以期成为武林盟主好夺取财富和人才(现在话讲叫做寡头)来左右大宋。这样利用寡头的人力、物力、财力才有起兵夺取天下的条件。奈何当时的天时地利人和都已经丧失,他机关算尽也只能徒劳无功,落得个下半生疯癫的下场。




慕容复想复国,在我看来纯粹就是一个笑话。首先他们慕容家的思路就不对,他们也不想想,古往今来,历朝历代,有哪一个国家是靠江湖中人的打打杀杀创建的?

自古以来能另立乾坤、开创霸业的无非就是两种人:

一种原本就是旧朝的重臣,不是雄霸一方的封疆大吏,就是手握重兵的高级将领,他们大权在握,实力雄厚,一旦有了时机,他们就能推翻旧主,自立为王。像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等就是这种人。

还有一种人就是平头百姓,没做过旧朝的官或者仅仅做过芝麻粒一样的小吏。趁着天下大乱,他们揭竿而起,或攻城或夺寨,或占山或落草,打出替天行道的口号,高举义旗与群雄逐鹿,运气好的,实力强的,最终也能问鼎天下。像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等就是这种人。

而慕容家却不然,他们不走寻常路,居然想靠着利用江湖中人来引起天下大乱,他们趁机浑水摸鱼,以此来达到复国的目的。

他们这种做法理论上来讲应该也能行得通,不过我总认为有点儿异想天开。

要问慕容复想没想过招兵买马,我认为他肯定想过。

当时的天下四分五裂,中间是大宋,北有大辽,南有大理,西北有西夏,西南有吐蕃,在这种形势下,要是手底下有几名能征惯战的上将,有一支兵强马壮的军队,在这乱世之中割据一方想必也不是什么难事。

但是,招兵买马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太难了,那不仅需要雄厚的资金做后盾,更需要这方面的人才。

慕容家有多少资金书中没有交待,虽然是富贵之家,但想要招兵买马、积草屯粮恐怕还远远不够。

再说说慕容复身边的心腹之人,也没有善于带兵的将才或军师之类的人物,无非就是邓百川、公冶乾、包不同、风波恶这四人。要论攻城略地、开疆辟土,这四位恐怕谁也不能胜任。

如此一来问题的答案就出来了,无非就是两点:一是资金不足,二是无人可用。慕容复只能退而求其次,在江湖上寻找机会了。




在西夏一品堂中,缥缈峰上,少林寺外……凡是有大事发生的地方,都能看到慕容复的身影。这就让人很奇怪——慕容复一心复国,为什么不招兵买马,反而混迹江湖?难道他只是一个抱着复国幻想的妄人而已?

这其实冤枉了慕容复。慕容复也想招兵买马,也想有自己的势力。奈何祖先名声太臭,江湖豪杰根本不爱搭理慕容家的人,更不愿意为慕容家效力。他才不得不在江湖上厮混,刷好评。



新修版中,慕容博年轻时曾暗中聚集了大量人手,只待天下一乱,就可趁势起兵。

为了搅乱天下,慕容博甚至挑拨少林寺围攻辽国珊军总教头萧远山,害得萧远山家破人亡。



慕容博的计策不可谓不毒。

要知道萧远山是反战人士,而且深受萧太后的赏识,曾多次劝阻辽主禁动刀兵。

慕容博认为,萧远山这个反战的契丹重臣,只要死在大宋武士手上,一定会掀起滔天巨浪,引发宋辽两国大战。到时,自己就可以乱中取利。

可偏偏事与愿违,辽国就好像从没有过萧远山这个人一样,半点风浪也没起来。宋辽两国相安无事。

慕容博的毒计,以失败告终。



这次失败后,慕容博痛定思痛总结教训,发现家传武功“斗转星移”不过是依人作嫁的功夫,还无法传授给外人。他想:少林武功是中原武学之首,我不如偷取少林寺七十二绝技,暗中传授给纠集的人马,慕容氏复国的实力必然如虎添翼。

怀着美好的想法,慕容博乔装改扮,偷偷潜入少林寺,窃取武功。

武功虽然窃取成功了,但他纠集的人马却全都弃他而去了,他的计划再次失败。

这些人之所以背叛慕容博,金庸老爷子给出了两个解释。



一,慕容博是燕国皇族后裔,自认高人一等,行事作风与普通武人截然不同,这导致他和众手下格格不入。

这个大家都能理解。一个老大如果不能和下属打成一片,还总拿出高人一等的姿态,下属们自然不会和老大一条心。

而且这个老大经常玩消失,把一切搞得神秘兮兮。

许诺的高工资,带薪休假什么的,也是空头支票,无法兑现。时间一长,下属自然就会辞职。



二,慕容家名声太臭,或者说斗转星移名声太臭。

斗转星移是慕容龙城所创的绝学,是一种可以把敌人招数反弹回去的神奇武功。

慕容家以此名震武林,赢得了“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称号。

这名声虽响,却不是什么好名,而是人人惊惧的臭名。

要知道,江湖好手都有自己的成名绝技,而慕容家却偏偏以对手的绝技,反杀对手。

这自然会引起武林人士的怀疑——“慕容家是怎么会这些绝技的?慕容家肯定是以卑鄙手段偷学了对手武功。”

偷学武功已是江湖大忌,慕容家还用之反杀原主,这太不讲武德了。江湖人士因此对慕容家充满了戒惧和厌恶。而慕容家又不能跟外人解释自家武功的特性,只能默默背上偷学武功的骂名。随着死在斗转星移之下的人越多,慕容家的名声也就越臭。

慕容博和手下们无法打成一片,加上名声太臭,下属们自认纷纷弃他而去。



有慕容博的前车之鉴,慕容复自然知道慕容家的缺失,所以他一直在江湖晃悠,期盼能多刷点好评,扭转武林人士对自家的刻板印象。

慕容复幻想着,如果慕容家名声非常好,那招兵买马自然不是难事,他们也不会轻易背叛。如果慕容家对江湖人有大恩,让江湖人感恩戴德,等到自己起兵之时,只要振臂一呼,就会有无数人响应。

正是抱着这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慕容复才会帮三十六岛七十二洞对付天山童姥;才会在少林寺前和萧峰为敌。

可惜,好评一个没刷到,名声反而越刷越臭。




初看《天龙八部》我也有此感觉,不只是慕容复,是慕容家从祖上开始都有问题。

慕容家一辈子的心愿就是复国,外人看来他们忙忙碌碌的为着复国大计披荆斩棘,不畏艰险,不怕吃苦,他们自己也觉得四处奔波,呕心沥血。但观察他们一家的行为就像一个整天发励志誓言的中二小青年,口号喊的震天响,给人的错觉是复国心切,实际上这家人从来没有踏踏实实为复国做过什么事情。复国根本就两个字:人和钱。

先来说人,这是最奇葩的地方。慕容家不缺吃穿住行,也不缺武学秘籍,慕容博和慕容复以及他们爷爷、太爷爷等都是身体健康的男人,偏偏都是一脉单传。这是古代可以三妻四妾的时代啊,慕容家迁居姑苏几百年,到慕容复连个兄弟姐妹都没有。这奇葩到家了,想复国就可劲造人啊,儿子学文的学文、习武的习武,女儿找富裕的婆家,不出几代慕容家就是江湖上最大的势力家族,想干什么事情不容易多了,不明白为什么非要一脉单传,万一被杀了或者意外死了,慕容家就没人了,还复什么国。

再说了自己不生,多招揽门客暗中培养也行啊,弄个慕容派出来也可以。看看这父子俩,慕容博单打独斗,慕容复就四个家丁,就算挑拨成功大宋和大辽的战争又能如何,以为自己一个人大喊一声就能应者云集吗?天天想着皇帝梦,癞蛤蟆吃天鹅肉也不带这样的。慕容博好歹埋伏过萧远山,为挑拨两国矛盾付出一点实际行动,这慕容复就真的啥也没做过了。

钱的问题也一样,一代人干一代人的活,家底是一点一点累积的,慕容家武功高强不缺能力,但慕容家似乎不懂造福子孙这四个字。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太平盛世近百年,慕容复太爷爷们知道这个时期复国无望,就不能老老实实先替子孙后代把地基打好。说到底还是自私,都想皇帝自己做,不愿为子孙做嫁衣,所以慕容家几百年啥都没有发展,就一句兴复大燕口号,经过时间的沉淀,深入慕容家血脉基因,最终逼疯了慕容复。




当然是没有实力,慕容复父子俩人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借助于他人的力量来完成所谓的“复国”。最好的方法就是宋辽西夏大理吐蕃各国之间有战争,慕容家联合一部分武林江湖人从中渔利,各国之间鹬蚌相争而慕容家渔人得利。想法固然不错,但是操作起来就是相当困难的。我们看看慕容博当年的所作所为,出卖了自己的好友而试图挑起辽和大宋之间的战争。自己作为大宋的臣民不顾自己国家的利益是为不忠,作为武林人物出卖同道是为不仁,眼睁睁看着好有带着大批武林高手去送死是为不义。从根上来说就这样的道德人品,妄图复国也就只是一个遥远的梦而已。

我们再看看慕容复,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所谓的“南慕容北乔峰”这南慕容就是一个笑话别人的评价我们就不说了,我们看看王语嫣和阿朱的眼光刘知道两者之间的差距。《邹忌讽齐王纳谏》说的妻妾客本应该向着邹忌的,王语嫣尽管想偏向着无奈实力相差太过悬殊。作为武林人物打铁还需自身硬,练好武功是很重要的可慕容复却是贪多嚼不烂根本无法挤入一流高手。当然这方面也是有天赋的练不好也无可厚非,每次遇到困难慕容复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没有一点担当,最后将身边的人一个个都伤害了。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人身边不能没有自己人,最后身边人都离他而去。为什么说这些原本死心塌地跟着他的人要离他而去,我们以乔峰的眼光来看这些人或是有情有义敢作敢当的追随者。原因是看透了慕容复是怎样的一副嘴脸,跟着他难成大业有可能性命不保。

在江湖上行走我们看到宋江是越来越好,聚拢了好多英雄好汉最后成就一番事业。可是慕容复却是越来越差,到最后竟然背后暗下黑手偷袭段誉,拜四大恶人之首的段延庆为义父残忍杀害了自己的舅母。如果说抛弃表妹王语嫣还情有可原,到杀害舅母王夫人就有些可恨了。这个世界很现实侠的意义也是为国为民,没有付出哪能得到回报一味想着投机取巧到头来就是一事无成。做任何事情务实都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外力也重要但是光想着利用外力利用别人恐怕也不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招兵买马   吐蕃   姑苏   丐帮   大理   武功   少林   江湖   中原   西夏   宋朝   慕容   政权   家族   时尚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