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赶庙会哪些事情是你记忆深刻的?

谢邀,我没有小时候赶庙会的故事。但有终身难忘与父亲赶集的故事。在我大约三至四岁的样子,父亲把我放在箩筐中,再加一筐黄豆,挑到十五里外的集上去卖了黄豆给我治牙病。来回只记得两件事,1,坐在箩筐里,当时只是好奇,记得不断的有树枝拉扯和伸进箩筐里,却不知道,挑重东西在那种山路上行走是多么辛苦。2,到了街上记得父亲买了个棒棒糖给我,可我没吃完掉到地上,父亲又拿到身旁河边上洗下再给我。今天的青年人肯定会惊奇?一枝棒糖,三岁孩子长大了还记得?因为在我整个成长时期再也没能吃到第二枝棒糖。一枝棒糖,终身难忘!




《原创》在我大约六,七岁的时候,时值四月初八,我随邻居家一位大娘及大娘的儿子去赶庙会,越走人越多至庙门附近的,己是人山人海,比集市人多。卖什么的都有。卖麻花,烧饼,馒头,包子,饼干。还有卖布,卖衣裤,卖帽子。也有卖蔬菜,水果,粮油及小孩的玩具,糖果。真是无所不有一应俱全。进庙后,大娘随一帮妇女虔诚地跪在菩萨像前,恭恭敬敬地手持香火,祈祷着心愿,大约是早生贵子,五谷丰登,去灾进福,身病早除……

大娘许愿罢,她要去烧纸,烧替身,我们商量,我们小哥俩去看十八层地狱图,大娘还望后到那里找我们。十八层地狱彩图很大,很精彩,总长度约二十余米,个个看得毛骨悚然,各种鬼怪刑具及各层地狱的情况都很真切。大人互相议论着:这就是坏人的下场;不干好事死后都得下地狱;罪恶越大越在下层;罪大恶极者,在十八层要受尽酷刑,落得尸骨无存,连骨头也被磨得成了骨粉。看的人太多,挤得风雨不透。我从小喜欢画,怂恿小哥又陪我看了第二遍,至今还记得看的人都很气愤,慷慨陈辞,只有激愤之声,没有同情之语,人们是真相信呀。新世纪时,庙会仍挂此图,仍有些人看,只是人数却越来越少,前些人就不再挂了。

大娘的儿子比我大两岁,我们手牵手缓缓移动着,到家时,己是吃中午饭的时候了,这是我第一次逛庙会,至今记忆尤存。

农安县高纪元

2021年11月25日




离我村里把地就是集镇。记得我7岁的那年春天,我跟着父亲去赶庙会买小猪。到猪市很快买了一只小猪,我父亲用背篓背着,只见那人还助我父亲一力。只见我父亲递给他两元钱,我就跟着父亲回来了。嗨!甭提了,我们一进门就被我母亲大骂了一通。“怎么了,你们爷俩说说,咱这个家还过不过了,人都没吃的,还往家买仨张嘴的!”我和父亲都傻了,明明买一个,怎么变成仨了呢!那个卖小猪的也是的,你家养不起,也不能给俺添俩呀!真缺德!父亲背着俩小猪,白给人家也没人要。那几天,可把我父亲愁坏了!不管怎么说,好歹熬到秋天,我和父亲割草,总算把小猪养大了!从那以后,我赶庙会很少。再也没和父亲一块儿赶过庙会!现在老了,一提起赶庙会就想起这当子事了,还真不好忘!




庙会,一年一次,腊月十九。

天刚朦朦亮,不待大人呼喊,一骨碌爬起来,随便擦一下脸,就迫不及待的跟着小伙伴一溜烟的跑去赶庙会了。

路上人很多,大都是乡里乡亲的,嘴上说着话,脚下不停留,急赶慢赶的走着,都想早一点到达,抢得先行上香的先机。

庙不大,没有什么规模,只有几尊泥菩萨像,平时除了许愿还愿的无甚香火,但这一天,方圆几十里的人们徒步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里。

虔诚的大人,特别是妇女们,跪在菩萨像前,恭恭敬敬的手持香火,祈祷着所牵挂的事情,诸如早生贵子,五谷丰登,家庭和睦,求得神灵保佑。

寺庙旁边一大片开阔地,汇聚了各行各业的小商贩,卖零食的,捏泥人的,耍猴的,胸口碎大石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他们卖力的吆喝着,吸引来众多的小孩子纷纷掏出零钱,目不转晴的看着,笑着,喝采声一浪高过一浪,不绝于耳。

庙会,时至今日,仍然很流行。




我的童年没有庙会这个概念,只有每天提着罐子去集体食堂分几勺稀粥。还有少的可怜的掺有谷糠和白菜帮子带有一些高粮面的窝头。




农人应該知道庙会,庙会是代表着一個地方的群体活动,从古代到现在一直很受欢迎。我从小生长在农村的孩子,一般对庙会都不太陌生。想起8O年代的庙会,跟现在真是天壤之别,管庙会最主要的,我认为还是吃啲,但是岁月不饶人,那个年代再也回不去了,只能靠记忆回想出来那个年代的原滋原味。每逢春节过后,除了拜年,剩下的就是串亲戚逛庙会了,之所以就叫着庙会。是因為一般都起源于寺庙周围,农村里寺院虽然很少,但古庙却很普及。小商贩们看到烧香磕头拜菩薩的人很多,就抓住商机,在寺庙外摆起了各种各样小滩,吃的、喝的、用的、各种特色美味食品样樣齐全,还有8o年代的秧歌跳舞,有打腰鼓的、有角色扮演的、有的还扮演猪八戒的,舞狮舞龙灯的,热闹非凡。所以就成为农村集市贸易戰一种形式,两者互相促進发展,逐漸形成民间的风俗习贯。不过现在不一样了,春节一般就是七天假期,大家过年都是紧紧张張的,也就是在年三十在家吃个团圓飯或拜拜年而已了,初七八的都要该上班的上班,学生开学的开学,所以农村的庙会也就随时代逐漸衰落了,也只留下小时候的美好回忆了。现在大家都忙着挣钱,要想举办个庙会都很难,庙會本来就是公益活动,除了商贩以外,现在就算花点钱请人参加,也很难找到人了。好了不写了,对上面所说的就是小时候记憶深刻的回想,同大家共同参考,欢迎各位网友来帮助指点!




谢邀,所谓的赶庙会,在我里是在村头的土地庙聚餐。从古至今流传到现在己变成了村里必不可少的一种风俗。每一年都会选一天好日子来办。

办的那一天之前,会在每家每户收外一些大米和出支钱财,而出支的钱是来买所希要的一切费用,比如买猪来杀,请道公来念经化灾,买纸,买香,等一些物品。

办的时侯会选出村里的每组几个人去土地庙帮忙做工,会顺手拿家里的须要用的东西去,例如煮饭的锅碗等一些东西。

有一些跟着道公做事。道公穿着道服一手拿三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割草   劳动日   土地庙   琴书   小时候   大鼓   箩筐   大娘   评书   庙会   香火   寺庙   兔子   父亲   事情   年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