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羌塘为什么被称之为“生命禁区”?

从地理知识的层面上理解,因为羌塘无人区的高寒缺氧,人类无法定居,所以被视为“生命禁区”。

我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生活超过二十年,曾数次进入藏北无人区执行救援、抢险、保障等特殊任务。所以对于羌塘为什么被称为无人区有着自己的理解。为什么羌塘不适合人类长期居住和定居?极寒失温、缺氧高反、高原病变、猛兽袭击,如同一把把悬在无人区头顶的利剑随时可以斩杀掉敢于挑战的人类。

羌塘年平均气温低于零度,可谓是滴水成冰之境,最低气温可以达到﹣40℃。寒风刮起地面的积雪形成“白毛风”,刺骨的寒冷,就算是穿上各种防寒服,瞬间也可以被吹透,如同没穿。人类的这种环境中抵抗力会极度下降,身体失温是早晚的事,当人体处于失温状态时,生命是相当脆弱的。

在海拔5000米的环境中,就算没有极寒这一杀手,在夏季进入羌塘无人区时,另一个隐形的杀手-缺氧,总会与你形影相随。氧气这东西无色无味,在平原地区并不引人关注,但一旦超过海拔4500米这一高度,空气中的含氧量下降到不足平原地区的一半,哪怕是躺着不动也像胸前压块石头或被人掐住了脖子透不过气。行走在羌塘,冬季的空气含氧量更低,随之而来的就是因人而宜所出现的高原反应:胸闷、头痛、恶心呕吐甚至晕迷。在没有任何保障的无人区,这些看似简单的情况都会带来致命的后果。

人在极端环境中,病痛可能难以避免。我曾亲眼目睹各式各样的人因为一个小小的感冒在高原旅途中丢了性命。感冒在平原上扛一扛,拖一拖可能就会好转,但在高海拔地区极有可能转换成肺水肿、脑水肿,并且在极短的时间内失去生命。试问,在没有退路的无人区中,如果发生身体病变等待你的会是什么?

正是因为羌塘无人区的高寒缺氧,人类无法定居,没有了人类的骚扰,经过数万年的自然选择,这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动物天堂。这些青藏高原独有的濒危野生动物顽强的生活在羌塘无人区。

能够生存于这片大地,是因为它们已经进化的处于这片高地生物链顶端,它们有自己的生存法则,自然会拼命守护自己的领地。

野牦牛、金丝野牦牛、雪豹、棕熊、狼等出没在这片高地的猛兽都有可能出于某种原因对侵入领地的人类进行攻击。近年来,由于牧民场地扩张与动物的冲突事件常有发生,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

一个能让人极寒失温、缺氧高反、高原病变、猛兽袭击的西藏北方高地,是这个世界上当之无愧的“生命禁区”。




羌塘在藏语中意为“北方的空地”,

它包含了藏北无人区、可可西里无人区、

阿尔金无人区、昆仑山无人区。

在这里湖泊密布、冰川发育完好,

年均温多低于0℃,

雪、霰、雹更是随时随处可遇。

羌塘草原还是有名的风窝窝。

这里不仅风力强,还频度高。

正是因为它地势高峻,氧气稀薄,

气候多变,环境严酷,

所以这一区域自古就与人类交集甚少。

唐朝时期,吐蕃王朝去长安城的线路

都是绕过了荒原的最核心地带,

贴着荒原东缘而行的。

唐僧取经也是绕过了荒原的西部,

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

从帕米尔高原进入印度。

清朝时期,

人们倒是选择了勇敢面对荒原,

当时的人们曾经开辟了两条商道。

通过翻过昆仑山,

穿越荒原核心连接拉萨。

但是由于条件过于恶劣,

好不容易开辟出的商道很快便被弃废了。

上个世纪,

探险家斯文·赫定也开始探索这片荒原。

他曾经三次深入荒原,

但却十分艰辛,

他所带的牲口几乎全军覆没,

随从也只剩十分之一活着出来,

而且他这一路还是依靠捕猎作为补给。

二十世纪,

也曾有一些测绘兵及科学家

进入羌塘,对这里进行科学探索。

但留存的资料仍然不多,

对于这片荒原,

我们依然十分陌生。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政府在荒原南部建立了双湖特区,

迁徙了大量牧民深入无人区,

但是几年下来,

进去的人又出来了,

因为条件实在是太艰苦了。

所以,如今荒原南部的牧民生存边界,

几乎和一百年前西方探险家发现时的一样。

羌塘从此便被彻底冠上了“生存禁区”的帽子,

但也正因为如此,

它才成了少数人“自由放逐心灵”的地方!

想看更多风物美文,关注微信公众号:地道风物(ID:didaofengwu)




羌塘无人区,是人类的禁区。历史上,在这里发生过许多悲剧。

1911年冬天

1909年,年轻的清朝川军底层军官陈渠珍,奉命进入西藏驱逐入侵的英军。但半路上,其上司却投靠了英军。因此,他们的环境变得越发复杂,恶斗不断。

两年后,陈渠珍决定带领114名清兵,向北由青海回家,结果误入了羌塘无人区。寒冷和饥饿严重威胁着士兵们的生命。一路上,变故不断,时常有士兵死去。他们不得不以猎杀野生动物为食,捡食猛兽吃剩的动物残骸,甚至吃死亡同伴的尸体。最困难的时候,他们几乎都要杀人为食了。

最后,历经200天后,只有7个人成功穿出羌塘。也就是说,一行人共死亡九成以上。此外,他们所带的牛、马、骆驼也损失殆尽。

这段经历,后来由陈渠珍写成《艽野尘梦》一书。他后来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穿越羌塘的人。

在此之前,西方探险家也曾多次进入羌塘,其中不乏失败、伤亡。

新中国早期的羌塘探险悲剧

1950年8月,一支解放军骑兵先遣连,共136人,从新疆于阗出发,进入藏北无人区,以勘察新藏公里的修建路线。队伍走出无人区时,共牺牲上百人。

当代骑行、徒步失踪者

羌塘无人区,正规名字应该叫“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法律上,这里是严禁穿越的(2015年开始)。不过,对于这片3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来说,这个禁令并没有实际的效力。有不少徒步驴友,并非是守法的良民。

2014年,李聪明从界山达坂出发,单人骑行穿越羌塘,后来失踪。两年后他的部分物品被发现,但其本人仍无踪影。

2017年,户外爱好者刘银川在羌塘失踪。

当然,我不能刻意夸张事实,羌塘穿越成功的事例也很多。

羌塘怎么会成为无人区?

我不想用“生命禁区”这个词,那里只是不适合人类居住。由于没有人类的打扰,羌塘生活着大量的珍稀野生动物。也正因此,那里才会成为自然保护区。

但羌塘的环境确实恶劣。

1、海拔高,氧气少

这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相应地,氧气只有平原的50~60%。这样的环境,短期停留还是可以的,但长期居住、且要大量体力运动的话,是相当有害的。

2、干旱

这里降水量很少。就算降水,也基本上是雪。

3、大风

每年11月到次年3月,是干旱的风季。只有6到9月份,气温相对较高,风力较弱。这里年均大风天数约有200天。

4、寒冷

羌塘的年平均气温在零下几度。即使是夏季,白天气温也只有几度到十几度,晚上则可降到零下。至于冬天,气温更是可达零下几十度。

5、阳光强烈

如果穿越者如果防护不周,脸很容易晒伤。

由于以上诸多原因,加上土地瘠薄,羌塘的植被不好,一般覆盖率在40%以下。植被差,就养不活牛羊,加之环境恶劣,牧民都不愿来生活,这里自然成了无人区。

对于穿越者来说,寒冷、缺氧、无补给、大雪封路(雪化了是泥泞路,其实也就没路)、大风、野兽袭击、无通讯讯号,都可能成为致命的因素。

所以,只有一些极限户外爱好者不惜对抗法律来穿越羌塘。对于这片已经经过科考的土地来说,这里已经没有什么奇迹等待冒险者去发现,真不知道这种穿越的意义何在?






说到羌塘无人区,不得不提,最近的几件事情,一件事情是刘银川横穿羌塘无人区,截止到今天还没有回来,另一件事情就是演了一部电影,叫做77天,描述了羌塘无人区,为什么会成为生命禁区?

走过219国道的驴友们都知道,仅仅是在这条路上,就会有很多的蹊跷事情发生,这里的平均海拔,有多高呢,平均海拔4700米或者以上。

曾经就有徒步219国道的女孩,因为从新疆出发的时候就有点咳嗽,最后,咳嗽吐血,到达兵站之后,治疗无效,最后把生命永久的留在了这里。

生命禁区,说白了就是不能够生活的地方,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没有被人类开发过,而且开发这边的无人区,可能面临的困难会更大,这里不比新疆。

你说是生命禁区,这里生存着狼群,生存着棕熊,野牦牛等等,既然有生命的存在,这就说明不是真正的生命禁区,生命禁区是指的人的生命,对吧!

也有过很多驴友穿越羌塘无人区,当然他们是纵穿羌塘无人区,开车一般有半个月的时间,差不多就可以结束了,横穿羌塘无人区太少了,几乎没成功过,开车的话就更别说了,一定是困难重重。

有多么困难重重呢?

这里的气候变化多端,雨季旱季,包括高原湖泊,高原河流,融雪性季节河流,以及沙漠地带,会同时出现在这片无人区里,不可以想象的。

最主要的是,这里属于,最原始的保护区,这里的生态一般比较平衡,为什么不让你穿越了?

一方面,真的是太危险了,需要太多的资料来支撑,否则的话可能永远把生命放在里边。

另一方面,羌塘无人区的地质情况,天气变化,以及4700米以上平均海拔,是不适合人类生存的。

好了就不多说了,关于去西藏旅游,还有什么其他的具体疑问,可以随时私信我,回复西藏,我会直言不讳,有问必答,祝你们有好运气吧。




西藏羌塘无人区,是位于昆仑山南坡的羌塘高原西北部,它的海拔高为4700米。


在这里蓝天和大地的色彩对比强烈,没有任何空气污染。空气的透明度很高,一切看起来都很清晰,常常给人以距离上的错觉。这里的美是一种粗犷的美,尤其是其腹地“双湖”一带,给人的感觉就像不在地球上,这里的景色已经远远地超出了许多人以往的审美经验。

许多人都想去感受这一片自由的净土,但是由于它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都非常特殊,想要穿越还真是一件很难的事。它对身体和心理都是一种极限的挑战,所以有人说,这里是“眼睛在天堂,身体在地狱”,甚至有不少人称它为“生命禁区”。

“生命的禁区”,说明羌塘无人区的凶险程度太高,不适合人类去探险。那么这个地方到底是怎样凶险呢?

先说它的温度,羌塘的年温差不大,日温差大。在这顷刻冰雪,顷刻也可晒的人皮开肉绽。

冬季的羌塘,滴水成冰,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摄氏度。寒风刮起地面的积雪形成“白毛风”,这种刺骨的寒风,就算是穿上各种防寒服,也是瞬间就可以吹透。人类要是在这种环境中,抵抗力会极度地下降,身体失温那也是早晚的事。

在海拔4700米的环境中,就算没有极寒这一杀手,在夏季进入羌塘无人区时,也会有另一个隐形的杀手,那就是缺氧。在平原地区一般不会有这种感觉,但是一旦海拔超过了4500米这一高度,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就会下降到不足平原的一半。


随之而来的就是因人而异所出现的高原反应,像胸闷、头痛、恶心呕吐甚至是昏迷。在没有任何保障的无人区里,这些看似简单的情况,都会带来致命的后果。

也正是因为羌塘无人区的高寒缺氧,没有人类居住,这里才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动物天堂。

能够生存在这片大地上,说明这些野生动物也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的。它们有自己的生存法则,自然也会拼命守护自己的领地。

在这里,野牦牛、雪豹、棕熊、狼等都有可能会对人类发起攻击。

离群的野牦牛也是最为可怕的,它的恐惧反馈机制比较大,所以就可能攻击人类。野牦牛能轻而易举地把越野车顶翻,它将是地球上最具杀伤力的动物,没有什么能阻挡它。因为一般的子弹打在它的皮上根本就穿不透,顶多会有一个小眼儿。所以说遇见它,那是相当可怕的。

当然还有狼,这也是很可怕的动物。它看起来个头虽然不大,但它的攻击力也是蛮强的。而且它非常地狡猾,也会利用地形抄近道来对你进行攻击。


在这里还有藏羚羊,它跑得快,身姿矫健,最厉害的就是它头顶上的一对长角。它的坚硬度和锋利度是数一数二的。如果它们转了性,三头藏羚羊戳死一头狼那是很简单的事情。

进入羌塘最最重要的就是水,如果没有充足的水的话,那生存的机率就太渺茫了。

因为这里的淡水极为稀少,而盐湖很多,但绝大多数同时含碱。湖面冻住的冰峰上甚至都能看到黄色的碱水,这种盐碱湖水是无法食用的。而且人要是在2至3个月内长期缺盐,那体内的电解质就会紊乱。

这里也有小海子,但是有超重的矿,这样的水也是有毒的。

在这里如果找不到淡水源,那只能盼下雪,雪水还是很纯净的。但是由于这里温度低,太阳辐射高,雪也会很快地蒸发的。它的蒸发速度远远大于雪自身的融化速度,所以雪消失后,地面上还是干透透的。

由此而看水的问题还真是一个大问题了。

在羌塘无人区,没有信号,有了问题也不能及时地与外界联系。在这里,常常会有龙卷风,也会有突如而至的风雪。还会有另人畏惧的融冰,河边很容易陷下流沙坑,贪图净水的话很容易陷下去出不来。

当然羌塘无人区,还有一系列的因素都会给人类造成伤害。无人区有多美就会有多可怕,要触碰那美的不可方物的天堂,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所以建议大家不要轻易去羌塘的无人区,因为那里是“生命的禁区”。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这几天,成为热门话题的电影《七十七天》,再一次把喜欢旅游、徒步、户外探险等人的目光转向西藏羌塘。

电影里所拍摄的无人区,其实指的就是羌塘无人区。羌塘在藏语中的原意为“北方高地”,位于昆仑山南坡羌塘高原西北部。它的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这里地形复杂,地貌奇特,方圆百里荒无人烟。是我国地势最高的一级台阶,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

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羌塘无人区在中国大陆的版图上都是一片神秘所在,被称为“生命禁区”。大羌塘包含藏北无人区、可可西里无人区、阿尔金无人区、昆仑山无人区,这四个无人区连片在一起,构成了世界上独有的超级无人荒原,穿越羌塘无人区的凶险程度远超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狭义的羌塘无人区位于昆仑山北坡的羌塘高原西北部,海拔4700米。时至今日,进入过它的人仍寥寥无几。

羌塘第一次“出名”,源自于一个作家——杨柳松。2010年9月,杨柳松以“逆流之河”的笔名,在8264社区上发布了一篇名叫《北方的空地:孤身穿越大羌塘无人区》的帖子,引起了驴友们的热烈讨论,瞬间被点爆,有2600多万人关注,点击量超过四百万。

其实,杨柳松不仅仅是个作家,还是个旅行家和探险家。他是首个完整探索世界第二大洞穴系统的中国人,曾在雨季穿越世界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数次穿越艰险的大羌塘无人区。

羌塘被称之为“生命禁区”,主要还是因为这里人迹罕至,神秘莫测,地势凶险。穿越时,你可以欣赏到神奇的远古火山遗址、静穆深邃的雪峰等原汁原味的自然景色,却也有可能遭遇漫天肆虐的暴风雪,随之而来的就是危险,或是死亡。从湘西王陈渠珍在《艽野尘梦》中的描述:“道路迷离,终日暝行,无里程,无地名,无山川风物可记。但满天黄沙,遍地冰雪而已。”,就能看出其神秘和凶险。

有人曾问杨柳松,为什么要穿越羌塘?他是这样回答的:“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孤身深入羌塘腹地,我也没有明确的答案。也许就和那些迷恋某座山峰,或者迷恋某条河流的人一样。对于羌塘,我只是痴迷而已。”

这让我想起了电影里的女主蓝天(江一燕饰演)所说的话:我们生来就是寻找自由,为此可以不惜代价。

所以,羌塘虽然是个“生命禁区”,却有着更大的吸引力和诱惑力。也许,这就是神秘的力量吧!

(图片来源:网络)




羌塘,中国最大的无人区,藏语全称为“羌东门梅龙东”,即“北方高地”之意,范围指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脉以北,阿尔金山、昆仑山以南,可可西里以西,南北最宽760公里,东西长约1200公里,面积59.7万平方公里,占青藏高原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它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是我国地势最高的一级台阶,号称“世界屋脊的屋脊”。羌塘和可可西里、阿尔金、昆仑山这三大无人区紧密相连,构成了世界上独有的超级无人荒原—大羌塘。

在羌塘草原无人区,平均每一平方公里地面上不到一个人。所以,可以想像更多的时候是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没有人,在这里可能汽车跑一天也见不到一个人。说无人区,其实并非绝对没有人烟,只是人烟极其稀少而已。它的地域包括那曲以北、阿里以东的部分地区,甚至囊括了长江、黄河源头大片的土地。由于极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有许多地方甚至没有地名。

羌塘平均海拔5000米左右,整个区域由低山、丘陵与湖泊构成高低起伏的地面,山体连续分布,相对高差一般在200-1000米之间,湖泊众多,大于1平方公里的封闭型内陆湖泊约200个。羌塘北部的大片地区一直被视为“无人区”或“生命禁区”,这是因为这里高寒缺氧、交通不便,人类无法适应这里的生存环境,除了一些低矮的草类,植物在这里也大都无法生存。然而这里却拥有独一无二的天然美景,人类的生命禁区也为大量的野生动物提供了世界上最大的天然乐园。远离人类的骚扰,使得野生动物真正成了这里的“主人”。经过数百万年的自然选择,他们完全适应了这里为他们提供的生存空间。




咱们国家的地域辽阔,但依旧有很多荒无人烟的地方,最出名的就是“四大生命禁区”,除了阿尔金山、可可西里与罗布泊,还有就是著名的西藏羌塘。

羌塘虽然水源丰富,但海拔太高,终年苦寒,人类很难生存。

其实羌塘的范围,经常都跟可可西里有所重叠,甚至于有时候就是用羌塘无人区泛指四大无人区,包含着整个藏北、疆南与青海,构成了全球独一无二的超大无人荒原。



羌塘,在藏语当中全称叫做“羌东门梅龙东”,意思是“北方巨大的高平地”,整个羌塘高原被唐古拉山脉与念青唐古拉山还有冈底斯山脉环绕,占整个青藏高原四分之一的面积。

整体来说,羌塘面积大约六十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五千米以上。

虽然这里是国内第二大内流区,但因为冰山融雪使得羌塘成为国内最大的湖区,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总面积占到国内湖泊总面积四分之一,水资源丰富,景色极其秀美。



话虽如此,但羌塘高原的海拔实在是太高了,原本青藏高原就被称作是世界屋脊,而羌塘高原更加是屋脊上的屋脊,正因如此,使得羌塘空气稀薄,紫外线强烈。

由于自然气候条件的特殊,绝大多数植物在当地都很难存活,羌塘多是荒漠戈壁。

羌塘的环境,既不适合种植业,也不适合放牧业,即便是待在当地都觉得很不舒服,这样的地方当然很难会有人生存,偌大的羌塘,也只有边缘地带还有极少数的人口。



唐朝时期,吐蕃与中原之间往来的使者都从羌塘的边缘行走,玄奘西天取经的时候,也是绕着走的,避开了高原,而是宁愿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绿洲行走。

到了清朝,曾短暂开辟了直接穿越羌塘的商道,结果没坚持多久,就因实在受不了废弃了。

羌塘无人区终年苦寒,空气稀薄,在这里呼吸困难浑身不适,而且很容易遇到暴风雪,一旦进入羌塘,就经常会遇到断水断粮,人类要在此生存,难比登天。



尽管羌塘是人类的禁区,也不能说完全没有,但羌塘的人丁极少,并且多在边缘地区,但羌塘的野生动物却很多,这里是许多珍贵野生动物生存的天堂。

除了野狼、野牦牛、藏野驴、棕熊之外,还有白唇鹿、藏羚羊等极其珍贵的动物。

羌塘如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高原保护区,众多野生动物在此生存,人类随便闯入这里不仅非常危险,而且现在的情况是,为了保护羌塘,法律禁止任意闯进羌塘保护区。



羌塘虽说没什么人丁,平均下来几平方公里都很难看到个人,但也不能说,羌塘就是个完全没有人居住的地方,在极少数的边缘河谷地区,还有少数的牧民存在。

近年来,由于牧场的不断扩大,羌塘真正无人的地区,也缩减了不少。

严格来说,羌塘只不过是人类的禁区,可当地还有数量惊人的野生动植物,对于藏羚羊、藏野驴与野牦牛等生灵来说,羌塘是它们生存延续的天堂,这里并不是它们这些生命的禁区。





1911年,羌塘史上最为惨烈的一次徒步穿越,115人进入,223天后仅7人生还。

途中断粮七个多月,为了活命争吃同伴残肢,还要面对突如其来的野兽和天寒地冻的气候。

羌塘无人区位于昆仑山的南坡,海拔4500米以上,这里寂寥、辽阔、荒无人烟,却是野生动物世代繁衍的天堂。

01

这支队伍由湘西王陈渠珍带领,此行的目的不是为了探险,而是迫于时局,想要尽快地回到内地。

闯入这片荒芜的无人区纯属偶然,半路上因为藏族向导带偏了原定线路。

这位向导是位70多岁的藏族老人,年轻的时候曾经用了两个月的时间翻越过这条路线。

陈渠珍当时因为自己的首领背叛投敌,被迫逃离藏区,原先来的路线又担心会遭到敌军的埋伏,商议过去换成从青海开始穿越。

当时的策略也很简单:


老人既然可以两个月走出这片区域,现在自己的部下一人一马,带足90天的口粮,按理说两个月也能穿越这片无人区。

然而,刚开始的行军路线就不太顺利,时不时受到藏族士兵的包围和骚扰。

在第11天的时候,他们到了羌塘的东侧,从这里开始到处荒无人烟,按照向导的说法,他们即将进入羌塘大沙漠。

进入沙漠后,已经正式进入冬季,天气越来越寒冷,沙漠里到处荒凉一片,寸草不生,用来驮物的牛马日渐疲惫。

如果少了马匹,他们将会面临更大的困境。

士兵们纷纷拿出仅有的口粮来喂养牛马,如此循环,本来可供100多人的三个月口粮,在前二十天已经消耗了大半。

因为缺少防寒衣物,很多士兵都患上了严重的冻疮。

  • 有的甚至走着走着就倒下了;
  • 有的士兵偷懒不肯走路,骑马行军,长时间不运动,两只脚渐渐地被冻得失去了知觉,到后来想走也走不了了。

究竟冷到什么程度?晚上睡觉的时候,他们把头和脸蒙在被子里,不然早上醒来皮肤直接肿裂。

熬到粮食吃光了,士兵们为了解决口粮,只能四处猎杀脱单的野牛等动物,如果实在捕不到就宰杀部队随行的牛马。

到了这个阶段,从军人数从原来的115人骤减到73人,牛马的总数还剩100头,为了减轻行军的负担,所有非必要的物品全都烧了取暖。

已经年迈的藏族向导,刚开始还能寻找到模糊的印象,后来因为大雪漫野,连自己都迷糊了。

士兵们把多天来的怨气全撒到了向导身上,有些士兵甚至会拳脚相向。

向导不甘其辱,在某天的晚上独自离开了营地,羌塘的荒野狼群很多,孑然一身离开,想想也知道等待老人的是什么。

向导一走,众人更是睁眼瞎,派出一支10人小分队先前探路,可惜等了好久也是石沉大海,此时队伍的人数只剩下30多人。

喝水需要化冰,化冰需要火源,没有柴火,只能利用衣物助燃,上面再堆上牛粪、马粪,搭起石块加上炉灶。

这些看似很平常的小事,在那种寒风呼啸大雪覆地的无人区,每个步骤对他们来说,都是天大的难事。

一开始有士兵死去,大家还会挖潜坑进行掩埋,到后来大家都有营养不良的症状,甚至有些麻木的时候。


战友再倒在路旁,只能长叹一声,生死看淡后也就没有了死后的尊严。

在完全断口粮后的几天,一群跟随他们的野狼把一个士兵吃得只剩下两只手和一只脚,饿极了的他们见状抢过未吃完的手脚,直接用火烤着分食干净。

他们还要时刻提防狼群进攻,行进过程中,队伍的人数越来越少,狼群却越来越多,有一次狼群因为惧怕他们手里的枪,日夜不散,足足围困了他们七天七夜。

熬过了冬天和春天,九死一生的他们,终于走出了无人区,见到了藏民同胞,每个人如同经历了人间炼狱般的洗礼。

从1911年11月出发,到1912年6月24日,前后累计7个多月,到西宁时只剩下了7人,除了5位士兵外,就是陈渠珍和他原来的藏族恋人,一位叫西原的姑娘。


可惜天意弄人,陪着陈渠珍生死相依走出了无人区,却在一年之后染上了天花,抱憾而亡,时年19岁。

陈渠珍后来为了记录下这段痛哭流涕、失去挚友和爱人的经历,编写《艽野尘梦》一书,里面记录得更为详尽,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借阅一下。


上图:陈渠珍部队进藏出藏线路对比

02:越神秘的地方,越有人想去闯一闯

2019年3月5日,一组准备徒步穿越羌塘的三人小分队,成员包括90后的杭州小伙冯浩与女友林夕、还有一位知名徒步爱好者李志森。

十天后,冯浩不知因为什么原因,丢下了女友和队友,选择了一人独自穿越无人区,冯浩自此处于失联状态。

33天后,李志森和林夕走出无人区,仍久久没有冯浩的消息,于是向警方报警,李志森后来在网络平台上公开道歉。

当再找到冯浩时,他已经失联了50多天,瘦了30多斤,声称自己在冰面上骑自行车时摔伤了腿,口粮也早在一个礼拜前就断了。

在边走边等待援救的时候,只能吃些草根和苔藓充饥。

冯浩无疑是幸运的:

  • 一是因为他离队的时候带足了干粮,至少短时间内无须为饥饿担忧;
  • 二是他在无人区的边缘地带遇到了一辆卡车,卡车后来把他带离了无人区。



上图:冯浩和林夕

2017年,一位名叫刘银川的男子就没这么幸运了,10月20日开始穿越羌塘无人区,后来一直音讯全无,存活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


上图:徒步去羌塘的刘银川

03:既然被称为“人类的禁区”,那么羌塘无人区有哪些危险?

1.复杂恶劣的地理环境

有沙漠,有戈壁,有流沙,有沼泽、姜塘不是一般人去的地方,那里面就连老藏民都不一定敢独自进去。

说变就变的天气也捉摸不定,在羌塘无人区,冬天出现暴风雪是常有的事,夜晚的温度更是能达到零下45度,受到冻伤和紫外线晒伤的双重威胁。

人在这样的大自然面前,微小的就像一小粒尘埃,毫无抵抗力。

2.说变天就变天的气候

羌塘无人区,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空气稀薄,早晚温差在20度上下,上午还是晴空万里,下午就是一场暴风雪。

没有经过训练的伙伴,很容易会患上高原的脑水肿和肺水肿,小感冒也能引发连锁反应,如果医治不及时很容易触发意外。

冬天去的话,就像100多年前陈渠珍他们当初一样,每天需要面对冰天雪地的煎熬。


3.基本的生存得不到保障

首先是吃的食物,其次是水源,大多数的湖泊都是盐水湖,无法直接饮用。

在那里得不到任何的补给,野生动物都找不到吃的地方,单枪匹马去徒步,即使勇气可嘉,但长期的饮食不良也会加重身体的负担。

4.没有信号,地貌相似容易迷路

在无人区的极端环境,手机几乎没有信号,多变的天气也容易让随身携带的电子产品出现故障。

如果遇到危险,只能依靠自己强大的思想硬撑。相似的地貌环境也会让人崩溃,那些看起来很近的距离,到达时可能要花费一天的时间。


上图:冯浩在冰面上的自拍

5.野生动物的威胁

野生耗牛是无人区的王者,奔跑的速度极快,每小时60公里,再直观一些:

折算成一分钟1000米,一秒钟跑15米以上,它的体型可以轻松顶翻一辆小汽车。

羌塘被称为“人类的禁区”,但它不是所有动物的禁区,一些凶猛野兽在这里疯狂繁衍。为了能成为食物链的顶端,它们会进化得异常凶狠,诸如狼群、棕熊、秃鹰等。

写在最后

姜塘不是一般人能去的地方,那里的老藏民也不敢独自进去。

抛开狼群不说,里面还有野犀牛,进去没有补给,一旦迷了路,就很难出不来了。

早在2017年4月,西藏林业厅就发布禁止在羌塘穿越的公告。

越美丽的地方越危险,希望大家都要敬畏大自然,珍惜生命,不能因为一时兴起,而留下太多的遗憾。




羌塘,“世界屋脊的屋脊”,青藏高原西北部的神秘之地,藏语意为“北方神秘的天空”。

这是一个令所有户外运动者热血沸腾魂牵梦绕欲罢不能的地方。

那里最高海拔6700米,绝对无人区,千百年来一直是人类生命的禁区。

那里保存了大自然原始的生态面貌、奇特的喀斯特地貌,以及高寒草原、湖泊、沙漠、冰川、雪山并存。

羌塘,南极、北极之外的人类生命禁区的第三极。

雪融、沙尘暴、龙卷风、暴风雪、高寒缺氧,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羌塘成了野生动植物的天堂;雪山、冰川、湖泊、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大自然在那里呈现出令人窒息的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昆仑山   藏语   禁区   可可西里   青藏高原   藏族   生命   无人区   西藏   荒原   野生动物   湖泊   海拔   高原   称之为   人类   环境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