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抑郁症有哪些表现?如何早期识别?

儿童抑郁症的表现有哪些,我曾专门进修过儿科,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其实,儿童的抑郁和成人症状基本相同,也具备了抑郁症的核心症状。但由于发育因素,某些方面又与成人不同。

青春期前儿童更容易出现躯体症状,同时又容易出现激越、烦躁。在青少年当中,物质滥用(如吸烟、酗酒),攻击、退缩以及家庭和学校的问题,占主导症状。具体可表现如下:

一,情感方面:患儿可表现为情绪低落,悲伤、没有愉悦感,个别出现哭闹、好发脾气。能表达清楚的学龄前儿童可能会说心情不好,而表达不完整的幼儿可能只是以哭泣、吵闹为主要表现。

二,行为方面:有些孩子表现为不听话、不守纪律,冲动捣乱等行为,严重者可能出现逃学打架以及同伴关系不良。另一部分孩子会表现为孤独,不与其他孩子玩耍。
三,躯体方面:可表现为头痛,肚子痛,胸闷,尿频等,而且,越是年龄小的孩子,越容易出现躯体症状。


儿童、青少年抑郁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遗传因素:有证据显示,患抑郁障碍的父母及子女终生患病率为15%~45%;

二,生化因素:如既往,所说可能与五羟色胺或者去甲肾上腺素,单胺氧化酶等神经递质的缺乏有关。也可能与某些激素,如肾上腺皮质激素,褪黑素,甲状腺素,催乳素生长激素等有关。

三,社会-心理因素:

1),家庭因素:通常抑郁症的孩子与父母关系不好,大多由于缺乏父母爱或者母爱,或者由于父母对子女发脾气或使用暴力。

2),学习压力,对于青少年儿童来说,学习作业是眼前最大的障碍,即便是成绩好的学生,同样感到功课是做不完的。

3),生活事件:如父母关系不和、负性生活事件的刺激,或者校园内经常受欺负等。

如何应对儿童抑郁?

我一直认为,我们对孩子的重视远远大于对父母的重视,这就导致了一种过分溺爱带来的畸形成长,孩子不能说,怕摔,怕碰,导致上学后被老师批评,被同学推一下就会心情不好很多天,甚至出现厌学的行为,所以我的第一个建议便是--顺其自然,改管的时候不能宠。

重视心理治疗,这里我推崇家庭心理治疗,目的在于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认知模式。

对于某些抑郁患儿,无法自我调整,无法家庭心理治疗,那就涉及到用药,通常SSRI类可作为治疗首选,而其中舍曲林是被批准可用于18岁以下的孩子。

对于某些缓解不明显的患儿,要考虑可能有双相障碍的可能,这个时候就要增加情感稳定剂(如碳酸锂、丙戊酸钠)来治疗。

总结:儿童、青少年抑郁通常为发作性病程,治愈后不影响其正常生活和学习。有研究发现,临床上就诊的抑郁症患儿抑郁症发作持续时间约为9个月,其中5%~10%的患儿病程持续两年以上,又有一部分最终发展为双相障碍,所以,及时、早期干预尤为重要!

希望我的解答对你有帮助,关注,后续科普更精彩




首先,这位家长要区分抑郁情绪和抑郁症,虽然都是属于抑郁体质,但没有经过全面的诊断,不要将孩子的抑郁情绪或者抑郁情绪和表现与抑郁症相捆绑。抑郁体质是会遗传的,这部分属于基因的范畴,简单来说就是父母其中有一方有抑郁症,那么,孩子不一定会有抑郁症,但很容易出现抑郁情绪...

任何的抑郁情绪都是有诱因的,我举一个例子,比如亲人的离世或者失恋,生活出现的重大变故,高考落榜等,都会让我们产生抑郁情绪,感受到人生没有希望,伴随痛苦和绝望,时间长了,我们自然而然就会对日常生活的认知出现偏差,损伤脑细胞...

因为很多时候孩子的闷闷不乐,甚至一些自闭的行为,都会让家长误以为孩子是否得了抑郁或焦虑症,如果孩子长时间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或者在家人交谈的时候闷闷不乐,经常感觉与家人没有情感交流,那我还是建议一定要去正规的三甲医院精神科或神经科进行全面的检查,一般如果是做题的话200至300到题,会涉及的方面很全,检查完之后可以跟医生来聊一聊,根据诊断的结果来判断到底是哪一种病症,是否需要服药或阶段性治疗……

一些自查的行为,写在下面,供你参考:

1.自我否定,认为自己没有优点,完全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怀疑自己能否在未来的生活生存下去。

2.对人生或者学业产生极度的悲观和绝望,基本上属于生无可恋的地步,感觉身边所有的事情都提不起兴趣。

3.不和别人交流,自我封闭严重,不和任何人说自己的心声,外人能感受到莫名其妙的痛苦。

其实,没有得过抑郁症或抑郁情绪的朋友很难理解或感同身受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况和情绪体验,所以就算是家长也很难去完全理解自己的孩子,但如果孩子出现了以上情况,建议尽快到指定的医院去进行检查。希望这些内容对你有帮助,如果对抑郁症,焦虑症和心理引导技术感兴趣也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霖士心理”...




谢邀!

儿童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大抵上跟成年人的诊断标准差不多,都符合如下诊断标准:

1、几乎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心境抑郁,既可以是主观的报告,比如感到悲伤、空虚、无望,也可以是旁人的观察,比如表现为流泪。另外如果是儿童和青少年的话,可能表现为心境易激惹易激惹是儿童抑郁症跟成年抑郁症表现很不同的地方,需要注意。

2、几乎每天或每天的大部分时间,对于所有或者几乎所有活动的兴趣或乐趣都明显减少,这种变化可以是自己的体验或者是其他人的观察反馈。

3、在没有特地节食的情况下体重明显减轻,或体重增加。例如,一个月内体重变化超过原体重的5%,或几乎每天食欲都减退或增加。另外,对儿童来说,一般表现为未达到应增体重。

4、几乎每天都失眠或睡眠过多。

5、几乎每天都精神运动性激越或迟滞,表现为左立不安或迟钝,情况不仅有本人的主观体验,亦由他人观察所见。

6、几乎每天都疲劳或精力不足。

7、几乎每天都感到自己毫无价值,或过分的、不适当的感到内疚(可以达到妄想的程度),可因患病感到内疚但又不仅限于患病这件事。

8、几乎每天都存在思考或注意力集中的能力减退或犹豫不决,此条反馈可以是本人的主观体验也可以是他人观察所得。

9、反复出现死亡的想法而不仅仅是恐惧死亡,反复出现没有特定计划的自杀意念,或导致自杀企图,或有某种实施自杀的特定计划。

以上的症状引起了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且这些症状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的生理效应,或其他躯体疾病。




感谢邀请!

6-12岁儿童抑郁诊断标准

主要的表现是情绪烦躁不安,对自我是一种持有否定的态度。

孩子抑郁情绪表现的不会像成年人那样非常明显。成年人会表现的不爱说话,情绪上看起来很压抑,或者是默默的流泪等等。但是孩子们表现的更多的是烦躁不安,很容易生气,很容易闹脾气,或者是会出现自我否定,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尤其是在大哭大闹的时候,这样的语言会比较多。

儿童期的抑郁情、抑郁障碍的表现还会有攻击行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易激惹,尤其是男孩子,这种攻击行为可能会比较多。

部分孩子会存在睡眠问题,每当要入睡的时候,孩子就会想起特别不开心的事情。家长可能每天晚上都需要陪孩子入睡,睡之前孩子会聊一些特别不开心的事,家长也因此很紧张。每当这个时候孩子就哭哭啼啼,很难去帮助孩子安抚情绪,睡眠也自然成了问题。

还有的孩子是学习成绩变差;不愿意去上学或者是参与集体活动。从专业上讲就是社会化活动减少,不愿意出去找同学玩,喜欢自己在家里待着,对学校的态度也发生改变。他认为在学校有各种不适,对学校有很多不满等等。


还有的孩子在压力下,表现出更多的是身体上的不舒服。比较常见的就是头疼、肚子疼。还有的孩子,活力不强,不爱动,逐渐的也变胖了,食欲和体重也可能会发生变化。在儿童期如果抑郁情绪比较明显的话,他的食欲有可能也会发生着变化。

也有的孩子是表现出来的,一些不典型的症状。例如严重的心理活动导致孩子反应比较慢,行为也发生改变。过去和小朋友之间闹矛盾喜欢动手的孩子,他可能最近一段时间在情绪的影响下,频繁的和其他小朋友闹矛盾,而且动手打架的频次也增高,造成的结果也比较严重。还有的孩子他本身他就比较被动,在抑郁情绪的影响下,他更加退缩了。

在生活当中,我们也看到有些孩子很害怕去学校,害怕去面对同学,面对学习方面的压力,这也是孩子情绪上比较压抑的一种表现。


有一些低年级的孩子还可能会出现尿裤子,晚上睡觉的时候尿床的表现。。

这些表现可能仅仅是在短时间内出现,有的孩子可能经过一段时间调整之后,这些表现就会逐渐的减少。但是如果以上的表现在其中几条比较明显的情况下,持续两周以上,就说明孩子情绪出现了一个比较明显的严重的问题,家长需要对此引起重视。

最核心的是孩子的情绪沮丧,丧失兴趣或者是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有的家长也反映孩子过去喜欢的东西挺多的,但是现在看什么都没兴趣,看什么都烦。

还有的孩子在平时学习当中,注意力集中起来就相对比较难一点。在抑郁情绪影响下或者是较大压力作用下,他注意力会更加不集中,写作业更加容易磨蹭或者是拒绝写作业。这种抑郁情绪比较严重情况下有的孩子还会出现“我不如死了好”“ 你们都是希望我死了吧”这样的自杀意念,或者是也有的孩子有自杀的企图。

这些言语表达出来的时候,是需要家长更加引起重视的,要帮助孩子去看看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哪里压力过大,或者是亲子之间出现了什么样的矛盾困难需要我们家长去调整。

家长如何判断?

从情绪上入手。从情绪的角度可以看到孩子的面部表情会表现出来一些不高兴,经常耷拉着脸,或者就是表情在某些情况下表现得非常的痛苦。由于孩子的体验抑郁情绪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他们的主要表现、感受和表达和成年人也不太一样。他们可能不会说出“我最近,心情不好”等等这样的话语。

但是有的孩子在写作业或者是做其他活动的时候,比如说拼乐高的时候拼不上,他自我评价过低的语言就会出来。他可能会说“哎呀,我太笨了”“ 我怎么什么都做不好啊”这样看起来好像是童言童语,实际上却是孩子对自我评价过低的一种表现。这会导致有的孩子更加不愿意去参与到集体活动当中,觉得跟谁玩都没意思,学习成绩也在下降。

还有的孩子会经常说累,家长对此也是非常困惑“为什么你的同学小朋友都每天活蹦乱跳的,但是你怎么整天就说自己累呢”。

有的是孩子的抑郁情绪表现出来敏感,对谁说的话都特别在意,还怕别人说自己不好,还怕别人嘲笑自己,容易生气,容易发脾气;或者有的孩子是家长怎么劝都不听,烦燥;还有的孩子会离家出走或者是伤害自己,比如说拿小刀铅笔在自己身上划出伤痕。

观察孩子的行为。比如孩子的行为表现出现了一些问题。他们更加不听话,你让我做什么,我偏不做,老师让他回座位,他偏得往外跑。还有的孩子在学校里表现得更加不遵守纪律,反抗,经常发脾气。

这种发脾气不仅是对同学,有的孩子也可能会对老师发脾气,大喊大叫,冲动,捣乱,破坏等等行为。这些让老师、家长和学校都不能接受的行为表现,其实内心里面,这些行为的背后是孩子的情绪出现了问题。此外前文中也提到了,有的孩子会出现躯体上的症状的表现,包括头疼,胃疼。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抑郁情绪的困扰?

对孩子的情绪疏导要上心

首先,家长根据以上介绍的这些内容,了解了儿童期抑郁情绪障碍的相关的表现后,心里要有个数。

孩子并不会像大人那样表述的很清楚,或者是他们的情绪的持续时间虽然不会像成年人那样持续的一整天或者是很长一段时间,孩子的情绪会受外界的影响也比较大,但是他们的表达不清楚,或者是表达不出来,会掩盖住孩子内心里面消极情绪的疏导。家长要尽可能的从行为表现上把握住孩子一些情绪的变化。

比如孩子在学校里和老师,同学的冲突越来越多,甚至出现动手打架,或者是有的孩子越来越恐惧去学校。这些行为的背后,肯定是孩子的情绪出现了问题。不要只是简单的惩罚孩子,今天在学校跟同学发生冲突了,回家就要严厉惩罚。

或者是孩子害怕去学校,家长就采取强硬的手段,把孩子强制的拉到学校去。这样的方式肯定会让孩子本来就不好的情绪出现更大的压力。家长在看到孩子的这些行为表现之后,要去帮助孩子化解一些不良情绪。

寻求专业的帮助

由专业人士寻找到孩子的情绪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有些时候家长自己身在其中,很难发现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了。

专业人士就可以帮助家长去梳理一下到底是亲子关系的原因,还是孩子本身对学校适应,或者是孩子在和同伴相处的时候出现了一些困难等等诸多因素。这些都会使孩子的情绪会越来越糟糕。

给孩子减压

现在家长们都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业成绩,很多孩子在学业的压力下,如果孩子的情绪不太好,我们就要相应的给孩子减减压。

有的家长可能会有疑惑“是不是孩子情绪不好,我们就一点压力都不要给他啊?”这里所说的是要根据孩子的情况相应的、适当的去减压,而不是在这种情况下继续给孩子施加额外的压力,让孩子能够锻炼出抗压的能力。

在孩子抑郁或者是消极情绪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如果继续持续地给孩子施压或者是加压的话,孩子的情绪可能会出现一些严重的问题。

增加户外活动

孩子毕竟是处于成长的阶段。他们还小,还需要更多的身体上的成长和一些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所以我们要增加一些户外活动,有让孩子的情绪一定程度宣泄的途径。比如在户外多跑跑跳跳,和小伙伴一起打打闹闹,这样让孩子感觉到会比较的放松,他的不良情绪也会有所释放。




你好,我是心理医生老沈,有失眠、抑郁、焦虑、精神分裂、双向障碍等精神心理健康问题,可以关注我私信我,了解更多知识!


儿童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包括情绪症状、行为症状和躯体症状三个方面,其主要特征是情绪低落、思维迟缓、郁郁寡欢、闷闷不乐、无精打采,还可以出现许多伴随症状,常见的有以下几点。

1、情绪症状

目光垂视、呆滞无神,表情冷漠,易激怒,敏感,哭闹,好发脾气,焦躁不安,厌倦,胆小,羞怯,孤独,注意力不集中,易受惊吓,常伴有自责自罪感,认为自己笨拙、愚蠢、丑陋、没有价值,灰心丧气,自暴自弃,唉声叹气,对周围的人和事不感兴趣、退缩、抑制、没有愉快感。

2、行为症状

多动,攻击别人,不愿社交,害怕去学校,故意回避熟人,不服从管教,冲动,逃学,成绩差,表达能力差,记忆力下降,离家出走,甚至有悲观厌世、自伤、自虐甚至自杀等。

3、躯体症状

睡眠障碍,食欲低下,体重减轻,疲乏无力,胸闷心悸,头痛胃病,恶心,呕吐,腹泻等。这类情形常容易被误诊为躯体疾病,但是吃了药以后“病”也无好转迹象。

如果孩子在一段时期内变得行为孤僻,不服从管教、脾气暴躁,或疲乏无力、无精打采;或有老师反映孩子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对班级活动不感兴趣等,就应及早就医以确定是否为抑郁症,避免不良的后果发生。




根据权威机构美国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会(AACAP)的观点,儿童青少年抑郁的常见表现与成年人略有差异,包括:

1. 自己感觉到(或被他人观察到)抑郁、悲伤、容易哭泣、爱发脾气。

2. 从之前喜欢的事物中得到的快乐没之前那么多了。

3. 与朋友在一起或参与课外活动的时间比之前少了。

4. 食欲和/或体重与之前相比明显不一样了。

5. 睡眠比之前明显更多或更少了。

6. 容易感到疲劳,或不像之前那样精力充沛了。更多了解关注 天津圣安米悦心理咨询 公众号

7. 感觉什么事情都是自己的错,或自己一无是处。

8. 比之前更难集中注意力了。

9. 对上学不如之前那么上心了,或者在学校的表现不如之前了。

10. 有关于自杀的想法,或者想死。

此外,儿童青少年抑郁还常常伴有更多的躯体不适,如频繁头痛或胃痛。深陷抑郁的青少年还可能尝试饮酒或其他有成瘾性的东西,试图让自己感觉好一些。




小孩早期表现是经常大声喊,或经常发出怪异声音,肝实肝火旺




谢邀哈!

首先,要找到诱因:我们需要确定下父母对孩子的这种判断不是出于太敏感导致的,而是已经有一些诱因导致的孩子有抑郁症的基础表现了,例如:遗传、神经物质失衡、创伤等。不能只去判断这种行为,一定要找到诱因,再结合症状,进行判断和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

其次,我们在来说说儿童抑郁症都有哪些症状表现吧:

儿童抑郁症可分为三类:急性抑郁症、慢性抑郁症、隐匿性抑郁症;家长们可以根据其症状对照参考下哈:

1、慢性抑郁症:孩子在发病前常有明显的精神诱因:如父母突然死亡,遭受意外灾害,或因病住院而离开父母等。这类儿童病前精神正常,发病时忧郁症状明显,如整天流泪、动作迟缓、声音低、食欲不振、乏力、失眠、恶梦、日渐消瘦,常常独进独出,不与其他儿童交往;


2、慢性抑郁症:这类孩子过去常有与父母多次分离的经历,或有其他的精神创伤的病史,但并无重大的突然的诱因。表现为胆小、害差异、容易受惊、不合群、学习成绩下降,睡眠少而浅。检查时可发现其行为退缩、表情淡漠,并有厌世观念和自杀企图等;


3、隐匿性抑郁症:这一类孩子的抑郁症状常常相当隐匿,多表现为其他方面的问题,如不听话、多动、执拗、反抗、攻击、不守纪律、学习困难、冲动捣乱或其他不良行为。

也可出现头痛、呕吐、腹痛、腹泻、厌食、过食、大小便失禁等身心问题。多数儿童忧郁不明显,但有的儿童可周期性地出现抑郁症状。


最后,我们在说一下发现孩子有以上症状出现后,父母该怎么办:

1、及时向有关专业人士进行咨询:一类是医学背景的具有处方权的精神科医生,另一类是心理学背景无处方权的心理医生。


2、综合各方面因素,对孩子进行系统的诊断和评估,找到适合的医疗解决方案:病例网一个比较中肯的意见是两方面结合哈:抗抑郁的药物和心理咨询治疗同时进行。


3、密切注意孩子的各种言行信号:比如自残的倾向或者行为。如果孩子对家长、朋友、或者任何人谈论自杀,开始把自己的东西送给别人,或者经常提及死亡等,那么家长需要立刻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病例网十分慎重的提醒家中有儿童抑郁症的父母们,抑郁症并不是一个心情上的暂时变化,也不是一个不予理睬就会自然消失的心理状态。必须要接受合理专业的治疗才能治愈。




  孩子为什么会抑郁?

  从临床上看,孩子的抑郁症识别率比较低,病情难发现,就不好治愈,所以家长们还应从生活中着手,保护孩子幼小的心灵!儿童与成人患病的原因不同,成人一般受到外界压力过大,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心理调节,情绪崩溃造成了抑郁。孩子或者是青少年,他们的压力或者说是负面情绪的影响主要是来自于家庭,准确的说是父母!孩子年龄还小,不能准确的表达内心,如果父母不能理解孩子,长此以往孩子就不愿意与人交流,会产生自卑或者绝望的心理,这样一来就会患上抑郁症!

  不同年龄段孩子抑郁的表现:

  3~5岁:这个时期的孩子表现为对什么都没有兴趣,正事喜欢玩闹的年纪,但是对周围漠不关心,还会因为小事陷入深深的自责中,感到悲伤。

  6~8岁:这个年纪孩子可能会有更多身体上不适,如头疼、肚子痛等。如果情绪累积到一定程度还会有痛哭流涕、大声喊叫的行为。

  9~12岁:孩子到了这个年纪,什么都明白,会容易产生空虚无聊、自责自罪、无助无望甚会离家出走。

  12~18岁:这个时期的青少年更多表现是冲动、鲁莽、易怒、学习成绩下降和拒绝上学等行为。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有抑郁症?

儿童抑郁症的症状各不相同。许多孩子表现出悲伤或低落的情绪,类似于抑郁的成年人。

作为父母,有时更容易否认您的孩子患有抑郁症。因为感到丢脸或者不愿接受,推迟了孩子确诊和治疗的时间。作为父母,您必须了解抑郁症并认识到治疗的重要性,这样孩子才能继续健康成长。

儿童抑郁症的症状和体征包括:

  1. 烦躁或愤怒
  2. 经常性的悲伤和绝望的感觉
  3. 不想和别人交流
  4. 对很多事都拒绝
  5. 胃口变化——包括暴食和不想进食
  6. 失眠或过度睡眠
  7. 大吼大叫、哭闹
  8. 难以集中注意力
  9. 容易疲劳、没有活力

  10. 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例如头痛或腹痛)

    在家庭或与朋友,学校,课外活动,反应能力和参与兴趣下降
  11. 反应迟钝

是什么导致儿童抑郁症?

抑郁症可能是对生活压力的反应,如创伤,包括言语攻击,被虐待,亲人的死亡,学校问题,被欺凌。

造成这种状况的其他因素包括贫困和经济困难,暴力,社会孤立,父母冲突,离婚以及其他破坏家庭生活的原因。身体活动有限,学习成绩差或失去亲人的儿童患抑郁症的风险也较高。

儿童抑郁症可以预防吗?

有抑郁症家族史的儿童自身患抑郁症的风险更大。患有抑郁症的父母的孩子比父母没有抑郁症的孩子更容易发生第一次抑郁症。生活在家庭氛围恶劣的孩子,也有更大的抑郁风险。

研究发现,儿童与成人一样,抑郁症可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再次发生。抑郁症通常与其他身体疾病同时发生,早期治疗和密切监测至关重要。

有什么治疗方案?

抑郁症儿童的治疗方案与成人相似,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家庭和儿童环境在治疗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很大。建议首先进行心理治疗,如果没有明显的改善,可以考虑使用抗抑郁药物作为额外的选择。迄今为止最好的研究表明,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治疗抑郁症是最有效的。

如果患有抑郁症的孩子接受治疗,家庭成员可以通过鼓励他或她用健康的生活方式来促进心理健康,包括鼓励孩子保持健康的饮食,包括充足的饮水量,充足的睡眠,定期运动,保持社交活动。运动对情绪的积极影响很大,父母可以多陪孩子一起运动。

研究表明,抗抑郁药百忧解和依地普伦可有效治疗儿童和青少年的抑郁症。该药物被FDA正式认可用于治疗患有抑郁症的8至18岁儿童。如果有其他共存疾病导致抑郁症,可以选择其他药物。

治疗双相情感障碍儿童

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儿童要接受心理治疗和一系列药物治疗,通常是抗抑郁药和情绪稳定剂。

抗抑郁药需要谨慎使用,因为它们可引发双相情感障碍儿童的躁狂或多动行为。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警告说,抗抑郁药物可能会增加患有抑郁症和其他精神疾病的儿童和青少年的自杀思维和行为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儿童   心理治疗   诱因   躯体   症状   抑郁   青少年   障碍   情绪   不好   家长   父母   压力   孩子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