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学没有学费,有的家长教育负担却很重呢?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来回馈您!


老穆有话说

孩子的教育负担为何重?老穆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孩子的日常开销费用比较高;

孩子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都要最好的,怎能不累?

【2】有的学校收费项目也不少

有的学校还需要学生交伙食费、班费、校服费、定制牛奶费、定制资料费、研学费等,难道这些不是钱吗?

【3】各种培训班,怎能不花钱?

舞蹈班、围棋班、美术班、奥数班、作文班、跆拳道班······

【4】各种学习用品及学习资料,又怎能不花钱?

【5】家长都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都要买最好的学区房,压力怎不大?

案例分享——压力大不大,取决于教育态度

老穆有一远亲,在农村。他家孩子上学,花钱少,成绩还好。

孩子从不报补习班,也不需要什么平板电脑来学习。孩子穿的衣服,有很多都是别人家的。

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很努力,每次都是班级第一。

家长更是不闻不问,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很明朗:“能学,就学;不能学,抓紧下来种地。”

他家孩子在小学阶段,几乎不花钱······

如此看来,小学阶段,也是可以花钱少的,主要取决于大人的态度和孩子的争气程度。

义务教育阶段取消留级制,及中考分流制,让家长们倍感压力。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得留级,所以不论你学得好与不好,都直接往上升,如此一来,家长都担心孩子考不上高中。

再者,中考分流比例越来越大,必然会增加学生和家长的压力,从而刺激他们不停地补课!

高中与中专技校的比例大都为5:5或6:4,这也就意味着有一大部分学生没有高中上,所以家长们很是着急,必然会加大教育投资力度,补课费也就会只涨不停······

补课的学生越来越多,是人们教育的觉醒,还是无奈之举?

老穆认为,主要还是家长觉得孩子的竞争压力大,所以不得不补课。

补课,重在补方法。

老穆在此也想批评那些不良培训机构,他们为了赚钱会套牢孩子,让孩子“爱上”补习班!

他们往往只教孩子解题方法,而不教孩子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的能力,长此以往,孩子就会丧失自主学习的能力,他们将变得越来越懒,对补课老师越来越具有依赖性,补课费也就哗哗哗地流向培训机构了······

【结束语】老穆认为,小学阶段,家长不必多虑,放宽心态即可。少补点课,多注重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这对孩子今后上初中、高中非常有利。你们觉得呢?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中国人望子成龙的心态就决定了家长负担不会轻,虽然小学是义务教育,书本费学杂费是没有的,但是其他的开支都是高标准,很坦白的说,大部分都是家长一厢情愿的。

我们都知道义务教育段小学和初中,每个学生国家财政都会给学校补贴一笔钱,而学生是不需要出任何书本费和学杂费的。但实际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当中,还是会产生一些费用的:

班费:100/学期

校服:800-1000元/人(四季)

牛奶费:300元/学期

课后练习册:100元/学期

以上就是常见的可能要支出的费用,实际可能还有更多名目,但是这些费用的缴纳基本上都是基于家长的自愿,比如这个牛奶和校服的费用,有很多家长就是不要的,原则上学校也不会强求,只是孩子感到比较委屈。

实际上我们看到以上的费用,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费用来自哪里?

1、课后辅导班是大头,如果每个学生涉及到语数外三门课都要补习的话,每个学期的支出至少是3000元,如果是1对1的话,数字还要翻几番。

2、兴趣班的费用也占了很大一部分。现在很少有小学生没有参加兴趣班的,这一类文体类兴趣班,每学期的费用少则1000,多则上万元。

3、孩子吃饭穿衣的高消费,很多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对孩子都是高标准的配置,穿的是名牌,食物都是进口的,玩的都是高端电子产品,如此一来支出不可能低的。

4、为孩子的教育疏通关系支出。每年一开学,很多新生家长就会进入焦虑期,焦虑自己的孩子会遇到不公平的对待,于是就会想办设法的花钱疏通关系,我认为这一点完全是家长一厢情愿的行为,实质上并没有太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虽然是义务教育免费的,但是合理的费用还是要支出的,而真正带给家长压力的是家长本人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预期,所以家长必须要搞清楚哪些是必须的支出,哪些是可以没有的,还有哪些是浪费的,眉毛胡子一把抓,当然会让自己感到压力。

你同意我的观点吗?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

支持我的,给个赞和关注哦




为什么小学没有学费,有的家长教育负担却很重呢?

这个问题其实问得非常好,对现代家长的教育也很有启发性。现在小学是义务阶段的教育,没有学费,但并不表示有些家长不对孩子进行其他方面的智力投资。

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对孩子的教育目标,因为目标的不同,导致了各个家庭教育方式、教育途径的不同。

有清楚目标的家长,很明白孩子该如何做,就给孩子学习相应的内容,自己知道怎么教就自己教,不知道怎么教的就找老师或者上辅导班来教。这样的家长虽然有教育的投资,但相对来说是符合他们的目标规划的,从他们家庭的角度上来说,并不算是教育负担重,应该是平衡的。

另一种家长,不知道如何引导孩子,但听现代各培训机构、社会舆论、其他家长介绍,也想让孩子有一个方向去学习,结果发现孩子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导致孩子教育学很多东西,但却没有什么效果,相互比较下来,对教育投入就觉得非常大,这也是钱、那也是钱,感觉负担很重。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家长的盲目教育孩子出现的。

除了家庭情况不一外,外界的社会舆论、培训机构的课程的费用也会造成家长教育开销的增大

社会提倡机器人教育,社会培训机器人的宣传就会铺天盖地,很多家长不了解情况,感觉似乎对孩子有帮助,就给孩子报班,结果费用还不少。类似于这种的情形非常多,比如孩子某科学习成绩不好,不具备相应的思维能力,就参加对应的课程学习,结果课时费用也不低……

种种宣传、种种教育、种种项目,都有可能是家长不小心踩进去的坑。

营销卖的不是产品,卖的是家长的焦虑心态,孩子哪里出问题了就想办法去调整,哪里有个点对孩子未来读大学有帮助,就去给孩子报名学习。贩卖焦虑,家长容易成交掏钱,教育负担哪能不重呢?

教育是简单的,不复杂

为什么家长会把教育想得那么难做,主要就是把目标对准考大学,但是孩子未来只是考个不怎么样的大学,还不如踏踏实实学一门好技术。所以,目标不在成绩上以后,教育反而就好做了。

教育的目标如果只做好德、智、体三方面的教育,孩子的培养就非常简单了。德做到实际就是心灵的教育,心胸格局,帮助他人,天下为公的教育;智就是大脑的教育,就是孩子思维分析、辨别是非对错的教育;体就是身体的教育,让孩子身体健康快乐成长的教育。

根据这个简单的目标去落实就行了。现在之所以觉得学习不好搞,核心问题就是把智育搞得有点偏了。智育搞成各个学科知识的教育,虽然也带有思维能力的训练,但偏离了根本所在。大量地作业为考试成绩得高分,但孩子们的思维真正能清晰吗?恐怕还是少数孩子能想清楚问题吧。

语文是讲语文逻辑的,通过阅读与写作就可以清楚地提升孩子的语言逻辑的组织,而孩子们在学习的时候往往过多注重各个知识的记忆、生字词的解析,却忽视了本身的语言输出能力;

数学表面看是各种题目分析,但实际是数理逻辑、解决问题步骤先后的安排,在本质上与语言的逻辑是相通的,而孩子们在学习的时候往往过多注重解题的答案正确与否,忽视了在解题过程中的严谨的治学态度、清晰的推理、明确的步骤能力的训练;

英语的本质与语文一样,其他科目的设置都逃不过逻辑的梳理,所有的教学都是围绕逻辑来进行的。把这个抓住了,孩子的教育问题都是一个问题,哪需要学那么多的课外培训,参加各种文化辅导班呢?

结束语

教育目标变清晰,抓住教育的重点培养孩子,就能减轻教育孩子的负担,不至于盲目跟从、扩大不必要的开销。好的教育就是少走弯路、少花钱,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上,智力知识的学习他们自己就能解决。

@童教雷鸣,公众号童教雷鸣,专注于6-16岁孩子的潜能开发和学习能力提升,科学分析教育问题,做简单的事,坚持做,欢迎关注!




虽然现在小学的课本费免了,但是真正让家长负担重的是各种杂费,先按最低标准算一个学期的杂费:

校车费850(很多农村收的比较贵,都是1000以上)

校服两套300(那种贵族学校1000一套的校服这里就不讨论了)

学校课外实践活动和亲子活动300

每期文艺汇演活动费200

课后延时服务1000

课后辅导2000

还有一些七七八八的杂费加起来一个小学生最低的杂费标准也要5000,这里还不包括补习班,兴趣班,这些兴趣班是无上限,按家底,这里就算最低的,每期必须的杂费,一年就是一万,两个孩子就是双份,一年两个孩子最少最少的是两万。

还有孩子的生活费,所以说现在孩子读小学即使免课本费了,还是负担重。 我们那个时候读小学虽然没有免课本费,但是也没要求每期买新书包,每一期买两套校服,都是自备书包,校服买一套可以穿到毕业。

而现在是开学就买,而且书包每年款式颜色都一样,还是要买,家里孩子读书两年,一柜子相同的书包,其实这也是一种资源浪费。

免了课本费,其他的各项费用都上来了,其实还没有以前我们读小学那个时候明了,就开学1000多的学费,加上中间200的试卷费,很少有其他杂费了。

教育的各种改革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真正要落实,要给家长的经济减负还是有点难度,表面上都减了,实际上又来了很多其他必须的交费项目。

然后加上现在新增的小学科目,很多家长又不得不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 这里我们说的是公立学校的最低杂费,私立学校的收费一直很高,也是大家都知道的。

高考制度的改革也会给小学生带来联动效应,很多家长都是很小学就开始按高考的制度培养孩子。 只要孩子参加高考,家长的经济负担就不会减轻。




学费没有收了,我们这儿镇中心校从一年级开始全部要求住校,那怕你家在学校隔壁也不例外,开学时的收费目录: 1. 生活费900元/每学期/每生(一年1800元); 2. 校讯通每月15元(一年180元) ; 3. 校服费360元(一套冬装,一套秋装,一套夏装); 4. 教辅资料费200元(一年); 5. 水费80元(一年); 以上费用除1. 生活费外;其它2.3.4.5.四项开学时一次性交清! 七、八、九年级每生还需交军训及服装费280元!




先列表我家的支出:比较好的小学多年前的学区房上学没费用。午餐课后服务240每月交学校,班费300每学期包括练习册等所有,特长班围棋320每月,钢琴500每月,篮球240每月,总体教育支出不超过1500每月。还可以接受。

背后的付出是:每周一节奥数我教,一节书法老公教,一节古文我教,一节英语跟学习机听,我考单词课文,作文不定期辅导,阅读每学期2本阅读练习册我领着做。所以文化课不用补,省钱但家长费事了。

我们这最好的小学的标配支出:过万每平的房子住不了人(学校周围都是老旧房子,只为学区住不了),一年级英语书法加特长两门。三年级开始英语书法数学语文(阅读作文古文)加两三门特长加学校一些支出。

基本2500每月左右,不只是钱的问题,学这么多接送啊,都有一个全职妈妈?

家长负担重重在家家学,其实小学学校教的已经够用,可是别人都在外边学,我能怎么办?学吧!于是苦了学生,累了家长,长了全省高考分。都无奈,都无解,没有好办法。




现在小学虽没有收取学费,但是其它费用占比非常大,是我们工薪阶层不小的一笔开支,如书本费(除主课的其它教辅资料);课后延时服务费;午托晚托费;校服,班服费等;课外辅导费;研学活动费等开支,一年少说也有两三万。一般的工薪阶层,若养两个小孩,就承担不起了




因为课外辅导班、兴趣班、提高班都是钱啊。

现在的家长普遍都重视孩子的教育,觉得孩子在学校学的远远不够,所以各种昂贵的课外辅导班、兴趣班如雨后春笋一样破土而出。

动辄上百的课时费,而且都是半年一年起。如果上兴趣班,比如钢琴班,抛开课时费不说,一架好一点的钢琴一般都是上万,这些都是用钱堆出来的。

还有孩子的吃穿用度,很多家长对自己节俭,对孩子却很大方,孩子的衣食都得买好的,所以这也是一大笔开销。

所以虽说小学没有学费,但是课外的费用给了很多家长不小的压力。




现在,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就读于公立学校基本上不用交费用。但是仍然有一些家长认为教育负担很重,可能是因为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孩子并没有在公立学校就读,而是在私立学校上小学。我们这里是三线小城市,读私立学校一年要花费大约3万多。

二.部分家长“望子成龙”的愿望强烈,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小学阶段可以报的补习班有语文,数学,英语。没办法理解的是个别孩子三科都在参加补习班。这样做不仅孩子学得很累,家长也会花很多的钱。

三.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比如美术,舞蹈,书法,钢琴,等等。我家孩子报了一个美术班,16节课960元。

四.给孩子报午托班,晚托班,或者参加学校的课后延时服务,需要一定的费用。部分地方,父母下班时间晚,孩子放学时间早。父母没办法及时接孩子以及辅导作业,于是便给孩子报晚托班,或者自愿参加学校的课后延时服务。

五.为了提高孩子的实践能力,让孩子参加夏令营和各种素质拓展活动。通过参加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一种不同于家庭和学校的生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义务教育阶段,孩子读书,学校基本上不收任何费用。部分家长却认为教育负担很重,是因为家长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孩子的要求为孩子增加了一些学习产生了费用。个人认为,孩子参加兴趣班或补习班是好事,但是也不能给孩子报过多的补习班或兴趣班,因为这样做不仅会让孩子学得很累,而且也变相的给家长增加了经济负担。

感谢阅读,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一:虽然没学费,但老师每天都有按排家长打印的学习材料或家庭作业,天天如此也是家长的开支,二是孩子要放学后需托管或上补习班,一笔不小的开支,三是家长要购买辅导材料、试卷,四学校要交中午伙食费、保险费还有突如其来的订报刊杂志,总之别指望老师光在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必须再花钱到课外辅导,三天两头的考试测验,家长要花钱让孩孑不掉队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学费   负担   家长   小学   补习班   杂费   课后   校服   课外   支出   费用   兴趣   孩子   学校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