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为什么要指导孩子读名著、读经典?

名著和经典之所以成为名著和经典,是经过历史和实践检验的。从浩如烟海的各种文学作品中,经过了沉淀和筛选,将优秀的作品固定下来,成为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人民的共同回忆和话题。在家庭教育中也是如此,曾经有句话叫做“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在家庭教育中,让包括孩子在内的所有家庭成员都来读名著和经典,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带动孩子从这些著作中发现问题、研究社会,增长文学知识和社会阅历。这样做的目的,是目标集中,方向正确。如果不是这些名著和经典,很难从中聚焦,容易形成散射。




本人目前,正在阅读《聊斋志异》原文言文的版本,并且对其进行现代白话文的翻译,加上自己的读后感,写成读后感文稿、配上音频视频,每天发布在今日头条里分享,欢迎同样喜欢阅读的朋友们关注我,一起探讨关于阅读和写作的感想和收获。

我个人在阅读《聊斋志异》的时候,深深地体会到,聊斋真的是一部大百科全书,故事中不光有鬼狐妖怪的传奇故事,作品不光是文学作品,故事中还包括,有情感学、心理学、管理学,甚至经济学、博弈论、市场营销学的各种知识内容。

例如故事《成仙》中,关于换位思考的心理学内容,表达得十分巧妙。

还有《娇娜》中,关于青年男女彼此之间的,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的描述,非常经典。

故事《王成》,讲的是富二代公子躺平生活,结果一贫如洗,之后又通过自我观念的转变,自我认知的提升,再度崛起创业,经历了各种磨砺之后,终于成功的励志故事。

我现在正在发布的是《青凤》的故事,故事里有关于性格分类学,以及男女恋爱时候的各种情绪表达方式的恋爱宝典。

所以个人认为,在四大名著之外,阅读《聊斋志异》的原文,深入体会故事内容,是体验国学经典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经典,是最好的文化母乳。一部好经典,胜读百卷书我们一起,让孩子----

积背于少年,受益于终生!









古人说过,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仅得乎下。如果取法乎下,想来也得不到啥。

如果从小只看看连环画,只看过几部宣传片,就想让人能健康地生长(除了身体,还包括精神世界,思想领域),那决对是不可能的!




有的古典名著是历史的沉淀,如名著《红楼梦》。其一虽然有些书有不懂或一知半解,因为是历史的积累、沉淀,其中探究东西太多,因此不少人终其一生就为了研究一本书。其二有的名著《三国演义》《孙子兵法》包含了计谋、和军事及成功秘决;社会的规律。其三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不朽之作《论语》老子的《道德经》等等活跃人的思维方式,陶治道德情操,这些对一个孩子成长的路都有一定指导意义你说呢[红脸]




中国有四大名著,读了名著可以显示自己很有学问,其实除了中国的四大名著,外国也有很多名著,可以让孩子跟据兴趣去选择读一读,叫我看还是现在的作品好,有些现代的作品里也包含了名著里的思想內容,不一定非得看名著




历史中的名著与经典:都是人类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化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指导孩子们读名著和经典,就是继承和传承传统文化。




我还是主张不是所有的好书都适合所有的孩子看

适时而作。我认为这个范围很大,名著有很多,多到数不过来,涵盖的类别也多。

孩子怎么界定,是指多大的孩子。

如果不到10岁的小孩,我是不主张他去读太深的名著,一个正向的引导是很重要的。

比如一些晦涩难懂的东西书过早的接触会打消孩子对读书的热爱。

如果是折射人性黑暗,社会的悲凉,最好也不要让太小的孩子触及,本是天真的孩童就应该保有纯真的心灵。

如果是上了初中,十多岁的孩子了,是可以让他们选择性的读读名著的,不过作为家长要选择正能量导向的书给孩子多读读,不夸张的说,一本书是完全有可能把孩子的价值观改写的。尤其是他刚刚接触书籍的初期。

总得来说,只要因地制宜的,有规划的读些名著还是提倡的。




增长知识,开扩视野,了人间异类向往,人类的美好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聊斋志异   家庭教育   道德经   名著   孩子   读后感   文学作品   恋爱   社会   故事   经典   知识   作品   内容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