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过春节越来越没有意思,年味就真的淡了吗?

在这个人人向钱看的社会里,由于现在的物质越来越丰富,同时人情越来越淡薄的世态炎凉的时代,又加上正是疫情防控的时候,就各人呆各人家,又不走亲访友,又不串动,就自然变成越来越过年无味了!




为什么过去的年味会特别的浓?

过去人们从进入到腊月就天天数指头,离过年还有几天,现在根本无有过年的年味了?这主要与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解放以前,和解放以后八十年代以前,人们的生活物质是极起匮乏的,人们除了春节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才能够吃到一碗饺子和一片肉,平常的三百六十三天是闻不到肉味的,甚至是连白面也吃不到,象我们河南人三百六十三天就是红薯变换着吃。

过去的人们过了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就又开始盼望着下一年的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就是为能够吃上一碳饺子,一片肉才是过去年味浓的原因。

为什么改革开放以后年味一年一年的变淡了,甚至是没有了年味的感觉?

在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国民经济收入迅速得到了提高,由开始人们的欲望吃饱饭,过度到吃好饭,在二千年以后山珍海味普遍走进了千家万户的平常饭桌。现在人们对美味佳肴已经也是没有了食欲,平常老百姓吃什么,到春节还是吃什么,人们已经是对生活上无有要求了,所以年味就越来越淡了。

在过几年人们就会对过年失去过年的意义,因为是人们春节吃喝玩乐一切活动,平常的生活中一样都不少,所以以后过年还会失去过年的意义,这完全是事实。




现在物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过去过年吃点好的,现在每天的生活给过年差不多,所以也很少人再盼着过年了,年味儿就越来越淡了。




只要父母都健在,那年味还是不一般的,父母都走了,那年味就找不到感觉了。不知大家是否体会到。




平时的生活中,就把过年好吃的东西全部吃掉了,把过年要穿的新衣服全部穿上了,过年的压岁钱还没有平时的零花钱多,过年走亲访友,现在都是私驾车,一压一路,还堵心。现在怕走亲戚,一走钱,二走富,三走穿着,四走派头。

越僻远越落后的地方,人情味就越浓,人们都盼着过年,是亲人回来团圆的大聚会,一起吃一起喝,是孩子们论资排辈的场面,又说又笑热闹,那是心凝聚的精神,那是情相依的力量,即更是骨肉亲的感情,分别时,依依不舍俩行泪,只盼来年再相汇。这才是过年的味道。




个人见解,年味是越来越淡了!近几年人情味淡了,人看越来越铜臭味浓了!加上疫情连年的泛滥,打工和外地工作的人望家兴叹!禁炮禁烟花失去往年的年味热闹之景观!人情之淡薄,大多宅在自已家,互不往来!




春为什么越来越没有意思?是不是所说的没有年味儿了,怎么说呢?现在的情况是(有)许多原因。再一个就是,就是年文化!有没有人去重视?什么是年文化?这个年文化,比如吧就说说我们吃的,鸡鸭鱼肉现在我们还稀罕呀,玩儿的,我们谁还稀罕?对了过年给我们的下一代压岁钱,说到这个压岁钱,其实就是一个“意思意思"!掏出十块八块这个你是不好意思,如果给个千儿八百,有点多。这个是个人所以(尽力而为)。另外就是,团圆!拜年,有个词儿叫网络(上)拜年!说实话有点不实在"不尽人意"!这个分(看是)"什么情况。我表达的是个人观点,你们各位是什么想法,我们可以一起说说,畅所欲言。




一,打工,不回来的多了,二,放烟炮的很少了,三,走亲串门的几乎不存在了,四,更是在役情中,都还不敢到处不去拜年了。




在困难的年月,物资乏匮。一切物资都是凭票定量供应的,只有在过节的时候;才能享有猪肉、鱼、油、酒、白糖、花生等食品的供应。尤其是过年,都要排很长的队购买,所以就显得气氛浓浓。而今,市场繁荣,物产丰富。平时想吃什么,市场上随时都有,跟过年没有什么区别,因而过年的气氛被淡化了。




过春节过的是个热闹,以前一个村、一个大杂院,人多,相互熟悉,过年热闹得很,这就年味浓。现在,社区是比原来的大杂院,大很多了,但相互不认识,一个楼栋里都相互不认识,一层楼的几家人相互不往来,怎么热闹得起来,年味当然就淡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大杂院   走亲访友   压岁钱   人情味   疫情   稀罕   团圆   大年   年初   平常   平时   热闹   物质   春节   美食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