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犯在执行死刑时,哪个时刻,会控制不住情绪拼命反抗?

一群武装到牙齿的执法人员奉最高法核准命令杀一个五花大绑的死刑犯,你说他能怎么反抗?!

以前打心脏的时候一般要开完公审大会再送上囚车押赴刑场,死刑犯如果想喊口号,武警只须把饶过脖子的法绳略略拉紧,能让他气都出不来。

执行死刑的时候反抗更是他自己吃亏。配合一点,一枪打中心脏,收工。反抗的话,执行武警打跑偏了挨补枪的是他自己。笔者小时候见过被打了三枪才死的犯人。

现在由法警执行从后脑干开枪,子弹从前脸三角区穿出,配合的往往会张大口,让子弹穿过脑干从口中出,死相也没那么难看。如果不配和,子弹从脑干穿过后因口腔封闭,会以高速旋转的动能扫清障碍,往往能掀掉半个天灵盖,白的红的满地都是。

死刑犯从作案、出逃,公安机关立案、侦查、逮捕,检察院公诉科向有管辖权的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中法一审,死刑犯不服上诉至高院、终审,最高法核准其死刑。这一套程序下来一年半载算快的。死刑犯心里没点逼数?面对巨大的国家机器他有什么胆反抗?张军、张子强...这些杀人不眨眼的魔王敢反抗吗?在看守所就被修理得服服帖帖。

此时死刑犯就是砧板上的鱼,就是待杀的小鸡,还敢有什么情绪?!人性是会权衡利弊的,明知反抗死得更惨,他还有什么理由反抗。

遵守法律,敬畏法律。




死刑犯在执行死刑时,哪个时刻,会控制不住情绪拼命反抗?一般有什么措施?

真实情况可能会让你失望!我曾经数次看过执行现场,后来当武警的时候也执行过,

只能说,一般到了刑场以后,大部分人都已经吓得瑟瑟发抖,瘫倒走不动路那是常态,有的人啊,因为恐惧情绪的支撑,甚至,排泄物都拉了出来,还好以前执行的时候,都会将裤腿扎住,所以,也就不会流出来,但是那个臭味,可以说,闻过的人都知道,超级上头,唉!

到了刑场以后,也没啥好说的,先是由法院的人宣读执行令,然后,就是咔嚓地拍个照,接下来就由武警给拖到执行位啦,印象中,唯一的例外就是出在99年的时候吧。

那天,那个女死刑犯被带到刑场以后,就在宣读完毕执行令以后,她突然激动了起来,回过神来似的嘟囔着:你们搞错了,你们搞错了……

当法院的同志严肃的将执行令递到她面前的时候,她就像是泄气的气球一样一下就瘫软。

然后,法院的同志严肃地说:你看上面有最高法院的大红印章和院长的亲笔签名,你还有什么话可说?

接着,这位女死刑犯就被拖走了,到了执行位,我们执行的同志见她还在嘟囔着什么,似乎在骂谁,情绪似乎还有点激动,就说到:时间快到了,不想破相就把嘴张开,子弹从嘴里出去,放心,不疼的!

女死刑犯听了以后明显愣了一下,然后乖乖配合的张着嘴,而且张得大大的。

十几秒后,伴随着一声哨子和一声枪响,几条鲜活的生命从这个世界消失了。

所以,做人啊,千万不要犯法,否则,你将承受你难以想象的代价!一定要记住,清清白白最重要,千万不能为了发财,走上了歪门邪道!




死刑是最为严厉的一种刑罚,也是最为古老的一种刑罚,自文明之初就有之。至于是不是有个别穷凶极恶的人在被执行死刑时会进行拼命反抗,我认为有此想法的人会有,但真正能够反抗的人却没有。

我国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上最为安全的国家,除了人民警察和从小教育的功劳,我认为死刑制度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因为犯罪的成本太高了,高到会失去自己的生命。这也就导致了很多人在犯罪的时候不得不去考虑相应的后果。


当然,我国对于死刑的量刑也是慎之又慎的。2007年的时候,所有的死刑案件核准权都由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这也使得这一刑罚变得更加公正和慎重。那么对于那些被判处死刑的人而言,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心理特征?

通常来说,罪犯被判处死刑后并不是会马上被执行的,很大一部分会存在缓期两年执行的情况。即便没有缓期,罪犯还可以提出上诉进行二审。即便没有进行上诉,所判处的死刑也要由省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后,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所以在被判处死刑和具体执行上有着一定的时间差。

其实对于罪犯而言,他们在这个时间差中基本上就已经完成了心理建设。通常来说,罪犯们会有三种常见的心理状态。


第一种在得知被判死刑之后会接受不了结果,他们想要从任何可能的方面来改变这一结果。例如不服判决进行申诉的就是这种类型,还有在缓刑期间努力表现争取立功的也是这种类型。但是当他们知道结果已经无力改变的时候,他们也就慢慢地接受来这一结果,反而变得平静,开始进行自我反思。

这部分人会开始道歉,觉得自己愧对家人,从而进行忏悔。也会在执行之前提出一些简单的要求,例如男性犯人抽烟,女性犯人将自己打扮一下。最后就是平静的等待以及面对最终的结果。

第二种是非常的淡定,丝毫没有对死刑的恐惧。通常来说这种类型的人有着非常强的心理素质,他们其实对于自己的结果也早有心理预期,在实施心理犯罪之前就想到了自己最终的归路。2013年复旦投毒案的林浩就属于这种类型。


第三种属于一直害怕的类型。他们害怕死亡,不肯接受审判的结果。因此他们会有一些比较过激的行为,比如摔东西来发泄自己的心情,嚎啕大哭。更有甚者可能会在执行枪决的时候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题主所说在枪决时可能出现因为控制不住情绪拼命反抗就有可能出现在这一类人身上。

但是想要反抗和能不能反抗是两码事。执行死刑的时候有着一套严格的流程,被执行人可能会出现的心理和行为都处在被考虑的范围中。因此我们会看到,被执行枪决的犯人身上会被执行绳捆得紧紧的,完全无法动弹。除此之外,还有两位法警会执行押解,抓住被执行人的胳膊。所以说即便有人想要反抗也是不可能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被执行人如果是想要反抗也是自找苦吃。死刑枪决的时候如果一枪没有解决,那么随后也要进行补枪。被执行人自己反抗如果导致需要几枪才能结束,那么他就要承受更多的疼痛,这样反而不如一枪解决承受的痛苦小。

法律是严禁的,犯罪的代价是沉重的。只有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我们才能真正去过上美好的生活。




本人认识一个在看守所工作过的朋友,他告诉我,是人都会有情绪,但死刑犯临执行时,大多没有正常人的情绪了,他们大多数人估计连正常的思维都没有了,呼吸都是靠本能,本能的跪着,顺从的低下头,便于用枪口对准后脑,直到枪响那一刻,也许,这也是一种情绪,一种生命即将结束时,听天由命的情绪。

死刑犯入住看守所,往往是一段漫长而曲折的时光,案件简单的,也得几个月,复杂的,恐怕一年到两年。这漫长的失去自由,失去希望的时光,慢慢的把罪犯消磨成一个样子,就是被规则和绝望消磨成的听天由命的样子,多数死刑犯自知罪孽深重,为了求一线生机,都很顺从和听话。他们往往是看守所里最受“照顾”的群体,无论是监管,还是心理疏导,还是其它罪犯对他们的照顾,都是更加细致和认真的。他们的不同的脾气慢慢变成了顺应和接受,慢慢的顺应了看守所里的一切,接受了法律给与自己安排。

但几乎所有人,真正到临刑前几天,情绪是有变化的,法制之锤落地,一切希望破灭,死到临头了,有些人会睡不着,也有情绪激烈的试图自杀,还有的喊冤和不服,但强大而神圣的法律不会因为这些情绪而改变它的力度,该怎么执行还怎么执行,在保障罪犯合法权益的前提下,法律的车轮是不可阻挡的。全副武装的武警战士,各类执法人员,使刑场变得庄严肃穆,罪犯的任何反抗都是徒劳的,是有些情绪激动的罪犯行刑那一瞬间,有过激的举动,比如身体倾斜或者抖动,但结果往往只有一个,补枪。

我见过一个补枪的,虽然是击中了头部,不知道为什么他仍能向斜前方爬,结果又补了一枪,瞬间就无声无息。




死刑犯被宣判那一刻,执行死刑的最后7天里,以及临刑前一刻最容易情绪失控,出现一些过激反应。

最后7天

为了防止错杀,导致不能弥补的错误,现在的司法程序中,死刑从判到执行的周期并不短。

目前,中级及以上法院都可以判死刑,不过中院判后报高院复核或二审要好几个月,再层报最高院复核又要好几个月,执行死刑命令从最高院到高院再到中院,可能又要一段时间。可见从判到执行死刑一般一到两年,如果哪个环节没通过,时间周期更长。



当最高院的法院院长签发执行死刑的命令后,一般是交付原审人民法院执行,然后原审人民法院在收到执行死刑命令的7天内,要对罪犯执行死刑。

所以提问者的意思应该是说原审法院在收到执行命令的这7天内,不过这段时间死刑犯的情绪相对这个流程来说,相对还比较稳定。

一是犯人早就接受命运的安排、法律的制裁了,被判时该折腾的也折腾完了,等到执行时就等最后一哆嗦。

二是这段时间看守所的法警比死刑犯更紧张、担心出差错。因为执行不是随便拉个地毙了,而是要挑选执行的日子与地点、通知同级检察院派人临场监督、看用枪还是药物、执行前法院还要做最后一份笔录、安排家属见最后一面、有时可能还要协调地方武警帮忙。



如果中途犯人出了问题,对看守所来说都是事,法警们会加紧巡逻、多人轮流聊天做思想教育,避免犯人有撞墙、自残、呼喊等过激行动,一般小的心愿也都会满足。所以犯人情绪在安抚下比较稳定。

被判时的疯狂

反抗不一定是现场开打,也有破口大骂,有时会在被宣判时出现。比如王帮用,四川广安岳池县人,因封建迷信,推算与同村蒋某命里相克,于是用木棒将其杀死。

听到法官当庭宣判死刑时,王帮用陷入疯狂,大喊“你叫起吓得到我啊”、“废话、废话”,审判长让他冷静,他回怼“如果不冷静,你拿枪来打我”、“我怕你审判长?”庭审中的每一个既定程序,王帮用都无理取闹,拒不配合,十分聒噪。



除了这种大骂反抗的,也有消沉低落、绝望后悔的,整个人呆在那不说话。

当然也有那种坦然面对的。比如毒枭刘招华,贩出了自豪感,认为“被枪毙跟生老病死都是一样的,都是一个死”,这种笑对生死的少见。

临刑前的反应

执行死刑会被拉到户外,法警执行时有正副射手,副射手是用来补枪的。死刑犯前一刻一般都是处于吓瘫状态,少有情绪激动。

要说例外有没有?当然有,法警杨昌平十几年前曾遇到一次。死刑犯是一名退伍兵,枪决前居然站起来往前跑,结果被打了个移动的活靶子。

多数犯人都会吓瘫,比如山西张鸿,小王看新闻说枪决前他在不断喊冤,喊冤后是要停止执行,可张鸿已被吓瘫浑身抽搐,大小便失禁,甚至在之后的几年内都由于过度惊吓无法站立,只能爬行。


枪毙时,完美的弹道是从后脑勺进嘴巴出来,一枪搞定,一般离死刑犯有4米多远,步枪枪身就有1米长。
枪响后,被绑着的犯人会一头栽在地上,血像蛇爬行一样慢慢流出、渗到地里。法医上前确认死亡后,自愿捐器官的等着尸首被带走;没捐的拉去火化、骨灰盒给家属。

所以,死刑犯会在被宣判那一刻,执行死刑的最后7天里,以及临刑前一刻最容易情绪失控,出现破口大骂、以头撞墙、大小便失禁、试图逃跑等情形。

不过再怎么反抗都是徒劳,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曾经見过两例:58年终,一个反革命犯被执行死刑。五十岁左右,身材高大,到刑场立而不跪,当兵的用反毛皮鞋都踢不动,后来一当官的一脚踹跪下了,两边的战士压着肩不松手,一个小战士用冲锋枪对着背心开了一枪,两边才松手。七十年代,一个反革命集团首领,在台上听到立即执行,立马张嘴想喊,被塞了一团破布并在外面像口罩一掉包住,这家伙拼命挣扎两脚向后踢,游街的时候睁目四处张望。見过十几起,都是很配合的走到刑场跪下,扶挷手都是退到枪手身后。只这两个不同,当然捆绑也是因素,热天衣少,捆起来难受希望早点结束,有一个犯人在游街时实在受不了,求当兵的给松一点。




“控制不住情绪”、“拼命反抗”多出现在判决后,真正到死刑执行的那一刻,平静者反而居多。

恐惧情绪最泛滥的那一天莫过于宣判的那一天,对于普通被告人来说,从看守所到法院一般由两个法警押解;对于可能会被判处死刑的,通常由3名法警押解,一些有经验的被告人从法警数量上就能预知到审判结果。大部分被告人在押往法院途中都会心烦意乱,但不会有什么过激的举动,毕竟宣判结果还没下来,不被判处死刑的可能性还存在,一部分人会与法警聊天来掩饰内心的慌乱,也会询问法警可能的判决结果,为了稳定住他们的情绪、为了不至于发生意外,经验丰富的法警既不会对他们的提问置之不理,也不会给出肯定的答案,通常会以“等宣判吧”、“不知道”等中性语言给予回复。

即便被告人心理素质再好、即便他们再“视死如归”,在听到“一审判处死刑”时,身体都会无意识地抖动一下,吓到瘫软、大哭大闹、放狠话的也有。宣判完之后,被告人从法院押到看守所,此时他们的心理已经与来时完全不同,大部分会表现为沉默,没有心情再与法警聊天。但为了安抚被告人情绪,防止他们做出自残、逃跑等困兽犹斗的过激行为,法警会主动安抚他们情绪,说一些善意的话,比如“还可以二审”、“这不是最终结果”、“高院还要审核,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死刑”、“执行前还有机会,这段时间你的表现依然很重要”等等安抚情绪的话。

从法庭回到看守所就要被调换到死囚中,在最初的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里,面对死刑的结果,情绪波动是正常不过的事了,“哭闹、崩溃、平复、接受”再到“哭闹、崩溃、平复、接受”,几种情绪周期性出现,这是人在面对生死大关时正常的反应。不过,一些罪大恶极的被告人反而会异常的平静,比如毒贩、杀人犯等,他们深知自己所犯下的罪行是罪恶滔天的,对死刑的判决结果早有预判和心理预期,反而不会有过多的“挣扎”。

从“哭闹”到“接受”需要多长的时间?因人而异。从一审被判处死刑到执行,往往需要1年左右的时间,期间要经过一审、二审(上诉的话)、高院审核、最高法复核、死刑执行命令签字下达,下达后的7天内执行死刑。这个过程对于死刑犯来说异常的煎熬,不仅是心理上的煎熬,还有身体上的煎熬,全天戴着脚镣手镣,再高的心气和棱角也早就磨平了。但这个周期又足够长,大部分死刑犯在这个过程中从最初的“挣扎”过度到坦然接受,开始回顾半生、开始反思和忏悔,有的人会开始写遗书,还有的人会会见近亲属,与家人见上最后一面。

真正到了死刑执行的那一天,对于绝大多数死刑犯来说反而是一种解脱,都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有些死刑犯会感谢狱警的照顾和尊敬,毕竟这1年左右的时间都是狱警在帮助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只要是不过分的要求,狱警都会尽量的给予满足,是狱警陪伴他们走过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无论是作为“回报”也好,还是打心底的接受也罢,大部分人在走向刑场时反而不会哭闹,更不会有什么过激的举动。当然也有一些求生欲比较强的死刑犯,有的会喊屈叫冤、有的会高喊“检举、举报”、也有死刑犯会被吓得身体瘫软、“屁滚尿流”、大小便失禁,但死刑从判决到审核、复核,再到死刑执行令的签发毕竟是极为严谨的,在执行前只要说不出个“子午卯酉”来,任何的反抗和情绪崩溃都是徒劳。

前几年有一篇《揭秘死刑犯的最后人生》的文章,文章对一名多年专门看押死刑犯的狱警进行了采访,从狱警的视角来看,反抗、哭闹、崩溃这些情绪多出现在判决结果刚出来的那一段时间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期大多数死刑犯开始慢慢的接受,平静、忏悔、表达感激和歉意更多一些,很少人会在死刑执行时控制不住情绪,所谓的“反抗”就更无从谈起了。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我曾经在看守所服役三年,接触过太多的死刑犯,而且是面对面,先别急着喷,九二年之前,武警执勤都是在看守所的监道内,现在的武警才在围墙上的岗亭中。

直入主题回答题主的回题,在我的印象中就没有出现过死刑犯在执行死刑时情绪失控拼命反抗的事情发生过!

个别的死刑犯在刚入监时,情绪失控的事倒是发生过,砸号门,喊报告,说自己冤枉,要求见相关办案人,这是情理之中,做案时头脑发热不计后果,案发后肯定会后悔的。

但经过管教的思想教育后都会老老实实的,知道这是违犯监规的,重点是这种闹号的做法解决不了问题,另外按照司法程序,会给予其申辨的机会的。

下面我就介绍一下死刑犯入监后不同时期的表现。

刚入监时,大多数情绪都比较稳定,有的在咬牙装好汉,沉默寡言,不知道在盘算什么,没人愿意和死刑犯聊天,都担心哪句话说的不对触怒了他,只有极个别的象我上面所讲的闹号之人。

逮捕之后下起诉,这是第二过程,明显感觉出他们心中的焦虑不安,心事重重,甚至主动要求同监的嫌疑人帮忙分析案情,当然了,沒人会傻到把案情往重了分析,分析的不好,把死刑犯分析失控了,是要追责的。

接下来就是等待,百般煎熬的等待,在此期间,同监人的安慰加上自我安慰,不论出于什么心理,是想开了还是侥幸心理,总之死刑犯情绪都比较稳定,和其他人没什么两样。

接下来就是判决,穿上自认为得体的衣服,被押送到法院,回来后,大多都要纸要笔,要求接见找律师,两个字,上诉!

死刑犯是需要省高法和最高法终审,核准,并下达执行死刑令的,这需要走过程的。这是死刑犯人生中最难熬的一段时光,是生是死马上见分晓的时刻,此时他们的心理,大家不妨换位思考一下,但我认为,没人能够换位成功!

下面我要说的是死刑犯的最后一天的过程。

在我当兵那时,终审裁决是提前一天通知死刑犯及其家属的,通知下达后,首先会对死刑犯调号,上小拉,然后专人看护。个别看守所会对死刑犯单独关押,由几名劳动犯随伴监督,烟随便吸,只为了死刑犯安安稳稳度过最后一夜。

死刑犯到了这时的表现就各不相同了,人生百态在此表现了淋漓尽致,有的瞪眼靠着围好被褥静坐一夜,有的倒头闭目,有的眼睛哭的红肿,还有的胡言乱语,但就是没有大吵大闹的,可能己经没那精气神了吧。

第二天一早,一大批全副武装的法警,武警在看守所的相关人员带领下开始提人,监督死刑犯洗澡,换衣服,然后上绳,劈镣,押到接待室,此时的死刑犯大多面色苍白,两腿发软,有的嘴里说着谁都听不明白的话,这种阵仗,好人都会被吓傻,哪来的勇气拼命反抗?

几乎都是被半拖半抬的带走,当然也有个别的还算镇定,能够向同监人点点头。

带到接待室,宣读最高法裁定与执行命令,死刑犯人生最后一顿饭也在这吃完,饭菜都是由看守所安排,很简单但不失丰盛,同时有大约五到十分钟接见亲人时间,过后,上刑车,一路飞驰到人生终点……。




死刑犯在被执行枪决那一天,他基本上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想反抗的人少之又少,胆子小的当时,两腿软的走不成路,况且腿残还绑着脚镣是18公斤,但他从背牢房拉出来的时候,随后就是两名武警给他按倒在地,以后来一个,五花大绑,反正困死以后再去掉,脚镣,然后被押上刑车,在这一段的过程中,谁还能敢反抗?接下来就是等到自己的那一刻的到来




一般情况下,犯罪嫌疑人在一审宣判死刑即时,会有控制不住情绪的反应,在执行死刑时,一般不会有剧热的情绪反应,但也有个别死刑犯在执行死刑时会有异常反应。如在宣读最高人民法院死刑命令时会乱叫,开始押上刑车时(开往刑场),大声哭闹拒不上车等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死刑犯   情绪   法警   都会   狱警   刑场   被告人   看守所   犯人   罪犯   武警   死刑   法院   时刻   心理   时间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