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车仅仅只是套用了一个外国品牌吗?实际技术水平和国产车一样么?

合资车当然不是套用外国品牌,而实际上合资车就是实实在在的外国品牌,各个企业、集团可以采用合资形式,而品牌不存在合资,进口、合资都是正宗的外国品牌车,与套用、不套用没任何关系!只不过是由于咱们的政策,外国汽车企业想在咱们国内生产汽车,就必须与咱们国内的汽车企业组成合资才可以,所以外国车想实现国产化,就必须走合资这一步!


所以合资只是一个形式,只不过是外国品牌车实现国产化的必要手段,所以重点不在于这个合资上,而是在于外国品牌车自主品牌车的差异;合资只是个特殊词汇,丰田在美国建厂是独资、无需合资;宝马在美国建厂,同样是独资、无需合资,那么是不是丰田、宝马在美国生产的车子和美系车就是一回事了?差异仅仅是个牌子?这么举例很简单、相信各位都能看懂!同理外国品牌在咱们国内生产的车子就与自主车技术水平一样,仅仅是牌子不同?别逗了,这可能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汽迈腾用的2.0T发动机是EA888、国外版本的迈腾用的2.0T发动机还是EA888,只不过存在部分技术阉割,但无论怎么割,它也是EA888;那么一汽生产红旗系列的与迈腾同级别车型也用EA888了么?别说鄙人抬杠,只不过为了反驳题主的命题,问题描述认为自主车、合资车只差在品牌上,但实际上发动机、变速箱、底盘都有差异,这是只差品牌么?差的多了,很多朋友总说自主车有各种技术,那么谁能举出实际的例子,自主车都有哪些技术(认证专利的),估计没一个朋友能说出来。。。

自主品牌与外国品牌的差异

最近这些年,咱们的自主车企的造车水平可以说是突飞猛进,整体上虽然还有差距,但几个大厂也在拼命砸钱,不断研发技术、引入外国技术、引入外国高端人才,可以负责任的说现如今我们的几个自主造车大厂已经具备了打造平台的能力,但存在的细节问题还是有、而且有不少;很多问题在车辆下线之前,没有办法及时发现,等出现问题了想回炉重造又受制于经费,所以有的时候就得过且过了,但由此引发的后续问题不少见。。。

单看自主车的硬件都不差,比如某自主品牌的车子,发动机委托德国FEV设计、变速箱用爱信的、四驱用翰德、电控系统用博世,无论单独看哪一部分,都很好、都是世界著名的品牌供应商,但这些玩意组装到一起,问题就出现了;外国品牌造车是根据设计需求、选择供应商、选择零部件!而咱们自主车则是根据已有零部件的标准,来设计车;问题在于没有自身的标准,而这些东拿、西凑的零部件的标准又各不相同,所以把这些组装到一起,就必然导致问题!

就像美国造战斗机,可以按照对动力的需求去设计飞机,动力需求如果存在已有的机器能够满足,那么用现成的;如果没有,就为可以委托如通用之类的集团进行生产,所以拥有打造发动机的能力,就能促进整体的发展;而我们造战斗机,只能针对现有的发动机参数去设计飞机(与针对飞机设计发动机不同),所以终究是有所限制!造车也是一样,外国主机厂对供应商提出标准、诉求,而供应商则按照主机厂的标准、诉求提供零部件,主机厂验证通过后购入,不通过回炉!而咱们很多自主车企没有这种标准,更不具备向供应商提出诉求(比如结合自身条件,改变某些零件的参数),我们造车的方式就是,供应商手里有什么零件我们就用什么零件;供应商不止一家,外国车企提出标准,无论多少个供应商都可以统一标准生产!而我们大部分自主车企没有设定标准的实力,所以不同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标准完全不同,而我们只是采购了一大堆不同标准的零部件,在将不同的标准组合到一起,这么操作怎么可能好呢?

总说自主车技术不差,但究竟不差在哪?能有朋友细说下么?不差就俩字,长嘴就能说,但自主工业的崛起岂是上下两片嘴唇子出出气就能完成的?这完全是捧杀!如果爱、就请更加严厉些,这才是真爱,比那些没事耍嘴皮子的自主粉强的多,认不清事实是最可怕的、盲目的自信会对自主工业造成严重问题!合资车只是外国品牌在我国生产的车,本质上它还是外国品牌,自主车的技术目前还与外国品牌存在不小的差异,虽然我们这些年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差异只是在逐渐缩小、但依然达不到无差距!所以想要进步,请理性看待差距,千万别盲目的自信!问自主车与外国车的技术差距有多大,不妨这么去判断,造车只是针对各国基础工业水平的一份试卷、是综合性的,什么时候欧、美、日等工业强国,采用咱们生产的轴承、咱们生产的心脏支架,那么自主车就领先于世界了!要造好车,先造好轴承。。。




我纵身汽车研发行业已经十年,作为一个老工程师,可以明确的告诉您,合资车之所以受欢迎,纯粹是车辆研发技术水平高,绝对不只是靠世界品牌卖车这么简单!这里只聊车,不谈情怀,“汽车概况”向您叙述合资车和国产车差别在哪里,如有兴趣欢迎关注!

咱们谈谈三大件,发动机,变速器和底盘,至于内外饰,造型,咱们这里不谈!

发动机

如果熟悉汽车的朋友,肯定知道,有些国产车发动机显示功率和扭矩比合资车还要大,为什么国产车感觉动力却不足,加速很慢呢?

发动机参数好,并不一定实际使用效果也好!我们的发动机也就是徒有其名,至于发动机功率和扭矩输出稳定性,远没有达到!发动机功率和扭矩输出稳定性与否,直接决定动力总成标定的难易程度!我们国产车发动机耐久性也不好,发动机油耗也比较高,这些技术都是从某一个零部件,某一个标定参数,发动机控制逻辑不匹配造成的,对于国产车来说,发动机研发,任重而道远。

变速器

对于变速器,比如同样的7DCT或6AT,由于我们变速器控制逻辑问题,导致我们的变速器换档出现各种问题,要么换档延迟,要么挂档抖动,没有一个比较好的综合状态!就那干式双离合来说,现在国产车抖动我不用多说了吧,但是大众汽车,干式双离合调教的就非常好,换档抖动,驾驶平顺性都不错!

发动机和变速器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如有有一个不好,直接影响整个动力系统功能,影响整个车辆的驾驶感!

底盘

对于底盘,一些国产车,通过减速带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到特别生硬呢?好似砰的一生,碰到什么硬东西一样!或凹凸不平的路面时,总是感觉浑身不舒服!而开一些合资车,你会发现也有,但如果合资车价格高一点儿,那效果可是响当当的,直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合资车可以把底盘做的很好,但如果做不好,那是处于成本考虑的,但是国产车是技术达不到,做不好!这就说差距~

虽然国产车和合资车有差距,但是差距正在逐渐缩小,这也是值得我们可以欣喜的地方,我相信在未来十年,国产车会迎来技术大发展!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合资车和国产车知识,欢迎关注“汽车概况”。




几个观点,聊聊合资车的技术水平,希望能让有合资信仰的朋友们清醒一下。

1、人家有什么技术,和给你用什么技术完全是两回事

2、技术是有成本的,你预算20万以下,那人家V8发动机性能多好和你有关系吗?

2、技术水平是在不断发展的,国外车企在发展,我们自主品牌也在发展。国产车这些年的进步大家也看到了,所以这个问题要分三个时间段:过去、现在和将来。现在,国产是优于合资的。

3、汽车的技术领域很广,包含了方方面面,发动机技术、电池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等等。不能一概而论。


一、过去,人家只给你落后、淘汰的技术

我们国产汽车工业起步较晚,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合资车的技术水平都是遥遥领先的,因为那时候国产车的底子几乎为零,只能靠三菱发动机攒车,以低价来赢得市场。

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那时候一辆桑塔纳要20多万,要知道,那时候北京三环内的房子才3000多一平米,当时的20万是什么概念?而且,当初没有什么4S店,买车你得去上海,还得拿介绍信,否则人家不接待。到了上海,人家厂家先给你找个招待所住下,短则一个月,长则两三个月,你这才能提到车。

那时候的合资车企,中方根本没有什么话语权。日产汽车公司前总裁兼CEO卡洛斯·戈恩接受采访时称:中国汽车厂商在与外国汽车制造商合作时贡献几乎为零!这是在东京车展上公开说的话,可见其趾高气昂到了什么程度!同时,这也反应出当时我们汽车工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就是被人瞧不起!这是耻辱!奇耻大辱!


往事不堪回首,那时候人家就是可以拿技术欺负你啊!比如说大众,最开始,人家所有零部件都要进口,夸张一点说,连个螺丝钉都不用国内的。零部件进口,然后在国内组装,说实话,成本比直接进口都要高。为什么这么折腾?就是怕你把技术学了去!说是用市场换技术,市场咱们给了,技术学到了吗?夸张一点说,早期我们的汽车工业,合资政策堪称丧权辱国!这也验证了那句老话——落后就要挨打!

过去我们汽车工业确实不行,这样也给消费者形成了一个刻板印象——汽车还得是国外的好,进口比合资好,合资比国产好。这个总结,在八九十年代,乃至2000年初期是没错的,但是到了2010年前后,国产车就已经不一样了。那时候适用这句话:国产车飞速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和合资车相比,仍旧有一定的差距。在那时候,国外汽车的技术优势还是很明显的,靠上一代的技术,就足以和国产车竞争,且立于不败之地。

比如说韩系车,日系车,在国外,欧美市场就用AT变速箱,在国内就给你用CVT。大众也是如此,国外是第四代EA888,而国内还是用第三代。这些,都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二、现在:国产车全面超越合资,但底层技术仍有所欠缺。


从车的角度,不考虑品牌因素,一线国产品牌对比合资,产品力全面碾压。很多人可能觉得我言过其实,其实这还是你们的思维定式作怪,我举两个例子,你自己思考。

2018年,比亚迪唐二代上市,原大众集团管委会主席、大众CEO马提亚斯·穆伦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专门去上海在第一时间去试驾我们的国产车——比亚迪唐,而当时,坐在副驾驶上的是德国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成员、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教授。

如果不是当时超速,被摄像头拍了下来,可能不会有人知道这件事。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来,我们思考一下,背后隐藏着什么深意?如果说德国人对我们的汽车技术不屑一顾的话,他们会不远万里,在第一时间跑来试驾我们新上市的国产车吗?要知道,这两位是大众的CEO,管委会主席!另外一位是大众中国区总裁兼CEO,给我们国产车是定格的待遇。

这是三年前的事情,国外车企高层对国产车的崛起如临大敌,想要在第一时间知己知彼。从竞争对手的角度,恰恰说明他们对国产车的尊重和警惕。而我们呢?凭什么还对国产车不屑一顾?作为汽车领域的创作者,我看到过太多人一脸不屑地说:国产车真不行——那种表情就只有一种解读:贱。自轻自贱。

车企现在都叫汽车主机厂商,形象一点比喻,和攒电脑是一个概念。只不过现在大多数一线车企都有自己的造车平台,相当于是电脑的主板。比如说丰田的TNGA、大众的MQB、吉利沃尔沃的CMA、长城的柠檬平台、咖啡平台、坦克平台等等。发动机就相当于CPU,大多数一线厂商都用自己的发动机,也有采购别人的,比如说过去,我们国产车大量使用三菱发动机。主板上插上CPU、显卡、内存、硬盘,汽车也是如此,只不过零部件要多得多,就拿底盘来说,就包括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传动系四大部分。每一部分又有多个零件。

国产车也好,合资车也好,包括国外的车,全都是平台化造车,也不是所有零部件都自己生产。我们AT变速箱技术不行,那买不就完了吗?爱信的、采埃孚的,和合资车都是同款。说调校匹配,你看看国产车企里多少个老外?顶尖的设计师、底盘调校专家、变速箱调校专家都给挖来了,人家在奔驰的时候就高级,换成国产调校就不行了?

实际情况是,就家用级别的乘用车而言,我们一线国产品牌的产品力是要远超同价位合资品牌的。技术上也没有任何短板。比如说发动机,比亚迪的骁云1.5L自吸发动机,43%热效率,是量产车之最。奇瑞鲲鹏的2.0T、广汽矩浪动力的2.0T、1.5TGDI,放在合资车里也是顶尖的水平。变速箱,AT我们的确是短板,这和技术发展路径有关,AT的专利壁垒太厚了,所以我们国产车大部分都选择湿式双离合。而现在,吉利、长安、长城、比亚迪的湿式双离合,耐用性并不逊于AT,平顺度也已经十分接近了。

而反观合资呢?日产,奇骏上那款MR2.0L自吸发动机用了十来年了,今年改款,给你换了个1.5T三缸机。你说它没有技术底蕴,它VC-turbo可变压缩比的确很先进,你说它技术牛,和国产车比比,是动力强还是油耗低了?唐DM-i,是不是全方位秒杀它?


美国总统拜登都承认,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第一!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也有着最完善的供应链。蔚来的李斌说,我们合肥生产线比保时捷的更先进,很多人不屑一顾,而他说的是事实啊!我们国产一线品牌的生产线大部分要比国外车企先进,他们生产线都是二三十年前的老古董了,而我们是近些年才上的,这些年有多少技术进步?

而底层技术为什么说有所欠缺呢?比如说一些精细零部件,工具,我们的确还存在短板。简单的例子,离合器的摩擦片,这东西基本上被博世所垄断。不光是我们造不出来,其他国家也不行。再比如说风洞实验室,国产车都得去同济大学排队,有追求的车企会研究风阻系数什么的,而很多二线品牌没有这个精力和投入,很多车型根本不提风阻系数,是因为根本就没侧。而奔驰一家,风洞自己就有八个。人家的确有先进的地方,我们也必须承认。

不过话说回来,我们没有的东西,不代表不行。就比如说圆珠笔钢珠的事,大家都听说了吧?老说我们造不出来,其实是根本不愿意造。汽车领域也是如此,更多还是成本决定的。比如说比亚迪,自主研发了ESP系统,而现在仍旧采购博世的。在比亚迪自己开发出来之前,博世给它报天价。而比亚迪自己有了ESP,博世主动找上门来,报的价格比比亚迪自己生产还要低。


这里面得辩证地看问题,说我们需要所有东西都自己造吗?没这个必要。比亚迪巅峰的时候,整个产业链都拿下,除了玻璃和轮胎,全能自己造。全世界这么多车企,能做到这一点的,一个是丰田,一个是现代,第三个就是比亚迪。而算上新能源,三电系统的话,那全世界就比亚迪一家。

而后来,比亚迪为什么不这么干了?全球一体化,也涉及到成本。比如说采埃孚,人家不研究造整车,就研究变速箱,博世,不研究造车,就研究刹车系统相关的零部件。比如说英飞凌,人家就是玩半导体的。你一家车企的一个部门,能和这么大级别,这么高体量的大跨国集团比吗?成本没优势,技术也没优势。


三、未来:看看家电、手机,你就知道未来什么样了

未来属于中国,其实,现在已经能够明显看出苗头来了。如果关注汽车的话,你们看看今年的上海车展、成都车展。国产品牌这边是什么样,合资品牌又是什么样?再看看国产品牌涌现出多少新产品,而合资车呢?靠的依旧是老车型换代。


汽车行业发展,已经进入了弯道,而国外汽车品牌坐在技术优势上吃红利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从今年7月的销量数据上也能很明显的看到,合资车全面下滑,而国产车正在全面崛起。当然,这有一定程度是受芯片荒的影响,不过我认为,更大的因素还是因为消费者认知的提升和国产车的产品力优势。

今年,是新能源汽车全面崛起的关键点,也是燃油车逐步没落的开始。以秦Plus DM-i为例,直接把插混价格打到了10万级,让合资A级轿车全无还手之力。零百加速7.9S,油耗3.8L,这是技术上的颠覆。哪怕再不懂车的消费者,去对比动力水平11秒开外,油耗7L的同价位纯燃油车,也应当知道怎么选。


而未来几年,燃油车将会陷入全面的被动,很快,起步也要HEV混动。插混和增程式将和纯电车分庭抗礼,而纯燃油车则根本没有立足之地。低端代步竞争不过纯电,中高端和插混相比又完全没有优势。推出市场只是时间问题。多说一句,有人说合资车保值,燃油车保值,新能源不保值,在此立帖为证,三年之内,燃油车也好,合资车也好,在二手车市场上将会面临着全面的崩盘。就如同当年的直板手机一样。

趋势很明显了,而在新能源领域,我们国产品牌是世界第一,这是美国总统拜登都承认的事实。可以这么说,国产车已经在崛起中,现在已经全面领先合资,当然也包括进口。在五年内,国外品牌赶超的希望不大,除非有电池技术的突破,否则国产品牌的领先还要继续持续下去。


四、提前回杠:我知道你们要这么说


最后,声明一下,推荐国产品牌,和爱国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你买日本车,一样有一半钱会留到国企手中,你买国产车,里面也可能有不少国外的股东。就如同李斌说合肥的工厂,生产线优于保时捷会引来嘲笑一样,我也可以预料到,评论区也会有一群假装理性客观的人,说什么国产品牌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就是跪久了!我可能没时间回评论,不过又忍不住回怼,所以这里提前怼回去——想说这种话的人,先给我找出一个同价位能超过秦Plus DM-i的合资或者进口车来。20万级别,能找出一台超过汉DM的合资车来。

你说百万级别,那的确是国外车企有底蕴,有经验——和你有关系吗?你买得起吗?咱国产车目前追求的是经济实惠,还都在30万以下的产品力上发力,等到我们向上发力的时候,百万豪车一样可以比比。


再有,肯定会有人拿保值率说事——首先,保值率是会变的,保值率的高低主要看有没有接盘侠。飞度保值率高,开两年基本上还能卖8折,那是因为有接盘侠,随着接盘侠越来越少,保值率也会越来越差——大家对合资车的迷信也在逐渐减轻,接盘的必然会越来越少。其实现在也能看出苗头来了,你找二手车贩子问问,霸道现在还有人敢收没?过去五六十万抢着要,现在除了头铁的,没人敢碰。

另外,国产车的保值率也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坦克300,现在二手车比新车还高,保值率超过100%。比亚迪唐一代,我就是唐一代车主,所以比较关注。去年最低有五六万出的,今年车龄涨了一年,你花8万买不着。二手车市场的反馈需要时间,别着急,让子弹飞一会。


那种,我家奇骏20万公里了,一点毛病没有,同事家国产车,五年底盘就生锈了——这种认知水平的您就歇会吧,您逻辑有错误。第一,您拿的是十年前的车比较,第二,您用个例来说明整体。奇骏换变速箱的也不少,国产出租车,你去问问,是不是也几十万公里没大修?

还有销量决定论的,一些合资车就是靠你们这帮人才卖车的。学习一下什么叫顶端优势,什么叫羊群效应。如果销量决定一切的话,那没有新车能出头。因为新车销量肯定是0啊。你要信这个,真就该提升一下自己的认知了,否则一辈子当肥羊。

而且,哪怕说销量的话,国产品牌的销量也在不断增长中,秦Plus DM-i,宋,产能上来,大概率会荣登销量榜第一,还是那句话——让子弹飞一会。

最后,评论太多,实在回不过来,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或者想征询购车意见的话,可以关注后私信。评论区我大概率是看不到的,抱歉。




合资汽车品牌分为两个概念-实际技术水平不可一概而论

内容概述:

  1. 合资企业概念与品牌类别
  2. 合资汽车技术真实水平解析

在汽车领域中有一群非专业从业人员和各行业从业的汽车用户,普遍是张嘴就说“合资汽车水平比国产汽车高”,然而你如果问他到底什么是合资可能他都不知道;这种盲目的认知来自对西方文化的推崇,是一种反智(愚昧无知)的结论。

下面就来了解一下什么合资企业,什么又是合资品牌吧。



合资概念

合资企业一般指「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指由中资企业是和外资企业共同出资和经营,同时共同承担风险并且共负盈亏;这一模式对企业的要求为中企必须是企业或经济组织,不包括个人或者个体企业,但是外方并没有限制。

不过民营车企并不在个体企业的范畴内,所谓的“个企”实际只小规模的企业,比如只有二三十名员工,从事商贸或销售等领域的公司,与民营车企相比就像是企业与个体户的区别。所以能够与外企合资的车企多为国营车企,比如一汽、上汽、广汽、北汽、福汽、长安、东风等,这种合营模式有什么特点呢?


需求:中国汽车工业的起步比较晚,造车虽然比较早,但进入工业3.0/4.0阶段实际是从改革开放的80年开始;而汽车是重工业中的核心产业,发展汽车工业是非常重要的一项,那么想要进步就要获取技术,获取技术的方式就是以合资模式吸引外企进驻。

这一阶段的合资实际是没有主动权的,基本是中企提供厂房土地和资金,依靠外企的资金、技术和品牌,以代工兼学员的姿态进行技术逆向。但这些黑了心的外企当然也不会无条件的提供“教学”,作为置换的是提供潜力无限大的中国汽车市场,说白了就是得让这些品牌的车有销量,于是才出现了早期任务式的“购车指标”,这是合资模式的第一阶段。



合资品牌·两种类型

1:普通合资品牌-使用外企品牌。

比如「上海大众汽车」用的就是德国大众汽车的品牌,上汽集团以“上汽”或“上海”标注没有什么意义,充其量是说明有合资关系而已;这些合资品牌就是初级阶段的产物,存在有必然的前提,只是这些国营车企也看不到有太大的进步。

比如上汽的荣威名爵大通三大品牌,内燃机以依靠“上汽通用”(GM美国公司)的洋落,变速箱虽说是与通用合作研发的DCT,但主力机型还是低级的干式双离合,通用的AT精髓技术上汽是拿不到的。其次如一起大众奥迪,东风日产尼桑等等,这些企业在市场化后,似乎对于技术研发的热情远没有市场营销的热情高,在国营车企中来看只是长安和广汽有些沉淀。


2:二类类型品牌-创立新品牌。

市场化是非常有必要性且必然的趋势,只是让早期以合资模式运营的车企变得有些“贪心”,变成了精明的、纯粹的企业,对于振兴民族汽车工业的初衷似乎也是忘得差不多了。但是很多民营车企还是保留了这份初心的,比如比亚迪和长城汽车,吉利汽车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营销手段高带来的热销同样有必要)。

随着这这些企业的快速成长,合资汽车品牌就没有这么风光了;因其产品品质普遍很低劣,真实技术水平经历并长期停留在工业3.0的标准,学习的能力与进步的空间基本都到瓶颈了,那么有什么方式能提高销量呢?答案当然是打造“合资感受”的廉价汽车。


【自主合资品牌】有了新模式,也就是使用外企淘汰或仍旧使用技术平台,打造出一个全新的品牌造车;虽然技术基本相同,但是新品牌的价格更低,以此来实现对产品差异定位,或者理解为全面围剿国产汽车。

  • 宝骏
  • 启辰
  • 理念
  • 思铭
  • 捷达

在这些品牌中只有宝骏曾经的销量足够高,因其有五菱和通用的双重品牌影响力的加持,加之价格定位很低所以能够热销;不过在宝骏产品定位提升后,销量也是一路走低到成为“准冷门”了。

剩下的四大品牌有三个都消失的差不多了,捷达也完全没有预期的表现好;因为这些合资汽车如果褪去品牌光环后,绝大多数消费者会忽然变得“聪明”了,也就是能够看到车辆存在的问题,知道这些车的真实品质可能是非常低劣的。关于合资品牌的概念就聊到这里,下面再谈技术。



两个阶段

  • 小初高-大学(2000年之前)
  • 实践中成长(2000年后的硕·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类似问题汇总:国产汽车哪些能与合资汽车相比,合资汽车难道比国产汽车差吗,国产汽车有哪些接近德系美系或日系,为何有人说韩系汽车还不如国产汽车?

类似的问题屡见不鲜,而提问的出发点就是把国产汽车定义为低端甚至低级了,所以这些问题本是就是错误的,敢于提出这些问题多数都是无知且媚外的。因为作为汽车行业分析从业人员都不敢于说国产汽车如何如何,因为品牌众多且其中有数家的技术水平超越多数合资企业!那么哪些那些非汽车行业从业人员,或者只是会个钣喷机修的员工,他们是凭借什么来这样定论等呢?

凭借的无非其扭曲的心态或者“公知说”,在这个行业无数次遇到外行人和我们侃侃而谈汽车,甚至很多还没有买车或没有驾驶证也敢于做出一些结论,扪心自问自己是不是那种人吧。



重点:2020年目前的汽车故障数量排行,紧凑级轿车、中型轿车、SUV三大类车型,故障数量最多的前十名中轿车均为合资品牌,涵盖德系、美系、法系、日系与韩系,量产车型包括宝来、朗逸、卡罗拉、轩逸、408、CRV、荣放、奇骏、天籁、奥迪A4、凯美瑞、亚洲龙、帕萨特迈腾之流。

似乎知名合资汽车都是榜上有名的,反之一线品牌的国产汽车整体品控水平优秀的多;原因是国产汽车的造车态度更严谨,西方车企虽然有百年历史,但是在3.0阶段即使在延长100年,积累的知识储量也只是一二十年就能够学习并掌握的标准。而在1985年后进入网络时代开始,工业4.0逐级成型,国产汽车的进步速度就像打开了TURBO,实现技术超越并不是不能完成的任务,两弹一星不也造出来嘛,IGBT和CPU不也突破了吗?


参考技术:国产汽车质量稳定也会招致一些“媚族”的攻击,因为这些生物是见不到中国制造进步的;所以总会以使用的技术落后才会稳定来定义,在这里可以说国产发动机与变速箱,确实极少出现诸如德系烧机油与渗机油,日系机油乳化与增多,综合美系DCT的变速箱顿挫异响等通病问题,但是技术并不落后,参考五台车吧。

  • 473ZQ5·1.5T发动机(132kw/300N·m)-逸动PLUS
  • 比亚迪骁云1.5T米勒(136kw/288N·m)-宋PLUS
  • 骁云阿特金森1.5L-嵌入式BSG+热效率43%*秦PLUS
  • 广汽4B20J1-2.0T(185kw/390N·m)-传祺GS8
  • 上柴π2.0T柴油双涡轮机(160kw/480N·m)-大通D90Pro

这五款车和五台发动机,除了直喷汽油2.0T还有一些功率扭矩高于广汽的选项,其他机型可以从合资或进口车中找到更强的吗?这就是创造力与技术升级的结果,曾经缺乏的是创造力,现在在技术基础扎实的前提下不再缺乏了;所以主流代步汽车应当是国产汽车领先,合资汽车的西方神话已经被打破了。

最后再来了解几台硬核实力的国产汽车吧。

1:哈弗F7x-四驱版本6.6秒破百,油耗低于同级合资竞品。



2:传祺GM8-2.0T&8AT,综合实力超越GL8。



3:WEY坦克300-2.0T&8AT,分时四驱前后双锁。



4:比亚迪唐DM三擎四驱,4.3秒破百、全时四驱加后桥差速锁,等效油耗不足10L。



5:汉DM/EV是目前国产最强轿车,其中混动版不论合资进口均无出其右。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授权发布

欢迎转发留言讨论,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国产车与合资是没法比的,最初是单位的各种国产车,一两年后各种修啊,每月都在修,记得当时的富奇甚至还买不到零件就坼下请人加工;自己的第一辆车也是国产车,两年时间不到,几乎全车修过一遍,四个轴承先后烧掉,跑一趟北海回来半轴就断了,再最头疼的是电路故障,经常烧灯泡,要么不能锁门,锁门后晚上警报乱叫,无意中扯调后备箱门框上密封胶条锈蚀的铁销哗哗的往下掉,到后面平均每月进两次修理厂,最后卖掉时后扭杆弹簧已断(一直没货)。后面换16v富康开9年就换一次水箱水温感应塞、第八年时换离合器压板,14年4月换第一批日产奇骏,到18年10月除了正常保养换机油、机滤外,四年半未换一个灯泡和一颗螺丝,这个感受的区别太大了,特别是开了9年多的富康车全车钣金居然无一个地方生锈,所以造成我对国产车质量恐惧,虽然近年国产车质量有很大提高,但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心理的疙瘩一直解不开!决不是吐槽,那个难受啊相信很多人有体会!




套用品牌这个概念不知道是怎么形成的,合资并不代表是套用

合资品牌这个也是在政策的要求下形成的,相对也是避免一种垄断的行程。这个就目前来说国内已经开放了国外品牌的股份限制,因此完全就不用在意这个问题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合资这个事情确实有好有坏,好在于带来了很多技术可以共享使用,实惠于民;回避不了的的问题就是合资品牌的质量问题并不是品牌方的单方面责任,更多的是合资方的一些策略要求,所以我们看到车型减配啊,做工不好啊等等,这些都是因为合资方为了“逐利”,从而产生的。因此,合资不代表套用,车型还是那个车型,技术也是人家品牌方的,只是合资进行了本土化生产,各自获取各自的利润等等。千万不要觉得就那么简单,如果是套用的话,那么就代表了国产有这样的实力和技术,不过可惜的是自主品牌确实还要走很长的路呢。

合资品牌的技术水平和国产是肯定不一样的

这里并不是贬低自主品牌,毕竟自主品牌在最近几年的造车技术突飞猛进。无论是外形还是内饰,甚至在动力和配置以及耐久性上都要比7-8年前好的多的多,而且价格也非常的实惠,在10万元级别中甚至已经超过了合资品牌。尤其是一些10-15万的SUV车型,那真的是既好看又好用,配置丰富又豪华。

不过在核心技术和造车水平上差距还真的不是一点点,虽然我们的工程师和设计者在能力上有很大的提升,比如说动力调教和悬挂调教,外形的空气动力学和内饰的人体工程学这些,做的确实不错。可是在发动机和变速箱这方面的技术能力就明显不如外观和内饰的设计能力,以及悬挂的运动调教能力还有待提高。即使与韩系品牌来对比,差距也很明显,可不要小看韩系品牌,毕竟他们的自主发动机和变速箱都是很有硬核技术的,加上匹配能力,这都是我们要努力在未来要做的。

其次就是生产线和车型模块设计,这方面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差距也比较明显。虽然我们有自动化制造的优势,但是整套生产线的配合和优化,以及可持续性来说,差距还是很大。不过我们这些年通过合资品牌的一些学习,也做了很多的改进和强化,尤其是在标准的执行上的提高,让自主品牌的耐久性提升了不少。所以还是希望未来自主品牌的模块化平台可以尽早研发出来,尽快成熟起来。

第三就是配套实力,核心的不是说发动机和变速箱的生产,而是电控零件和车型的拼装零件这些。也就是说供应商的配合,比如说出名的博世,它的电气化实力可不简单,他们可以配合一些大厂进行车型的性能和功能研发,而我们自主品牌只能用一些现成的技术然后再进行配套车型,这个在绝对领域中还是存在极大差距的。另外就是零件供应商,合资品牌很多零件都已经形成规模化和客制化,不同车型可以使用相同部件,成本就变成可控的因素。而自主品牌暂时还无法完全做到这一点,因此成本控制就比较难。

第四就是标准不同,可能这个感觉并不直观。我们就举个例子吧,大众与斯柯达的一些车型共享了生产线,虽然都是相同模块下的车型,但车身的焊接工艺和生产流程标准也是有差异的。因此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两款车型的定价不仅仅是配置的差异,在实际质量上还是有点儿区别的。加上管理方式和生产流程的不同,也会间接影响车辆的品控和品质的。可千万别小看了这一点,进口车的品质相对好一些也跟他们的工艺和标准有一定关系。

我们鼓励自主品牌,但差距千万不能忽略,努力之下要更努力!

不得不说,这几年自主品牌的发展速度之快确实很惊人。而且不能沉迷于现在的一些成功,加上一些造车新势力的加入,一定还是要多朝着核心技术方向去更加努力,比如说发动机的技术这几年没有提升反而有种倒退的架势。




不知伙伴们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对比年限较长的车型,你会发现其中大多是合资品牌,国产品牌所占的比例很小。但是年限较短,比较新的车型中,国产车占有相当的比例。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一些问题,国产车越来越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国产车和合资车的差距在缩小。

但是虽然差距再缩小,但国产品牌和合资品牌还是有一些差距的,下面我分项给大家聊聊,伙伴们请跟我一起往下看。本人才疏学浅,如果有说错的地方,还请各位指正,如果各位有更好的见解,欢迎在评论区指出。


大家好,我是“赶紧上车”,一位喜欢汽车,热爱驾驶的汽车小编辑。如果您跟我有相同爱好,您可以关注我,咱们可以交个朋友,互相交流汽车知识。


撇开外观设计和配置不谈

可以说在外观设计和配置上,国产车并不比合资车差,甚至可以超越合资车,但今天咱们主要是找国产和合资比,差在什么地方,所以这两项暂时不谈。


品质衰减

我先来谈谈什么叫品质衰减,不管是国产车、德系车、日系车、法系车还是美系车,车辆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性下降。比如方向盘,出厂的时候比较紧,用了几年就比较松垮了,再比如底盘,刚购买时底盘比较扎实,过了几年后,底盘变得很散。这都是品质衰减的例子。而国产、合资不同的是,国产品牌的汽车在相同年限比合资衰减的更厉害,原因也很简单,国产车制作时,对车辆品控控制的不到位,在车辆上市前,品控工程师由于经验不足,没能找到品质的缺点所在。所以这才导致国产品牌汽车品质衰减快于合资品牌。


底盘调教

国产、合资在底盘方面差距最显著的例子应该是哈佛H6逆向研发老款CR-V了吧。底盘调教这个东西确实需要长时间的经验和积累。都说大众对底盘调教游刃有余,那也是百年的经验积累。国产车发展也就20多年的历史,与其较短的发展时间相比,国产车底盘调教水平显示是超水平发挥的。


变速箱

大家有时间的时候可以去翻翻,合资品牌的新车,机会都是用自家生产的变速箱,比如大众的双离合,通用的9AT。而受制于专利保护,国内能独立开发变速箱的车企寥寥无几,我所知道的只有奇瑞自家产的CVT变速箱。如果您知道其他案例,欢迎在评论区指出。


发动机

发动机方面两者还是有不小的差距,但是我个人认为比变速箱方面的差距要小。国产品牌在发动机方面还是有所建树的,比如奇瑞的发动机热效率和长安的发动机蓝鲸技术,全部入围中国心获奖名单,与拥有百年历史的合资品牌相比,自主算差吗?


总结

现阶段不管伙伴们是否认可国产品牌,但一定要相信国产车的未来。在短短二十几年汽车制造的奋斗中,我们逐渐缩小与外国品牌的差距,在N个百年车企面前努力杀出一条销路,国产汽车是很不容易的,希望伙伴们多多支持国产车,毕竟有了自己过硬的汽车品牌,最终受益的是咱们国家。


好了,今天的问答就到这里,我是“赶紧上车”,一位喜欢汽车,热爱驾驶的汽车小编辑。如果您跟我有相同爱好,您可以关注我,咱们可以交个朋友,互相交流汽车知识。如果您有不同意见,欢迎在评论区指出,我会第一时间回复。对了,看完文章别忘了点赞哦。




感谢邀请,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合资车仅仅只是套用了一个外国品牌吗?实际技术水平和国产车一样么?

对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也不仅仅是套用品牌的问题,这只是表面现象,需要由表往里看,寻找真正答案所在。

合资车仅仅只是套用了一个外国品牌吗?

我认为不能这样理解,有三点理由。

1.从品牌历史来看。世界上很多国外汽车品牌都有上百年历史,用我们中国的话讲叫“百年老店”。而我们国家从新中国建立,汽车工业发展不过50余年,时间是最公平的,我们想要打造知名的世界品牌还需不断的经过时间的检验。

2.从品牌价值来看。当今被认可的世界知名汽车品牌,基本上都是国外品牌,不管是销量还是市值,我们国家很难有拿的出手的品牌。最重要的是,这些国外品牌已经赋予了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沉淀。因为文化和历史是最有力量和价值的。

3.从品牌溢价来看。我们买车时,总喜欢说一句,同级别的合资车怎么比国产车贵这么多。这说到底就是这个品牌值钱,因为品牌背后是要靠技术支撑的。

那么合资车的实际技术水平和国产车一样么?

合资车有合资车的优势,国产车有国产车的优势,如果单论技术水平这一点来看,只能说国产车技术水平有进步,但与合资车相比还是有差距。

1.发动机技术水平有差距。我们常说买车要看“三大件”,就是指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发动机技术尽管在国产车里,像奇瑞1.6T自主发动机获得过“十佳”、长安的蓝鲸发动机热效率比本田的都好,这也仅仅代表某一方面强过合资车,但整体技术水平是有差距的

2.变速箱差距更大。国产车大部分品牌都是用日本爱信变速器。自主研发的就只有长城哈弗的干式7速双离合,可见我们在这一方面相比还有很大距离。

3.底盘调校是考验。底盘调校在这方面我们有进步但也是短板。

总体来说,国产车主要集中在15万以下发力,利用新颖的外观、丰富的配置、大空间和较低的价格来占有市场。15万以上价格区间国产车没有竞争优势,还是以合资车居多,优势更大。这也从侧面反应在技术水平上,国产车还任重道远。

结语:我们正视差距,但也不妄自菲薄。学习先进技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产车也会迎来明媚的春天。




如今的国产车和合资车还有多大差距?国产车车主说出感受,实在太真实了!

目前国内的汽车市场,存在这样几类产品,国产车、合资车、进口车,而合资车是占比最大的汽车类型。很多人对于合资车有一些疑问,比如说,合资车仅仅只是套用了一个外国品牌吗?国产车和合资车在现阶段还有多大差距?

首先,合资车绝对不是国产车套外国品牌,你说的那是名爵、荣威、宝沃。合资品牌是由国产汽车品牌和国外汽车品牌合资成立的车企,合资车企来自于80年代后期的“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通过让渡一些国内市场吸引外资,换取或学习外资企业的先进技术。而一般来说,国产车企股权占主导,国外品牌提供技术支持。

除了少量的特供车型以外,国内市场的绝大部分合资车,都是全球车型,也就是说,这些车型在全球范围内量产,绝对不是所谓的国产车换壳。

那么,如今的国产车和合资车差距还有多大呢?实际上从新能源汽车领域,国产车实际上已经赶超合资车,比如说在电动汽车方面,也就韩系车的步伐稍快,美系的特斯拉当然是独步全球,但是特斯拉不属于合资车,而德系车、法系车、日系车,在电动汽车领域都布局缓慢,原因各不相同,日系车是因为押注在氢能源领域,导致点错了科技树,其他车型都是因为船大难调头,或者在新能源领域缺乏技术积累。在自主汽车品牌推出基于纯电平台的车型时,德系车、日系车、法系车,还在拿着轩逸纯电、朗逸纯电这样的油改电车型,销售这样的工业垃圾产品,希望能够拿到一点新能源积分。

但是在燃油车领域,国产车和合资车的差距依然难以跨越,国外汽车品牌大多在一战之前就开始起步,而那时候的我们还处在封建农业文明,在建国后,国内汽车品牌才开始起步,最近10年,国产车才开始真正有了发展,想要在短时间内追上几十年形成的差距,谈何容易。

国产车和合资车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第一差,差在技术水平,准确来说体现在三大件。发动机方面,虽然国产品牌近几年推出的发动机,宣称的热效率都很高,但是一上车就废,目前最前沿的发动机技术都掌握在国外品牌手中。变速箱方面差距更是巨大,国产品牌连个像样的AT变速箱都造不出来。而底盘最依赖经验积累,而国产车目前很难做到操控性和舒适性兼顾。

第二差,差在驾驶质感上,很多人觉得驾驶质感是玄而又玄的东西,但是只要深度试驾后,就能明显感觉到差距,所谓的驾驶质感,体现在方向盘的反馈、油门和刹车踏板的线性程度、底盘过沟过坎的振动传递、快速变道时候车身的稳定性等等方面,在这方面,合资车明显会表现更好。

第三差,差在市场认可度上,10年前的国产车,价格难以突破10万元大关,如今的国产燃油车,价格难以突破20万大关,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国产车还是低质廉价的代名词,这不仅反映在终端售价上,还表现在二手车保值率等方方面面。品牌形象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经营与积累。

总的来说,国产车和合资车在燃油车领域的差距,至少要需要5-10年去进行赶超,但是国外汽车品牌也并非停滞不前,因此双方的差距只会缩小,但是国产车很难完成反超,反而在新能源领域,因此大家是同一起点起跑,因此国产车反而更有机会占据领先地位,这也许就是要弯道超车的原因所在,未来10年,将是国产车的关键窗口期,能否站上世界舞台,就看这10年了。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必然是否定的,而且也没有太多疑问,如果像问题所言合资车只是套用了国外的一个品牌,与国产车处于同一水平的话,也许短时间内能得到品牌支撑,但不可能持续如此长久,尤其又是在价格高和国产进步的双重压力下。

虽然合资车不同于进口车型,与自主品牌的车同样都是在国内生产组装,严格意义来说也属于国产车,但所应用的技术和配件有着很大区别,首先技术上有着国外车企的支持,尤其是在调校方面,所谓调校就是各大部件之间的配合,比如采用同一款变速箱,与发动机的匹配就是一大核心技术,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经验来积累,而且不是说买就能买到,配件方面有些合资车型直接通过进口,就算同为国内第三方供应,因为有着价格优势必然会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后期的质量上更为可靠。

国产车近些年取得的进步确实要承认,拉低合资车型售价的功劳也值得广大车主认可,但这并不是说近些年合资车在原地踏步,进步速度快是因为基础水平低,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在速度上就会放缓,这一点现在已经表现出来了,所以尽量不要出现一些什么与合资处于同一水平、赶超之类的观点,起码现在自动变速箱的限制就没法说赶超,甚至有一些动不动就说买合资车“人傻钱多”,当今社会钱多的人真不傻,更无语的是看到合资车召回就把质量全面否定,那这种人就适合买召回相对较少的国产车。

不管这些言论的出发点是什么,就国产与合资车相比,差距是在减小但同样还有一定距离,尤其是差在了一些高端的技术水平上,这是短时间内难以追上的,总之要想进步还得踏踏实实造车,对于某些人而言,别为了吸引眼球整天研究完爆这个、完爆那个的。

希望以上分析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也许这次说的不那么好听,但实话往往就是这样,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爱说实话的“汽车实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国产车   外国   品牌   汽车   技术   大众   销量   变速箱   底盘   技术水平   发动机   国产品牌   车型   差距   自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