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荻的父亲赵庆华为何与女儿断绝关系?

假如你有一个女儿,长得漂亮又有文化,如果你的女儿不要任何名份,执意要当一个比她大11岁有权有势男人的小三,你怎么办?

按照现在思维有两种选项:其一默认,把女儿的“丑事”用遮羞布捂起来,毕竟有悖伦理道德的事不光彩;另一种就是攀龙附凤,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得到实惠是最终目的。

讲真这两种办法都会被人骂!第一种被人骂父母养女不教,第二种被人骂寡廉鲜耻。

有没有既管教了女儿又把事情处理好不被人骂的办法呢?还真有,曾任北洋政府交通次长赵庆华在处理这件事上相当高明,下面咱们看看他是怎样做的。



说起赵庆华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是说起他的女儿赵一荻大家可能会心一笑,“不就是当了张学良小三的赵四小姐吗?”

没错,赵四小姐是赵庆华的幺女——第4个女儿。

话说1928年的某一天,16岁的赵四小姐,在天津蔡公馆(张学良在天津的少帅府)举办的一次舞会上,认识了风度翩翩,玉树临风的张学良。

有道是:“那个少女不怀春,那个男儿不钟情?”美女爱俊男无可厚非,赵四小姐概莫能外。况且张学良是民国四大美男之一,他的风流韵事不用啦拉一大车。

比如后来流传的一首诗:“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正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这首诗说明一点,张学良是个风流种子。不仅这些,据说他还和溥杰(溥仪的弟弟)的老婆唐怡莹有一腿。



赵四小姐乃大家闺秀,天生丽质别有一番风韵,这让猎艳高手张学良一见顷心,涉世未深的赵四小姐在张学良面前彻底沦陷。

张学良主动邀请赵四小姐跳一支舞曲,期间殷勤备至。有时候爱来的让人措不及防和莫名其妙。

二人“郎有情,妾有意”,彼此爱慕眉来眼去。当时27岁的张学良是有家室的人,婚姻并不能羁绊张学良一颗放荡不羁的心。随后张对赵展开了疯狂的追求,这一夜他俩跳了不下10支曲子,迷离的灯光、美人儿容颜以及吐气如兰都让张学良痴迷不已。

赵四小姐在天津少帅府住了至少有半月时间,期间发生了什么?民国期间的小报有登载,有兴趣的亲们可查阅。

半月以后,赵四小姐回到了家中,期间,二人鸿雁传情,一封封炽热的情书,到现在读来让人心荡神怡。



1929年3月,张学良时任东北边防司令长官,他给当时住在天津的赵四小姐打了一个长途电话,说自己因为想念她而病倒了,希望她能来沈阳相聚。

赵四接到电话后,和父母说了这件事儿,据说也得到了父母的同意,上路时,赵家全家人都赶到火车站送行。

赵四坐火车到了沈阳后,便被张学良安顿到了北陵别墅。

就在女儿走后不久,赵庆华在报纸上发表了一份声明,大概意思是:我的小女儿赵一荻,受婚姻自主言论之惑,竟自私奔,今根据家族家规,断绝父女关系,以后发生的事由她自己负责,一切与赵家毫无瓜葛,特此公告!

这份公告在报纸上连续登载了五天,赵四小姐和张学良之间的绯闻轰动一时。第6天,赵庆华又在报纸上声明辞去东三省外交顾问一职,声言教女无方,惭愧为父母官,从此不再担任任何职务。



赵庆华为何如此绝情?其实大家想错了。这正是老谋深算赵庆华聪明之处。为何这样说呢?

赵庆华这样做,给足了涉及这件事人的面子。首先他给了刚被日本人炸死的张作霖的面子。

张作霖和赵庆华是上下级关系。他是张作霖大帅府的座上客。他知道,张学良的原配夫人于凤至是张作霖亲手选的儿媳妇。张作霖生前虽然知道儿子和儿媳妇于凤至关系不好,老张明确告诉张学良,在外面风花雪月可以,但是决不能带到大帅府给她名分。

换言之,赵庆华知道他的女儿不可能明媒正娶进入大帅府,这是张作霖生前的决定,老帅刚死,张学良不敢违背遗言。女儿的名声早已注定,赵庆华的声明对女儿造不成任何伤害。

总之一句话,声明与否,她女儿注定了是以小三的身份存在。



赵庆华声明和女儿脱离父女关系,这给了死去的张作霖一个交代,同时也为于凤至出了一口气,相对缓解了女儿和原配之间紧张的关系。

果不出赵庆华所料,虽然原配于凤至拒绝赵四进入大帅府,但又不忍心她孤零零的无家可归,女人都是刀子嘴豆腐心,况且于凤至也是一个大家闺秀,于是在大帅府不远的地方购买了一处别墅,把赵四安置在了那里。

赵庆华高明之处就是看似绝情,实则是逼迫张学良和于凤至,意思是说,现在我女儿没有了退路,没有了娘家人,你们看着办吧!

还有一点就是,赵庆华在那个动乱年代,为了自身安全逼不得已和女儿断绝了关系。女儿的安全他不用发愁,但是他辞去官职后自身安全就出现了问题,保不准张学良的政敌借此攻击他,撇清和张学良的关系显得很有必要。

综上所述,赵庆华家事外扬,并不是盛怒之下愚蠢做法,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聪明之举。

文/秉烛读春秋。




1964年,已经63岁的张学良和远在美国的于凤至离婚之后,没过多久,又和52岁的赵四小姐在台湾结了婚。

2001年,100岁的张学良病逝,但是却没有选择和守望了他一生的于凤至合葬,而是选择了和赵四小姐合葬。

所以,许多人会认为张学良一生中最爱的女人是赵四小姐。

可实际上,张学良对赵四小姐或许只是一份经久的喜欢和习惯的依赖,他晚年时曾经说过:“如果不是把张学良关起来了,他可能早就去找别的女朋友了。”

张学良还给自己写过一个评语:“生平无憾事,唯一好女人。”

那么,赵一荻是否爱张学良呢?显然是爱的,但她同样也曾对张学良说过:“如果不是西安事变,咱俩也早完了,我早不跟你在一块了,你这乱七八糟的事情我也受不了。”

可偏偏这么两个晚年时候“互相嫌弃”的人,他们死后却葬在了一起,永不分离。

那么,赵一荻的父亲后来为何会和她断绝关系呢?

1928年,张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之中丧命,张学良接手了奉系,可他却撑不起这么大的局面,所以只能向蒋低头。

虽然东三省仍在他的手上,可是不能也不敢为父报仇,又不得不向别人低头的感觉,并不好受,所以那段时间他的心情很糟糕。

于凤至虽然和寿夫人在张作霖死后唱了一出戏骗过了日本人,为张学良回奉天接手奉系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他虽然也很感动,可他对她,却始终生不出男女之情。

所以,张学良心情糟糕的时候,想到的并不是自己的夫人于凤至,而是另一个红颜知己——赵一荻。

1929年3月,他打了个电话给赵一荻,想让赵一荻到奉天陪陪他。

她听完了张学良的话后,也有所心动,毕竟电话那头是那个风流倜傥的张学良,所以沉默了片刻之后说要和家人商量商量。

张学良除了说好,也没有别的办法。

过了几天,张学良接到了赵一荻的电话,她决定北上奉天,去陪他。

于是,在这一年,赵一荻在家人的注视中登上了去往奉天的火车,伴随着火车“哐当哐当”的声音抵达了奉天。

只不过让人没想到的是,赵一荻的父亲赵庆华这边送女儿上火车去奉天,那边却在报纸上登出了一则爆炸性的声明。

赵庆华在声明中说:“四女绮霞,近日为自由平等所惑,竟自私奔,不知去向。查照家祠规条第十九条及第二十二条,应行削除其名,本堂为祠任之一,自应依遵家法,呈报祠长执行。嗣后,因此发生任何情事,概不负责,此启。”

是的,这则声明是赵庆华在向所有人宣告,赵一荻从此不再是赵家人,他和赵一荻断绝了父女关系。

更有意思的是,赵庆华在声明中说赵一荻是和人私奔去了,不知所踪!

他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这事多多少少也有赵庆华的无奈之处,张学良的身份太特殊了,更关键的是张学良是一个有家室的人,可是自己的女儿却要去跟张学良,这传出去怎么也不好听呀!然而自己的女儿却又真的喜欢张学良,他能怎么办?除了成全,他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

除此之外,赵庆华毕竟也曾身居官场,多多少少也会有那么几个在官场上的朋友,此时赵一荻去跟张学良,让别人知道了的话,会不会来找他,让他帮忙牵线搭桥地去找张学良?

赵庆华不敢确定会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但他愿意将这种可能性掐灭于未出现之前。

赵庆华之所以这么做,除了是保护自己的女儿,不想让赵一荻受到委屈之外,也不想让人看低自己,不想让人认为他是“卖女求荣”,用女儿来换取仕途上的更上一层楼。

所以,他干脆公开宣布和赵一荻断绝关系,从此退出官场,也几乎不再出现在众人的视线当中。

这是一个好父亲。

1937年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随后遭到了蒋的囚禁,当时本是于凤至陪伴在侧,但因为于凤至于1940年被查出身患乳腺癌,所以只能离开张学良。

于凤至也没想到她这一走,会是她和张学良的永别。

于凤至走后,张学良给远在香港的赵一荻发了份电报,让她到贵州陪自己,赵一荻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只要她去了,也就等于是和张学良一起过上囚禁的生活了。

可是,赵一荻最终还是去了,从此之后,她始终陪伴着他,一直到死的那一刻。

2002年6月22日,赵一荻在美国夏威夷病逝。

然而,早在1952年的时候,赵一荻的父亲赵庆华便已经病逝了,他至死也没能再见到自己的女儿一面。




1964年,久居美国的于凤至(张学良的原配夫人),主动提出了与丈夫张学良解除婚姻,说的是为了尊重张学良个人的宗教信仰,但其实于凤至还是竭尽所能成全了赵四小姐(赵一荻)同张学良这份守护了已长达几十年的爱情。1964年7月的一天,张学良如愿地同赵四小姐举办了一场简单的婚姻,他们两人的爱情终于迎来了次日的曙光。这一年,赵四小姐51岁,同张学良相濡以沫的时间已经长达36个春夏秋冬。

赵一荻,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赵四小姐,因其于家中排行第四,故以“赵四小姐”相称。《香港中文报》上曾有如此刊登:“如果说20世纪除了战争硝烟之外还曾留下玫瑰的话,那么少帅张学良同赵四小姐的绚烂爱情无疑于是最为靓丽的一朵。”在世人看来,张学良同赵四小姐的爱情是令人所神羡的。但将眼光放在当事人身上,也许就只有他们自己能够明白这段爱情得来的不易和煎熬的痛苦。虽然民国时期已经是中国步入近代以来的时代产物,但当“自由恋爱”与“父母之命”迎面相撞之时,那就又会产生一种别样的斗争结果了。

1.父女关系断绝的背景

众所周知,当时赵一荻在与张学良初识、相处的阶段中,赵一荻的父母在对待两人的恋爱还是十分支持的,并且张学良还一度结识了赵家兄弟,父亲赵庆华对待这位少帅的印象也是极其良好。如此看来,两人的初恋过程也是相当顺利的。试想:如果张学良同赵四小姐的爱情能够就此一帆风顺的话,那确实值得世人所神往。

1929年,远在东北的张学良屡屡邀请赵一荻前往东北赴行旅游,赵一荻面对恋人的请求后,随即便征求了父母的意见。赵庆华起初并未答应女儿的请求,但随着赵四小姐的一度坚持,赵庆华于无奈之下只得同意女儿只身赴往东北。就在全家人将赵一荻送上来往东北的专列后,时任北洋交通部次长的赵庆华便在报纸上发表了与女儿赵一荻断绝父女关系的话语:“四女绮霞,近日为自由平等所惑,竟自私奔,不知去向。……嗣后,因此发生任何情事,概不负责,此启。”

2.赵庆华此举的高明之处(身为父亲爱女心切的无奈举动)

其一:决断父女之关系,避免政争之嫌隙

就在赵庆华发表“与女儿断绝关系”之后,赵庆华便立即主动辞去了交通部次长的职位,并携带家人隐退而举。从赵庆华的身份和张学良的家世背景来看,两者虽都属北洋政府,到其内在却另有隔阂,各自为政。当时正处于北洋纷争之时,全国各地早已掀起阵阵革命浪潮,如果赵庆华公然应允女儿与张学良婚事,那么定然会给旁人以揣测不轨之把柄。如若两家交亲,沟通实在不便。

其二:争得家门之清白,力促女儿之幸福

①当时的张学良早有家世,身为父亲的赵庆华深知:只要女儿赵一荻甘愿嫁入张府,那么定然逃避不了日后为妾的命运,可怜天下父母心,又会有哪个父母希望自己的女儿甘为人妾呢?但面对着女儿同张学良的两情相悦和一见钟情,赵庆华最终还是站在了女儿幸福的角度,同时,也断了女儿赵一荻的回头之路,张学良知道赵一荻已被家谱除名,断了的赵一荻的退路,出于同情,张学良理应善待赵一荻。

②赵家同张家一样,都是当时北洋时代的显赫家庭。身为一家之主的赵庆华决然不会同意自己的女儿甘为人妾,如此门当户对之下的不公平,让旁人又会如何向我赵家投来嘲讽的目光。一方面赵庆华力促女儿幸福,另一方面赵庆华又要立足自家门户清白,故只能以“绝情于公开”来达成“私下女儿之幸福”。

父亲赵庆华与女儿赵四小姐断绝父女关系可谓一箭三雕,即表明了自己家族在军阀混战的乱世不站立场,又成就了女儿,同时也在向张学良施加压力,赵一荻已经落魄成这样了,请张学良善待我女儿赵一荻。




1929年,赵庆华趁18岁女儿去沈阳旅游之际,直接将她逐出家门。这是非常高明的一步棋,不仅坑了张学良,保全了赵家,更为女儿谋求了一条好出路。


其实,所有的狠心背后,都藏着深谋远虑。


1927年,16岁那年,赵一荻对张学良一见钟情,自此陪伴他72年。


她无名无分几十年,52岁那年,才披上嫁衣。


还记得,1929年,18岁的赵一荻跪在于凤至面前,声泪俱下,恳请她允许自己和张学良在一起。


为此,她答应了3个苛刻条件,可最后却一个都没做到,还取而代之。


而她能取而代之,背后藏着她父亲的一片苦心。




赵一荻的出身


赵一荻的父亲,名叫赵庆华,在北洋时期历任沪宁、广九等铁路局局长,并曾担任东三省外交顾问,官至交通部次长,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


赵一荻是家里最小的女儿,排行第四,因而也被称之为赵四小姐


1927年,在天津蔡公馆的舞会上,16岁的赵四小姐结识了比自己大11岁的张学良,自此春心萌动,一发不可收拾。




张学良是风流公子,从不辜负美人心意。


此后,在北京时,他时常去赵家做客,夏天去北戴河避暑,也盛情邀请赵四小姐和赵家兄弟。


但这种上心,并不是爱情。


赵四小姐,只是张学良众多女人中非常普通的一个。


很长一段时间里,张学良对赵一荻谈不上爱,也谈不上讨厌,也不是非她不可。




赵庆华的算盘


1929年,张学良任东北边防司令长。


闲来无事的他,给赵四小姐打了一个电话,邀请她来沈阳旅游


几天后,赵一荻给张学良回电话,说已经征得家里人同意,准备前往沈阳找他。


此后,张学良便派副官去天津迎接赵四小姐。


赵一荻离家时,有赵家人赶到火车站送行


然而,就在赵一荻入住沈阳北陵别墅后,她的父亲突然发了一则声明,不仅断绝和女儿的关系,并将她逐出了家门。




声明是这么写的:


“四女绮霞,近日为自由平等所惑,竟自私奔,不知去向。查照家祠规条第十九条及第二十二条,应行削除其名,本堂为祠任之一,自应依遵家法,呈报祠长执行。嗣后,因此发生任何事情,概不负责,此启。”


这个声明的意思很简单,大概就是说女儿赵一荻,竟然敢和人私奔,如今按照家规,将她逐出家门,断绝父女关系,自此以后,赵一荻的任何事情都自己负责,一切与赵家无关。


这封声明,连续5天刊登在报纸上,一时之间,张学良和赵一荻的爱情,轰动了全国。


5天后,赵庆华又发布一则声明,说自己深感惭愧,引咎辞去东三省外交顾问一职。


他自称教女无方,愧对人民,自此不再担任任何职务。




为什么明明是去旅游,到了父亲赵庆华的口中,就成了“私奔”呢?


为什么断绝父女关系还不行,他非要引咎辞职呢?


其实,所有看似绝情的背后,都藏着深情;所有看似决绝的背后,都藏着深谋远虑


赵庆华的做法,至少有三个好处:


第一,局势不明,为赵家谋求退路。


1928年,皇姑屯事件爆发,东北王张作霖被日本10万吨炸药炸死,此后,东北局势动荡。


赵庆华为东三省外交顾问,官任北洋政府,但接替张作霖位置的张学良,必然主攻东北奉系。


张学良虽然有战功,可毕竟年轻稚嫩,是否能掌管东北全局,谁也无法预料。


更何况,北洋政府和军阀之间的关系,本就错综复杂


赵庆华公布家丑,然后急流勇退,这里面绝对不是单纯的愤怒。


他是北洋政府的官员,如果认亲奉系军阀,牵扯的就多了,甚至会被称为“卖女求荣”。并且,如果张学良失败,等待赵家的,将是灭顶之灾。


于是,他来了一招急流勇退。


一方面,张学良看在赵四痴情的份上,不至于对赵庆华所在的赵家下狠手;另一方面,斩断父女关系,维护门庭清白,不至于让世人耻笑。


此后,他以教女不严为借口,不再涉足仕途,也不会得罪任何人。




第二,牺牲女儿名节,实则无伤大雅。


赵庆华的自曝家丑,除了牺牲女儿赵一荻的名节外,似乎没有任何损失。


但是,当时的赵一荻,痴恋张学良,因而,这种名节的损失,对她而言,无伤大雅。


赵一荻的家族,也是有头有脸的大家族,绝不会允许女儿当妾。


但是,赵一荻痴心一片,根本没人劝得动。


彼时,张学良有原配发妻于凤至,且他对于凤至非常尊重,答应不带外面的女人回大帅府,就没带过任何女人。


所以,无论是否将家丑外扬,赵一荻痴恋张学良都瞒不住,日后谈婚论嫁,也未必能选一门好亲事。


与其如此,不如将家丑外扬。


此举虽然对赵一荻的名声有些影响,但在被父亲逐出家门的凄惨下,绝大多数人都会对她报以同情。


而同情,将是赵一荻安身立命,最好的手段之一。




第三,施压张学良,不能辜负赵一荻。


可怜天下父母心。


赵庆华和女儿断绝父女关系,看似绝情,实则是筹谋已久。


张学良派人来接女儿赵一荻,已经有非常多人知情。


此时的赵庆华,可以称自己不知情,认定女儿与他私奔。


张学良只要还要脸,就不可能对赵一荻始乱终弃,否则他就会名声不保,落得一个负心汉的骂名。


被断绝父女关系的赵一荻,无论是否能进大帅府,都占据了上风


因为,张学良必须好好安顿她,否则就是众目睽睽之下的渣男。


你看,赵庆华用的词,是“私奔”


只有两情相悦,才会私奔,单方面倒贴,可用不到这个词语。


赵庆华连发5天声明,为的就是将事情闹大,闹到人尽皆知


越多人知道,赵一荻的日子就越好过。




于凤至的反应


从于凤至的反应来看,赵庆华的计谋成功了。


当时,她正在家里看报纸,当读到声明时,立刻脸色就变了。


“他这是在逼汉卿啊。”于凤至放下报纸,叹息一声,然后收拾行装,出门去找张学良。


彼时,张学良正为这事头疼不已。


当年,他不过要带女人回家,于凤至就敢拿着手枪,逼他必须遵守承诺。


如今,声明一出,张学良就必须思考如何安顿赵一荻了。


事实上,他对赵一荻,还没有爱到骨子里,所以才会觉得头疼。




见到张学良时,于凤至只说了一句:“我都知道了,我来安排。”


此话一出,张学良立刻松了一口气,并将一切都交给于凤至来安排。


在他心中,于凤至一直是家里的顶梁柱。


而读到声明的赵一荻,也慌了。


彼时的她才18岁,根本看不出父亲的深谋远虑,她只知道,她再也没有家了。


她跪在于凤至面前,声泪俱下,恳求她让自己和张学良在一起,并表明她不贪图名分,只希望陪着张学良而已。




于凤至心软了。


一方面,她舍不得让张学良日夜发愁,更舍不得他被逼到绝境。


另一方面,无家可归的赵一荻,的确太可怜了。


虽然赵一荻只比于凤至长子大6岁,但最终,于凤至还是默许了她和张学良的关系。


在于凤至的安排下,赵一荻成了张学良的秘书,并以秘书的身份陪同张学良出入各种场合。


后来,赵一荻生下孩子,于凤至又心软了。


她带着人去帮她照顾孩子,并且还自掏腰包,在大帅府旁边盖了房子,专门给赵一荻居住。


而赵一荻生的孩子,于凤至也让他入了大帅府的宗谱




于凤至是个善良的女人,而且非常有格局。


皇姑屯事件时,是她秘不发丧,巧妙周旋,最终成功将东北军权转交到张学良的手里。


后来,张学良入狱,也是于凤至扛起了为丈夫奔波的旗帜。


可以说,于凤至是稳定张家大后方的旗帜,具有不亚于男人的魄力和气概。


可这样的她,终究一生爱而不得。


1964年,软禁中的张学良以一夫多妻的理由,正式和于凤至提出离婚。


为了张学良的安全,于凤至含泪签下离婚协议书,然后看着他高高兴兴迎娶52岁的赵一荻。


此后余生,张学良的夫人,便成了那个曾经说不要名分的赵一荻。


当年,赵一荻跪在于凤至面前时,答应了张家长辈提出来的三个条件:1.孩子不能姓张;2.不能进帅府;3.不能要名分。


然而,最终这3个条件,她一个都没做到。




世人感慨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的旷世爱情,殊不知,若不是被软禁,陪在张学良身边的人,绝不可能是赵四。


15岁那年,张学良迎娶18岁的于凤至为正妻,自此开始风流一生。


于凤至是大家闺秀,父亲救过张作霖的命,因此,张作霖非常满意这个儿媳。


于凤至对张学良只有一个要求:不许把外面女人带回家。


张学良答应了。


张学良有很多女人,或妖娆,或妩媚,或纯情,或嚣张,但她们都没能进张家的门。


倒也有2个人,让张学良非常心动,可这2个人里,没有赵一荻。




第一个女人,名叫谷瑞玉。


这是张学良婚外第一个动心的女人,也是他的第二任夫人。


因为冒着战火,上了前线,陪伴奋战的张学良,最终,谷瑞玉的身份,被张家长辈默许。只是,因为婚前的承诺,谷瑞玉一直没能进大帅府。


最后,张学良购买外宅安顿她,为外室。


后来,谷瑞玉疑似和杨宇霆有牵连,1931年,张学良和她离婚。




第二个女人,是贝太太。


贝太太名叫蒋士云,是外交官蒋履福的女儿。她后来嫁给了中央银行总裁贝祖贻,因此被张学良称为贝太太。


张学良曾说:“平生无憾事,惟一爱女人。”


但他也说过这样一句话:“于凤至是夫人,赵一荻是妻子,贝太太是女友,最爱的人在纽约。”


1991年,重获自由的张学良,带着赵一荻前往美国探亲,并给于凤至扫墓。在这期间,他扔下了赵四,独自去纽约,专程去见“女朋友”蒋士云。


这段时间,张学良一直住在贝太太家里,而贝太太也全程陪伴,甚至在张学良91岁生日的宴会上,站在了女伴的位置。




贝太太于1927年认识张学良。


和赵一荻一样,她对张学良也动了心,只是,她没有放弃巴黎的学业。


等完成学业,贝太太兴冲冲回东北时,却发现张学良身边有了赵一荻。于是,她迅速抽身离开,然后嫁给了贝祖贻。


或许,得不到的永远是真爱。


1933年,贝太太对张学良说:“汉卿,我盼望你能有一天为国土完整,为不背负骂名,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这才是我们心中的少帅。”


此后没多久,张学良就发动了西安事变。


可见,这个女人,对张学良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




与上面2个人相比,赵一荻在张学良心中的分量,就少了很多。


而和于凤至相比,这些女人的分量,都太轻了。


于凤至爱了张学良一生,她因生病不得不去美国治疗,才把陪伴张学良的机会,让给了赵四小姐。


病好后,她投身商场,赚了巨额家产,可她心心念念的,是营救她的丈夫张学良。


“癌症何足惧,我要救汉卿。”


这样深沉的感情,不为人知,而世人感慨的,是赵四小姐对张学良的不离不弃、患难与共。


因为于凤至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最终,张学良不得不被迫与她离婚。




1990年,于凤至在洛杉矶去世,享年93岁。


临终前,她将上亿家产全部留给前夫张学良,并提了一个心愿:生不能相守,死后愿同穴。


可拿到钱的张学良,并没有满足于凤至的心愿,他和赵一荻合葬在了一起,并在临终前将全部家产全部捐给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赵庆华对女儿的深谋远虑,让人感慨父母之爱的深沉,然而,于凤至的人生悲剧,却又让人感觉这种爱的可恨。


于凤至的墓碑上,刻了四个字——“张于凤至”。


哪怕离婚,她依然相信张学良对她说的那句:“哪怕离婚,我们仍是我们。”


张学良也承认:“平生无憾事,惟负此一人。”


相比赵四小姐的为爱与父母决裂,我更欣赏的,是有自尊、有底线、有恩义的爱情。


恩爱二字,恩在前,爱在后。


人生不止爱情重要,我们在追求爱情的同时,绝不对失去底线,忘记恩义。


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




1929年,三月的天津寒意犹浓。

走出家门的脚步好沉重,这个自己走了无数次的家,今天却那么漫长。

身为赵家最小的千金女儿,17岁的赵一荻知道自己这一走再也不可能回头,这一走也许就是永别。

曾经是交通部副部长的父亲是断然不会认下一个做别人三姨太的女儿的。

父亲的慈祥,母亲的疼爱在心中浮现,

十七年的恩情,情深似海。

这一走要走多少时候,是十年、二十年、还是……

父爱母爱如山,可爱情又无法抗拒。

偏偏自己爱上的又是张作霖大帅的儿子,一个父亲最鄙视的人的儿子。

自己要跟他相守一生的男人,偏偏是一个风流倜傥,处处留情,绯闻不断的男人。

自己以身相许,义无反顾的男人,偏偏是个不务正业,没有使命感的男人。一个比自己大10多岁,有妻有子的男人。

一个名门之秀,一个接受现代教育的女子,去做一个新时代女性人人憎恨的小三。

赵一荻想,这是我吗?

一家人恨透了他,可是自己却恨不起来。

那个思想解放,向往自由的女子却要飞蛾扑火,向一个旧军阀的深似海的大门奔去,做一个一生以笼子为家的囚鸟。

可是,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生死相许。

也许自己就是为张学良而生的,命都是他的,拿去吧。

至于父亲,一定会原谅自己女儿的。因为女儿他们的心头肉。自己走这一步实属无奈,父母无论如何都会原谅自己的。

尽管姐夫竭力劝阻,姐姐声泪俱下,但她还是那么决绝。

她一定要去见她的郎君,去见他的情哥哥。他在病中不知道该多么思念他的绮霞呢。

她心急如焚,急不可耐。

在汽笛鸣叫中,赵一荻走上离别的站台,踏上飞奔的列车,望着脚下的飞往身后的那神奇而陌生的黑土地,她的眼眶突然湿润了。

一切恍如梦中,就这样离开了养育自己的父母。

北雁南飞,而自己却要奔向一个冰天雪地的北方。明天会怎样,谁知道将会怎样?一切那么茫然。

恍惚间,又回到父母身边,母亲给自己倒水,父亲在身边看书……

一声汽笛,列车进站了,她从沉思中醒来,打了一个寒颤,父亲呢?

赵一荻的父亲赵庆华听说四千金去东北的消息立刻怒火中烧,天旋地转倒在沙发上不省人事,立刻被送到了医院。对于赵庆华的病和赵一荻的走,赵家对外封锁信息,以防外界知道。

但赵庆华住院和赵一荻出走的消息还是像长了翅膀一样不胫而走。各种街头小报更是耸人听闻,添油加醋把张学良说成是迷惑幼女高手,淫乱“皇帝”,民国第一等淫贼。

赵庆华几近崩溃了。

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教育的三个女儿如此优秀,对这个小女儿的教育却如此失败。

他们接受的都是现代教育,学习的都是西方文明。传授的都是自由平等,自尊自爱。这样的事就是在山野村夫家里也不能发生,寡廉少耻,败坏纲常,毁我英名,恶我门风。让国人嗤笑,让我赵庆华怎样出门,怎样面对亲朋好友,下属和故交。赵庆华是越想越羞愧,越想越窝火。一肚子气无处发泄。

可叹我赵庆华一生为人高傲,不媚权,不媚贵,为人正直。没想到我教子无方,家门不幸,一辈子清高毁在了这个丫头手里。

当年我宁愿隐居饿死也不愿意跟张作霖这个日本人的走狗,这个关东的马贼土匪共事,而今自己的女儿却送上门,给人儿子当小妾。

想到此,他把茶杯往地上一摔,声嘶力竭喊道:既然你无情也别怪我当爹的无义,我只当你死了吧。

赵一荻出走后不久,天津某报上突然刊登一份声明。标题是:赵庆华和四小姐断绝父女关系。

声明原文很短,赵庆华简单介绍了自己的家世后,便称:

”四女绮霞,近日为自由平等所惑,竟自私奔,不知去向。查照家祠规条第十九条及第二十二条,应行削除其名,本堂为祠任之一,自应依遵家法,呈报祠长执行。嗣后,因此发生任何情事,概不负责,此启,赵庆华。”

从此以后,赵府门前冷落车马稀。

1929年晚春的一个子夜,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赵庆华一家黯然离开天津这个伤心地,在北平市郊一个不起眼的院子里住下,独自过起来与世隔绝的生活。

赵庆华从此消失在人们视线,直到"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悄然离世。




赵四小姐本名赵绮霞,父亲叫赵庆华。赵庆华曾经当过军浦铁路、沪宁铁路、广九铁路的铁路局局长,担任过民国的交通次长。还曾经做过整个东三省的外交顾问。赵一荻等于出身大户人家,从小知书达理、琴棋书画一应俱全。张学良与赵一荻两人第一次在蔡公馆见面的时候,赵一荻只有十六岁。她听说偶像张学良会去蔡公馆跳舞,于是跟着姐姐们去公馆想看看张学良本人。当时的张学良名气已经比较大,是民国的风流人物。他见赵一荻很有气质,和周围的庸脂俗粉不同,便有心邀请跳舞。赵一荻与张学良后来张学良到北戴河度假,偏巧赵一荻的父亲带全家也在那里度假。从此张学良与赵一荻经常出入公共场合跳舞,由于张学良是公众人物,花边小报很快把这事炒了起来。甚至赵一荻的照片都上了《天津画报》的封面,轰动整个天津。赵一荻父亲得知后暴跳如雷,因为张学良是有夫之妇,妻子是名门闺秀于凤至。张学良条件虽好,但赵家也是名门显贵,嫁女是要明媒正娶做正房夫人的,绝不可能做有妇之夫的妾侍。赵庆华的办法就是飞快给赵一荻找了个官宦子弟定了亲,让女儿尽快嫁人,不许她再与张学良来往。但是在1928年,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在皇姑屯。张学良在此期间焦头烂额,赵一荻担心张学良的情况,就私自坐火车去找张学良。赵一荻到沈阳可能还带着旅行后回家的心思,但是她娘家人未必这么看。赵一荻的“私奔”气坏了赵父,经过一番合计,赵庆华想了个多全齐美的主意解决这件事。赵庆华在天津第一流的报纸上连续五天登启示:“家门不幸,出此逆女,与人私奔,自登报即日起与赵四脱离父女关系,断绝来往。”为什么说赵庆华与赵一荻断绝父女关系是多全齐美呢?主要是当时军阀混战,张作霖死后与东北军有矛盾的军阀混战,难免会有对张作霖势力报复的举动。如果张学良成了赵庆华的女婿,在那种危机四伏的时代很容易中枪。所以赵庆华登报与女儿断绝关系主要是做给这些人看,表明自己与张学良没有关系,并引咎从此不再为官远离官场,从而保护一家老小免受张作霖对头们的抨击。另一个原因是这么做对定亲的亲家有个交代,以免落下话柄。还有一个用意就是增大张学良的压力,让张学良知道赵一荻不到二十岁就孤家寡人跟随他,娘家没有后路了。张学良是在公众人物,在赵一荻如此牺牲后再做对不起赵一荻的事情一定会受到舆论谴责。赵庆华等于把麻烦都甩给张学良了。后世也有不少认为赵庆华老谋深算,张学良有妻子,这门亲没法提,所以赵庆华想了这么个主意把女儿“嫁”给了张学良。


作者:“小方说历史”团队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历史”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欢迎点赞和评论




说赵四小姐,那就不得不提少帅张学良,一代传奇赵四小姐,那也是因为他和少帅一见钟情不离不弃生同衾死同椁,终其一生只此一人。可说到赵四小姐和张学良的爱情之前,我们得先说说张学良原配结樆的发妻,深受老帅张作霖喜爱和器重的东北第一夫人,于凤至。

因为没有于凤至的成全,赵四小姐也成不了一代传奇。

于凤至的父亲,富商于文斗在早年曾资助过张作霖,两人关系极好,在得知于凤至是福禄深厚的凤命之后,便令长子张学良娶了于凤至作为他的儿媳。可当时的民国,西方民主自由的思想涌入,再加上当时张学良年纪轻轻,对于这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老传统,说不反感,那是不可能的。

人不风流枉少年这句话用在张大少爷身上,可以说是极为合适,但是向来识大体顾大局的于凤至也并没有因此和张学良斤斤计较,反而一往情深地经营这份婚姻。平易近人聪明睿智善解人意的于凤至,在当年的大帅府,可以说是受人尊敬和仰慕。

1927年,27岁的张学良和16岁的赵四小姐结识于天津的蔡公馆,一个是奉系军阀一代东北王张作霖的长子,一个是曾任北洋政府交通部次长,广九等铁路局局长赵庆华的千金,两人一见钟情,双双坠入爱河,两年后,张学良通电赵四小姐想要让她来奉天游玩,赵四小姐欣然应允,从天津追随到奉天,而当时的赵家人,也曾为她送行。

爱情固然浪漫,可毕竟一个有头有脸的官宦之家的大小姐,并且已许配人家,另一个有妇之夫,虽然已经不是封建社会,可世俗二字又岂能那么容易改变的,觉得颜面大失的赵庆华,在1929年9月25日到29日,在天津《大公报》上连续五天公开发启事,自曝家丑,将自己的亲闺女,赵绮霞逐出家门,从此恩断义绝。

四女绮霞,近日为自由平等所惑,竟自私奔,不知去向。查照家祠规条第十九条及第二十二条,应行削除其名,本堂为祠任之一,自应依遵家法,呈报祠长执行。嗣后,因此发生任何情事,概不负责,此启。”赵庆华随即声言自身惭愧,从此辞离仕途,退隐而居。

此举,看似盛怒之下的冲动之举,其实背后却极为高明。

在当时,张学良已经掌权东北三省,手握几十万奉军,东北易帜后更是被国民政府任命为中华民国海陆空副总司令,虽然这个只是一个虚职,可毕竟也是年少有为手握重权的东北少帅,但是赵庆华也并非小农小户,如果真的将女儿送给张学良去做小,难免会被人耻笑。

因此,自曝家丑将此事公布于众,既打断了张学良的退路,因为赵四小姐已经因为他,再无退路可能,倘若此时张学良抛弃,那到时候天下人耻笑的便是这位风流少帅了,并且又挣了一个门庭清白,不失身份,而后又激流勇退,远离仕途,更是打消了别人以为他赵庆华为了权利攀亲奉系,才将自己的女儿送与张学良。还有一个原因也算是给了许配人家的一个交代,免得落人口实。

私下送女让她追求自己的幸福,明面上又断绝关系保全自己颜面不失,赵庆华的这个做法不可谓不高明。

可真正让赵四小姐,可以和张学良长厢厮守的,还是那位东北第一夫人于凤至的成全。

面对这样一个情敌,于凤至并没有刻意为难,反而很大度的接纳了他,待她亲如姐妹,而赵四小姐也并没有要求什么名分只愿一生追随,因此没有名分的赵四小姐,便对外一直选择是张学良的侍从/秘书。

此后三人相伴,倒也算和谐,直到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幽禁,于凤至曾多次搭救未果,最后因为病重不得不远赴美国治病,便让赵四小姐陪伴在张学良的身边。

直到1964年,在蒋的政治胁迫下,为了张学良的安全,远在美国的于凤至不得不签订了离婚协议,同年的7月4日,张学良和赵一荻在台北正式结婚。

1990年,张学良恢复人身自由,携赵四小姐远赴美国,至死再未踏进大陆一步,而也是在这一年,于凤至在美国洛杉矶去世,临死前将他在美国五十年的打拼下来的家业赠予张学良,并在她墓的旁边留了一个空墓,期待和半世流离,五十年分隔至死未见丈夫张学良可以死后同伴,并在墓碑上冠夫姓,张于凤至。

张学良前往美国后不久,便携赵四小姐去拜祭于凤至,看到墓碑上“张于凤至”四字,这位曾经名动天下的风流少帅,也不由叹道,生平无憾事,唯负此一人。

2001年,张学良去世,和赵一荻一同葬在了夏威夷东海岸著名的神殿之谷纪念陵园,张学良和赵一荻,生前陪伴72年长厢厮守,死后同穴。

可这段名动民国的爱情佳话的背后,却是于凤至倾尽所有却也只得到了张学良的敬。

求而不得,不外乎是。




赵庆华与赵一荻断绝关系是出于无奈,毕竟赵家在当时也可以算名门了,自己女儿去给别人当小妾或者情妇,这种事说出去太难听,只能用这种方式减小影响了。

赵一荻就是大家熟知的赵四小姐,在她16岁时,赵一荻与张学良相识,此后两人常有来往。1929年赵一荻18岁时,张学良正式邀请她去沈阳游玩,当然这实际上的含义谁都清楚。而赵一荻出发前不仅得到了父母的同意,而且赵庆华全家人都到火车站为她送行,所以应该说赵庆华对于张学良和赵一荻之间的关系已经认可了。

但是在赵一荻出发以后,赵庆华却在《大公报》连续五天发表声明,宣称自己女儿赵一荻私奔不知去向,因此按照族规,将她开除赵氏宗祠。赵庆华明明同意张赵两人关系,但是事后却登报发此声明,其实也是出于无奈。

赵庆华虽然现在的人不大熟悉,但是在当时也是知名人物。赵庆华是浙江兰溪人,曾经担任津浦、广九等铁路局局长,后来在梁士诒内阁中担任过交通部次长,此外他还担任过东三省外交顾问等职。

在北洋政府时期,交通部因为有铁路收入,一直是政府的主要财源之一,是最重要的部门之一。赵庆华能出任交通部次长,可见他也是北洋时期政坛上的一个活跃人物。

而张学良虽然也是割据一方的地方大员,但是他已经有了妻子于凤至,赵一荻即使跟了张学良,也最多不过一个小妾的身份,这无疑会极大的影响赵庆华的名声,所以在家里同意赵一荻去沈阳以后,赵庆华在报上却做出了截然不同的表态,以示这是赵一荻的私自行为,避免自己家族声誉受到影响。




这个事情,怎么瞧都像是父女俩唱得一出双簧戏。赵庆华与赵一荻断绝父女关系的启事一登报,赵一荻就没有后路可退了,张学良只有收留赵一荻。

大家都知道,赵一荻刚开始是张学良的情人,后来即便入了张府,也只是以张学良秘书的身份。直至到了台湾后,张学良受到宋美龄的影响,皈依了基督教之后,才与发妻于凤至离婚,与赵一荻正式结为夫妻。因为当时于凤至身在美国,并不在张学良身边;而赵一荻虽然没有名分,却陪在张学良身边。基督教教义要求一夫一妻,张学良既然信奉了基督教,自然要做一个选择。于是便有了后面的事。

作为曾经显赫一时的奉军少帅,张学良的情人可不止赵四这一个。可是在张学良的情人中,赵一荻是唯一进了张府的。

这是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因为赵四的父亲已经登报与她断绝父女关系了。如果张府不接纳她,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就成孤魂野鬼了,咋办?

因此,张学良带着赵一荻去向夫人于凤至求情时,于凤至也就没有理由拒绝了。看着楚楚可怜的小姑娘跪在自己面前,而且已经被父亲赶出家门,如果于凤至狠心拒绝,那张学良会怎么看她?

于凤至也是有苦说不出啊,只好答应了。

试想,假若赵一荻的父亲没有与她断绝关系,于凤至完全可以派人把她送回家。

而且,赵一荻坐火车去东北找张学良,正是赵一荻的哥哥亲自把她送上车的。如果真是与家里闹翻,她应该一个人偷偷地去做火车才对。

那么,赵一荻的父亲为何硬要把赵一荻送进张家呢?

一来,赵一荻与张学良的事儿已经传遍,如果两人不了了之,赵一荻的名声就坏了,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以后怎么嫁人?

第二,张学良的权势显赫啊,攀上这么一个女婿,自然是好处多多。

当然,我必须声明,这只是我根据事实逻辑做出的推测。实际内情,只有赵氏父女自己知道。




1964年7月4日,台湾井上温泉附近的一所基督教堂里,一场庄重的婚礼正在举行。新郎身着藏青色长褂,脚登红色软质平底布鞋,虽满头银发,但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新娘虽然也年过半百,但透过那素雅的装束和温柔的容颜,依稀可见昔日之绰约丰姿。

新郎就是曾经叱咤风云的少帅将军张学良,而新娘也是为大家所熟知的大家闺秀赵一荻,这两人在相知相恋30多年后,终于在白首之年,迎来了一场迟到的婚礼,真所谓“有情人终成眷属”。

半个月后,台湾《联合报》登载了这场婚礼的消息,并附诗一首:“夜雨秋灯,梨花海棠相伴老;小楼东风,往事不堪回首了。”

(赵一荻旧照)

但是,赵一荻和张学良当初的旷世爱恋并非一帆风顺,曾遭赵一荻父亲的竭力反对,甚至为此不惜断绝父女关系,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事情还得从赵一荻和张学良的相识说起。

1925年夏,在天津一所有名的社交场所蔡公馆内,各界名流在曼妙的音乐中翩翩起舞,欢快的气氛充斥着每一个角落,也洋溢在每一对俊男靓女的脸上。唯独年仅15岁的赵一荻独坐一旁,安静得犹如一朵刚盛开的莲。

一曲舞罢,张学良注意到了这个天生丽质的女孩儿,他上前邀请赵一荻共舞。此时的赵一荻,并不认识张学良,但却一眼就被他的翩翩风度和俊朗外表所吸引,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正当两人舞性正浓时,张学良的勤务兵靠了上来,低声耳语了几句,张学良便匆匆离去。

短暂的一面之缘后,张学良和赵一荻彼此都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从此一见倾心。但此后两人再没有见面的机会,都将这份情愫暗藏在心底。

直到第二年夏天,在四季如春的北戴河,两人又再次不期而遇。

晨光夕阳下,沙滩碧水间,都留下了张学良和赵一荻的欢声笑语。两人的感情迅速升温,几乎到了如胶似漆的地步。

但此时的张学良早已有了妻室,他的原配夫人于凤至是富商于文斗的千金。于文斗早年曾救过张作霖一命,为报此大恩,张作霖向于文斗提亲,撮合了一段张学良不太情愿的姻缘。

(于凤至旧照)

婚后,于凤至尽显富家千金的风范,知书达理,温文尔雅,张学良也亲切的尊称她为“大姐”,两人感情甚笃,养育了四个子女。

尽管张学良和赵一荻情意绵绵,但双方都明白横亘在他们面前的阻力有多大。尤其是赵一荻的父亲赵庆华,身为北洋政府的要员,是一个嫉恶如仇,极好面子的人,绝不可能让自己的女儿嫁给张学良为妾。

果不其然,当赵庆华得知女儿和张学良的私情后,大发雷霆,将赵一荻软禁了起来,同时迅速地为她物色了一桩门当户对的亲事。此后的赵一荻终日郁郁寡欢,以泪洗面。

“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从天津赶回老家奉天,接过了东北的军政大权,日日忙于公务,完全没有时间顾念远在天津的赵一荻。同时由于其幼子不幸夭折,内外交困的张学良病倒了。

消息很快被赵一荻获知。1929年夏天,赵一荻在哥哥赵燕生的暗中帮助下,给家里人留下一封书信,从软禁的家里跑了出来,径直赶到奉天,探望张学良去了。

得知消息的赵庆华,随即在报上发表了发表了一则简短的声明:“四女绮霞,近日为自由平等所惑,竟自私奔,不知去向。查照家祠规条第十九条及第二十二条,应行削除其名,本堂为祠任之一,自应依遵家法,呈报祠长执行。嗣后,因此发生任何情事,概不负责,此启。”

简单地说,赵庆华的这则声明就是要和赵一荻断绝父女关系,此后不再有任何瓜葛。

(张学良旧照)

那么,赵庆华为何要如此狠心,和爱女断绝关系呢?

其实,赵庆华之所以这么做,自有他的深意。

其一,赵庆华是为了保住家族的名声。

在赵庆华看来,自己官宦之家的千金小姐,居然不管不顾地投奔有家有室的张学良,这简直就是有辱家门,让他这位身居北洋政府高位的头面人物颜面尽失,所以特地登报声明。

其二,赵庆华这么做,是为了给赵一荻订婚的夫家有个交代。

毕竟赵家悔婚在先,赵庆华是输理的一方。而这则声明,就可以将责任悉数推卸到赵一荻身上,至少保全了赵庆华一言九鼎的名声。

其三,赵庆华为了断绝赵一荻的退路。

既然赵一荻离不开张学良,而张学良又有了家室,为了让张学良一心一意地善待赵一荻,赵庆华不得不行此险招,既断了赵一荻的后路,也迫使张学良不能辜负了赵一荻的深情厚谊。

其四,赵庆华也是为了保全赵家一族。

因为当时正值军阀混战时期,虽说张学良子承父业,手握重兵,兵强马壮,俨然一方割据诸侯。但世事难料,一旦张学良失势,赵家必然受其影响,毕竟是儿女亲家。为了保全整个赵家,精明的赵庆华登报声明,和女儿赵一荻断绝关系的同时,也就和张学良撇清了关系。

其后,赵庆华更是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他辞去了北洋政府的一切职务,退隐而居。

说起来,赵庆华之所以这么做,表面上是为了“清理门户”,以免落人口实,实则是给了女儿追逐爱情和幸福的自由,只是这种决绝的方式,未免太过残酷。

(参考资料:《少帅张学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奉天   北洋   交通部   父亲   女儿   关系   次长   少帅   天津   父女   夫人   声明   父母   小姐   社会   爱情   赵庆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