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跌越买,真的适用于所有基金吗?

我以前是听说基金越跌越买的,但是在实践中,我发现,越跌越买是不明智的事。熟悉我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我前几年做基金是亏的,尤其是17年的时候,我投的一万块钱,到了18年的时候亏到只剩五千了,即便是到了18年4月,那波高点买的基金一直没解套。

直到19年,我发现基金的涨跌不止是有行业周期,更是跟随大盘轮动的,所以我也学会了做基金也是追涨杀跌!虽然都说盲目的追涨杀跌是不对的,但是正确的追涨杀跌才是好的。

所以基金不适合越跌越加,比如有些基金明显的走入下跌周期了就应该果断杀跌,比如三月的石油基金和四月的债券基金,这都是应该一跌就卖了,如果不卖,越跌越加,亏损只会越来越大啊!

但是有些周期轮动,受大盘影响的基金,我们可以不忙着清仓,也不要忙着加仓,而是要耐心的等到它出现了反转向上的信号了再次加仓,这样才起到拉低均值,做到赚钱。

因此,我们做基金,也要做到像股票一样的思维,首先要找优质的成长型基金,然后耐心观察它的走势,在上涨的回调中买入,而不是盲目的越跌越加。

但是做被动型的指数基金,这个是可以越跌越加,不过也不能今天看它跌了就加,明天跌了再加,而是要根据大盘的走势,在低点买入,在上涨的回调中买入,这才是正确的越跌越买。




  给你讲一个真实的事例,我一个同事,从05年开始买了银行推荐的一个基金,每月定投,到08年基金净值达到最顶峰,获利达到3倍,之后股市大跌,大家都建议他赶快把基金赎回,但她还是坚持定投,最后实在是看跌得厉害,在获利1.5倍时赎回基金。2015年时候股市开始大涨,他认为时机已到,又开始定投,可这次就没有上次那么幸运了,2016年股市大跌的时候,采用越跌越买方法,到现在基金还亏损15%。定投的成本都还没有回来,同样的三年,可是得到的结果却不一样,你觉得越跌越买适用于所有基金吗?

  更何况,不是所有的基金跌下去都能涨回来,有一些小型的基金、新成立不久的基金,当股市下跌的时候,很多投资者就会去赎回,当赎回资金量到一定规模时那就可能会清盘,也就是所说的强制赎回,还美名其曰保护投资者利益。这样的基金你还敢越跌越买吗?

  个人认为,越跌越买只适合少数成立时间长,长期业绩表现优秀的基金,一是这样的基金越跌越买会摊低你的成本,保证你在市场低谷吸收更多的筹码,不会错过资产平均上涨的收益。二是这样的基金抗风险能力强,没有清盘的风险。这样投资基金才是可取的方法。

  当然,对于基金我们应该对它有个清醒的认识,再好业绩的基金随着股市的下跌它的净值也会下降,越跌越买只是一种操作手段而以,所以我们应该制定一个长期投资的计划,计划投资的时长多少,(个人建议3年以上)然后制定相应的退出计划,特别是当基金到达峰值回调时应该制定回调多少就离场退出,这一点特别重要,一定要清晰明确,不得有任何借口。

  所以,越听越买不会适用于所有基金,只会适用于少数成立时间长,长期业绩表现优秀的基金。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




经常听到投资者说基金越跌越买,但是这样的操作并不能为每一位投资者都赚到钱,反而还会加大亏损。理论上,按照市场行情的周期来看,基金越跌越买能够不断摊低投资成本,在市场行情还没有回到最初的买点时,就能够扭亏为盈。但理论始终是理论,想要达到扭亏为盈的目的,还需要很多因素来配合。

基金越跌越买并不能简单的说适用于某一种基金,所有基金都是如此,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基金越跌越买,证明这只基金在一段时间内出现连续多次下跌,要么是行情出现了大幅回调,要么是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出现错误。这个时候继续补仓会非常危险,很容易越补越亏。同时大家可以肯定的是,当基金本质上出现问题,例如规模越来越小,并存在清盘的可能,那么越跌越买只会徒增亏损,盲目补仓不可取。

2、即使基金越跌越买,理论上存在扭亏为盈的可能,但对投资者的考验也非常大。如果长时间下跌,补仓的次数越来越多,需要的资金就越来越大,并不是每一个投资者都有如此丰厚的财力可以无限补仓。其次,基金什么时候才能反转?这是个未知数,快的话两三个月,慢的话三五年时间。如果长时间无法缩小亏损,还需要不断投入资金,那么投资者就会失去耐性,很少有人能够坚持下来。中途而废,意味着亏损扩大。

总而言之,基金越跌越买,不能盲目跟风操作。对于一般投资者而言,并不具备能力去分析市场行情和作出灵活的投资策略,因此很容易进入补仓的误区。只有有实力、有经验的投资者,才能在基金下跌的时候,运用补仓的方式去摊低投资成本,并扭亏为盈。




这句话是完全错误的。越跌越买,肯定不会适用于所有基金。

大家都知道基金的品种非常的多。尤其是目前阶段。基金的品种可谓五花八门,层出不穷。

除了有债券基金。货币基金,偏股型基金,混合型基金etf指数基金。这些传统基金之外。更是有外盘指数基金。黄金指数基金。原油指数基金。大宗商品指数基金。还有杠杆指数基金。在国外更是用外汇指数基金。高收益垃圾债指数基金。恐慌指数基金。反向指数基金和反向杠杆指数基金。

只要你真正去研究这些基金,你会发现。品种可谓是,让人眼花缭乱。有很多风险非常的大,收益也很高做对了。

像前期的工行原油宝。其实他也属于原油基金。原油可以跌为负价。长期持有这品种简直要命了。

还有杠杆指数基金。大盘跌一点点。杠杆指数轻易来个4,5个跌停板。很正常不过。越跌越买这些品种就是基金投资中的敢死队。

还有非常多的普通基金。由于业绩不好。没人买。基金经理只好清盘退市。这种基金一定不能越跌越买。

还有很多流动性不好的基金。一天也没有几笔成交。这种基金你买进去以后想出来都出不来。买进去就是一个巨大的坑。

支持的点个赞吧。

欢迎留言讨论。




我还真劝您别盲目轻信理论,还越跌越买,别尽信!

虽然是你经过深思熟虑所购买到的基金,但我个人建议还是考虑止损止盈点的,若只是下跌5%~10%,可以多买一点;跌到15%,就持仓观望;若跌幅超过20%,卖出离场吧

股票型基金(主动型基金)

  • 说简单点就是一篮子股票的组合,若连专业基金经理选的这些股票组合都下跌20%了,要么这个基金经理能力、水平非常“菜”,要么市场行情很糟糕这个时候再跌跌不休,指望靠越跌越买,拉平亏损,还是别多妄想,途添烦恼而已

指数基金(被动型基金)

  • 说实在的,这个我还没有十足把握。理论上说,从长周期来看,指数基金跌的越厉害,是可以加大资金买入的;但从情感上,跌幅在20%以内,买入操作没有问题,如果超过20%以上,我会纠结,就像上证指数从6124点,跌到1664点,现在已经过去近十年了,还仅是3200点不到。等回涨到6000点,要再过多久,五年、亦或十年?我们投资者有那么多时间来等么,我还不如趁早离场,换其他的投资方式呢!

货币型、债券型基金

  • 这两种基金,别说跌20%,哪怕就是跌5%,我也坚决清空离场。如果连固收类投资(债券、货币市场)都出现大幅下跌的话,就不是市场波动那么简单了,涉及的方面我们暂且不说,但我肯定会清空所有的金融资产,选择资金避险渠道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上只是我的一点个人看法,以供大家参考!!

与人为善,转发点赞,喜欢就请点击关注【操盘手信一】!




越跌越买,真的适用于所有基金吗?

越跌越买,肯定不适合所有的基金,也不适合任何时候,越跌越买要有很多前提条件的。

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我在2007年开始定投这个大家都知道的。最近不少人问,为什么不等到大盘跌到4000点以下呢?这个属于事后诸葛亮,真的大盘到了4000点,又会想等到3000点。于是永远都在等待中。

2007年开始定投易方达上证50指数,是在大盘的最高位6000点开始的定投,当时也是这个基金的成立以来的最高位置开始,从定投开始大盘就就牛市转熊市一路大跌,而且这一跌就是将近3年的时间,到现在都记得这个基金是在1.5元的时候开始定投的,最低这个基金跌到了0.5元。大家可以算算跌了多少。

但是庆幸的是,这个基金定投不是一次性投入,所以真的几年下来,也没有亏损太多。而且从开始跌的时候,定投的金额也不多。定投的过程中也很少手动加仓,真正开始越跌越买就是在这个基金净值跌到了0.8元的时候,越跌越买有前提条件的,首先仓位不能超过五成以上,以这个基金为例,基本上是等这个基金跌了将近50%才开始调整增加定投的额度,很多朋友知道,我最开始投基金是用工资来投的,前面几年都是部分工资定投,到了后面几年都是将全部的工资进行定投,当然最后的结局就是这个基金在后面又涨到1.5元。所以最后从亏损到赚钱,也是用了几年的时间。越跌越买,后面的止盈是同等重要。因为止盈就是为了控制仓位,如果在遇到大跌,才能越跌越买。

如果是一开始就越跌越买,本会越买高。买到满仓,后面真的跌到底了,就没有钱在去买了。




不适合。基金按操作模式分为被动性基金和主动性基金,越跌越买只适合被动性基金,不适合主动性基金。

越跌越买是定投的延续。基金定投就是不论涨跌,有规律的买入,这样的好处是,消除了人的恐惧和贪婪心理,通过均摊买入将高低差价拉平,是一种非常好的投资理财模式。

越跌越买需要有良好的标的。投资者对基金不满的原因,主要是基金经理人为暗箱操作,拿基民的钱行私利,高位接盘,导致基民损失惨重,这种基金属于主动性基金,是不是有效益,完全取决于基金合司的良心和基金经理的操盘水平,好公司好经理的主动性基金,可以越跌越买,一当遇到了那些鱼肉基民的主动性基金,越跌越买的结果只能会让你亏的血本无归。

越跌越买最适合在市值低估时的被动性基金。被动性基金是以完全复制指数的方式,基金经理没有人为的操作因素,只需要跟踪指数投资,考核以跟踪指数误差多少为标准。投资者可以采取定投的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指数基金,特别是在市场价值低估时,越跌越买摊低成本,等待行情复苏,指数上涨获得收益。我在3000点至3400点定投了宽指数沪深300和窄指数证券通信三支被动性指数基金,采取主动与被动定投方式,亏钱越跌越买降成本,赚钱大跌少买或不买,等待指数突破获取好的收益。




我认为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以下两点:

  1. 什么叫越跌越买?是只要下跌就购买,还是说跌的越多,买的越多?
  2. 其次,越跌越买,要实现的话,你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量,不然的话,你也不可能做到越跌越买。

所以到底需要怎么做?应该是基于两个前提。

一个是你有足够的资金量。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就可以越跌越买,跌的越多,你就买的越多,这样好无语,你会逐步的降低持仓的成本。在跌久必涨的客观规律面前,只要时间足够,你是肯定能够收获收益的,这比定投的微笑曲线,应该说来的收益会更高。

那么什么叫足够的资金量呢?

其实这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也就是说,我们要控制仓位,资金量足不足够是相对你的仓位的成本来讲的,比如说你持仓100块钱的基金,那么也许1000块钱,或者说是一万块钱,对你来说就是足够的,如果说你持有的是一万块钱,甚至十万块钱的基金,那么可能所谓的足够的资金量可能会超过百万。

从这一点出发,也就是说,我们要善于将现有的资金量进行仓位的划分,确定好每一个仓位所对应的资金量,因为资金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只有这样,我们是可以保证有足够的资金量来进行补仓的。

另一个前提是你没有足够的资金量。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就不可能做到越跌越买,没钱了,你怎么可能做到月底也买了?投资理财,不要去借钱,毕竟我们不是严格意义的资本家,大家都是辛辛苦苦挣得钱,就是想赢得正收益,所以大部分同志都是符合稳健的操作策略的,稳健的话就不要去借钱,不要去融资。就一定是用闲钱去投资。当你没有足够的资金量的时候,跌的时候也就买不了了,也就是说,我们已经满仓了,碰到下跌的情况,那就只有卧倒不动,鸡精绝不要去卖,亏当韭菜,除非是急用钱。这又回到了我刚才强调的一定要用闲钱投资。




可以肯定的告诉你,绝对不适用于所有基金,因为基金也有分好和差的,好的有时候表现不好,可以继续买,但是差的可能会一直差,那你不是错上加错?

比如易方达新常态灵活配置,发行在2015年牛市的高点,持仓股票价格异常的高,随后股市就开始一泻千里。

成立以来累计收益率67.8%,近1年收益率-35.7%。也就是说,每年至少给你亏个20%多,酸爽吧。这个也不能怪它,怪就怪在这只基金成立的时机实在太差了,那成立之初上证指数是多少点呢?

4441.66点,现在是多少点?截止11月25日,上证指数收盘价是2645.43点,这里面的跌幅是42.38%,跌了1897.14点。

而易方达新常态也很配合,整体的表现比大盘更差,从成立到现在跌了67.8%,比上证指数的跌幅还多出24个百分点。这样的基金,如果你从成立之初就开始定投会怎么样?可能会取得正收益吗?

从季度涨跌幅来看,不太可能。

在有业绩记录的8个季度当中,只有1个季度是跑赢同类平均收益,只有2个季度是跑赢沪深300的。如果你从成立之初就开始定投,每个月定投1000元,到11月25日,你的收益依然是-32.18%。

一只坏的基金如果你选择继续定投,不会改变你亏损的现状,但可以改善你的亏损幅度。

但你需要记住的是,你投这只基金的同时,你错过了投资其他好基金可能带来的收益,你依然会有机会成本。

就像巴菲特为什么说投资第一不能亏损,第二,不要忘记第一条。因为你100元,亏损了50%,剩下50元,那你要涨100%,才能赚回本金,这个难度实在太高了。

所以越跌越买肯定是不合适所有基金的,希望我的观点对你有所启发。

手动码字,分享不易,谢谢点赞。




越跌越买?呵呵,看看很多的基金,都有的清盘线。比如说前段时间被清盘的某私募,号称5000逃顶的私募猛人,结果呢,净值跌破了0.7,整个私募清盘。上百亿的投资人的损失谁来承担?

现在很多的基金都带杠杆,说白了就是拿投资人的钱募集,比如说100亿。可是他们就拿这100亿在市场操作吗?显然不是,他们还要带杠杆,在市场上借钱,比如说借200亿。借来的钱是不能亏的,亏就亏投资人的钱。所以净值跌到0.7,300亿变成了210亿,投资人的100亿就不剩什么了,这个时候就必须清盘,因为借钱给他的人是不能亏损的。

你还打算越跌越买吗?亏完了这些人根本就不会赔给你一分钱,你只能自认倒霉。

买基金,看清楚各类基金的差异,有些公募不带杠杆,就是赚你申购的手续费,亏了补仓,顶多套几年,多多少少会回来一点。可是有的就真的不是这样了,看看被清盘的那个人写的所谓公开信,这些所谓的基金经理,从来不认为失败了是他们自己的责任,也不会为你的损失承担一毛钱的损失,投资人亏个一干二净,他们自己赚的却是不少!

所以看清条款,不要随便越跌越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被动性   基金   扭亏为盈   杠杆   主动性   块钱   投资人   大盘   投资者   收益   成本   指数   资金   操作   经理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