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公账转私账,法律风险如何规避?

公转私的法律风险

一、有限责任公司法规定,公司所有钱必须受监管,严禁挪做私用,一但进行债权、债务核算,发现有挪为私用情况,轻则公司不受有限责任保护,公司股东有可能负无限责任。重则会被定义为挪用公款罪入刑。

二、税务部门核税是按公司帐的进项和销项核查,如果出现公帐外走帐,没相应纳税凭证,有可能出见偷税漏税嫌疑。

三、银行对公转私走帐要进行反洗钱监管。当数量达一定标准,有可能进入司法调查。

相应的风险防法措施

但是现实公转私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大部分私企老板都这么干,因为钱放在对公账户受监管的限制太多,比如取现限制,用途限制,时间限制等,转到私人账户方便太多。

所以,一般做法就是,造工资表,奖励金,差旅费、备用金等名义提现,一般不要把公帐转到你朋友的私人帐号或法人帐号,也样追查起来就说不清楚

从公帐转私帐一般需要开证明的,就是证明这笔钱为什么转,需盖公章,比如说转给你朋友的劳务费,什么项目奖励之类的,领用人签字留下凭证,如果支付给非一般纳税人货款,则需开相应普票。

一般而言,转数十万的公转私账,还上了人民银行的反洗钱系统,大可不必担心,但是一年累积过多的话就要注意了。数量过多就会进入重点监控。

总之,公转私不如以前监管那么严格了,出现很多灰色地带,各监机构睁眼闭只眼,但各项监管的法律法规并没修改或撤消,所以还是摸着石头过河为好。




自2020年7月人民银行下发“大额现金管理”试点通知以来,“公转私”问题日益引起关注。


正常情况下的“公转私”是不会有什么风险的,比如正常发放工资、资金及福利费、各种办公费、差旅费、经营活动备用金等,那么什么情况下容易引起关注呢?主要是下列情况:大额的现金交易(超过5万元)、资金流向与生产经营无关、公户私户频繁互转、频繁的开户销户、与闲置账户进行大量交易等。


引起关注后,首先查一下是否涉及税务问题,公账转私账的税务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是否存在公司将资金转给股东个人使用,至年度终了之后,即未归还公司,又未能证明用于公司生产经营的?


如果存在这种情况,按照个人所得税政策规定,可以按股息、利息、红利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这个规定主要目的是防止公司资金被股东长期无偿占用,侵害公司及其他债权人的利益。


作为财务,应采取积极应对措施,看公司是否存在这种情况,如果存在应告诉股东,健全借款手续,并及时归还公司,切不可跨年度占用公司资金。


2、是否存在一个自然人股东出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不能证明公司资产与个人资产独立的情况?


如果存在这种情况,按照规定,股东需要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作为财务,应告诉股东,应尽可能将公司资产与个人资产划分清楚,做到公私分明。并且,公司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包括资金管理制度,规范化运作;严格按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报表,必要请中介进行审计,以证明公司资产与个人资产相互独立。


3、自2020年7月人民银行下发“大额现金管理”试点政策以来,银行加强对公转私的管理监督,主要目的是防止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对于正常合法的资金往来,并无实际影响,所以,只要公司业务真实、合法经营,无需对“公转私”过分解读!




公转私的实质是取现,或者叫现金支付,千万不要以为是“转账”就是转账支付方式了,这在财务上就是100%判断为现金支付方式。理解了这个后面就好说了。


好多人一听这个就怕,其实并不可怕。绝大多数的公转私完全没事,但需要处理业务时判断是否原路转回,是借款还是货款,是工程款还是工资等一系列问题。下面我就按问题可能的严重程度顺序,展开说一下。

某些人来公司刷POS机套现,要坚决拒绝。这种情况轻则和当事人共同构成对银行信用的恶意透支,重则构成盗窃罪的共犯,因为可能透支是用的被盗的信用卡。国产已经判了很多起,帮助别人POS套现,基本上是非法集经营罪,两年左右的有期徒刑。


有办法规避吗?有的,以前一朋友来找我说要让我给客户说,他帮忙刷卡,客户付他现金,我拒绝了。但我说了,我不在的时候你自己和客户去商量,我不知道是可以的。因为我们公司是真实销售,谁刷卡都行,但我们必须不知情是代刷的卡。

给股东大额转款,年内不原路转回,风险极高。因为给股东的转款,年内如果不原路转回,可能被税务局认定为分红,要求股东交20%的个人所得税,因为有相关法规专门规定,所以很难摆脱这个错误造成的损失。我以前有几个朋友的公司都发生过这个情况,有跟税务局打行政诉讼官司都输了的。


其实这个好办,最后两天转回公司平账就行了,元旦后再借。当然有脑袋转得快的朋友已经想到了,实在没钱来过账,利用现金收付来做个跨年,其实也行的。

现在已经没有抽逃注册资本的刑事法律风险了。

有供应商要求付款至其私人账户的情况,要非常谨慎。一般情况下,公司是应该拒绝的。如果对方确实因为各种原因要求转私户,一定要供应商公司写委托书,而且尽量收回复件,检查与前期的用章一致,再收取私户当事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并由独立于该供应商的财务人员,通过其他联系方式(官网、114)与该公司官方联系核实后才付款。

注意该收款人是否已经离职,不能代表该公司,虽然他也能提供委托书,但由于款项可能被收款人盗走,那样就极可能导致被供应商起诉,付款方有过错,可能会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


注意是否存在该收款人账户被冻结的情况,这种情况下转款给其私户,可能被法院追究帮助逃避执行责任等风险。但金额不大的话,这种风险并不太高。

无法取得发票的费用报销要公转私,这个风险已经不高了。只是要控制好金额,一般小额(万元以内)的,确实是无法提供发票的商品或者服务提供方,不仅转账可以,而且就凭转账记录和相关原始票据,还可以进入费用,这是2018年下半年才开始执行的新政策,比如公司食堂买菜。


小公司出纳嫌取现麻烦,直接付私户,然后用微信、支付宝转账给员工报销,虽然不规范,但几乎无风险。在这个移动支付的时代,每天上班出纳就拿现金支票去银行取现,下班再去存现,这的确是有点OUT了,虽然大公司还在坚持,但小公司肯定不愿意这样做。于是就采取公转私至出纳或者公司提供的某指定个人账户,用于支付合理合法且合流程的费用报销,费用报销时的付款可能是出纳个人手机银行,也可能是微信和支付宝。这是很多小公司的做法,只要控制好,不要被出纳挪用资金就可以了,而且账户的余额尽量保留少一些。只要报销等合理合法,且账户余额真实,是没有法律风险的。



用于人民银行《支付结算管理办法》规定的工资、个人劳务报酬等八种可以用于支付现金的公转私。完全合理合法,无任何风险。




公司公帐转私帐,让财务做个帐,走下帐就可以,但不能够直接公帐转个人,账目必须得清晰,有头有尾有出处,比如你是一个公司的负责人或股东老板,你想把公司帐的钱当然是你自己的钱,然后转到个人账户或给自己的老婆转,可以走报销程序,比如说交通工具,汽车停车位,业务招待费,办公用品,特别是学习教育型费用,也可以走广告推广费用,我广告推广费用是一个无底洞,那如果要是大额的转账的话,那就要分一个周期,然后分批吧,如果你认为这些零散的搬运太麻烦,那就注册一个公司,专门用来走账,公司和公司之间走一下帐,然后再用这个公司再转化一下,现在很多企业做资本都是,有很多关联的公司,这些关联公司都是财务型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走账和控制风险,转几笔业务就可以把这里的水挤到自己的碗里了,你可以找一些,比如说社保等等,都可以,小有小的做法,大有大的转法!切记,不要直接转到自己的私人账户上,这很容易出现问题!一般传统的销售型公司都会做广告费用这块走出去!哦,我其实啥也没说啊,我说的一切都是互联网上已经公开的!不要额外的联想,纳税是每个企业家应尽的职责[赞]@孙洪鹤

我是孙洪鹤,如果认同我的观点,可以关注我的今日头条或西瓜视频,孙洪鹤,然后今天再给大家分享一个我VIP圈子300多节课程的标题目录吧,也算交个朋友呗,如果认同,可以关注




只要成立了公司,就是法人组织,应当把公司与公司的股东之间进行区分,做到“公是公,私是私,公私分明”,才能最大限度避免公账转私账的法律风险

公账转私账,首先要明确合法合规的用途。

在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当中,公账转私账的情况其实非常普遍也很正常,只要是合法合规的,就不用担心有什么法律风险。

例如,公司给员工发放工资,向股东分红,预支出差备用金,报销员工因公垫付的费用,借款给员工等用途。

以上这些用途都是非常合情合理的,只要按照相关的法律规章的规定支付,都不会有什么法律风险。

在支付相关资金之前,履行代扣代缴税收的义务,避免涉税风险。

按照税法的规定,企业给员工发放工资,向自然人股东分红的行为,都需要履行个人所得税的扣缴义务。

否则,根据《税收征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扣缴义务人未履行扣缴税款义务的,将被处应缴税款50%~3倍之间的罚款。

例如,企业将税后净利润支付给自然人股东之前,必须按照20%的税率预扣个人所得税,再将剩余部分支付给自然人股东,这样就没有任何法律风险了。

企业公账的钱转入老板的私人账户,要慎重处理,避免涉税风险。

企业的资金公私不分,经常发生混用的情况,这在某一些财务核算不规范、内控制度不健全的中小民营企业当中比较普遍。

有些私人小企业的老板认为企业是自己的,自己想怎么花自己的钱,那是自己的事情,根本没有意识到这可能触犯法律规定,隐藏着很大的涉税风险。

所以有些时候私人老板经常挪用公司账上的钱用于个人消费,或者从公司账上取用资金,长期不还。假如将属于公司公账的钱,转入法人代表的私人账户,用途又不明确的,在年度终了之前尚未归还的,就会有涉税风险。

根据财税(2003)158号规定:

关于个人投资者从投资的企业借款长期不还的,在纳税年度终了后既不归还、又没有用于生产经营的,可以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红利分配,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征收个税。

所以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的老板,应当有一个清醒认识:公司账户的钱≠自己的钱。

即便这个公司的股东只有一个人,在把公司的钱转入私人口袋之前,要先履行税款扣缴义务,否则就有很大的偷漏税风险。

总结

现代企业制度实际上把产权已经规定得比较明晰了,但是很多不具有这方面知识的中小企业老板仍然没有这种意识,存在公司账目混用的情况,这实际上有很大的社会风险。

当务之急是需要聘请具有专业水准的财务人员,提高企业的财务核算水平,严格按照法律规范处理公司的账务。




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中,难免会出现公账转私账的情形发生,但只要是真实的、合规的公账转私账,没有需要担心;而如果存在违规行为的公账转私账风险还是蛮大的。

应该说,自2020年7月人民银行下发“大额现金管理”试点通知以来,企业公账转私账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如何规避“公转私”过程中风险因素的产生也是关注的焦点。



一、避免公私不分,可以有效规避公转私的相关风险。

民营企业的公私不分,即给企业的核算和管理带来了麻烦,也增加了企业在资金管理和涉税方面的风险。有的民营企业老板,将公司当成自己的家,公司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随意支配,这种公私不分必然会给企业带来风险。


按照政策规定,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中给员工发工资、员工外出差旅费的借款和报销、向自然人的借款和还款、零星采购等方面的支出等,都是通过公司账户转给个人账户的,这类公账转私账的行为,在手续和程序合规的前提下,一般是没有风险的,不需要担心。



二、公账转私账中,应控制和避免的主要风险因素。

1、老板随意支配公司资金,且公账转私账的资金,属于大额资金管理的范畴,风险会很大。这类企业老板应有风险意识,不能太任性,应合规合法获取资金,比如采用发放工资、股东分红等方式支取公司的资金。


2、企业设立多个独资公司,或个体工商户,企业在多个对公账户转来转去,最后转到个人账户,且转账金额较大的行为,风险会很大。也是监管部门监管的重点。

这种将企业资金在多个账户转来转去的企业,很难不让人们怀疑是在套现,或是洗钱的行为;还有的企业将公账资金转给私账后,再转给私下兑换外币的个人,最终兑换为外币,将资金转移出去。这同样是监管的重点。


3、企业正常经营中公账转私账也需要规避涉税方面的风险,比如员工发放工资时的舞弊行为,实际应发工资超过5000元,但超过部分通过其他途径将工资转到私账;以及股东分红等的没有履行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义务的风险。

还有老板或股东喜欢向企业借款,长时间的借款不还,会被税务机关认定为向股东的分红,需要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此时的财务处理很关键。



三、强化企业内部大额资金管理和控制,也是规避公账转私账风险的有效措施。现实中,有时会因为经办人员的处理不当给企业带来资金方面的风险,比如业务部门的有关领导,擅自将大额采购资金支付到对方的私人账户,即导致公账转私账可能带来的风险,还会导致企业资金损失而带来的资金风险。

在企业内部,大额资金公转私行为,需要企业建立有效的付款流程审批制度,避免管理漏洞,建立大额资金支付和控制防火墙的资金内部控制,对企业来讲很重要。


总之,企业正常的公账转私账没有什么风险,但如果企业存在非正常的公账转私账行为,就应该考虑避免资金风险、涉税风险、经营风险等相关方面的风险因素。

我是智融聊管理,欢迎持续关注财经话题。

2021年1月9日




公转私,风险主要体现在税收方面,规避风险,必须严格执行相关政策规定。

正常情况下,公司公账转私账,主要是发放工资、资金及福利费、差旅费、招待费、日常零星采购、员工备用金等,其他支出,尽可能采取公对公转账的方式。

公账转私账的税务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公司将资金转给股东个人使用,至年度终了之后,即未归还公司,又未能证明用于公司生产经营的,可以按股息、利息、红利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主要目的是防止公司资金被股东长期无偿占用,侵害公司及其他债权人的利益。

为规避上述风险,作为股东,应可能避免占用公司资金。如确需使用,应健全借款手续,并及时归还公司,切不可跨年度占用公司资金。

2、一个自然人股东出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如果不有证明公司资产与个人资产独立,则需要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为避免上述风险,作为股东,应尽可能将公司资产与个人资产划分清楚,做到公私分明。作为公司,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包括资金管理制度,规范化运作;严格按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报表,必要请中介进行审计,以证明公司资产与个人资产相互独立。

当然,现在银行也在加强对公转私的管理监督,主要目的是防止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对于正常合法的资金往来,并无实际影响。




记住一点,对公账户可以以往来款的方式转出到法人的个人账户,这属于借款的形式,最终钱是要还到对公户的。

对公户转到别人的私人账户,则是要看是借款形式还是服务费性质,借款依旧需要还回来,服务费性质需要财务有具体或报销说明,但必须属于合规合法的。




本人虽然从事IT外包服务有年头了,但是本专业是财务,回答这个问题应该还可以。

公司账户的钱,要转到个人卡里面,合法途径大致有以下几种:

1、工资、奖金、补贴,这个需要根据规定计算个人所得税,公司代扣个税后,就能转到私人账户了;

2、报销款,前提是合理合规的支出,有正规的发票,走完报销流程后,公司就能把钱转到私人账户了;

3、股东分红,公司运营产生的利润,按照公司规定和股东一致同意后,可以发放分红,同样是公司代扣个税后转入私人账户;

4、借款,个人写借条,向公司借款,注意,哪怕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哪怕只是一人公司,个人问公司借款也是必须归还的。

5、向自然人采购,比如说自产自销的农副产品,可以在没有发票的前提下,支付给个人,但是需要有村委会开具的自产自销证明。




公转私的法律问题,可以从"合理"和"合法"两个层面来看。

  • 合理:

企业账户资金是不能随意进行公转私的,规定都比较严格,要有正当的名目。比如是工资奖金发放、支付劳务报酬、支付其他服务费、预借现金、股东分红、费用报销、其他费用支付等。除了有正当名目以外,有些名目的费用还有报销比例的限制要求,借款需归还,严禁挪用公款作其他使用。其实合理性要求也就是合法性的规定,合法就合理。

  • 合法性:

合法性主要体现在是否依法交纳相关税收。发工资应交纳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3%-45%;支付劳务费应交纳个人劳务报酬所得20%;若按经营分红则需缴纳个人红利所得20%;等等。

提出这个问题,想必是企业经营者对企业资金转成个人私人资金合法节税的疑问。


本人从事税收优惠政策招商专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优惠政策和税筹方案。通过各类咨询服务外包合法为企业取得成本费用。综合5%+税后资金自由公转私,不再涉税。


“总部经济”招商政策优惠,欢迎交流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风险   公转   公私   自然人   公司   账户   股东   现金   私人   费用   工资   老板   资产   资金   法律   财经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