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改革中疾控中心怎么改革?

疾控中心有望改成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2020年爆发的这起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了我国疾控中心的财政投入不足,公共卫生队伍弱化、地位太低缺乏行政权等短板。现阶段的疾控中心基本上都是事业单位,省、市一级的疾控中心部分地区已经改成参公事业单位,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将疾控中心改革列入议事日程。

在体制机制上,有声音是建议将各级卫健委疾控管理部门与疾控中心合并,组建具有行政权、自主权的疾控行政管理机构,或赋予疾控中心一定的疫情信息发布权力和参与疫情防控决策的职能。在国家层面是将国家疾控中心与疾控局整合组建新的机构,直属国务院管理,那按照这个模式实施的话,各级改革后的机构就分别直属省、市、县区政府。

在财政投入上,经此新冠肺炎大流行,与SARS时候类似,国家肯定会加大对疾控中心的财政支持与投入,包括实验室检测能力提升、传染病监测预警、信息化程度方面,都会加大投入与支持力度,近期国家发行的国债很大一部分就是用于支持地方加强疾控能力建设。

在医防协同上,疾控中心应该是与医院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医院是发现传染病的前哨,把疾病预防控制的体系和医疗救治的体系联通起来,实现人员、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以及共享,才可能及时发现传染病,特别是新发传染病,及早部署防控。

在人员待遇上,近几年各级疾控机构人才流失都比较严重,主要是收入待遇不高留不住人,这次改革的话应该也会把这项纳入,疾控中心本身履行的是政府疾病预防控制的职能,个人意见应该在人员待遇上应该要向当地公务员看齐!

以上仅是个人初浅见解,实际上疾控中心改革这是国家整个国家疾控体系改革的一个环节,随着疫情防控取得成效,对疾控体系存在的短板与反思也一直在进行,估计不久的将来,疾控中心将会又迎来新一轮的春天。




为了加强国家公共卫生安全,我认为首先要立法。针对疫情预报,流行病学调查、样品采集、实验室检测、疫情评估都要确立相应的法规。

1.曾光同志说过,疾控中心工作首先要姓“公” 应该杜绝利用做科研项目等一些为少数人从中谋取私立,应该把全部精力用到国家卫生安全层面。

2.按照国家安全局管理模式,垂直管理。根据传染病疫情和重大自然灾害预警预报。确定明确的层次分工。

3.公卫专业性比较强,大规模疫情及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都是战士,在职级提拔等方面 按公务员待遇。平行晋级,这样会让广大普通疾控人安心扎实的工作,避免为了进职称,提拔等费尽心思走歪门邪道,不务正业。

4.实验室技术支撑,国家确立P4实验室,各省设P3,地市级设P2。

5.人才培养,在全国著名大学设立公共卫生学院,起点为硕士,国家包分配。




不会改动太多,估计安监局事业编会有几个进入




如下




疾控中心目前大多数地方参公单位,在参公严控严审查的大环境下,基本会维持现状,老人老办法。




公立医院应全额拨款,待遇和部队,老师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行政权   公共卫生   自然灾害   肺炎   疫情   传染病   层面   事业单位   机构改革   实验室   待遇   体系   人员   机构   医院   国家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