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袭人出嫁,为何悲伤不已哭得咽哽难鸣,而且有寻死之念?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袭人这姑娘,是《红楼梦》中演技最高的一个人,没有之一。

袭人这姑娘按照现代的语言,就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为了利己这个终极目标,她可以适应各种人设。

当贾母需要一个劳模时,袭人上班的时候,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当王夫人需要一个管束宝玉的工具时,袭人马上就变成了一个严守封建礼教的道德楷模;

当宝钗需要一个金玉良缘的推手时,袭人立刻成为花点子哈巴,为金玉良缘去卖力。

袭人是个演技派,什么时候需要她哭、什么时候需要她笑,她可以做到收放自如。

至于寻死吗?

绝不会的……

一.袭人什么时候会出嫁?


在宝玉挨打之后,袭人在王夫人面前,说了一番男女大防的大道理。

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后,王夫人就给了袭人准姨娘的地位。

这准姨娘,就是宝玉房里妾的实习生。实习生就意味着,真正地侍奉枕席,她还没有资格。

可实际上呢?

在宝玉十二三岁的时候,还是一个真正的小男孩,袭人就已经同宝玉有了真正的云雨情。

那么在荣国府内,谁真正地勾引过宝玉?

只怕袭人是唯一;

那么在荣国府内,谁是真正的狐狸精?

只怕袭人也是唯一。

这一点,贾政和王夫人一定不知道,否则袭人早就死无葬身之地;

这一点,宝钗早就知道,所以在金玉良缘成婚之前,薛姨妈会将袭人这个麻烦尽快解决掉。

其实解决掉袭人非常容易。

贾母从来没有认可过袭人妾的身份,所以将袭人打发出去,贾母不会发表任何意见;

贾政从来没有允许过,宝玉有房里人。所以在贾政的眼里,袭人只是一个普通的丫鬟。

贾政和王夫人都深爱着宝玉,所以在宝玉婚前,一定会将宝玉房里所有的丫鬟都审视一番。

年纪大的、不安分的,通通都会被打发出去。

袭人这种年纪大的丫鬟,被打发出去嫁人是件很正常的事情。

脂批中有这样一段话:

袭人出嫁之后,宝玉、宝钗身边还有一人,虽不及袭人周到,亦可免微嫌小弊等患,方不负宝钗之为人也。故袭人出嫁后云“好歹留着麝月”一语,宝玉便依从此话。

①这段话虽然简短,但信息量却很大。那时的荣国府还没有日落西山,宝玉的身边还有丫鬟使。

可在那时袭人,就已经被打发了出去。

②袭人对宝玉说好歹留着麝月,这句话继续印证了,袭人出嫁是在宝玉成婚之前。

否则的话,袭人这段话应该说给主母薛宝钗,而并不是贾宝玉。

主人房内丫鬟的事情由主母做主,这是世家大族的规矩。

既然打发袭人出去的不是宝钗,那就只能是贾政和王夫人。

袭人装作家人要把她赎回去也好;她娇嗔箴宝玉也罢,目标指向性明确,那就是她能拿得住贾宝玉。

可一旦做主把她打发出去的是贾政时,如果她还想给自己留一条命的话,绝不敢假装去寻死觅活。

贾政可不会吃那套!

二.随份从时做选择

袭人从来都是一个随份从时的人。

这种话往好听的方面说,就是非常能适应环境;

这种话往坏处说,就是根本没有忠诚度!

如果袭人一直跟着贾母,作为八个大丫鬟之一,贾母也许会把她指给一个管家的儿子为妻。

如果那样,袭人就会努力学习去做一个管家婆子。

如果袭人一直跟着史湘云,她也会一直小心翼翼地去伺候、巴结这位史大姑娘。

然后呢?

把自己那颗争荣夸耀、想要上位之心,全部用在史湘云的丈夫身上。

那个时候,袭人同样会把自己的温柔和能干,用在做通房丫头上。

或者可以换一句话说,袭人想成为世家大族的通房丫头,然后进一步成为姨娘。

至于那个男人是谁,袭人并不在乎。

袭人这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从来在乎的,就只是自己能够体面地活下去。

当命运把袭人送到宝玉身边的时候,袭人这种利己主义者绝对会咬住宝玉不放松。

宝玉是真正的富贵公子哥儿,会给袭人带来真正豪门世家的吃穿用度;

袭人和宝玉算的是从小一起长大,这份青梅竹马,自然十分难得;

宝玉个性温和,对于女子更是体贴入微,这样的主人,在封建社会打着灯笼难找第二个。

曾经的袭人是幸运的,她得到了机会,同宝玉初试云雨情;

她抓住了机遇,得到了王夫人的信任,成为了准姨娘。

这时的袭人,离真正的荣华富贵只差临门一脚。

从富贵公子哥贾宝玉的准姨娘,变成嫁给一个普通的人,袭人的心理落差可想而知。

所以她悲伤不已、哽咽难鸣,是一种可以想象的状态。

当然命运对袭人的打击,不只是她再也嫁不成贾宝玉。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袭人要嫁的人,会是卑贱的戏子蒋玉菡;袭人要嫁的人,比荣国府的下三等奴才还要卑贱一些。

如果通过哭泣,通过寻死,能改变这个决定的话,袭人会将所有的事情都做一遍。

以袭人的理性,她很快会发现,这个决定她改变不了。

贾政有足够的自主权,可以决定把袭人打发出去。但是究竟把袭人嫁给谁这种小事,贾政绝不会去过问。

而王夫人呢,会为袭人说上一句话吗?

当然不会。

王夫人绝对不会为了袭人这么一个丫头,而同自己的丈夫贾政伤了和气。

而且在那个时间段,金玉良缘已经订婚。有道是狡兔死、走狗烹,袭人没有留下来的意义。

王夫人可不是什么善良之人,袭人曾亲眼看到王夫人把晴雯挫骨扬灰,这样的手段如果用来对付袭人,也会让她不寒而栗!

当贾政和王夫人都想让袭人离开时,袭人痛快地走才能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只有这么做,让袭人让袭人把这些年攒下来的银子首饰都带走。

如果袭人敢寻死觅活,恐怕后果就是被老婆子们架着,丢出荣国府!

那个时候,袭人会马上变成手里一个钱也没有的穷光蛋。

两害取其轻,袭人会对宝玉说出一番大道理之后,离开荣国府。

这么做,会不伤她对宝玉的情分,更是会让宝玉内疚;

这么做,会为宝玉的婚姻直接埋了一个雷。

千万别小瞧袭人,这姑娘的阴险、腹黑远胜于薛宝钗。

把袭人嫁给戏子的决定是谁做的?

不会是贾政、更不会是王夫人,这对夫妇想不出这么损的整人方式。

这个决定,十有八九是薛姨妈撺掇王夫人做出来的。

袭人哭得越惨,就会越让宝玉愤怒;

袭人越是不给宝玉添乱,就越会让宝玉更讨厌薛宝钗。

薛家撕毁盟约不把袭人留下来,袭人也只能无奈地离开。可袭人能做到的,却是利用宝玉的善良,让宝钗痛苦一辈子。

宝玉无能,他不能留下袭人;

但当宝玉看清是薛家人真实嘴脸时,可以用举案齐眉的方式,让薛宝钗一生不幸。

千万别小瞧袭人,这姑娘的生存能力,远胜荣国府任何一个人。

无论在是怎样的情况下,袭人都能找到活下去的理由和方法,虽然她品行不端,但这同样是一种能力和本事。

这么好的心态,注定了这个姑娘会长寿;

袭人非常想得开,永远不会寻死。





袭人是最应该留在宝玉身边的人,却最终无奈出去,怎么能不哭。

通行本最后一回所说袭人因为贾政不知道是宝玉的人被硬放了出去,袭人不得已就想出去死,结果自古艰难唯一死,最终没死成,和蒋玉涵过起了日子,这是写的很不堪的。


首先,袭人作为贾宝玉的人,如果她自愿出去,是不会活着的。

对袭人的评价虽各有不同,但袭人对贾宝玉的一心一意却是贾家之最,绝对是“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无论是十九回的三劝,还是向王夫人进言,甚至排黛玉迎宝钗,袭人都是从贾宝玉的角度出发,真心为了贾宝玉好。这样的袭人,是不可能被所谓的劝出去的。


其次,袭人为了留在宝玉身边也是付出一切的。

袭人一定是有私心的。她敢于和宝玉偷试云雨情并不如现在想象的那么严重。六十五回,兴儿八卦贾府的时候就说贾府的规矩就是结婚前屋里要放两个人,这两个人说白了就是少爷性成熟期的性启蒙者。但她向王夫人进言获得准姨娘的地位就是有私心了。虽然还是从保全贾宝玉出发,最大受益人却是她,这是无可辩白的。只是一个女孩子,将自己的清白交出去,袭人的目标就是贾宝玉的妾,某种程度上说她成功了。


最后,袭人绝不会是贾宝玉失踪后被遣送出去又几度寻死。

袭人出贾府,我们说过几次,不管过程如何,都只能是为了贾宝玉。贾府最终被抄家,通行本那些描写靠不住。贾宝玉一定会被波及抓起来的。救人必然需要钱,钱却没有,谁还能为贾宝玉牺牲?唯有袭人!袭人自卖救贾宝玉完全说的通。

所以虽然我们没有证据,只能猜测袭人为了救贾宝玉而自卖,但嫁给蒋玉涵是无疑。而性格如袭人,也必然是跟了谁就会“心中眼中只有谁”。她和蒋玉涵一定可以很好的过日子。这也符合袭人的判词:堪羡优伶有福,可叹公子无缘!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欢迎关注,欢迎指正!




在《红楼梦》中,袭人在众丫鬟中是一个颇有心机的人。为了自己姨娘的身份,为了自己来日能够人前显贵,她不惜牺牲自己的名节,甚至用自己的身体来勾引宝玉。为了打压竞争对手,她更是打小报告,挑拨离间,导致晴雯夭亡,芳官,四儿等被赶走。

但袭人对贾府和宝玉的忠诚却是毋庸置疑的,她完全把贾府当成了自己的家,把宝玉当成自己的丈夫。而袭人嫁人之所以啼哭不已,甚至有寻死的念头,无非一下几点:

1.不愿离开贾府。既然把贾府当成自己的家,出嫁的姑娘哪有不哭的?过去姑娘出嫁不都是这样吗?离开与自己一起生活了十几二十年的亲人,任谁都会肝肠寸断。

2.不愿离开自己心目中的男人,自己深爱的人。袭人的人生最高目标就是嫁给宝玉做姨娘,她对宝玉的爱是发自肺腑,也是刻骨铭心的。结果这些最后都成了泡影,成为一场梦,怎能不让人肝肠寸断,寻死觅活?

3.嫁给一个自己完全不了解的男人,前途未卜。蒋玉菡这个人不错,那只是听别人说。可到底怎么样,不得而知,只有嫁过去之后才能知道。可嫁人这种事在过去是不能反悔的,万一嫁错了呢?常言道,婊子无情,戏子无义,蒋玉菡是个戏子,就更让袭人忐忑不安了,怎能不哭?

4.蒋玉菡的身份实在是太低了。就算贾府再怎么败落,宝玉也是富家公子,名门之后。可蒋玉菡呢?一个戏子,属于下九流之列。与宝玉比起来那是天壤之别,会让人看不起的。怎能不哭?

也许正是因为以上几点,袭人出嫁时才会哭得哽咽难鸣,甚至有寻死的念头。




红楼里面为何有那么多女孩都喜欢贾宝玉,诚然,贾宝玉贵公子的身份让人心动,更重要的是,贾宝玉和其他男人不一样,他有一颗真正喜欢尊重女人的心,这在当时的环境下是十分可贵的。女孩子都是敏感的动物,她们能够体会出男人细微的情感波动,对贾宝玉自然喜爱有加了。然而,在书中早早与贾宝玉有了肌肤之亲的袭人,他们之间的感情和关系,真的很难用几句话就说明白。

袭人是宝玉的贴身大丫鬟,平日里照顾宝玉的生活起居,对这个小主人的脾气秉性甚至说身上的哪块皮哪块肉,那都了如指掌。长期的朝夕相处就会觉得,宝玉虽然有很多臭毛病,但是对女孩还是真心的好,自己一个丫鬟,将来最大的出路也就是给宝玉做妾了。贾宝玉呢,这袭人虽然不是花容月貌,美若天仙,但也是个俊俏丫头,而且袭人还大了点岁数,发育已经很成熟,宝玉一个半大小子,正是对女人好奇的年纪,对男女之事也是懵懂新鲜,本能的反应肯定是有的,估计平日里跟袭人肢体接触少不了。经遇到秦可卿以后做的春梦启发,难免就抑制不住,于是两人登时有了好事。

不是说每个丫头都希望和主子过早厮混的,特别是那种未经人事的丫头,如果突然被主人用强,难免会本能的反抗。不过袭人应该是早有准备,曹公于此也没有细说,但起码可以确定一点,袭人对于突然而来的小主人云雨,没有丝毫的排斥。

那么这时候袭人的身份就立马转变了,也许在她心目中,自己离着成为姨娘只是个时间问题。可是在宝玉心中如何转变的呢,是发泄肉欲的工具,是情人,还是说跟以前一样,依旧是伺候自己的丫鬟?从后面章节来看,更倾向于最后一种,在宝玉心目中,袭人的身份其实没有多大变化。

首先来说,宝玉不是一个粗鲁的糙汉子,他有自己的修养和操守,所以第一种排除。然后再说情人,情人这词总是充满了暧昧色彩,如果说跟宝玉有关系的是秦可卿,哪怕是晴雯,两人在一起幻想未来,畅聊人生,说些甜言蜜语的情话,那倒是有可能的。可是这对象是袭人,袭人为啥一点都没有反抗呢。一她目标明确,将来希望做宝玉小妾,二与宝玉朝夕相处,对宝玉还是颇有喜爱之情,三肌肤之亲对她来说更像是一个仪式和证明,而不是说本身这事有多么吸引她。很难想象贾宝玉和看起来务实肯干的袭人探讨什么人生爱情未来啥的,显然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袭人在宝玉面前并没有改变什么。袭人在这之后可以说把全部心思和希望都放在贾宝玉,贾宝玉惦念得可远不止袭人一个,但这些袭人早就知道了,只要宝玉心里能有一份自己也就知足了。

然而理想是美好丰满的,现实却是千变万化的。袭人是万万想不到好好的贾府衰败起来那么快,自己毕竟是个奴婢,完全的身不由己。自己这么多年来,人生最大的念想就是嫁给宝玉做妾,甚至将来生个一儿半女,而且也早已经把宝玉当做自己的男人,全身心都交给了他。

如果贾府好好的,袭人小妾的地位八九不离十,这相当于烤熟的鸭子没了,而且这鸭子还是自己烤的,任谁一件期盼了好多年本来希望很大的事情黄了,都免不了伤心难过,何况这是男女情事,何况袭人也只不过是个年纪不大的小丫头呢?袭人这哭,一哭感怀身世凄凉,多年心愿终究落空,二哭对贾宝玉的思念和眷恋,贾宝玉不仅是她主子,也是她第一个男人,三哭大观园的衰亡,虽然是奴婢,袭人在大观园里过得其实是不错的,早已经把那当成自己家了。

虽然这些是续本里的内容,但是袭人哭的好,好好哭一场,发泄一下,后面的日子该怎么过就怎么过。




和那个时候的女贞观念有关,袭人虽然没有在名分上给宝玉做妾,但实际上已经与宝玉发生了关系。

那个时候的女孩一旦和这个男人发生了关系,是要从一而终的,可袭人因为没有过了明路,再加上贾府已是多事之秋,也无暇顾及她的感受,把她嫁出去,对袭人来说何尝不是一个新的出路,但在内心里因为不知道未来的路如何,也不知道所嫁的这个人如何,再加上与宝玉那种不清不楚的关系,让袭人悲伤不已。

袭人哭的是离开了这个像主子一样生活的地方,悲伤的是再也没有机会做宝玉的小妾,再也没有机会嫁给宝玉,一女侍二夫,在那个社会是违背女子贞洁观的,所以袭人即便是出嫁,也是哭的悲伤不已。

让袭人意外的是她这次出嫁,嫁了个熟人,也是一个真心对她的人,唯一遗憾的是他的身份是戏子,在那个社会地位是最低的,这与袭人的争荣夸耀之心相违背,但却不影响袭人的幸福指数。

袭人若是知道,回嫁给这样一个真心爱惜她的人,或许走的时候就不会哭的那么伤心了,当然没有人能预知未来。若是袭人的身份换做是晴雯,已经与宝玉有了这样的亲密关系,还要被嫁人,相信晴雯不会像袭人这样顺从安排嫁人,而是会宁死不从,以死来捍卫她与宝玉之间的那种感情。




目前我们看的袭人出嫁是续书的描写,不过根据前八十回很多线索,袭人出嫁哭得哽咽难鸣是必然的。

袭人原是侍候贾母的丫头,贾母有因喜爱她恪尽职任便将其与了宝玉。书中称袭人此人有个痴处,跟着贾母的时候眼里心里只有一个贾母,跟着宝玉的时候眼里心里便只有宝玉了。《红楼梦》第五回,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后梦遗了,随后袭人与宝玉有了肌肤之亲,宝玉便视袭人与别个不同,袭人亦越发尽心服侍宝玉。



身心都与了宝玉后,袭人便没有离开贾府的打算了,故而她所作所为都将自己摆在宝二姨娘的位置,比如劝和晴雯与宝玉吵架时,不自觉称呼自己和宝玉为“我们”;比如私下为宝钗成为宝二奶奶各种辅路,只因为她认为宝钗才是与自己共同服侍宝玉的最佳人选;又比如时时刻刻劝谏宝玉留意经济仕途……

所以在家里人要赎回自己时,袭人便道:“只当我死了罢,再不要起赎回的念头”。

可是到了最后,袭人却被送出贾府嫁了蒋玉菡,对于袭人离开贾府时,第二十回的脂批曾有描述,宝玉为麝月梳头一回,因麝月秉性与袭人相似,脂批叹道:

袭人出嫁之后,宝玉、宝钗身边还有一人,虽不及袭人周到,亦可免微嫌小弊等患,方不负宝钗之为人也。故袭人出嫁后云“好歹留着麝月”一语,宝玉便依从此话。



一句“好歹留着麝月”说明袭人临走前是不舍的,也是不甘的,对于她来说,宝玉已成了她人生的最终追求,所以无奈下她请求将麝月这个自己的替身代自己尽忠。

至于袭人为何要离开贾府,此前鄙人有专门写过详细的分析,袭人大抵是被宝玉送走的,只因袭人此前献计王夫人抄检大观园,让宝玉搬出大观园远离黛玉等等,更有晴雯走后宝玉对袭人的种种怀疑,这些问题最终都会暴露出来,宝玉便像《芙蓉女儿诔》所言:箝诐奴之口,讨岂从宽;剖悍妇之心,忿犹未释!




已惯于诚服奴才的角儿,一旦突然被解放了,并且自己做了主人,——寻不到主子,由此,不是另寻新主子,即是甘为旧主子的殉葬品!典型的可怜花痴与奴才。可怜之人,就有可恨可悲之处。




人人都说袭人的结局最好嫁给了蒋玉菡,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其实在袭人看来守着宝玉才是最好的结局。因此嫁给蒋玉菡 袭人悲伤不已。

润杨认为袭人是在宝钗当上宝二奶奶后,打发走的,那时候宝玉还没有出家。宝玉对袭人出嫁是惋惜的,因此袭人的判词上才有宝玉羡慕“优伶有福”,宝玉恨自己与袭人“无缘”。当然宝钗不是强硬的要嫁出袭人,而是通过什么手段,让袭人不得不嫁,而且还怪不到宝钗头上。

袭人为了嫁给宝玉费尽心机,如今一切努力都成为泡影 ,如何不悲?

为了成为宝玉的姨娘,袭人耍尽手段,赶走了年纪大,资历深的李嬷嬷,媚人、茜雪;还赶走了和宝玉感情深厚的晴雯、芳官和四儿。

背叛了贾母投靠王夫人,竭尽所能为宝钗上位保驾护航。她本以为宝钗上位后,她能有一个好结果,得到姨娘的位置,没想到,她白白为宝钗做嫁衣裳。宝钗当上宝二奶奶后第一个打发走的就是袭人自己,袭人如何不后悔,如何不悲伤?

后四十回,宝玉出家后,因为袭人没有名分,所以让她的哥哥给袭人找蒋玉菡嫁了。袭人悲伤不已。

袭人认为最幸福的事 ,是留在宝玉身边 。可是如今却必须离开 ,她自然悲伤 。

袭人最想成为宝玉名正言顺的妾,可是最终她也没有成为姨娘。她最想留在贾府,即使宝玉出家了,她也希望留在贾府为宝玉守节,可是最终她也没有理由留在贾府,因为她和宝玉最终也没有名分,她不得不离开。

袭人的毕生所愿全部落空,她押宝一般把赌注押到宝钗身上,以为宽容大度的宝钗会念在她尽心尽力的份上,给她一个姨娘的身份,可是直到宝玉出家也没有给她这个梦寐以求的身份和地位。袭人曾经和哥哥赌咒发誓的说自己死也不回家,如今不得不违背誓言,不得不离开贾府,她如何不悲伤?





看到这个提问,我又特意找到《红楼梦》的第一百二十回粗略地看了一遍;书中大意是说林黛玉死后,贾宝玉参加科考后失踪,后来被贾政证实是随一僧一道飘然而去。通俗的说法,就是“出家”了。

事情到此地步,王夫人便作主要将贾宝玉房中的丫鬟们都打发出去。但唯独只有一个丫鬟身份不同,那就是袭人。

整个大观园都晓得,袭人是贾宝玉没过明路的“姨娘”;她从王夫人处领着姨娘的薪水,做着姨娘的工作,就连她的母亲去世,都是按贾家姨娘的规格发放的抚恤银两。

可是,千算万算,袭人毕竟没有正式得到贾氏家长的认可,借用书中的一句话,就是“没有过明路的“,她的姨娘身份,只是私下得到王夫人的承认,贾政是不知道的。

因此,袭人在贾政眼中只是一名普通的丫鬟,若是要发放贾宝玉房中的丫鬟,袭人自然也在被发放之列。

所以书中说袭人在得知自己要被打发出贾府后,心痛难当,晕厥了过去。醒来后也是啼哭不止,心中起了寻死的念头。

当年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便疑惑,若说别人寻死还可以理解,但若说袭人会寻死,我可是万万不会信的。

因为,那可是袭人啊!

想当年,她从一个被卖了死契的小丫鬟,一路得到贾母的赏识被送到贾宝玉的身边,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地服侍贾宝玉,甚至还把自己的身体交给了贾宝玉,终于,她被提拔成了贾宝玉的“姨娘”。

说她没有野心那是不可能的。端午节的那个午后,她因开门错挨了贾宝玉一记窝心脚,晚上便吐了一口鲜血,在此处,书中明明白白写着:“(袭人)不觉将素日想着后来争荣夸耀之心尽皆灰了。”若她真是只想老实本分做一个丫头,为何素日要想着“争荣夸耀”呢?

《红楼梦》原文中对袭人有过这么一段描述:“原来这袭人有些痴处,服侍贾母时,心里眼里只有一个贾母,服侍宝玉时,心里眼里又只有一个宝玉。”

如果单单只看字面上的意思,那么当然可以理解为是赞扬袭人忠心,是个可靠之人。但若反过来想,袭人忠心的永远只是她的“职责”,而并非她的主人;无论谁是她的主人,她都会对主人“忠心”。

这样的“忠心”,细思之下就令人心寒了。

而且通过原文中的这一段话,我们还可以发现袭人的另一个特质,那就是她适应环境的能力非常强悍,无论主人和环境如何更换,她都可以把身边的人和事处理得非常好。

并且,袭人的目标一直十分明确;她想要成为贾宝玉的姨娘,她就会先用身体和感情把贾宝玉“捆绑”住,次则广结人缘,博得众人的好感;最后想方设法引起王夫人的重视,成功“晋升”为贾宝玉的姨娘。

有野心,有手段,适应能力强,一个生命力如此强悍的女子,会因为一个挫折便生出轻生的念头?不,那绝不是我在《红楼梦》前八十回里所认识的袭人。

我心目中的袭人,即便真的被贾家打发了出去,嫁给了戏子蒋玉菡,也绝不轻言放弃,更不会有寻死的想法。

她只会默默地接受现状,然后把贾府之外的世界当作另一个战场,重新经营出一片新的天地来。

我充分相信袭人她可以做到。

所以,什么“袭人出嫁,哭得咽哽难鸣,而且有寻死之念”,只不过是高鄂所续的《红楼梦》后四十回的狗尾续貂罢了。至于原因么,大约是为了对照前文中那年袭人骗贾宝玉说家人要替她赎身,逼迫贾宝玉答应她几件事,她所说的那句“刀搁在脖子上也不出去”的话。

不过,高鄂大概忘了,袭人所谓的“赎身之论”只不过是她为了逼迫压伏贾宝玉所撒的一个谎而已,贾宝玉信了也就罢了,怎么连高鄂老夫子也信了呢?

更何况,袭人早已对贾宝玉说过,“难道(你)作了强盗贼, 我也跟着?”

能说出这番话的袭人,她会为了贾宝玉去寻死觅活?谁信呢?




毕竟袭人早就想好了一辈子不离开宝玉的。她怎么能料得到,那个成天在女儿堆里厮混的、爱吃女儿嘴上胭脂的、对谁都体贴照顾的宝玉,那个恋爱起来比谁都恋爱的宝玉,竟然在个性上发生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绝情起来又比谁都更绝情了呢?!竟然能狠心抛下宝钗和她这两个世界上最好的、最完美的妻妾配,那个曾经对她袭人恋恋不舍、百依百顺的、多情的宝玉,如今怎么变得她认不出来了呢?的确,她很难转得过这个弯来。

而这一点,正式袭人和宝钗两个人的局限所在。宝钗从来都是比别人更清醒、更正确的,袭人也从来都是比别人更合理、更稳当的。王夫人眼里的这两个人如此正确、明白、识大体,如此稳重、不狐媚子,如此能让她放心,怎么偏偏宝玉就是不懂她们全都是为了他好呢!

袭人个性很好,心眼实在,思虑周全,办事稳妥,服侍宝玉尽心尽力,这是其他所有的丫鬟都比不上的。也正因为如此,宝玉才会对袭人恋恋不舍。

然而,宝钗和袭人,包括王夫人,所重视的到底不是宝玉本人,而是宝玉的身份、宝玉身上所戴的玉、宝玉将来能让她们有指望、终身有靠!这才是她们的心心念念。可她们意识不到自己内心的自私,意识不到自己正在践踏着宝玉的真性真情。这也是为什么宝玉在看穿了之后对这个家毫无留恋。何况林黛玉的死在他心上留下了永远不能愈合的伤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红楼梦   大观园   宝玉   悲伤   姨娘   寻死觅活   丫鬟   戏子   云雨   主子   丫头   主人   姑娘   身份   身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