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历史上,郭荣起有哪些故事?

郭荣启在相声历史上,属于能耐拔尖,可以说不亚于侯宝林马三立等大师。但名气又远远跟不上一身能耐,外加身体原因,所以常常被遗忘在大师序列之外。

  • 最年轻的寿字辈

郭荣启师承相声八德之一的马德禄,1917年出生的他,是最年轻的寿字辈。当然民间还有一些游离在主流相声界之外的年轻大辈,比如疑似寿字辈的薛永年。但薛永年本人一直是以文字辈自居,没有充大辈的操作,所以最年轻寿字辈只能选郭荣启先生。

  • 开窍晚的笨鸟

少年时候的郭荣启,属于极其不开窍的类型。他父亲郭瑞林因为常年在东北演出,所以把他托付给李瑞峰教导,而这个李瑞峰又是个急脾气,每个段子只教三遍,教不会就不管了。在郭荣启九岁那年初次撂地,李师叔看郭荣启紧张的话都说不出,索性就不教了。

郭瑞林得知消息后从东北赶回来,亲自用开水~~不是,用藤条教儿子,结果越打越不会,于是郭瑞林一气之下又去了东北,把儿子扔给了连兴茶社的马德禄教。

正因为早年丧母,父亲又对他不管不顾,所以郭瑞林临终时候,郭荣启几乎没有露面,父子感情也是很淡,马三立也在燕春楼收姜宝林时专门提过这事儿。

而郭荣启拜马德禄之后,自然就得接受老马家的教学程序,老马家教徒弟就是一个字——打,马三立回忆父兄对他的关爱,演错了就打,演得刚好不火爆也打,演得炸粘子了更要打。总而言之,老马家的教学工作就是吃饭睡觉打徒弟。

估计郭荣启也在学徒时挨了不少揍,所以后来江湖老是传闻他跟老马家关系不睦,这就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

当然郭荣启真正开窍,还不是靠挨打,而是他自己真正爱上了相声,并且自己努力学习的结果。十几岁的郭荣启在连兴茶社那叫一个全能劳动力,扫地打水搬东西样样精通,而且还负责给各位师哥送月钱,如果前辈经济有困难,郭荣启还自己把为数不多的工资接济对方。十几岁的小屁孩就这么懂事,所以前辈们自然很喜欢,郭荣启要学什么,人家都不藏私直接给,所以郭荣启就慢慢的成长起来,活越会越多,也越来越瓷实。

郭荣启出师之后,走南闯北到处演,北出山海关,南下上海南京,眼界不断开阔的同时,郭荣启还学了各地方言,尤其是山东话最为娴熟,这也为后来他的拿手活奠定了基础。

  • 响蔓儿启明茶社

23岁的郭荣启进入启明茶社,刚开始是给二蘑菇常宝霖捧哏,后来刘宝瑞加入启明茶社,跟郭荣启互为捧逗,两人的活加在一起能连续演四个月不重样,而且是白天在茶社演,晚上去电台录音,这么高强度都能演四个月,可见郭荣启刘宝瑞肚囊有多宽敞。

四十年代天津有五档相声之说,郭荣启没有排进去。但其实当时还有一个京津两地的知名顶流组合“相声三剑客”,就是侯宝林、常宝堃、郭荣启,这也说明了郭荣启在巅峰时期,跟小蘑菇侯宝林是齐名的,而且要强过后起之秀马三立,毕竟马老的五档其实是后面找补进去的,跟侯宝林常宝堃没有同时代火过。

郭荣启的把杆活《打牌论》,改编自传统相声《赌论》,有不少相声名家都表演过,但只要听过郭荣启的版本,其他的就可以扔了。郭荣启当年就凭着这一块活火遍京津,郭荣启从1937年到1942年,一直用了五年时间不断打磨改进,最后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的艺名“郭三元”就是这么得来的,可见在当时的观众看来,郭荣启就等于麻将代言人了。

  • 累成肺结核淡出舞台

郭荣启正因为太火爆,再加上四十年代格局风云突变,郭荣启当时为了养家,不得不把自己当榨汁机使。每天下了园子日场就去电台播音,晚上又是去园子顶场,下了晚场11点多又要赶电台12点广告节目。每天累得没人样,朱相臣都哭着问他“师叔你还要不要命了。”

就这么透支自己的身体,郭荣启命倒是没丢,可48年就累成肺结核大口吐血,后来常俊亭老太太回忆起丈夫,也不得不感叹,如果不是赶上新中国,估计郭荣启再这么折腾一年就没了。

建国后郭荣启加入广播曲艺团,五八年转入天津市曲艺团,但因为身体一直没有康复,所以六六年就退休,转入幕后工作,主要负责教学跟一些理论建设,偶尔也会参加演出。

郭荣启有一次录像自我调侃,说观众长时间看不到他,都以为他死了,后来一打听才知道,死的是郭启儒,不是郭荣启。

说真的,郭荣启如果不是被疾病拖累,他的历史地位还得高几个档次。

  • 《夜行记》风波

对于《夜行记》这段新相声,背后其实有一段侯宝林跟郭荣启的纠葛,只不过侯大师声明太旺,没多少人留意到郭荣启罢了。

侯大师在自传里面说《夜行记》是业余作者投稿给他,然后他改编成相声并首演的。

但孙福海书记则说了另一个版本,《夜行记》原本刊登在《北京晚报》上,是五个人联名发表的作品,这也是根据交警真实经历改编的。而侯宝林跟郭荣启都是看到《北京晚报》后,对其进行了改编。

只不过郭荣启改编完成后,是在剧场演出。而侯宝林改编完成后,则是直接到电台而且全国播放,所以后来《夜行记》成了侯宝林的代表作。

但比较有意思的是,即使侯大师版本影响力更大,但听过郭荣启版本的剧场观众,仍然认为郭荣启才是原作者,因为在包袱处理和角色塑造上,郭荣启要更胜一筹。

最后补充一个郭荣启的小趣事,寿字辈的郭荣启,有一个文字辈的表弟,艺名刘坏水,绝技是双簧、太平歌词、男女关系。




郭荣起,艺名郭三元,祖籍山西太原,1917年2月6日生于天津西门外丁家老店。

郭荣起父亲是鼎鼎大名的郭瑞林;郭瑞林师承范有缘,有一个牛叉师兄周蛤蟆周德山。周德山也是相声八德之一,有一个牛叉徒弟叫马三立。所以从师承上说,郭瑞林可是马三立的亲师叔。郭荣起虽然不是出身相声世家,但也是出身一个超牛的家庭里。

郭荣起和马三立一样,都是很小时候就丧母。不一样的是,马三立3岁丧母,然后父亲马德禄又再娶;郭荣起是4岁丧母,随后他的父亲郭瑞林一直没有续弦。他父亲郭瑞林常年在外跑码头讨饭吃,所以郭荣起从小就被寄养在天津外祖父家里。

1925年,8岁的郭荣起随父亲郭瑞林的师弟李瑞丰学艺,但急性子的李瑞丰一直认为郭荣起不是说相声的料,脸上没活儿;所以,就在郭荣起11岁时,在郭瑞林的安排下,他成功地把郭荣起“推”给了马德禄,郭荣起拜马德禄为师。随后,郭荣起就跟着马德禄在天津、沈阳、锦州等地演出。马德禄亲口传授他《夸住宅》《拴娃娃》《铃铛谱》等几段正活,也教了《古董王》等几段单口。

1935年,马德禄故去后,父亲郭瑞林又不在身边,郭荣起就在连兴茶社暗地里跟着李洁尘、冯子玉、马桂元、李德林(李寿增)、马三立、刘宝瑞、赵佩茹等人学习。说起来这算是“偷师”。就这样学了二年,学会了三、四十段对口活,十几段单口笑话,也打开了活路,表演日益长进。他继承传统相声表演技艺方法,把帅、快、卖、怪四字要诀在长期演出实践中富于新意。

对于郭荣起学艺这段经历,多年后郭荣起老伴常俊亭说:“打小儿人家都说他笨,拜了几个师父都没好好教,他学相声大半是靠‘自学’的!他自己常说‘我是笨鸟先飞’。”

1940年,到北京入启明茶社,成了台柱子、演压轴攒底活。这个时候他合作的搭档是常宝霖。

1941年初,刘宝瑞也加盟到启明茶社,并与郭荣起搭档。刘宝瑞学艺早,功底深,活路宽,而且他俩从小就在一起,所以,配合非常默契,演出场面极为火爆,观众反响强烈。

抗战胜利后在京、津先后与刘宝瑞、朱相臣、王长友、罗荣寿、于俊波等合作。郭荣起朱相臣合作的《打牌论》风靡整个天津城,有观众说:“听完郭荣起的相声,出了门都乐,回到家咂摸咂摸滋味还乐!”当年京津有将郭荣起与常宝堃、侯宝林合称为“相声界三剑客”之说。

1948年,因为劳累,患上肺结核。

1953年,天津成立广播曲艺团,他和朱相臣同时加入。

1958年,转入天津市曲艺团。

1962年,任天津曲艺团少年培训班教师,同时兼演出。

1966年,因身体状态退休。这一年,他虚岁才50岁。从他退休到去世,他又生活了33年。这在相声界也是第一个了。

郭荣起表演相声以逗哏为主,活路宽广,说、学、逗、唱四功俱佳。主要演出节目有《婚姻与迷信》《打牌论》《学评戏》《学坠子》《改行》《卖布头》《绕口令》等,单口《抡弦子》《扛刀子》《怯进京》《古董王》等,以及三人相声《扒马褂》。

创作的作品有《小飞车》《大烟斗》《好大院》等。

改编整理的作品有《当好营业员》《夜行记》《看山虎》等。

发表文章有《我的学艺经过》《谈相声表演中的帅、快、卖、怪》等。

郭荣起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吸取素材,不断地丰富相声的表演细节。他继承了其父亲的表演艺术,“说、学、逗、唱”,四功俱佳。他的表演稳中暴脆、朴中见巧。“稳中暴”就是要有脆包袱,稳住了有暴脆。不是一上来就暴,常是铺平垫稳之后再甩出包袱,从稳中见效果,从稳中见功夫。擅长“倒口”,运用方言表演,自然合理,流利自如,很好的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其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曾任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曲艺家协会理事,天津市相声艺术研究会顾问。

1999年在天津逝世。享年82岁。

收徒有常宝霆、郭宝明、杜三宝、杨少华、谢天顺、张宝如。

杨少华的师承大家一直不认可,但在马三立编纂的相声谱系里,把杨少华归在郭荣起门下。杨少华在启明茶社班主常连安的牵线下,的确和郭荣起有口盟之实,但也的确没有摆知。要怪就怪杨少华那个时候的确太穷,没有钱请相声界的好友摆知。但有一种说法是,郭荣起答应常连安后就后悔了,不愿意再认这个徒弟了。就像有人问杨志刚“郭德纲是不是你徒弟”时候,杨志刚模棱两可来一句“也是也不是”一样。再后来,杨少华在天津得罪了不少人,想补办和摆知仪式时,也办不了了。

相声界一直认为杨少华蔫坏,也都说他给给马三立捧哏,由于觉得受辱了就故意不答话不翻包袱;给马志明捧哏又满地洒狗血。

还有一点要说的是,郭荣起徒弟谢天顺曾经和马志明一起搭档,两人同在天津曲艺团,因为职称评审闹矛盾,就裂穴了。马志明和谢天顺的矛盾,可能导致郭荣起和马三立之间也有矛盾。毕竟,马三立不管是在自传性文章中,还是在他人采访时,都没有提起过郭荣起一句。郭荣起作为马德禄的弟子,和马三立应该关系很近才是,可是多年来竟然从不提起,不置一词,不能不让人怀疑两人关系冷淡。

还要说一句,马三立堂弟马四立可是拜在郭荣起老爹郭瑞林门下,马三立侄子马敬伯也拜在郭瑞林大弟子侯一尘门下。郭家理应和马家关系非常近,用“通家之好”来形容不为过,可是,种种迹象都表明实际情况不是这样。

至于郭荣起的另一个弟子常宝霆,也就是常连安的三儿子,艺名三蘑菇,他和郭荣起的关系还有另外一层:郭荣起是常宝霆的姑父,郭荣起娶了常连安的妹妹常俊亭。

至于郭荣起娶常连安妹妹常俊亭,说起来更是好笑:这是18岁的小蘑菇常宝堃保媒。18岁的常宝堃邀请回天津奔丧的郭荣起到北京启明茶社演出,并给郭荣起介绍了自己的姑姑常俊亭。一年后,郭荣起和常俊亭真的结婚了,随后,郭荣起还收了三蘑菇常宝霆为徒弟,来了一个亲上加亲。




郭荣起表演相声以逗哏为主,活路宽广,说、学、逗、唱四功俱佳。他的表演稳中暴脆、朴中见巧。“稳中暴”就是要有脆包袱,稳住了有暴脆。不是一上来就暴,常是铺平垫稳之后再甩出包袱,从稳中见效果,从稳中见功夫。他“稳中暴”的表演风格颇为观众喜爱,更为同行所推崇。他的相声表演不俗、不贪、不吵、不闹,沉稳中见诙谐,台风庄重大方,包袱火暴。善于刻划人物是他表演的又一显著特点,他擅长于学各行各业各地方言土语;各种人的特点一经他学就描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装谁象谁;摹拟戏曲唱腔形神并重;且善于运用倒口及方言表演,自然和谐、流利自如、能很好地和包袱结合表现人物的心里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启明   相声   师承   天津市   活路   艺名   茶社   天津   曲艺   徒弟   蘑菇   包袱   观众   父亲   演出   故事   郭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