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上海的儿童很少说上海方言?

作为一个在很多上海小学工作过得过来人,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外来人口之后占了足足七成,上海本地人口子女不到三成,你怎么推广方言?以前我工作北京东路小学还是个不错的市区小学,现在呢,本地子女凑不够三个班级,可一个年级却有10个班级,每年还在递增,居住证入学多的很,上海市区瞿溪路小学更牛了,市区著名农民工子弟小学,基本没有本地孩子。你怎么推广方言?




作为一个有娃的上海人来说一下自己的亲身感受吧!

小孩出身后就是置身在一个上海话的语言环境中,所以咿呀学语开始说的就是上海话,一口话很溜。但是,这一切从上幼儿园开始后一切就改变了,直至今天他已经不会说上海话了,偶尔会说出来几句也是那种洋泾浜,很怪,就像一个外地人学说上海话一样。

现在上海本地学生占比很少,一个班级里最多也就占三分之一,上海从幼儿园开始就是说普通话的,老师说,小孩之间说,而幼儿园里的小孩语言的可塑性应该是很强的,所以普通话他们学起来很快。我家小孩进了幼儿园从零开始接触普通话,三年幼儿园结束,他的上海话基本上已经是废掉了。这期间家里的说话环境不变,上海话为主,老人不会普通话,基本都是上海话和小孩交流。我们则有时候会被小孩带沟里去,他说普通话,有时会跟着他一起说普通话,但主要还是上海话为主。但也就三年,上海话退化严重。

而到小学五年结束,则已经彻底不会说上海话了,小学里本身语文学的就是普通话,所以这普通话是越来越标准,这上海话是越来越不会说。小学里老师接触下来,多数还是上海人,但是没啥用,上课,课后毕竟都是用普通话在交流的,学校里等于不会有啥机会说上海话。而到家后,小孩也已经是完全用普通话来和你交流了。曾经有段时间强制要求家里说上海话,但是已经不管用。不过,有一点,上海话他是能听懂,只是他自己说不来,这上海话的音发不出来。现在家里的奇怪景象就是,一个操着标准普通话的小孩和说着上海话的大人交流,大家各说各的。

而我家孩子的情形,就是我家一亲戚女儿翻版,他们女儿比我家孩子大10岁左右吧,现在读大学中。是不是从幼儿园开始不记得了,但是从她小学开始肯定是不会说上海话的,父母也都是上海人,另外她也是能听懂但不会说。相信在整个上海,目前大多数的上海小孩都是这种状态,被人为的因素阻碍了他们说上海话,导致学生时期不会说上海话。

不过,有一点值得欣慰的事,我亲戚家那女儿读了大学后她会说上海话了。现在亲戚们聚会时,她和我们都用上海话说了,而以前这根本不存在。这或许是因为他们成年了,上海话毕竟是母语,毕竟以前也能听懂,之前的学生时期虽然因为各种因素被人为的阻碍了,但一旦想学想说,还是可以能快速的学会,至少不会非常费劲。

最后希望我家孩子也能恢复说上海话的能力,母语,不应该丢!




全国就上海是个奇葩城市,在上海不说上海话,去过其他城市基本就听不到普通话,上海以前各大学校强制说普通话,现在提倡了问题晚了,为什么晚了啊,人家外来习惯我们本地人去迁就他们了,出去买菜超市有几个听的懂上海话的,入乡随俗懂不,还老说上海人排外,呵呵哒。




我觉得不推广不了上海方言还是因为外来人口比较多,其他地区我不知道,上海闵行这一带说沪语的基本少数了。幼儿园里说上海话的小朋友也很少的。说闵行本地土话的也有,但感觉听起来没有沪语好听啦,小区里都是外地在上海买房的高知,有很多都是大学教授啦。世界五百强的撒高管啦!相比而言,和他们说话就不能用沪语,这样显得我们排外。经常生活在这个圈子有的时候沪语都说的有点吃力了。

像我们单位,以前的领导一般都是上海人,现在上面领导是外来媳妇。然后整个办公室都不说上海话了。我们办公室的90后也是上海的,学校里不说,大学里也不说,现在也在说说个上海话很吃力的。还是不说了。

其实上海话应该保留的,因为是古语的传承吧!个人觉得上海话还是非常好听的。




五十年代就说道:大家来学普通话,到东到西都便当。现在外来人多,自然是说普通话为便。




我以为长此以往下去,阿拉上海宁统统变质,地域性特征将不复存在,这是多么可怕啊?我们祖国地域,方言就是最好的体现。像广州市,上上下下包括电视台做的广告,尽是满满的粤语,地域色彩特浓,值得学习!




首先上海随着发展有领导提出海纳百川,接着海里全是各地精英。精英就是精英,我小时候上海就是全国最好的地方,各地精英打心眼里是羡慕、嫉妒和恨。可惜那时候上海不能来只能在心里意淫,后来领导换成了精英,顿时精英们兴奋不已,磨刀霍霍来上海。领导说不来上海话,精英们更听不懂,所以就以上海话就成了排外的代表,直接被抹杀了,真是悲哀啊!精英们的大量涌入造成了本地文化被扼杀,还拿着冠冕堂皇的理由抹杀,天理不容啊!想想精英们的老家各个说家乡话怎么不说是排外呢? 其实排外是人类的本性之一,不必大惊小怪。适当的导入人口然后融入本地文化和生活才是正确的方法。可惜领导喜欢让海变得更大,结果各种污秽垃圾都进了海。幼儿园和小学都是精英后代上海人不足三成,成了典型的少数人群,说上海话还会被说成排外不尊重精英,真不知道是什么逻辑啊!语言和文化的断层很难后天再补上去,只能在以前的影视作品中回味一下吧!




前两天学校开家长会,以前是我妈去的,这天我去。班级总共29名同学,来了27名家长。老师说了一下学生碰到的问题,希望和家长配合抓孩子的学习。会开了大概半个小时,老师说再下来讨论升学问题。由于外地孩子上海无法升学,所以除了外地孩子家长居住证积分满足上海要求,能升学的和上海本地孩子家长留下来。呼啦啦,我回头一看包括我在内……还剩6个。

上海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皮皮虾资源。被外来人员占用的不像话了。全国都称上海人这个不好,那个不好。我只能说,不是上海本地人不好,而是上海这地方的人不好。素质再高,平均一下都要玩完。

很欣慰,上海自16年10月起,已经采取措施,控制这种局面了。学校不在招收外地学生。大规模拆除违章建筑,大规模外迁劳动密集型低端企业。相对工作少了、住房少了?留在上海生活成本上升,。感到痛楚了,即使自己仍咬牙留在上海工作、居住。但是已不具备条件收留侄子、9外甥女,二舅和老张了,变相的压制了低端人员来沪。严禁路边设摊,食品行业采取准入制度,又能遏制外地老板,把他开的店当某某省某某市某某村某某组驻上海办事处,四哥、十三姨都往上海挤。

总之,上海欢迎您,18年底以前,1600万外地人,离开200万低端人士是可以期待的。




孩子自从进了幼儿园,全程就开始普通话的教育. 本来三岁前可以一口流利上海话的孩子,慢慢的开始只会说普通话.我的孩子是从10岁后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上海本地人必须要会说上海话,练了2年 现在上海话已经很流畅,看得其他父母都很羡慕 我有点小小得意. 只要父母在家坚持和孩子用上海话交流,我相信等他们大了还是能很好掌握上海话.




一,这个和上海的大学师范录取也有关系,原来上海师范大学毕业的几乎都是上海人,这些老师进小学,可以和小朋友讲上海话,现在连这种大学也以录取外地学生为主,上海的学生一半没有受教育的机会,进了职校!二,是认同!我是安徽人,我爸是上海人,考大学出去的,所以我的爷爷奶奶姑姑等都是讲上海话的,我96年来上海,我一句也不会说!我们办公室9个人,2个外地人,2个像我这种情况的,前者二个是来上海N多年,上海话还是一句不会说;我和另外一个,我们二个已经可以用上海读报纸了!我的上海话比办公室二个土生土长的80后要好,一次上海话测试,我的得分也比她们几个都高!我现在个别字眼还是会露马脚,但是要很少用的词。我还见过外国人一口老上海话呢!我们到这个城市,就认同这个城市,要打成一片,必须讲当地话,我开始是洋泾浜,没人嘲笑我,他们会纠正我,我也动脑筋,不断地问,这个怎么说,那个怎么说,他们有时会被我问住!

我老公父母在安徽插队,他小时候在安徽长大,他上海话说得很好,一次去安徽,我吃惊地发现他居然说起了洋泾浜的合肥话。

普通话可以让我们走得更远,方言可以让我们想起我们是从何处出发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上海   方言   排外   安徽   上海人   普通话   幼儿园   外地   上海话   小孩   精英   领导   儿童   孩子   心理   小学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