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黑洞吞噬了的物质去了哪里?被释放到另一个宇宙中去了吗?

如果在太阳底下放一块冰,不出十分钟就化为水,再过一会竟然连水都不见了。小朋友出于好奇,会问家长,冰块到哪去了?

在自然界中,不存在无中生有,也不会由有化无。否则的话,相对于无限长的过去和未来,自然界就会有消失的一天。这对于抽象的外在客观世界来说,是完全不可能的。因此,变化的只是物体存在的形式。之所以某物体消失,那也仅只是由显性的形式转变为隐匿的形式。

由于我们的宇宙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其是一个具体的物体。而且,宇宙并非是刚性的物质。因此,根据“凡是具体的都是有限的”这一认识原则,宇宙必定是由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构成的。因为,构成宇宙的基石,既不能是无限可分的粒子,也不会是有结构的粒子。前者等于无,后者则并不基本。

热能是粒子的无规运动,其是能量的一种。因此,能量的本质是关于粒子运动能力的度量。由于连续的能量会导致紫外灾变,即所有的光线都成为了x射线,所以一定存在着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于是,对该粒子运动能力的度量,就成为能量的最小单元,从而使能量具有不连续性,消除了紫外灾变。

这就是为什么,普朗克在其黑体辐射公式中引入一个量纲为粒子角动量的物理常数h,从而避免了辐射无限大的原因。因为,该常数是最小粒子的本征参量,其意味着该最小粒子是实体粒子,具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于是,根据最小粒子的不可再分的特性,我们就称之为量子。

因此,在宇宙中的所有物体,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其一是离散的量子,具有隐匿的特性;其二是由量子的运动所形成的封闭体系,具有显性的特征。基态量子构成量子空间,激发态量子成为光子,它们都属于能量的范畴;而被封闭的量子,根据封闭的层次,分别构成了基本粒子、原子和分子等,属于物质的范畴。

通常的天体都是由物质构成的。小质量的天体如地球是由分子构成的。之后,随着质量的增大,天体的密度和引力势能亦会增大,使构成天体的物质层次越来越基本。例如,普通的恒星如太阳是由原子组成的,白矮星和中子星则是由基本粒子构成的。

所谓黑洞,就是其密度非常大的天体,其逃逸速度超过了光速。这意味着,该天体不再对外辐射能量。因此,在黑洞中,即便是基本粒子也因量子空间的挤压而解体,还原为离散的量子。这就好比气球被挤爆了,只剩下离散的气体分子。

因此,黑洞与其他天体不同,其不再是由物质构成的天体。黑洞是一个能量球,是能量的耗散结构。其与基本粒子属于同一个层次的量子封闭体系。这种天体,严重地违反了熵增原则,因而是极不稳定的。黑洞是天体演化的终结。

然而,为什么黑洞还会存在呢?维持黑洞的方法有两种,其一是吞噬物质,补充能量;其二是根据隧道效应,对外释放高能量子即辐射x射线。当然,这种做法会恶性循环,吸收的能量越多,黑洞具有高能量子的比例就越大,从而加速了能量的流失。因此,一旦吸收的能量少于辐射的能量,就会使黑洞逐渐变白,直至最终解体,由量子的封闭体系还原为离散的量子。

总之,天体演化的本质是量子存在形式的改变,由封闭的状态逐步转化为离散的状态。就作为宇宙基石的量子而言,其不存在消失的问题,因而也不会进入另一个世界。因为,宇宙是一个由量子构成的封闭系统,在其解体之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物体。




谢邀请!

原创思想,黑洞是一个不能发光的天体,而对一切有着电子性磁场性的物质,就会在其巨大的引力场的作用下而扭曲为不可视性的一种虚空性了。而黑洞是无视着其周围的物质性空间存在的,总是吞噬着其周围空间的物质性天体性的,这样就会使到黑洞内外的空间逐渐逐渐的产生出膨胀性了,而就会不断的扩大其黑洞的空间范围了。同时就会在黑洞内形成出各种各样的物质性天体出来了,而被黑洞吞噬的物质是在黑洞之内而孕育出各种的天体性物质的,而就不是到了另一个宇宙中去了。这可能黑洞在孕育物质性其间,同时亦要吸收物质性的了,所以黑洞就是连光也不会放过的,而就不会发出光来了,是会屏蔽着光以及其它的电子性物质性的了。但不知是不是这样的认为,而下面就交给砖家们继续的讨论吧!




黑洞现在依然是最神秘的天体,所以这个问题没有真正的答案。

但在最新的圈量子理论中,的确有物理学家提出,黑洞有可能是一个异时空通道,被黑洞吞噬的物质,终有一天会被黑洞吐出来,到那一天,黑洞将变成白洞。

图示:与黑洞相反的白洞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中,他指出所有天体都因其自身巨大的质量,扭曲时空。

图示:卫星围绕地球转圈,地球围绕太阳转圈,都是因为受到时空扭曲的影响,要想挣脱这种影响,就需要一定的速度,这被称为逃逸速度,当逃逸速度超过光速时,那就意味着连光子都无法从该天体的表面逃逸,这就是黑洞。


黑洞对时空的扭曲如此之高,甚至可以导致时空回到黑洞表面,这就意味着在特定范围内,连光闯入该区域都无法逃脱,有可能永远围绕着黑洞转圈。这就是黑洞名称的由来,黑洞堪称宇宙终极陷阱,毕竟真空光速就是宇宙中的最快速度。因此,许多物理学家相信,黑洞周围的的确确被一圈光围绕着,这就是想象中的黑洞光球层

图示:左围绕黑洞运转的光,它们被黑洞附近扭曲的时空限制,无法离开黑洞。右图解释黑洞的光球层是如何形成的。


从远方射来的光,从黑洞附近经过时,受到黑洞附近时空扭曲的影响,其行进路线也程度不同地被扭曲,在距离恰好合适的地方经过,那么光就会像围绕地球运动的卫星一样,围绕着黑洞转圈。当你掉入到光开始转圈的范围中时,那么你将看到自己的后脑勺,到那一刻,你就知道自己再也无法逃脱了。


黑洞的量子力学悖论

图示:左图,坠入黑洞的物质将最终坠入黑洞的中心奇点,但黑洞真的有一个奇点吗?


但当前的最大问题是,对黑洞的研究发现,黑洞和量子力学之间存在严重冲突。因为,在传统理论中,所有坠入黑洞的物质将塌缩到一个奇点中,所谓奇点就是一个无限小的一个点,但首先无限小这样的东西在量子力学中是并不存在的。黑洞不仅是一个宏观天体现象,同时它又必然涉及到量子世界,因为黑洞的中心点不可能是某种宏观物体,只能是量子世界中的某种存在。所以,黑洞必须同时满足宏观和微观世界的物理学规则。随着黑洞越来越可能是一种真实存在于宇宙中的天体,而不仅仅是一个推测一种假设之后,这个问题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除了无限小悖论之外,量子力学还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那就是信息永远不会被破坏,这个原则非常重要,因为它涉及宇宙中事件发生的因果律和能量守恒。可黑洞的奇点显然将破坏一切,进入黑洞的信息将被黑洞的奇点彻底摧毁。这个难题被称为黑洞信息悖论。


所以,必须想办法解决。


不同的物理学家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其中之一,就是圈量子引力提出的黑洞变白洞方案。

在圈量子引力中,首先不存在无限小的奇点这种奇怪的东西,它武断地规定,物质的最小体积只能是普朗克体积,即10^-99立方厘米。


在这个基础上,最近,鲁道夫·甘比尼和豪尔赫·普林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的最新文章指出,黑洞似乎可以成为通往未来的一个奇特的时空隧道。意思是被黑洞吞噬的物质,其实在沿着一条时空隧道前进,然后被喷出,由于黑洞巨大引力导致的时间减速效应,对于这些物质而言的一瞬间,外界的宇宙可能已经经过数百万千万亿年,到那时它们会从黑洞中喷涌而出,而黑洞也就此转变成所谓的白洞。


欢迎关注,伴您解读最烧脑的问题,并紧跟最新科技前沿

谢谢点赞*_*




由于光无法逃离黑洞,我们无法知晓被事件视界(黑洞表面)隔开的黑洞内部是怎样的。也正因为如此,虽然广义相对论早就预言黑洞的存在,但至今我们还没能直接观测到黑洞,间接的证据倒有不少。

根据广义相对论,黑洞不像行星、恒星这样的天体具有实体,它们是由事件视界包裹的空荡荡空间,其中心是一个体积无限小但密度无限大的奇点,黑洞的质量都在那里。由于强烈的引力坍缩效益,当时组成物质的所有原子甚至中子都被无限压缩,所以奇点中的物质完全不同于我们通常所说的物质。对于黑洞,只有质量、角动量以及电荷这三个物理量可以被观测到。

从现有的理论来看,当物质被黑洞吞噬时,它们会被黑洞强大的引力撕碎,它们自身所具有的物理信息都会被抹去。碎片将会穿过黑洞内部的空无空间,并最终掉进奇点之中,使得黑洞的质量变大,这也会增加事件视界与奇点的距离。

广义相对论还预言,宇宙中存在一种与可以吞噬一切物质的黑洞恰好相反的天体——白洞。任何物体都无法靠近白洞,这种天体一直会向宇宙中喷发出物质和能量,其来源可能正是黑洞。

爱因斯坦当年在研究广义相对论的引力场方程时发现,黑洞和虫洞的奇点可能会通过虫洞连接在一起。那些被黑洞吞噬的物质经由奇点被转移到位于宇宙另一端的白洞中,然后被白洞喷发到宇宙中。

当然,这一切还只是猜测。目前对黑洞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并且天文学家也没有在宇宙中发现白洞存在的有力证据。




黑洞是宇宙中引力最强的天体,任何天体或者物质,只要来到黑洞附近,都会被它吸入其中,就是秒速可达30万公里的光也是如此,并且几乎永远没有再出来的可能,所以黑洞也是宇宙中最让人觉得恐怖的存在。

宇宙中的大部分黑洞都属于恒星级黑洞,它们都是由大质量恒星引力塌缩后形成的,这样的黑洞虽然个头儿都很小,并只有10公里左右,却可以轻松吃掉围绕它们运行的直径上万公里的行星,就是体积达几百几千万公里,甚至比它质量还大的恒星靠近它,它也照吃不误。

那么被黑洞吸入的物质都去了哪里呢?目前我们只能认为物质都进入到了黑洞里面,只是黑洞的引力太强了,光线都无法传出来,所以我们不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样子,也不知道物质这里面是什么状态。

黑洞吸引物质和行星和恒星级天体吸引宇宙中的物质在本质上没什么不同,我们的太阳系本就形成一片星云之中,本来由气态分子和尘埃组成,他们先是凝聚成了小行星级别的天体,哦不断的碰撞融合,形成了行星级的天体,这时天体的引力就很大了,吸引了更多的物质融合进来,就形成了恒星,太阳集合了太阳系中绝大多数的物质,在太阳系可见物质中占比达到了99.86%,直径约139万公里,在它的形成过程中,它曾经将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等天体都吸收过来,才有了如此巨大的体量,那么这些物质来到太阳上之后又成为了太阳的一部分,原则上就已经很难再跑到外面去了,不过由于太阳内部时刻进行着核聚变,所以有些物质可以转化成光和中微子等以能量的方式再辐射出去。

但是黑洞却不会发生这些现象,因为它的引力强到连光也不可能发出去,虽然有霍金辐射也可以向外辐射一部分物质,但是霍金辐射出去的物质量极其微小,而且并非从黑洞内部辐射出去,因为霍金辐射现象都发生在黑洞的视界边缘。

物质进入黑洞之中,会不会也像陨石降落到太阳或者地球上这样,接触到一个实质的天体表面呢?通常认为黑洞并没有实体的表面,但有些理论物理学家认为黑洞的里面有一个奇点,这个奇点才是物质最终到达的地方,就是说进入黑洞的物质最终都会汇聚到这里,但是科学家们通过数学计算发现这个奇点的体积几乎为0,因此有人将黑洞的奇点解释为密度无限大,体积无穷小,然而这个小到难以理解的点却集合了黑洞中的绝大部分物质,当物质都汇聚到黑洞中奇点时,恒星级黑洞的奇点质量至少可达3个太阳,而星系级黑洞的奇点的质量至少太阳质量的万倍以上,有的可达太阳质量的几百亿倍,很难想象体积如此小的地方可以集合这么多的物质量。

由于黑洞内部几乎是一个完全封闭的世界,里面的物质几乎不可能再逃出来,而且里面的时空和外面的宇宙完全不同,很多的物理法则也会在里面失效,因此我们或可以认为每一个黑洞的内部都是一个单独的世界,这个世界中到底是有着怎样的情况,我们甚至可能永远无法知晓。




被黑洞吞噬了的物质去了哪里?被释放到另一个宇宙中去了吗?

主流猜想:到奇点上去了,而奇点已经不是我们世界的玩意了。

黑洞奇点被定义为黑洞中心一个体积无限小,温度无限高,曲率无限大,密度无限大的点。首先这个体积无限小,就有很多人无法理解,到底是多小?量子力学对我么世界上最小的事物给予了一个定义:普朗克尺度。

量子力学认为,人类认识的最小尺度只能够到普朗克尺度为止,这是由于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小于普朗克常数的尺度是不可观测的,因此是没有意义的。普朗克常数为h=6.62607015×10^-34J·s,基于普朗克常数得到的普朗克长度是有意义的最小可测长度,其计算公式为:

也就是普朗克长度约1.6x10^-35m,电子的数量级约10^-15m,普朗克长度比电子还要小20个数量级,也就是小万亿亿倍。

但奇点无限小,肯定是小于普朗克长度了。

因此人类所有的理论都在那里失效,失去意义。正是基于奇点的无限小,在奇点包裹的范围,当然就无法计量其密度和曲率、温度了,这些只能是无限大。

我们打个比方就可以理解了。恒星死亡形成的黑洞一般最小在太阳质量3倍以上,这些质量都龟缩到了一个比电子还小无数倍的奇点上,它会是什么物质形态呢?即便一个地球质量,或者说一个人的质量缩小到普朗克尺度还要小不知道多少倍的尺度,你能够知道这个密度有多大吗?哪怕一个温度36.5℃的人缩小到那么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温度可以估量吗?引力曲率在这个奇点的表面可以估量吗?

所以奇点的所有其他“无限”性质都是从“无限小”这个前提得来的。

那么,这个奇点既然不是我们世界的东西了,龟缩到奇点里巨大的物质质量到哪里去了呢?当然也不在我们这个世界了,到了另一个时空去了。不管这个时空是零维,还是5维,乃至11维,都不再属于我们了解的世界。

因此有一种观点认为,奇点是我们世界与超时空世界的分界线。

所有物质坠落到奇点后,从那个“点”突出到了另一个世界。当然另一个世界是什么样子,到了那边的物质成了什么样子,我们无法知道。

我们知道的是,这些物质的质量、电荷、角动量影响还保留在我们世界,因为黑洞有一个视界,也就是史瓦西半径,是一个球形的临界半径。这个史瓦西半径是与质量成正比的,适用的公式是:R=2GM/C^2

这里,R就是史瓦西半径的值,G为引力常量,M为黑洞质量,C为光速。根据这个公式,太阳史瓦西半径约3000米,地球史瓦西半径约9毫米。这个公式告诉我们,观测到了黑洞的史瓦西半径,就知道了黑洞的质量;同理,根据黑洞引力效应,计算出了黑洞质量,也就知道了黑洞史瓦西半径大小。

黑洞本来看不见,但由于它留下了蛛丝马迹,就露出原形。

进入黑洞的物质都被黑洞“包裹”了,连光也逃不了,因此进了黑洞,就似乎是到了“阴间”(看不见的超时空),但它留下的“案底”依然在“阳间”。

这个“案底”就是质量、电荷和角动量,黑洞不见了,但黑洞质量的影响还在“阳间”,会对它周边的时空和物质造成扰动,如在其引力范围的附近有天体物质,就会被吸过去,围绕着黑洞视界(史瓦西半径临界处)高速旋转,形成高亮度的吸积盘,碰撞激发出亮光高能射线被人类观测到。

这就是黑洞留给我们世界的蛛丝马迹,根据这个特质,我们可以认为,即便是黑洞所吞噬的物质去了另一个宇宙,但也没有被“释放”走远,还在我们宇宙的“附近”,这样才能够被我们所感知。

既然奇点是一个时空连接点,物体从那里去了另一个世界,为什么质量、角动量、电荷影响力还留在我们世界呢?因此这个说法也还有诸多待解决的矛盾。

对于宇宙起源、时空结构以及黑洞奇点等问题,还是科学家们在摸索中的问题,尚无定论。量子力学和弦论似乎给物理界带来一线曙光,能否有所突破,还得拭目以待。

个人观点,感谢阅读,欢迎讨论。

时空通讯原创版权,侵权抄袭是不道德的行为,敬请理解合作。




01

黑洞和另一个宇宙

黑洞是宇宙中非常神秘的所在,因此,也成为很多人最感兴趣的天体。

目前来说人类的确能通过引力现象“感觉”到黑洞,甚至“拍摄”了黑洞的第一张照片,但是,整体来说,对于黑洞现存的大部分理论都还只是“猜想”——甚至,黑洞形成的原理也是有一些猜测和假设存在的。

至于问题中所提到的“另一个宇宙”,它的存在与否在目前来看,更是毫无头绪。

因此,这个问题目前并没有真正正确的回答。

02

黑洞蒸发

但是,霍金曾经计算发现,黑洞是存在物质溢出的——这就是著名的黑洞蒸发理论。。

黑洞的边界称为“视界”,就连光也无法逃脱黑洞的束缚,所以我们只能看到这里,这就是视线的边界——“视界”因此得名。

曾经我们认为,所有被黑洞吞噬的物质,都会通过视界进入黑洞,再也无法出来。

但是,霍金的研究表明,在进入视界时,物质粒子可以在不确定原理的作用下,通过一个“通道”,“跑”出黑洞,不断溢出,形成辐射。

越小的黑洞,蒸发越快,寿命甚至只有几秒钟;

越大的黑洞,蒸发越慢,寿命可以长达上百亿年。

03

结论

根据黑洞蒸发理论,黑洞吞噬的物质,通过蒸发辐射到宇宙中了。

黑洞是有寿命的,当黑洞没有了物质补充,当黑洞完全蒸发,那么这个黑洞就寿终正寝了!

这里,完全不需要另一个宇宙这种概念的出现。




这个目前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因为目前我们对黑洞所了解到的很多都只是停留在理论上,并没有经过实验验证。至于多元宇宙理论目前也只是猜想。

黑洞是宇宙中引力最强的天体,目前科学家所观察到的都是大质量黑洞,而且几乎所有星系中心都有存在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按照恒星的演化理论,当一颗恒星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7倍以上时,其在生命的后期,会以超新星爆发的形式形成黑洞。科学家们还猜测,宇宙中有部分黑洞诞生于宇宙大爆炸初期,被称之为原生黑洞,不过目前我们并没有办法区分。

按照科学家的理论,黑洞的中心是一个奇点,黑洞的体积几乎为零,那么密度就会趋于无限大。通常我们衡量一个黑洞的大小是以质量为标准的。黑洞能够吞噬一切包括光,即使质量比黑洞大的天体也能够被黑洞所吞噬。

进入黑洞视界范围内的物质都会被吞噬,至于这些物质去了哪儿,会不会到另一个宇宙,目前不得而知。有科学家猜想存在一种被称之为“白洞”的天体,黑洞吞噬物质,而白洞则向外喷吐物质。所谓的视界又可以称之为黑洞的边界,质量越大的恒星其视界半径越大。

根据霍金的理论,黑洞在吞噬物质的时候也会向外界辐射少量粒子,这被称之为霍金辐射。黑洞会因为霍金辐射质量逐渐变小,但这也是理论假设。

如果黑洞吞噬的物质到了另一个宇宙,那么黑洞的质量肯定就会降低,这与现有的天文观测不符。事实上,科学家们发现的超大质量黑洞,都是从小黑洞逐渐增长起来的。由此可见,黑洞所吞噬的物质还存在于视界范围以内,也就是说还在我们这个宇宙中。

以上纯属科学探索菌的个人观点,若有更多真知灼见,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下方留言。一名自然科学爱好者,长期从事科普问答创作,欢迎关注我。内容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您的点赞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黑洞是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预测的一种天体,形成原因其实就是因为质量太大导致引力太大从而逃逸速度超过了光速,因此光无法飞出黑洞的引力范围,黑洞也就成了黑洞。

计算表明3.2倍太阳质量以上的恒星在生命末期会因为引力的原因不断向内坍缩,最后变成一个引力极大的球状黑洞,其实任何物质只要质量足够就都能变成黑洞,而黑洞会吸收史瓦西半径之内的所有物质,因此黑洞也被称为宇宙马桶。


但是黑洞吸收的物质其实并没有消失,在我们的宇宙中物质总量是保持不变的,被黑洞吞噬的天体只是内黑洞的引力撕碎成基本粒子然后向着黑洞奇点跌落了而已,这些基本粒子的质量之和仍然是天体的质量,黑洞在吞噬完毕之后自身的质量也会增加,并且黑洞周围的量子涨落也会让黑洞的质量不断减少,最后整个黑洞蒸发在宇宙中。

基本粒子就是我们宇宙的积木,我们能看到的物质都是基本粒子组成的,黑洞只不过是把物质撕碎变成基本粒子然后吞噬而已,物质本身并没有消失,也并没有被释放到另一个宇宙之中。

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在我们的宇宙之外还有其他宇宙,平行宇宙和多重宇宙目前还只是一个概念一个猜想。




被黑洞吞噬了的物质去了哪里?被释放到另一个宇宙中去了吗?

黑洞是一种极其吝啬的一种天体,从一般意义上来理解它只吞不吐!当然霍金认为它存在辐射而将这种辐射命名为“霍金辐射”!当然我们也无法获得实地观测的证据,就假定它有辐射吧,那么也不知道要辐射到猴年马月才能释放完!但有很多朋友却认为它是一个通道,另一端是一个白洞或者是另一个宇宙.....那么是这样吗?

假定黑洞是虫洞的入口,理论上我们应该无法观测到无限增加质量的黑洞,因为它只是一条隧道,假如所有的车辆都堵在隧道里,那么隧道就报废了!但现实情况就是黑洞的质量越来越大,堵在里面的物质越来越多,难道是黑洞隧道建造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流量?那是不是现在赶紧扩建一下?

假定黑洞的另一端是白洞 那就更好玩了,这似乎会有两种情况,一是黑洞质量同样不会无限增加,二是另一头的白洞不断堆积物质超过奥本海默极限(3.2倍太阳质量)后将重新坍缩成黑洞?那这个黑洞的白洞又是哪一端口呢?似乎又将成为蛋和鸡的问题!

假若黑洞通向另一个空间,其实黑洞还真的是通向另一个空间的,而且还是我们所熟悉的黑洞内部空间,时间和空间都极度扭曲到了奇点的世界,当这和我们想象中的宇宙不一样,它是独立我们宇宙中存在的一个BUG,一个物理定律都失效的区域,我们不知道如何形容这样的地方,但至少我们可以不去!

回到开头,黑洞就是我们宇宙中一个普通天体,它哪都没去,也没通到哪去,但确实是宇宙中不可磨灭的存在,没有天体拿它有办法,无论它在哪个阶段,只要是恒星型黑洞它就有机会长成巨无霸,而且很简单,因为它不挑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普朗克   霍金   黑洞   无限小   宇宙   基本粒子   奇点   物质   天体   量子   恒星   引力   粒子   视界   质量   科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