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一天要吃三顿饭,为什么不延续古人一天两顿饭的传统?

你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确实有很多闲人、老人都是吃两顿饭。饿了就喝点杂粮粉碎的米粉好了,对身体还没负担挺好的。

年轻人,小孩子,工作的人是不行,他们需要能量的。




原因很简单,不吃饿呀。

现代人节奏快,消耗大,一天工作带玩儿甚至超过18小时不睡觉,这么长时间如果只吃两顿饭的话,那肯定会饿的,因为食物吃进去到消化完成消耗掉,也就是3-5小时,所以吃3顿的正常的。

古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消耗没有现代人这么大这是其一,古人物质条件匮乏,吃不起也是一个原因,古人很多时候只是维持“活着”,不像现代人不但要吃饱,还要吃好吃出健康。

社会发展了,肯定带来很多方面的变化,以后科技发达了,说不定人每一天只吃一顿饭了呢,都是根据身体的需要来的。

其实即便是现代人,也有每天只吃两顿饭,所谓“过午不食”的,习惯了也不是不行,这是对自己有某种要求,刻意这么做的,我身边的佛教徒就有这样的人。

吃饭只是补充身体能量的方式,和身体能量的消耗和控制有密切关系,吃几顿就看你的能量补充和管理水平了,你觉得呢?




不上班,不干活,一天吃两顿饭,而且自己做饭吃,吃好吃饱,完全没问题。自己做两顿饭的能量,抵得上买着吃三顿饭的能量。




秦汉以前人们一天只吃两顿饭。由于农业不发达,粮食有限,即使两顿饭也要视人而待。《墨子·杂守》说,兵士每天吃两顿,食量分为五个等级。

第一顿称“朝食”或“饔”,在太阳行至东南方(隅中)时就餐。第二顿称“飧”或“食”,在申时(下午四点左右)进餐。对于进餐时间,古人讲“食不时不食”(《论语》)。

在不应进餐的时间用餐,被认为是一种越礼的行为或特别的犒赏。如《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听说刘邦欲王关中,曾怒而下令“且日享士卒”,借此犒劳将士,激发士气。

汉代以后,一日两餐逐渐变为三餐或四餐。并且,三餐开始有了早、中、晚饭的分称。早饭,汉代称为寒具,指早晨起床漱洗后所用之小食。至唐代,寒具始有点心之称。

《能改斋漫录》云:“世俗例以早晨小食为点心,自唐时已有此语。”至今,我国许多地区仍称早饭为早点。午饭,古人曾称之为“中饭”或“过中”。

一日两餐时,人们认为“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始”(《孟子·滕文公上》),用过飨食,便意味着一日时间的流逝。而今天人们常用“一日三餐”之词来表示对时光的不同情感,其中包括惜时者的感慨。

在宋朝之前,老百姓一天只吃两顿,只有皇室四餐,诸侯三餐。西汉时,给叛变被流放的淮南王的圣旨上,就专门点出,"减一日三餐为两餐"。这归功于宋代经济的繁荣,除了酒肆之间不再如唐代被约束在市坊中间,夜市晚上不实行宵禁,晚上夜生活丰富,所以才加一顿晚饭。






这种提问纯属幼智又愚蠢的话题




人是需要适应生活的,现代人要上班,作息时间和古人不同,吃饭时间肯定不同的。如果不上班,一天吃两顿也是可以的。

并不是所有人都是一天吃三顿饭的,也有吃两顿饭的,还有吃四顿饭的。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古人一天两顿饭的传统,在有些农村还是在延续着的,早上十点左右吃早饭,下午四点左右吃午饭。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粮食多




古代人一天吃两顿饭,是因为古代的生产力低下。现在的人粮食亩产1000多斤都是很正常的。古代的人粮食别说是古代了,就是我们现在民国时期的。粮食在亩产200多斤左右,要是遇到灾荒更是少的可怜。由于现在科技发达,有化肥用化肥还有好的粮食种子培育出来的。还有古代的时候,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现在条件非常的好,主要出现了电,还有电灯这种高科技产品。我们的夜生活就非常丰富了,正常的话年轻人晚上十一二点或者是一两点钟不睡觉都很正常,你让他们一天吃两顿饭也是不现实的。一天吃三顿饭就都是现在人的需要,因为科技发达了嘛,还有丰富的夜生活。




因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他们那时代太饿了想让后代多吃点,顺便也促进下经济增长,岂不知造成多少大肚腩。[大笑]




古代缺吃的缺粮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项羽   现代人   古人   亩产   小食   汉代   夜生活   早饭   三餐   消耗   粮食   能量   古代   身体   传统   美食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