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你都听过什么吆喝声?

我现在65岁了,看见提问,想起了童年,想起了爸爸妈妈,想起了小时候的火伴,小时候身边的那些人,想起了我童年时的老家,可息,那些过去在身边的人,都不在了,过去的小火伴们,也各奔了东西,过去的老家,变了大样,那时的吆喝声,我历历在目,拿头发,换糖吃,喝浪挑子,拿鞋底,换打针,换小针,换付线,鞠锅,鞠冫盆,鞠碗,摸剪子,抢莱刀,记忆最深的吆喝,就是林村的一位老太太,挑担子吆喝着,拿粮食换羊提,一毛五一个,后面跟着一群小孩,都想吃,可没钱买的情景。过去,哪能给现在比呀,国家发展快,现在都过上了,有吃有喝的好日子,特别是,现在的童年,想吃有,想玩有,只剩下天上的星星,没摘下来了。









“磨剪子唻,抢菜刀”。(老艺人走村串户喊的,现在还有)[捂脸][耶]




哈哈第一个记忆犹新的就是这个声音.牛奶冰糕,冰糕三分。那个时候人们挣得工资又少所以价格很便宜的,第二个是这个声音,敲锣的声音,谁打酱油儿.酱菜厂哎酱油儿来啦啊!第三个想起来的是这个弹棉花吆喝声,弹花弹套的嘞来呀啊!弹棉花的声音很好听,烫烫的去抢起趟趟的去抢起。当然啦还有很多别的地方也会有很多各种带着方言的吆喝声,嘿嘿,我想这可能跟当地的方言有关系如果带上方言的话,吆喝出来会是千姿百态,不是本地的人极其难听得懂的。




小时候听到最多的是卖东西的吆喝声。我的家乡挑担(或摆摊)卖东西的吆喝声,很有特色。

卖豆腐的:“割豆------腐!”(“腐”喊出来是“fo”)

卖凉粉的:“打凉粉------!”

卖炒凉粉的:“热嘞凉粉------!”

卖水煎包的:“热嘞包子------!”

卖丸子的:“丸子汤啦-----!”

卖酱油醋的:“打酱油打醋-----吧”(“吧”喊出来是“bo”)

卖菜的:“抽-----葱,卖韭菜,黄瓜、瓠子、老白菜!”

卖甘蔗的:“大甘蔗,小价钱,吃不吃来看看!”

还有买东西的,最主要的是买辫(用麦莛编织的长带状物,用以制草帽、草篓等物品)的:“买辫儿------!”

也有一些卖东西的不吆喝,而是用特殊的乐器制造音响。

卖油的,拿一个约一尺长,半尺宽的木制梆子(掏空,类似木鱼),敲打出“邦、邦”声。

卖布的,拿直径七、八寸的蒙皮拨浪鼓,摇动发出“卟咚、卟咚”声。

卖针头线脑杂货的,拿串着一面小鼓、一面小锣的“拨浪鼓”,摇动发出“叮咣、叮咣”声。

还有不喊、不发声,而拿着一个特殊标志的,如摘猪、骟狗的,拿一根长竿,弯曲的竿头上栓两根红布条。




小时候就对一种吆喝声最敏感,那就是每年的夏天,一个皮肤晒得很黑阿姨,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后托架挂着一个白色的木制箱子,上面盖着小棉被。边走边喊,冰棍,三分,五分,一毛的。有钱就会买一颗冰棍,没钱就会目送她消失在小巷中。




最普遍最有影响的当属磨剪子戗菜刀了,其实过去的小商小贩都不用吆喝,不同的行业用不同的工具发出不同的声音,大家就知道是做什么买卖的啦




哎呀,看到这个问答真的回想起小时候的吆喝声,因为今年我,已经 65 岁了,看到这个问答多想回到小的时候啊,听到的熟悉的吆喝声太多了,

冰棍儿三分 ,臭豆腐酱豆腐,有破烂儿的卖,锔盆锔碗,锔大缸,磨剪子来抢菜刀,哎呀,太多太多了

当今的社会,这些熟悉的声音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多想听到这些熟悉的声音呢,那是不可能了

因为现在社会发展的太快了,信息网络时代,真的太发达了,我们这些老年人真的是跟不上了




赊小鸡了、收酒瓶子了、抢剪子来磨菜刀、焗盆子焗锅、拿破烂来换针换线、打酱油来打醋来、收玉米来、收破烂来。还有很多很多,想不起来了。




最多的是豆腐,那个腐音拉的特别长,其次就是酱菜酱豆,那个卖酱菜酱豆的女人是邻近村的,她老公在酱菜厂上班,去酱菜厂批发一点,然后这个女人每天拉个架子车挨村卖酱菜酱豆,其次就是磨剪子炝菜刀的,后期岀现收破烂换东西的,庵小猪的,换油的,夏天卖冰糕的多,到冬天卖萝卜白菜大葱粉条的,那时候换蒸馍也开始岀现了,用粮食换或者是钱买都可以,天天基本上都有就是豆腐豆芽的叫卖声。




补锅的,补套靴的,买镰刀的,买豆腐脑的……

补锅的吆喝声,一般在快接近傍晚响声,吆喝悠长,粗犷,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补锅匠挑着一个担子,一般选在人口居住集中的屋场门口开干。陆陆续续,有中年妇人、老嬷嬷,从家中走出,手端大铁锅,小铁锅,送至补锅匠面前。此时补锅匠的火已经烧起来了,他的周围站满了看热闹的人,小孩子居多。有的小孩越站越拢,差不多将头够到补锅匠的面前,看得聚精会神。一会儿,锅补好!孩子们一哄而散,模仿补锅匠的吆喝声:补一一锅一一啰嗨

补套靴的老头,挑着两个木箱,走路一颤一颤的,吆喝声像他的走姿,也一颤一颤,好像没吃饱饭的样子。调皮的孩子也在一旁接腔,“补一一套靴啰!补字拖得老长老长。

卖割禾镰子的老头,吆喝声则细声细气,他是邻县来的,他不喊卖,而喊“放禾镰一一”,他来的时候,经常是“双抢”前的某个中午,农家要准备卖镰刀割禾,他恰好来了。

众人围观,老头一下子“放”出好多禾镰。他带有一种神秘色彩,而且从不收现金。只留下一句神秘的预言,便消失了。有点神龙见首不见尾。

卖豆腐脑的老头是本村人,他一大清早就挑着担子,走家串户,一边走,一边喊,“豆一一腐脑一一”。他的吆喝声熟悉而亲切,喊一声就足够,女人,嬷嬷,小孩子,手捧搪瓷碗围拢去。老人早已在屋场门前的空地上放下担子,他动作娴熟,麻溜,舀出一勺勺豆腐脑,将一个个搪瓷碗装满。

那个早晨,家家户户的饭桌上,都有一碗豆腐脑汤。我们老家豆腐脑是做菜的,条件好的,剁点瘦肉沫,打个鸡蛋花,掺入豆腐脑中,烧开,入盐酱油味精葱花,是一道不错的菜。

当然,乡下还有些吆喝声也是令人记忆犹新的,比如,阉鸡,劁猪,收破烂,货郎担,等等吆喝声,曾使乡间热闹,喧嚣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补锅匠   小时候   冰糕   豆腐脑   剪子   酱菜   凉粉   担子   菜刀   酱油   方言   豆腐   老头   熟悉   声音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