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院士走了,谁将继续拿起利剑斩妖魔

2021年5月24日上午10点,袁隆平遗体告别仪式在湖南长沙明阳山殡仪馆铭德厅举行。现场人来人往,鲜花成行。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半个世纪,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先生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世界。

袁隆平院士走了,谁将继续拿起利剑斩妖魔

袁老仙逝,联合国经社事务部评价,“袁隆平研发的杂交水稻,使数百万人脱离了饥饿,他是‘真正的粮食英雄’。”联合国官微发文称:“袁隆平院士为推进粮食安全、消除贫困、造福民生做出了杰出贡献!国士无双,一路走好!”

从史前人类到今天,我们的粮食战略安全和粮食自给从未真正解决,新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为了解决城市人口吃饭问题,实施剪刀差政策。为了解决粮食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整个社会吃大锅饭。大搞人民公社运动和上山下乡运动,知青回城要吃饭就搞市场经济。粮食的紧张直接导致粮票在1993年才被正式废除。

票证制度是扭曲的市场制度,它通过行政手段强制打破了正常的供求矛盾定价的逻辑,使得票证比货币更值钱,倒卖票证的黑市取代了正常的交易秩序。粮票作为结束最晚的票证制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即使在票证制度结束后的今天, 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垄断世界粮食市场、恶意哄抬量价格人为造成粮食紧缺使其莫取暴利 。中国粮食还不能完全自给的今天,我们要维持高位粮食储备,粮食战略安全和粮食自给的问题,任重道远。

袁隆平院士走了,谁将继续拿起利剑斩妖魔

你能想象在一个缺少东西吃的情况下,可以继续扎紧裤腰带继续搞生产的情景吗?粮食安全就是天大的事,粮食安全不能掌握的话,分分钟搞垮你整个国家,今天我们首先就要扒开垄断资本下的粮食吃人的历史。这些利益集团通过无缝的纵向联合,控制了从基因到超市货架的整个粮食体系,而这个利益集团通过政治献金和直接派出政府代表控制、经济控制和大量的广告宣传,已经捕获了政府、市场和消费者。目前掌握全球粮食运销的是4家跨国公司、四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即美国ADM、美国邦吉、美国嘉吉、法国路易达孚,业内称之为四大粮商。人们习惯根据他们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把这四家称作“ABCD”四大粮商。这四个占据世界粮食交易主要份额的粮食集团行事低调,关于他们的新闻并不算多,但是他们对于世界粮食环境的作用却没有人能够小视,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告诫世人: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要说四大粮商控制了人类,多少有些玩笑,但是对于粮食的控制却是不争的事实,了解他们对于我国粮食产业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总结性效应。

下面我通过对ABCD四大跨国粮商的介绍分析,以及跨国粮商对中国市场的争夺,希望能够帮助大家透过生活中琳琅满目的商品的表面,发现其背后隐藏的跨国企业的身影,深究市场中各方利益的争夺拉锯战。

袁隆平院士走了,谁将继续拿起利剑斩妖魔

ABCD何许人也?

ABCD四大粮商,即美国ADM、美国邦吉、美国嘉吉和法国路易达孚,根据首字母人们习惯上简称它们为ABCD。它们垄断了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是当今世界最有名的四大粮商,也是四家百年跨国粮商。四大粮商的经营范围遍及从粮食种植到仓储、运输再到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并辅之以金融等支持性服务,而其产品更是囊括了谷物、油料、食品、饲料、生物燃料等门类。除了ABCD四大粮商之外,美国孟山都也是赫赫有名的农业巨头之一。孟山都致力于种子和农业基因技术研究,当前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转基因作物研发的相关技术都已经被孟山都等少数公司控制。显然,寡头垄断的格局在世界农粮领域已经形成,这些企业的经营目标不是利润,而是攫取高额的垄断利润。

面对主要的外部利益相关者,这些跨国粮商已经完全占据了主动地位,《环球财经》杂志的编辑鲍迪克在2008年7月发表的题为《粮食政治》的文章中,引用了美国密苏里大学农业社会系教授赫佛南的观点:不同粮食生产者之间兼并、接管和联盟,组建了更为集中的粮食产业集团。

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2010财年上半年,美国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达到106亿美元,增长近30亿美元。中国成为美国农产品的第一大出口市场。由于看好“中国机会”,美国的跨国公司已经开始投入巨资进行战略布局。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美国、日本及韩国几家企业组建的合资公司,正投资两亿美元在美国西海岸兴建全球规模最大的粮食出口基地,该出口基地的目标是中国等亚洲市场。

美国企业眼中的“中国机会”对中国意味着什么?首先是中国的粮食安全将受到挑战。一是外国农产品的进口无疑会对中国农民和企业造成冲击,因为美国并不满足于目前的对华农产品贸易顺差,他们还野心勃勃地盯着中国大宗农产品市场。目前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正就一项申诉进行调查,针对的就是中国的粮食进口仅限于几种产品。中国的粮食安全面临的第二层挑战,是跨国粮商在中国粮食产业链上的投资布局。据调查,丰益国际和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简称“ABCD”)四大跨国粮商都把中国作为企业扩张的重要目标,逐步在中国国内建立了上下游完整的粮食产业链。

中国作为世界新兴的高速增长市场,自然成为各跨国粮商的必争之地。邦吉在中国经营三家大豆加工企业,并且在上海成立了贸易公司从事大豆进口业务,并将中国国内的玉米、小麦进行出口。ADM在中国设立了动物饲料加工厂,并成立了贸易公司从事卵磷脂、黄原胶、酸化剂等特种食品成分的销售。嘉吉在中国的业务范围更是广泛,包括农业服务、嘉吉农业供应链、嘉吉食品配料和系统、嘉吉动物营养、嘉吉金融服务、嘉吉能源、运输及工业贸易等,在北京、上海、香港、天津、南京、镇江、武汉、成都、佛山等大中城市成立了多家涉及饲料、玉米工业、生物工程、食品、油籽、贸易等业务内容的公司。路易达孚是第一个向中国出口棉花的国家。中国加入WTO后,也成立了有农业贸易权的第一家国外跨国企业,在中国从事棉花、糖、油籽压榨等谷物和油脂业务以及进出口贸易业务。

通过上面对ABCD四大粮商在中国的发展情况我们可以看到,这四家企业尤其是嘉吉,已经在中国的农粮市场领域拓展了很深的势力范围,留给我国企业的机会又剩几何呢?国内的农粮企业如何应对这些实力强劲的跨国粮商对中国市场的冲击,我国政府如何在遵守市场经济运行原则以及WTO规则的前提下对这些跨国粮商实施有效的监控,以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是我们现在、今后必须面对的非常严峻的问题。

我们可以看到,国际粮商巨头凭借其资本、品牌、技术等优势,从原料供应、仓储物流、生产加工到市场渠道各个环节,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扩展,对我国国内的农粮市场也造成了全链条冲击。这些跨国粮商在给我们带来资金、技术、品质的同时,也对我国的中小企业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除了像中粮这样实力雄厚的国企还能与之较量一番外,很多企业被迫关闭或被收购兼并,我国的粮食安全也受到了威胁。

相信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只在中国存在,很多新兴国家在市场逐步开放过程中,必然会面对国外成熟的跨国企业对国内市场的侵袭。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在全球化进程不可逆转的情况下,新兴市场国家如何在开放市场的同时保护国内脆弱的经济体,维护自身的粮食安全、经济独立,是每个国家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警惕美国的“粮食武器”

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就把粮食、石油、地缘政治作为外交政策的核心。他的一句名言被人们广泛引用:“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粮食成为主导世界格局最有效的武器之一,制造粮荒具有更广泛的杀伤力和影响力,是任何武器都无法比拟的。

美国农业部原部长约翰·布洛克说过:“粮食是一件武器,用法就是把各国系在我们身上,他们就不会捣乱。”20世纪80年代,当时苏联粮食歉收,再加上美国对苏联实行粮食禁运,迫使苏联在国际粮食市场大量采购。这时美国使用粮食武器出了狠毒的一招,他们通过法令在国内减少1/3的小麦耕种面积,促使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上涨。后来,由于苏联的解体符合西方国家的愿望,西方议员阿德·梅尔科特毫不犹豫地说:“苏联需要多少粮食我们都可以提供。”


袁隆平院士走了,谁将继续拿起利剑斩妖魔

美国在粮食的援助政策上都打上了“和平”的旗号,例如“粮食换和平”计划等等。其实,这都是为美国的政治利益服务的。在2007年到2008年这场世界粮食危机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国利用自己在粮食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打击发展中国家脆弱的农业生产体系,维持其霸主地位,从中谋取全球性政治和经济利益。粮食作为资源战争的武器已不是什么新发现,西方国家企图用粮食作为武器控制世界,以粮食作为武器,在现实生活中和国际关系中是世人所共知的事实。

美国政府一方面用巨额的财政补贴维持着大面积的休耕土地,另一方面用巨额的财政补贴收购粮食用于出口,以保持其持续的粮食生产能力,控制世界粮食市场的垄断地位。美国即使在农业连年丰收后大量剩余的情况下,也会对外声称由于来自国内粮农的压力,必须增加出口补贴,粮食逐渐演变成了美国资源战争的“核武器”

美国政府从1995到2002年,共提供农业补贴为1140亿美元,粮食利润的1/3来自政府的补贴。2002年5月,美国总统布什批准通过的“新农民法案”,计划今后10年内,为农业和畜牧业提供1900亿美元补贴,比旧的农业法规定的补贴增加了80%。

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科纳雷说:“富国对农业的补贴是发展的障碍,它削弱我们的经济,让我们的农民变得越来越穷。”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倡导自由贸易,可就农业补贴问题的谈判,从10多年前“乌拉圭回合”到今天的“多哈回合”,始终不能取得任何进展。

美国在粮食的援助政策上都打上了“和平”的旗号,例如“粮食换和平”计划等等,美国用粮食作为武器,维持其霸主地位、从中谋取全球性政治和经济利益。美国等少数西方国家一直都把操纵粮价作为转嫁经济危机或打击新兴经济体的有效武器。美国农业称霸全球的法宝,是一直奉行的粮食补贴政策。

美国粮食的根本问题是生产过剩和居民消费能力不足,这一问题必将导致其国内的粮食价格低廉,从而影响广大农民的收入与利益。因此,为了维护美国农民的利益,美国的粮食政策一直以价格支持和鼓励出口为重要内容。价格支持为美国国内的粮食限定了最低保护价格,有效防止了“谷贱伤农”;而鼓励出口的政策为美国大量的剩余粮食找到了出路,创汇的同时缓解了国内的压力。美国政府对粮食出口采取的鼓励政策主要包括保护性关税、出口补贴和出口信贷等,通过这一系列农业补贴及出口促进政策,美国实现了粮食的70%用于出口,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输出农产品最多的国家。

袁隆平院士走了,谁将继续拿起利剑斩妖魔

出口促进政策及高度机械化的农业生产,使美国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大量低价倾销,摧毁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使许多发展中国家成为粮食净进口国,从而为粮食危机埋下了伏笔。

除了利用粮食补贴政策敲开欠发达国家的大门,对其进行低价粮食倾销之外,美国还采取了进一步的策略——高价收购中美洲、非洲等地的单一农产品,这一招真可谓阴险至极。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面对高价诱惑,这些国家的农民自然都会选择放弃粮食作物的耕种,转而种植咖啡、香蕉、甘蔗等能“卖个好价钱”的经济作物,再用钱去购买“低价”的美国粮食。长此以往,这些国家必将逐渐丧失其农业独立性,需彻底依靠对美国的粮食进口,一步一步走进美国的埋伏。

粮食问题从来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它更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粮食作为一种战略物资,它的作用已经不再是填饱人们的肚子那么简单。在一些国家手里,粮食的角色正在发生转变,渐渐成为他们重要的谋求经济利益、政治利益的工具,而美国正是这类国家的典型代表。美国以粮食为载体和工具,利用其粮食补贴政策、转基因粮食和对其他国家的粮食援助与粮食禁运,在世界范围内倾销“美国食品”,企图影响甚至控制别国的粮食体系。

这是一个不得不引起我们警惕的、非常严重的问题。农业是立国之本,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同时也是一国重要的战略物资。一个国家如果不能保证一定比例的粮食自给率,就犹如被别人扼住了喉咙,国际粮食市场的风吹草动都可能使你喘不上气来,在国内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多米诺效应”。一旦粮食价格上涨或粮食出口国对粮食出口采取限制措施,这些国家的人民就很可能将面临着饥饿等社会问题,甚至造成国内的政治动荡,这也正是我们在2008年那场世界粮食危机中所看到的情境。

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操纵价格是一把双刃剑,这次石油和粮食的涨价确实引起了全球范围的经济衰退和社会动荡,但它绝对没有达到打击新经济体的目的,反而使美国自身陷入了更深的、结构性的经济危机中去,颇似玩火自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基辛格   路易   粮商   苏联   票证   利剑   美国   院士   中国   粮食   武器   政策   农业   国家   国内   财经   世界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