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当下基金的疯狂

2020年下半年,基金上微博热搜常态化,加上基金经理后面的粉丝支持,基金经理饭圈化已经成形。有追捧就有收割,不同于网红明星的粉丝经济,基金经理的粉丝变现更隐秘,影响也会更大。

开篇我们先来讲下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基金经理吧。

首先有一个硬性门槛那就是学历,最低要求你得是个研究生,如果你特别特别优秀,全国金融领域排名前十院校出来的也是可以接受的。现在的公募领域一般都是研究生,并且很多都是博士生。在这部分人中很多都是具有海外留学经历背景的。像笔者这种出身一般院校,听过两年专业研究生课程的人,连资格都没有(哈哈我出门一般介绍自己本科毕业)。如果这个敲门砖有了,并且很幸运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恭喜你可以成为一个研究员了。研究员的工作内容就是每天看研报。想象一下自己坐在,堆满A4纸张的房子里。每天睁眼就是看那些像考试卷子一样的研究报告的场景(举个例子现在都是无纸化办公了)。这个期间还要发表自己的研究报告,就这样坚持个3到5年,并且能够写到100份以上有质量的研究报告出来,然后自己运气又比较好的话。恭喜你终于可以竞级了,成为基金经理助理。记住是助理不是正牌的,很多时候就是个干事背锅的角色。我把金融圈归为两大派系,这个圈子具有很大的封闭性,权利特别集中,一个稳健的体系,一个萝卜一个坑。上面的老人不走,你就得安安静静的呆着。即使那些刚上任不久,就被迫离任的基金经理,记住你的前面还有很多老资历的助理们在垂涎欲滴的盯着这个位置。总之一句话上去很难,上去了就是“大有可为”。这个领域竞争是特别的激烈,纵向来看内部竞争,没有系统性风险的情况下,一个基金经理连续两年亏损,意味着你可以走人了。横向来看同行业,金融投资本质是个零和博弈的游戏,不是你亏就是我赚。同行的竞争也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

除了公募外还有就是私募基金。说起私募大家可能听得不多,但说起徐翔这个名字大家就熟悉了。我们来看看当年徐翔是如何努力的。据说徐翔十年如一日的研究股票,他的助手回忆,十年的时间里只有两个半天没有研究股票:第一是他老婆住院,第二是他自己生病,没错其余的时间里他全部都在研究股票。徐翔每天的工作半径不超过300米,上海国金中心的办公室,然后就是通过天桥到对面的餐厅吃饭。他的研究员团队达数十人,每天的非交易时间里,这些研究员可以自由的进入徐翔的办公室,递交材料然后讲述版块行情,所有的信息通过整合后,最终的交易计划由徐翔决定。研究员们每天都是十多个小时的工作时间,汇总的每个板块资讯都要给到徐翔,可想而知这得有多大的工作量。后来徐进去了,他手下几个特别牛的研究员做了绿林好汉,在民间落草,拉起了温州帮故事也是一茬接一茬。基金圈私募比公募更努力,私募也更加的不透明,权利更加的集中。公募背靠大树好乘凉,私募的入市门槛高,散户上车要求高,但它的操作灵活度要求高。就偏股型基金来说,散户一般购买公募基金的比较多。相对于公募而言,私募不必拘泥于过多的体系干预,他的灵活度高,因此私募的江湖也是出人才的地方,那些天赋异禀,起点一般般也可以在私募混得风生水起。但这个领域更多是带着资源进来的那部分人在掌握话语权。讲了这么多很显然,对于我们这种普通人来说,公募私募这个行业我们都不可能去参与,笔者也顶多是通过朋友的介绍,做做第三方的背景调研而已,显然我们只能通过购买基金来达到参与基金的目的。

18年因为MYZ摩擦还有叠加经济周期性底部等因素。基金整体的收益都是亏损,特别是偏股型基金,平均收益率—28%,私募里面亏损有的达到了—58%。 这一年里你把钱放在银行,什么都不干,相比于别人就是赚钱了。但19年20年这两年。基金的收益很客观,20年3300只偏股型基金的平均年收益率是38%,前排的101只已经翻数,另外接近500只超过50%。行情整体牛到不行。反观这两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了,产生这样牛的行情,我个人有如下几个观点。

19年,因为新能源,光伏等清洁能源的政策扶持,5G新技术的新起,造成了全球产业的崛起。每一次经济周期的开始都是信用的扩张,信用扩张的背后是信心。经济的增长来自于生产力的提升,而科技是每一次产业增长拉动经济的核心因素。对未来增长的预期造就了19年科技股大幅拉升的行情。现在回过头来看19年的科技行情还有当时MYZ芯片卡脖子的题材炒作缘由,当下科技股一直是跌跌不休。19年还是属于对经济的预期表现,产业并没有释放。20年来了新冠疫情,这只黑天鹅打破了原本经济的运行轨道,对世界经济体与地缘格局造成了深远影响。二十世纪凯恩斯主义的盛行,为了避免流动性危机。放水无疑成为了本次疫情最好的止痛针。西方高福利国家,还在用央行发的债买买买,对岸的老M更疯狂,啥都不说每人几千美元的发。全球大放水来临,大家都觉得货币贬值已经无可阻挡,通胀的压力如影随形。华尔街带头先炒高核心大宗期货商品的价格,ppi一路上行,工业链上游企业提价,在19年产业需求预期的推动发酵下。全球金融资产纷纷大涨。连比特币都在一路狂奔(关于数字货币我下一篇文章谁在冲击美元信用中会讲这些内容)但反观cpi的数据,却是一头过冷一头过热。

2020年会议以来对地产政策由房住不炒变成了合理引导房地产市场良性健康的发展。但21年一月份出台了房贷限额利率等方面的政策。期间对金融市场的改革文件却是不断。种种信号表明,限制房产蓄水池的流量,深化金融改革做大做深金融蓄水池已经势在必行。大家纷纷行动,提前布局,造成了股市核心资产的增长。核心逻辑都没有错,未来十年金融市场的改革是腥风血雨的,但改革的红利也是一代人的机会。

与深化金融与资本市场改革同步进行的还有。对国有企业的混改,以及养老金股份制划改。特别是军工企业的带采政策,国,家带头用国防创造了大笔的需求(没有军事实力深化金改就会遇到困难)我们喊的双循环促进内需,消费升级等都是对未来经济增长点的预期。

这些预期造成了20年的个别牛股,基金牛。但这些都是可持续的吗?不,我不认为。当预期还没落地,某些企业就炒上了天。市盈率炒成了市梦率,这就是危险信号。

21年的会议上央行的态度整体是:货币政策不会出现急转弯但是会慢慢的收紧,而后推出。二月的上旬的逆回购与MLF操作回笼资金5000亿,股市立马应声大跌。这说明两点央行认为当下的货币政策与经济的实际运行情况相符合,自疫情以来释放的两万亿资金应该慢慢退出干预。同时投资机构心中也慌,生怕自己跑慢了。于是年后央行又表态了:始终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适当的流动性也不搞大水漫灌,不必过分的关注央行的动向。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机构投资者依然不买账,春节后第一天开市高开低走。如果此时散户还来买偏股型基金,那不是高位站岗来当韭菜吗。

我们还要紧盯美联储的动作,19年的结构性小牛市之所以在20年还能延续,最大的推动力就是疫情导致的美联储大放水。极度利己重商主义的川普下台了,拜登上台了,对华的政策虽然不会变,但随着2万亿美元刺激的落地,美联储有可能随时政策转向,加息并收紧库腰带。这个政策转向的因素是多重的:要考虑到欧盟的利益(现在欧盟是在中美之间起平衡作用),要考虑到美元信用体系的稳固,还要结合华尔街做市的成熟时机的到来。笔者认为加息今年肯定会来,只是程度无法估量。这盘棋很大,笔者才疏学浅只能看到方向性的东西。始终要记住一句话:市场行为包含一切,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大庄吃小庄。被血洗的永远是散户。

一边过冷一边过热的撕裂现象下。大宗商品高涨,去楼下的超市一看,传统的工业品,普通消费品并没有涨多少。很多规模不大的企业就是在赚吆喝不赚钱。所以我们大力倡导消费升级,但这是都需要一个过程。目前经济的预期性是向好的。但经济的实际运行情况并不支持股市继续大涨下去的动力。

以上统统我都认为现在散户不适合进场购买基金。在打着价值投资的口号鼓噪下,玩着击鼓传花的游戏,一不小心就高位站岗了。投资是个很简单的事情也是个最复杂的事,就看你对时间成本的理解了。这是一个空间与时间的游戏,并且没有标准规则投资是艺术性的,这就是复杂之处。如果你一定要买我也有几条建议:

等到21年第三季度再买,买有高预期,行业业绩释放高的板块。

筛选连续收益率稳定,今年出现了大幅度回调的基金,一般公募出现两年连续亏损的概率很小。

选从业超过三年一般最好五年左右的基金经理。这个圈子不讲武德的太多了,猫腻也太多了,人都是有欲望的,熬了那么多年,混上这个位置,欲望没有被满足的我一般都不信任。

这几年想要有牛市根本不可能的,虽然有政策面的支持,但资金面和经济基本面都不支持,如果觉得基金不好上车,又有闲钱的,去买中字头,拉开时间来看,肯定是个不错的选择。没有牛市也不亏,反正外资也是深套,有牛市也不慌,让机构给你抬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华尔街   基金   央行   散户   疫情   牛市   收益率   研究员   笔者   理性   疯狂   经理   政策   行情   时间   金融   经济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