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拳”妈妈,以及杨笠的假“女拳”

杨笠代言英特尔被骂这事相信大家都知道了,不但把代言骂下架了,而且还投诉到了英特尔总部,让官方出来道歉。

关于这件事我想表达两个观点:

第一、我们误会杨笠了,她不是“女拳”,而是最懂“男拳”的人

第二、性别对立的后果很严重,没有赢家,艺人别拿来当饭吃

“男拳”妈妈,以及杨笠的假“女拳”

对于杨笠,我个人不喜欢,就是觉得她的梗没那么好笑,表现力一般。脱口秀调侃男人没有任何问题,光明网转载的一篇文章也举例了,美国黑人脱口秀演员rock连黑人都调侃,但是此处留下个伏笔。但是不知道出于节目需要还是杨笠本人的意思,攻击男性突然就成了她的卖点,几乎每次节目都拿出来说,把这个当成吃饭的本领,我觉得这个就有点过分了。

那么,为什么说杨笠不是“女拳”呢?

其实在杨笠事件之前,网络上并没有“男拳”这个群体,当时存在着三方势力:女拳,一般女性,男性。女拳现象其实是被后两者抵制的,分歧和影响也并没有很大。

但实际上已经有了一些不好的影响,举两个例子。

前几年,很喜欢赵雷的一首歌《三十岁的女人》,但是我发现身边的人要么没听过,要么听的是谭维维版本,我就很奇怪,这么好听的歌为什么网络上没有信息呢?而且词写得也不错。

后来一个女同事告诉了我答案:性别歧视。

或许语文没学好,我真的是没体会到哪里歧视女性了,如果按这个逻辑,所有描写女性孤苦生活的作品都要下架了,《茶花女》、《包法利夫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等,当时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这不就是网络暴力下的文字狱吗?

如果因为赵雷是男性不可以,谭维维是女性可以的话。那在另一件事上,女拳对女性也并没有客气。

宋轶因为好嫁风被骂,在所谓封建的时代,可以有商周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可以投之以桃、报之以琼瑶,司马相如卓文君也可以《凤求凰》,怎么到了现在“好嫁”成了对女性的侮辱呢?更可怕的是,遇到这种事,还不能辩解,只能道歉。

“男拳”妈妈,以及杨笠的假“女拳”


但此时好在男性还是一个整体,“女拳”还是孤立的。但是杨笠打破了这种局面,不得不说她是非常懂“男拳”的,知道男性中有一部分很脆弱,其实部分男性“娘化”这也不是什么秘密,广电总局也点名批评过。

杨笠迅速准确地找到了这部分人的痛点,成功把自己送上了热搜,也把矛盾激化了。但是有一点要说明,杨笠不是“女拳”因为她并不脆弱敏感,也没有跟着网络喷子瞎起哄,作为脱口秀的嘉宾她非常聪明并且清楚地知道,攻击男性并不能抬高女性,就像郭德纲说的,同行都盼着我死,但是我死了他们也不能把票卖出去。

但是“女拳”不管这些,她们把杨笠当成了代言人,而她本人顺水推舟,名利双收。但是与此同时,“男拳”把她也当成了打击报复对象。

所以,杨笠可能是无心,但她孵化了“男拳”这股势力,虽然错在“男拳、女拳”这个群体,但推波助澜,让性别对立成为社会话题,对这种后果她难辞其咎。

“男拳”妈妈,以及杨笠的假“女拳”


对于男女性别讨论的问题之前我也是不关心,直到有一天去聚餐,一个小事让我感受到:性别对立已经影响到我的生活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类似的体会。

那天,我们一群人正在闲聊,一个女性朋友的话突然惊到了我,她说,你这话少说,要是放在网上会被骂死的。

我就回忆刚才大家说的话,究竟是哪句话侮辱了女性呢?也就讨论了一些女性上班要不要穿高跟鞋的问题,而且公共场合都是很正经的话。后来,气氛稍微有些尴尬,大家就没再多聊了。这是一件非常小的事,但往大了说就是言论的边界变窄了,我最怕的是万一哪一天,女性成为了话题的禁区,没有人敢谈论了,而一旦“男拳”再崛起,男性也不能讨论,那就人人自缚手脚,画地为牢了。

关于无中生有的搞对立有啥不好的影响,讲一个小故事。

我们都知道马克思创造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样两个名词,并且让两者形成了对立,通过无产阶级额的斗争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切其实都是马克思的创造,简单地说就是在敌人内部弄出两个矛盾体来,这种思潮传到美国后,美国的白人统治阶级就很怕。但是直到今天,他们仍然牢牢掌控着国家权利,而广大的无产阶级,只能通过选举资产阶级中相对对自己有利的一方。

美国人怎么玩的呢?

“男拳”妈妈,以及杨笠的假“女拳”


同样是搞对立,只不过搞得更细分了而已。

美国现在讲的是身份政治,把无产阶级内部拆分成更小的派系,比如黑人、亚裔、拉丁裔、女性、同性恋、支持持枪合法化、支持堕胎等等,即便同样是亚裔,也分华裔、日裔、韩裔等等。并且给这些不同标签的人搞差异对待,引起内耗。所以,马丁路德金之后,美国再也没有团结一致的权力斗争了。

当前,我们的男女性别对立事实上已经产生了一些文化桎梏,如果任由其发展引起社会内耗是一定的,虽然不至于发展成社会性问题,但对青年一代成长环境的影响,会真真切切反映到我们国家的未来。

当前,部分男性缺乏阳刚之气,脆弱而敏感,其实就是“男拳”思想的发源地。而“女拳”的出发点总是小题大做上纲上线,感觉身边都是敌人。无论是“男拳”还是“女拳”都应该就此打住了,不要裹挟更多的人进来。男性和女性本就是一个群体,推开窗户,阳光正好,美好而积极的事多得很,干嘛盯住一些小插曲不放呢?

放开心态,多点宽容,或许我们就能发现,生活中压根没那么多歧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脱口秀   马克思   英特尔   内耗   亚裔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   美国   对立   群体   性别   男性   两个   妈妈   女性   财经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