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员工守则:不送异性员工,不喂饭,为啥银行总看紧自己人?

工行做法的,表面看能整肃风气,提升金融行业的专业形象。但这种规范行为也就拂拂灰,洗洗面,既减少不了内部人员作案的概率,也规范不了职场骚扰的乱象。

相关的规范漫画版我发出来了,大家可以看一看,我觉得还很有趣,更重要的是贴近现实,没准儿有些事你还干过。

工行员工守则:不送异性员工,不喂饭,为啥银行总看紧自己人?


这些规范的行为如果用一个词概括,那就是撩骚。

比如喂饭、送内衣、摸头杀等,明显是超出了正常的同事范围。我相信这个规范文件主要是给年轻员工看的,00后,90后,最多也就80后了,如果你告诉一个40多岁的老同志不要玩摸头杀,估计他会一脸真诚的问你啥是摸头杀?

那么,这个文件其实就是限定了范围的,年轻人、办公室。换句话说,就是排除了年龄偏大,有独立办公室的领导,这里就要引出来另外一个词-骚扰。

这次工行的员工规范出来之后,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比如有很多年轻人认为,撩骚就是他们谈恋爱的一种方式,同事之间就不能谈恋爱了吗?尤其是银行员工,平时工作很忙,没机会接触外面的人。而相比于撩骚,职场性骚扰才是他们最想避免的。

工行员工守则:不送异性员工,不喂饭,为啥银行总看紧自己人?


这其实是两个比较大的话题,就事论事地说,工行的员工守则有一定的合理性。

首先,工行创研中心是以员工倡议书的方式下发的,这并不是规章制度,而且抬头就是青年团员。当然了,对于这种性质的企业,倡议也没人敢不遵守。不过保持一定的职场礼节对于新入职场的员工还是比较有必要的,毕竟新人太多,难免有渣男渣女。

其次,银行看紧自己人是有历史传统的,和平时的员工守则比,这些简直就是小儿科。

前一段时间,奇葩说有一段关于银行的段子比较火“行长给了我一套行服和一个编号,身后的大铁门哐的就关上了,我问里面的前辈啥时候能出去,他们说一般要3年,表现好点也有2年就出去的,从此我就过上了被摄像头环绕的生活……”

做过银行柜员的我,对这点深有体会,无论去国有还是股份制,第一件事就是背员工禁令,还动不动开个风险警示大会。而职场恋爱更是被禁止,这个每家银行规章不一样,有的夫妻双方不在同一家分行就行,而有的只要结婚,必须有一方辞职。这条制度相信是超过了大部分的企业。

工行员工守则:不送异性员工,不喂饭,为啥银行总看紧自己人?


还有就是监控员工账户,有一年买房,好几个亲戚往我账上打钱,结果报告检讨一块写。这点其实也无可厚非,银行其实是金融领域特别规范,出事比较少的了,但是一出事就是大事,社会影响恶劣,大家顶不住的那种。尤其是内部员工作案,比如前几年的民生北京航天桥案件,一个80后女行长用飞单骗了127人27亿,出事后从业务员到理财经理行长都一锅端了,所以作为银行本身,是不希望大家关系太亲密的,做个简简单单的同事就好,甚至有些岗位本身就是互相挟制监督的。

那么,为什么这种员工行为规范是隔靴搔痒,解决不了问题呢?

站在公司的角度,不希望员工太亲密,搞内部动作。这是出于利益最大化考虑,但是反过来,这会伤害到团队建设,员工幸福感不足。身边很多有过银行经历的人都反映,在银行上班一点都不幸福,条条框框太多,很压抑。如果现在连下班后和异性同事乘车吃饭都要受限制,那银行人真成机器人了。而且这种下班之后的规范条文,是否侵犯员工的自由权利呢?

工行员工守则:不送异性员工,不喂饭,为啥银行总看紧自己人?

拿文件条文压迫普通的一线员工,其实就是企业无能的表现。

银行一直想给大家的形象是职业化专业化,也可以说为了这个形象花费了太多的金钱和精力,因此导致的一个现象是外紧内松,对外各种面子工程,而内部治理一团糟,当然这不是指所有银行。

比如刚刚倒闭的包商银行,分行开到了北京,董事长各种讲话活动,员工也是西装革履,但事实上监事被安排自己人,董事长一言堂,各种虚假贷款利益输送,一家5000多亿规模的银行愣是被掏空。还有原恒丰银行每天报销40万的蔡董事长,工行上海顾行长32人事件等等。

所以,即便从风险治理的角度来说,银行最该做的也是“打虎”,打破刑不上大夫的传统,在内部健康有序,高效透明的前提下,再发布这些行规礼节的倡议书,员工更舒服一些,社会的损失也会更小一些,而不是总拿没有话语权,无关痛痒的人开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自己人   工行   守则   员工   银行   倡议书   礼节   行长   条文   北京   分行   董事长   异性   同事   形象   文件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