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开局半年 中国经济迈出新气象

“十四五”开局之年已过半。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28日就做好“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开好局、起好步的重点工作进行的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迈好‘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第一步至关重要。第一步要迈准迈稳,迈出新气象,迈出新成效。”

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公布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532,1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7%。中国经济“半年考”,交出稳健答卷。

上半年中国经济表现亮眼,原因有哪些?近日,中国新闻社举行“国是论坛:2021年中经济形势分析会”,邀请专家从宏观经济、财税金融政策、外贸消费等多维度解析中国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会上,多位专家从贸易、财税、金融、互联网反垄断等方面解析了中国经济的“韧性”。

财政政策精准施策,不搞“大水漫灌”

谈到上半年经济表现,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说,中国经济上半年在生产端、需求端都不断在改善,工业、投资、消费环比都保持增长,制造业和服务业经过一年多的疫情展现了韧性,大中小企业活力都在逐步恢复,特别是传统产业投资开始趋于旺盛,同时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在过去一年多当中实现了更快速地增长。

二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7.9%,上半年同比增长12.7%。对此,王军表示,其根本原因是两点:一是自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超常规的政策,及时稳定住了经济下滑;二是各类主体,包括大中小企业,国有、民营企业自强不息,主动作为。他认为,上半年经济运行的亮点有一点值得关注,即是国民经济稳中向好处于加固的状态,我国宏观经济实际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出现恢复性增长的势头,今年一季度呈现明显爆发式的增长、恢复性增长比较强劲。“这两年GDP平均增长达到了5.3%的水平,可以说是相当高了,这得益于宏观政策超前布局,并且力度大。比如我们在反周期的时候就开始减税,2012年之后减税就进入高峰了,形成制度性减税,再加上一些临时性的政策推动经济增长。”王军说。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原副院长白景明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很大。经历过一季度的爆发式增长后,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财税政策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效果显现。

白景明表示,不搞“大水漫灌”的同时,关键在于精准施策。去年,创新实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仅用20天使90%以上中央直达资金落实到市县基层,与往年相比,使用进度明显加快。为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雪中送炭”,为稳住经济基本盘提供了重要支撑。今年,将27项转移支付整体纳入直达范围,资金总量达到2.8万亿元,基本实现中央财政民生补助资金全覆盖,对冲部分阶段性政策“退坡”影响。数据显示,国内生产总值两年平均增长5.3%。白景明认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宏观政策协调发力,可以有效支撑下半年的经济增长。

谈及上半年中国经济表现,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认为,中国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开了一个好头。他建议,未来要考虑实现2021年到2022年的有机衔接,防止国际上各种各样不利环境的影响,同时供给侧要能够更加满足市场需求,实现动态平衡。

“十四五”开局半年 中国经济迈出新气象

高新技术制造业表现抢眼

上半年的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新动能快速成长,质量效益稳步提高。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6%,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产量等表现抢眼。这表明,中国经济正在加速转向科技驱动,数字经济、新技术基础设施、绿色技术等经济增长新引擎不断增强。这为全球经济复苏增添了创新活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说,中国在推动数字经济转型方面已取得长足进展。

“高新技术领域的投资,今年上半年增长是23.5%,两年平均是14.6%,可以看出来今年上半年的投资增长是非常快的,比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6%还要快很多,比基础设施投资7.8%增长得更多。”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在分析会上说。他认为高新技术制造业的增长是上半年经济表现的一大亮点,也是一个很好的势头。

赵锡军说,经济复苏和经济增长中最重要的是投资,如果要稳增长,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稳投资。同时他认为,高新技术领域的投资也要关注一些问题,“可能有一部分无效投资会产生,因为增长很快,难免鱼龙混杂,高新技术领域民间投资、政府部门都积极性很高,投了很多,但是最后有多少能够真正有成果、产业化、真正提高市场的占有率值得关注。”赵锡军说。

此外,赵锡军特别谈到高新技术领域的投资高增长是否可持续的问题。“比如像芯片投资可能已经出现盲目投资的问题。因为高新技术领域投资所面临的不确定性,技术的成熟度如何、是否真的能够支撑投资达到完整的成熟期从而能够进入市场形成产能,这些都是要考虑的问题。来自于国际上技术摩擦的压力也是需要关注的,因为在高新技术领域,越是到产业领域上游,来自于竞争对手的打压就会越厉害。”他说。

出口超预期但挑战仍存

上半年,我国外贸发展交出一张亮丽的“成绩单”。货物进出口总额超1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1%。今年以来,我国外贸市场主体活力明显增强,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培育,对主要贸易伙伴增长较快,商品结构更趋优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说,中国有句老话“烈火当中才能考验真金”。在目前疫情和全球衰退叠加背景之下,中国出口能够保持13个月连续正增长,是特别难能可贵和超预期的。

张建平特别谈到,上半年出口成绩亮眼得益于外贸的新业态、新模式,在疫情形势之下得到了凸显。“最近国务院已经发布鼓励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文件,凸显在新形势下,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像综保区进出口和试验区的进出口增速都在30%左右,另外,海南自贸港进出口增速达到46%,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达到28.6%,市场采购的出口增长了49%,这些都受益于管理体制机制的优化以及改革红利的显现,未来新业态和新模式在外贸中的占比会越来越高。”张建平说。

2020年中国在跨境电商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2.5万亿元,同比增长接近20%,今年市场规模预计可以达到接近15万亿元。张建平说,跨境电商的增长速度要高于一般的外贸业态,而跨境电商的商户数、注册的企业,在最近这两年呈大爆发态势,企业的竞争力也比较强。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表示,从近期监测情况看,约40%的外贸企业新签出口订单同比增长,预计外部需求回暖、国内经济稳中向好将继续支撑我国外贸发展。“然而,随着去年同期基数逐步抬高,下半年外贸增速将有所回落,外贸发展仍面临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他表示,原材料价格高企、海运物流不畅等问题进一步挤压外贸企业利润空间,也影响企业接单意愿。

张建平也指出,当前外贸企业面临着出口压力加大、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的挑战。面对压力和挑战,希望外贸商协会组织能够更加精准和有针对性地扶持外贸企业,给外贸企业提供更多信息、风险识别和防范的相应服务举措,帮助外贸企业更好地发展。同时,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努力塑造外贸新动能。他也提醒,要强化外贸市场多元化发展。在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潜力挖掘出来,对中国未来外贸的成长也是非常大的支撑。

上半年我国吸收外资快速增长,明显好于预期

今年上半年,阿斯利康中国北部总部落地、通用汽车中国前瞻设计中心升级亮相……多家外资企业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落地中国,率先控制疫情并强劲复苏的中国市场,吸引着跨国企业纷纷前来。

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宗长青表示,上半年我国吸收外资快速增长,明显好于预期,为实现全年稳外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增长幅度大。上半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6078.4亿元,同比增长28.7%,比2019年同期增长27.1%。按美元计是909.6亿元,同比增长33.9%,比2019年同期增长28.6%。无论是以人民币计还是以美元计,上半年实际使用外资增速都是近10年来同期最高,规模创历史同期最高。二是技术含量高。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924亿元,同比增长39.4%,比2019年同期增长39.6%,占比为历史同期最高。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29.2%,如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两个行业分别增长45.4%和34.2%;高技术服务业增长42.7%,如科技成果转化、研发与设计服务两个行业分别增长93.2%和45.8%。三是外资大项目多。上半年新设和增资合同外资1亿美元以上的大项目602个,同比增长81.3%,比2019年同期增长76%。广州现代汽车氢燃料电池、重庆博世氢动力系统、杭州赛默飞生物制药、上海乐高乐园等一批标志性大项目纷纷落地。四是支撑面广。东、中、西部地区吸收外资分别增长29.7%、33.6%和6.1%。20个省份和直辖市吸收外资实现两位数增长,引资前六大省份和直辖市山东、浙江、上海、江苏、广东、北京分别增长61.9%、36.4%、35.6%、26.7%、20.6%和13.5%。

微软资深副总裁、微软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柯睿杰表示:“中国市场的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引领全球复苏发展的新标杆。”2021年《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中提到,美国在华企业认为中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和发展速度最快的市场之一,是美国出口产品和服务的主要市场,中国市场还拥有强大的研发和创新生态系统,许多美国龙头企业的大部分收入都来自中国,中国是大量产品和零部件的重要来源和供应商,美国生产商和消费者因此而获益众多。从来源地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东盟、欧盟实际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9.6%、50.7%和10.3%(含通过自由港投资数据)。从区域分布看,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29.7%、33.6%和6.1%。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2021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外商直接投资下降35%,至1万亿美元。其中,流向欧洲和北美的FDI分别下降80%和40%。受中国等经济体驱动,流向亚洲的FDI增长4%,占2020年全球FDI总量的一半,成为唯一正增长的区域。“中国率先控制疫情,有完整的产业链和产能优势,使得外商投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得以保障,这是吸引外资的重要因素。”张建平表示。

互联网反垄断力度渐强

从去年12月起到现在,监管部门已开出多张互联网领域反垄断罚单。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表示,近期的反垄断行政监管和执法举措密度加大、执法力度强化、执法效率和速度有实质性提升,回应了现实中对数字经济领域可能存在资本和平台行为失范的关注。

近一两年以来,线上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以平台为依托,带动实体经济新的业态和创新越来越活跃,说明数字经济本身的健康或者是活跃地发展,能够带动整个经济的转型并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刘晓春表示,数字经济本身的发展也面临很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尤其对于政策研究、政策制定和治理过程当中,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针对数字经济或者网络领域的立法进程正在加快推进。互联网经历了去中心化和慢慢集中化趋势,一些基础竞争要素有可能过于集中在几个大平台或超级平台上。这时候可能会导致资源配置过度中心化,导致平台生态的封闭。

刘晓春认为,应该考虑是否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能否保障中小企业创新活跃度,小企业是否更多受制于大平台生态封闭约束,以及这种封闭性是否提高了中小企业的创新和经营成本。“由于一些基础的竞争要素过于集中在这几个大的平台或者叫超级平台上,对于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运营带来极大的挑战,大大提高了中小企业的创新和经营成本。可以看到,现在反垄断执法的重点是围绕着关于营商环境、创新的活跃度,以及流量、数据资源开放充分的流动等角度来展开的。”刘晓春表示。

据刘晓春观察,反垄断在数字经济领域、平台经济领域的执法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密度的加大,在数字经济反垄断的执法力度明显加大,从去年到今年市场监管总局反垄断局执法部门已经开出了一系列的罚单,涉及的行为类型也比较广泛;二是针对数字经济、平台经济有可能涉及到的对竞争产生影响的认识,形成高度的集中和关注,从而对于处罚的力度进行了进一步的强化;三是执法的效率和速度有实质性的提升。“国外反垄断的执法本身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占用的时间、延续的时间也比较长,但在过去一两年,中国针对数字经济反垄断法执法效率很高,比较快速地回应了现实中对于数字经济领域可能存在的资本和平台行为失范的社会关注。”刘晓春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中国经济   高新技术   美国   疫情   新气象   开局   中国   上半年   外资   外贸企业   半年   外贸   领域   政策   我国   数字   经济   财经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