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基建合作需求旺盛 开辟合作新空间

文 /本刊记者 刘馨蔚

阿拉伯国家身处“一带一路”交汇地带,是古丝路文明的重要缔造者之一,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交织叠加的复杂局面,中阿经贸合作展现出强劲韧性和旺盛活力。

作为第五届中阿博览会的重要活动之一,“一带一路”投资促进大会于8月19日举办。在此次以“机遇·未来·可持续”为主题的大会上,共集中签约合作项目13个,总金额达39.96亿元,项目涵盖基建、新能源、现代农业、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通用航空等领域。

中阿双向投资不断拓展

2020年,中阿贸易额达2398亿美元,中国已成为阿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其中,中国对阿出口1231亿美元,同比增长2.2%,足见阿消费者对中国商品和品牌的青睐和认可。

同时,中阿双向投资领域不断拓展,涵盖油气、建筑、制造、物流、电力等众多关键领域。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中国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阿联酋哈利法港二期集装箱码头等一批重大投资项目成为推动新时期中阿经贸合作转型升级的标志性、引领性工程。截至2020年年底,中国对阿直接投资存量达201亿美元,阿来华投资累计38亿美元。

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在大会上介绍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8年来,有17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205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各方积极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启动了一大批务实合作、造福民众的项目,构建起全方位、复合型的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开创了共同发展的新前景。

近年,中企在阿拉伯国家投资建设了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合作项目。在2005—2020年间,中企在17个阿拉伯国家投资总额达1969亿美元。今年前6个月,中企在阿拉伯国家实施的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项目完成营业额超过144亿美元。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重表示,中交集团参与阿拉伯国家建设成果颇丰。据他介绍,中交参与阿拉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已40余年,1993年至2021年间相继于阿联酋、沙特、埃及、科威特等11个国家与地区成立办事机构,至今承揽实施了百余个各类项目,累计合同额超150亿美元,实施了沙特吉赞项目群、沙特卡塔尔多哈新港等一系列标志性项目,得到了中国政府与驻在国政府的高度肯定。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已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步入精谨细腻的‘工笔画’阶段,成为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中国进出口银行副行长孙平在大会上表示。

长期以来,阿拉伯国家是中国进出口银行的重要业务拓展地区,该行在阿支持了一大批项目,涉及经贸合作、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发展等领域,既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又为东道国改善民生、促进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融资参与方,中国进出口银行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金融服务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和有益探索。根据沿线国家实际国情及项目具体金融需求,灵活设计差异化融资方案,打造信贷、投资、担保、结算、贸易金融并举的一揽子金融服务,“融资”“融智”相结合,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金融支持。

中阿基建合作需求旺盛 开辟合作新空间

后疫情时代中阿合作挑战与机遇

随着疫情常态化,部分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开始显现,基建融资缺口持续扩大,给“一带一路”国际基建合作带来很大的挑战。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房秋晨在大会上指出,后疫情时代的国际基建市场有四个重点领域和市场机会值得关注:一是随着中国和众多国家做出碳中和承诺,将对未来全球能源发展趋势产生深远影响,清洁能源正在迎来巨大的发展商机。二是交通领域的基建需求依然旺盛,在2020年开工的“一带一路”基建项目中,有一半以上属于该领域。三是公共卫生领域的项目合作有望得到快速发展。疫情暴露了一些国家公共卫生基础设施、服务设施不足的问题,随着国际多边金融机构、政府援助等各方面资金的落地,该领域的基建需求有望在短期内快速增长。四是新技术赋能传统基建趋势明显,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慧制造等领域将有更多合作商机。

对于下一步中阿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合作,房秋晨建议,在政府层面,中阿要共同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建设好自由贸易区,建立更加行之有效的沟通机制,为企业间相互投资创造更多商机。

房秋晨指出,在项目融资方面,充分发挥国开行、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优势,密切双方金融机构间的合作,包括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合作,支持双方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互设分支机构,为基建项目提供联合融资。在项目合作领域,双方企业应在“双碳”大背景下,加强新能源发电、先进储能、绿色零碳建筑等领域合作,促进全球“双碳”目标早日实现。

当下,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国际合作新征程正在开启。

钱克明称:“后疫情时代,公共卫生合作将是中阿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领域。我们将不断深化中阿医疗物资采购、疫苗合作生产等卫生领域的投资合作,共同打造健康丝路,为阿战胜疫情、复苏经济提供强大助力。”

在后疫情时代,中阿双方在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领域的合作前景十分广阔。“随着各国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经济社会活动逐步恢复,新一轮国际基建投资有望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新引擎。”孙平称。

“一带一路”倡议和阿拉伯国家经济转型升级为中阿产业链投资合作开辟了广阔空间。

钱克明指出,中国将以推进产业合作为抓手,有效衔接国内优势产业与阿产业转型发展需求,依托在阿建设的经贸合作园区平台,推动双方企业开展石化、交通、电力、通信、核能等多个行业的务实互利合作,实施一批惠民生的援外项目。

2020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将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大国担当,也提供了能源合作转型升级的巨大机遇。钱克明指出,在巩固中阿油气传统合作的基础上,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契机,推动双方在光伏、光热、风能等新能源、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此外,钱克明表示,中方愿与阿方分享在数字技术抗疫、智慧城市建设等新兴领域的发展机遇,推动双方在数字基建、新技术传播与运用、跨境电商等领域的创新合作,开辟互利合作新空间,共同构建开放、公平、非歧视的数字营商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阿联酋   沙特   阿拉伯国家   经贸合作   公共卫生   基建   疫情   金融机构   中国   旺盛   开辟   基础设施   融资   需求   领域   美元   项目   国家   财经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