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赚的低风险产品,为什么还是亏了?


稳赚的低风险产品,为什么还是亏了?


2018年の第178篇

文字 | 小丫

来源 | 小丫投资笔记(XiaoyaNotes)

大家都知道,今年股市不行,但债市表现还不错,有句话叫做“牛市买股,熊市买债”。小丫以前也和大家聊过被誉为“货币基金增强版”的短债基金(纯债基金的一种)。“增强”的意思就是这类产品收益率比货币基金高一点,风险性也只比货币基金高一点。

低风险→高风险:

货币基金<短债基金<债券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基金

现在股市和多数权益类基金都不行,既然短债基金收益率比货币基金强,风险性又比买混合基金、股票基金低,是不是就能闭眼买了?

别“闭眼”。

01


上周正好也有读者给小丫后台发消息问:


稳赚的低风险产品,为什么还是亏了?


“小丫,我上个月买了XX超短债,这款产品收益一直挺好的,也很热门,风险也低。但为什么我昨天看收益,居然是亏的?!一天就亏掉了两天收益。短债基金不是大部分都配置债券和存款产品吗,为什么会亏呢?”

我根据这位读者提供的收益截图,看了下这款产品。


稳赚的低风险产品,为什么还是亏了?


稳赚的低风险产品,为什么还是亏了?



从历史收益走势图来看,这款产品过去一年的表现确实相当不错,累计6.22%的收益,比同类平均还要高。你看沪深300指数过去一年,都跌没了20%。

所以也能理解,这位读者乍一看到日收益突然转亏,内心有多惊讶了。而且我发现,惊讶的人还不在少数:


稳赚的低风险产品,为什么还是亏了?


稳赚的低风险产品,为什么还是亏了?


来自XX超短债讨论区的投资者留言

很显然,这些投资者挑选产品的时候,确实是“闭眼”的。


稳赚的低风险产品,为什么还是亏了?



光是今年八月,这款超短债基金就连续4天出现负收益,一下子就亏掉了近半个月的收益。

净值型产品一定会有亏损的可能。

有些投资者不了解“净值型”产品,在购买前,也没有认真去翻翻产品的历史收益情况,事后反而大呼“被骗了”,怪谁呢?

稳赚的低风险产品,为什么还是亏了?



稳赚的低风险产品,为什么还是亏了?



这种评论小丫也有些无语。

无论什么产品,都无法保本保收益的。各大投资理财平台首页推荐的所谓“高收益”基金,其实展现的是基金的历史业绩,而不是“保证收益率”。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业绩”,何况是受市场波动影响的基金产品。


这世上哪里有稳赚不赔的产品呢,请清醒一点。

我们再看看这只短债基金往年的历史收益情况:


稳赚的低风险产品,为什么还是亏了?


XX短债基金历史收益(天天基金网)

从历史收益数据可见,尽管该短债基金近一年收益高达6.22%,但在过去10年间,只有14年的收益表现不错上了6%,有多个年度连货币基金都没跑赢,像09年,整体收益只有0.65%,甚至第三季度还出现了负收益-0.16%。

不过这只超短债,至少每年都是正收益的。

这说明,投资短债基金一定会有波动性,但波动性比起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要小很多。想想股票基金动辄20%以上的跌幅吧,在过去五年,债券市场平均熊市的最大跌幅只有6.8%,短债基金的亏损幅度更低。如果不能接受任何一点短期波动,真的别买基金了。

02


还有些投资者,不但连产品特性都不了解,连买入卖出规则都“不屑”花时间看,对这种投资者,小丫一样“无话可说”,比如下面这位。


稳赚的低风险产品,为什么还是亏了?



基金一定是有手续费的,如买入手续费、卖出手续费以及运作费(管理费、托管费、销售服务费),不清楚这些费用是咋回事的,可以戳这里:手续费用。

以该只短债基金为例,投资者在申购时,是0费率的:


稳赚的低风险产品,为什么还是亏了?



但如果要卖出,则要留意持有期了:


稳赚的低风险产品,为什么还是亏了?



持有大于7天,0卖出费率,如果持有低于7天,则需要高达1.5%的手续费。

从讨论区的投资者留言来看,很多投资者不清不楚就跑去申购该短债基金,没几天发现这只债基居然“负收益”,不淡定之下又匆忙卖出。虽然买入时没有收手续费,但因为持有低于7天,就被扣除了1.5%的卖出手续费,投资1万元的话,光手续费就得被刮掉150元,有的投资者投了20万进去,不到一周就卖出,手续费就得被刮掉3000元,这可不是小数目啊!

而且大家不要忽略基金的隐形费用——“运作费”,这部分费用不是一次性收取,而是分摊在每天的基金净值当中进行扣除的:


稳赚的低风险产品,为什么还是亏了?


像这只短债基金的运作费率合计起来也有0.8%每年,假设投资20万持有一年,合计被扣除的运作费也不是小数目。


只知道闭眼买、闭眼卖,什么功课都不做,亏还是不亏?

03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纯债基金的“负收益”从何而来?

这要从债券基金的风险因子说起。

按照信用风险,债券可以分为信用债和利率债。

信用债,没有国家信用背书,存在违约风险,主要包括金融债(银行债券和非银金融债)、一般企业债(企业债、公司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和资产支持证券。

利率债,主要指国债、地方债、政策性银行金融债(政金债、国开债、农发债、口行债)、政府支持机构债(汇金债、铁道债),由国家或者信用等级与国家接近的机构发行。因为强有力的信用背书,违约风险极低。

长期影响债券收益率的是经济基本面,短期则是“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

信用风险:很好理解,债券可能会出现违约情况无法如期兑付,也就是我们说的“踩雷”。今年以来,我们没少听说债券基金的踩雷事件,尤其是在经济下xing的大环境下,企业经营更困难,先前为了融资发行的债券根本没法兑付,只好违约。

纯债基金中的短债基金,持仓大部分都是久期比较短的债券和存款类资产。债券久期越短,意味着距离兑付的时间就越近,相应的风险也就越低。

案例中的这款超短债基金,配置的就是久期低于一年的组合债券,按理说信用风险比较低。


稳赚的低风险产品,为什么还是亏了?


XX超短债基金报告


利率风险:即因为市场利率变化导致的债券价格波动。

债券是典型的利息产品,投资债券的人希望能获得比市场利率(可理解为“市场上借钱的利率”)更高的收益。但市场利率的变化,会影响债券价格,两者之间的关系通常是负相关的:

市场利率↑ 债券价格↓

市场利率↓ 债券价格↑


如何理解利率和价格的负相关性呢?

举个栗子:

假设某款1年期债券,票面利率为5%,面值100元,投资者A以100元购入,一年后到期可得收益5元。但如果过程中,货币政策发生了变化,比如“央行加息”,就会使得融资成本增加,后续发行的新债券票面利率就会上调(假设为6%),这时候投资者A如果要在二级市场卖掉未到期的票面利率为5%的债券,只有降价出售。

债券价格至少要下跌多少,投资B才会接受呢?

100*5%+100=P*6%+P

P=99.06元

也就是说,债券价格要下跌0.94元=(100-99.06),这0.94元就是A要承受的亏损,B所获得的价格补偿。

B获得的实际收益=债券利息+(债券面值-债券交易价格)

反之,如果市场利率下降,二级市场的债券价格就会升高。

因而,即便纯债基金没有发生信用风险,也有可能因为利率风险导致价格变化带来损失,从而引起基金净值的下降。债券久期平均到期日越长,相应的利率风险就越大。

而利率又主要受央行的货币政策、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和整个社会的平均投资收益水平等方面影响。

除了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还有两方面需要注意:

债市和股市之间的“跷跷板效应”,通常情况下,股市涨,债市跌,股市跌,债市涨(股债双杀的情况比较极端)。一旦股市变熊,收益更稳健的债市就会成为不错的避险去处,反之则风险资金倾向于流入股市。

债券市场的流动性,有时候机构资金紧张(譬如年底),为了回笼资金就会大量抛售债券,导致供大于求,债券价格也有可能会跌,从而影响债券基金净值。

所以,哪怕短债基金的风险不高,但受方方面面的影响,短期波动必然存在。

像最开头列举的几位投资者那样,一丁点波动都承受不住,短时间内买入卖出,小丫是不提倡的,还不够亏手续费。

04


接下来,短债基金还值不值得投资呢?

受益于央行的多次降准、降息政策,叠加股市震荡下行的影响,今年债券市场行情确实不错。有机构认为债市将继续慢牛徐行,也有机构认为债券牛市将转入下半场——泡沫化趋势凸显。

小丫觉得,现在入场想在短债基金上再赚到5%以上的收益率,比较困难,大概率会是“少赚点”。

投资短债基金,本来讲究的不是高收益,而是相对稳健的收益率和不错的流动性。短债基金涨有限,亏也有限,如果债券牛市没有继续,我们在短债基金上获得的收益率连货币基金都跑不赢,也可以考虑转投货币基金和银行理财。

以上内容仅供交流探讨,不构成投资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超短   风险   产品   手续费   收益率   债券   利率   货币基金   投资者   收益   股市   信用风险   基金   价格   财经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