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女子除了买房,还要买什么?

单身女子除了买房,还要买什么?

文字 | 小丫

来源 | 小丫投资笔记

#头条理财季#

PART01

最近微博热议“大城市女性买房猛增”——根据一份置业报告显现,一、二线城市女性购房者占比明显呈增加态势,其中2018年深圳的女性购房人数就已经过半。而且74.2%的女性在购房时没有接受伴侣的资助,29%的女性全凭一己之力买房,单身未婚的女性买房的也越来越多。


单身女子除了买房,还要买什么?

▲图片来源:贝壳找房


很多父母也越来越开明,他们希望自己的女儿能获得幸福和自由,不需要为了“生活”甚至“生存”而通过“婚姻”去交付自己的下半生——在经济许可的情况下,他们也愿意资助女儿婚前购房。

这些数据,验证着现代女性变得越来越强大和独立、自信。独立买房,确实能让我们的人生更加自由有底气,无论选择单身还是婚姻,我们永远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不需要依附任何人去寻求“栖身之地”。

我喜欢这样独立的人生,即便这样的独立和自由要用吃很多苦来换,却也甘之如饴。

这些年,身边也有多位未婚的单身女性朋友,陆续买了自己的房子——尽管在许多世俗眼光中,她们是“有房又怎样的大龄剩女”,但其中的自由和快乐,她们自己才能真正体会到。

最近热播的家庭剧《都挺好》中,姚晨饰演的“苏明玉”同样引发热议。除了特别心疼深受“原生家庭”之苦的苏明玉,苏明玉式的强大和独立也让许多观众敬佩与羡慕——知名企业高管,坐拥苏州黄金地段的豪宅和别墅,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出手,为家人解决“大问题”。

如果你没法获得一个足够治愈一生的童年,拥有一个足够独立的成年也是好的,剩下的人生由我们自己治愈。

就像上周末小丫和大家分享的这本书《我余生的第一天》所鼓励的那样:

我们无法掌控人生的开头,但这人生还有足够漫长的过程和结尾,是我们可以用力掌控的。现在开始,一点也不晚。


PART02

单身女性的“购房自由”,一定程度上验证了经济上的独立。但除了身有所栖,我们还该做好哪些准备?

在遭遇风险时有能力自我化解而不拖累家人,甚至还能保障家人的生活平稳,也是独立和自由的重要前提。

对单身女性来说,自己是父母一生的牵挂,父母又何尝不是自己一生的牵挂——活着时,我们希望自己是一台“印钞机”,能源源不断为自己和父母带来现金流;死之后,我们也希望自己“躺下就是一堆人民币”,能为生前需要照顾的家人提供最后的生活保障。

像小丫,目前最大的家庭责任就是父母的养老、两位侄子侄女的成长与教育,除此之外,个人还有房贷尚未还清。万一自己真的意外倒下,谁来保证他们未来的生活质量?更不可能让他们背负债务压力。

能赚更多的钱并积累下一大笔资金肯定是很好的,但意外什么时候到来无法预测——不幸时可能在我还没还清房贷前就来临了。

因而,我需要想办法对冲这些风险,商业保险就是我的风险对冲工具。

有了社保以后,我们为什么还需要商业保险?

这类问题很多人问过,以前小丫也专门聊过。社保中的医疗保险能为你解决部分医疗费用报销的问题,但遭遇重大疾病的时候,社保是远远不够用的——比如重大手术、进口的昂贵药材器材、康复期护理、因病终止工作导致失去收入.......

自身医疗都无法提供足够的保障,我们想要进一步保障家人就更不可能。

存在即合理——所有可持续的产品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存在的,商业保险为我们解决的就是社保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比如:

重疾险,能为我们解决“大额治疗费用”+“康复护理费用”+“失业收入补偿”等问题。

寿险,能为我们解决身故后“贷款(债务)偿还”+“孩子教育”+“家人生活”等问题。

还有意外险、医疗险等等,都是巩固风险保障能力的重要险种。

挑选任何保险之前,我们首要确认的就是自己的需求——要解决什么问题。

我要解决自己不幸“英年早逝”后父母的养老、侄子侄女的成长教育、房贷还款三大问题。

为了对冲这类风险,我需要一份寿险,它的本质就是“替死后的自己”继续“履行家庭责任”。


PART03

重疾险的赌注是“大病”,寿险的赌注则是“生命”——投保寿险之后,如果被保险人不幸身亡,保险公司将会赔付一笔款项给受益人。

比如小丫投保了一份为期30年的定期寿险,假如我没法活到30年以后,中途“英年早逝”,保险公司就会赔付一笔钱给我指定的家人(即“受益人”),这样我家中的老小还可以继续维持比较稳定的生活。

可能有人会疑问:

已经买了意外险,意外身故能获得身故赔付,为什么还要买一份寿险?

意外险中的“身故赔付”只对由“意外”导致的死亡进行赔付,比如车祸、高坠等,而寿险中的“身故赔付”则包含了“意外死亡”、“疾病死亡”、“猝死”、“投保2年后的自杀死亡”等。

根据银保监会在2016年12月28日发布的第三套生命经验表的数据统计,因疾病导致的死亡占比79.3%,因意外导致的死亡占比18.9%——也就是说,在100例死亡案例中,有近80例是疾病至死,只有19例为意外至死。

所以,寿险对身故赔付的覆盖范围,要明显高于意外险中的“身故赔付”。


PART04

如何才能挑到适合自己的寿险呢?

不着急挑产品,我们应当优先确认自己对“保额”、“保障期限”、“缴费年限”的需求。

(1)保额方面:

最低限度应当解决你面临的最关键的需求,比如父母赡养、子女教育和抚养、房贷车贷和其他负债等。

将关键需求项列出来,进行每一项的费用预估,最终可得出一个大概的基本保额——经济一般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基本保额,缴纳比较低的保费;经济状况良好,想提高保额给家人更多保障,则可以缴纳更高的保费。

(2)保障期限方面:

寿险有定期和终身之分,对工薪族来说,我建议选择定期寿险,比如30年期限或缴至60周岁、65周岁。

为什么要选择定期寿险呢?

一方面是保障期限越长,保费就越高;

一方面是保障到我们的退休年龄,已经足以对冲完上述风险——这个时候,房贷基本还清、子女已经成年、父母也可能不在了。

有人可能会觉得,如果只保到60岁,万一自己61岁的时候死亡,前面缴纳的保费岂不是都白交了?

但商业保险本身就是你和保险公司之前的一份“对赌协议”——赌注或是意外、或是疾病、或是生命,怎么可能保证自己就是“赌赢”的一方呢?而且换个角度想,我们能顺利活过60岁,价值远高于一份保险赔偿金。

因而,在这个“对赌过程”中,我们既希望自己永远用不上这份保险赔偿金,也希望能尽可能用【低保费+高杆杠】的形式去撬动更大的保障。当然,如果经济条件良好,选择终身寿险也是可以的。

(3)缴费期限方面:

缴费期限越长越好。因为长期消费型保险选择完缴费期限后,每一年的保费都是固定不变的,期限越长年均保费就越低,我们就能用低保费去增加杠杆率——假设不幸在缴费第10年就意外身亡,只需要10年的低保费就能获得高额的保险金赔付。另外一点,考虑到通胀率和货币的时间价值,尽可能把现金留在自己手中进行投资能帮我们获得更高价值。

确认完保额、保障期限和缴费年限,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开始挑产品。


PART05

挑寿险产品的时候,也有三点要特别注意。

(1)健康告知

如果投保时年龄较大或者既往病史较多,应该尽量选择健康告知较为宽松的寿险。有的寿险会限制大小三阳,有的寿险则限制高危职业。不要试图掩盖既往病史去投保,保险公司在理赔时是非常严格的,会通过各种途径调取、了解被保险人的诊疗记录,假如刻意隐瞒健康情况去投保,很有可能最终拿不到保险金赔偿也无法退还已经缴纳的保费。

(2)除外责任

除外责任,即这份寿险不对哪种情形下的死亡进行赔付。有的寿险除外责任多,有的除外责任少,我们优先选择除外责任少的寿险。

有些寿险只有3条除外责任

(1)投保人对被保险人的故意杀害、故意伤害;

(2)被保险人故意犯罪或者抗拒依法采取的刑事强制措施;

(3)被保险人自本合同生效(或最后一次复效)之日起2年内自杀,但被保险人自杀时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除外。

而一些严苛的寿险还会有更多除外责任,比如:

主动吸食或注射毒品;

酒后驾驶、无有效驾驶证驾驶或驾驶无有效行驶证的机动车

核爆炸、核辐射或者核污染、战争、军事冲突、被保险人主动参与暴乱或武装叛乱。

核爆炸、战争离我们的生活貌似很遥远,但类似酒驾、无证驾驶的现象生活中太常见了,万一不幸因“酒驾或无证驾驶身亡”,假如投保的寿险有这两项除外责任,保险公司是不会进行赔付的。

(3)保费

确认完核保条件、除外责任,我们再关注下寿险的细节条款(比如等待期、复效期)是否和个人需求有冲突,最后再权衡下产品性价比。寿险因为保障责任比较单一,理赔流程相对简单,因而在产品标准差不多的情况下,选择保费更有优势的即可。

看完今天的内容,以后定制保险方案时,大家就可以像今天小丫分析的这样,按照步骤去操作:

1、明确自己的需求是什么,要转移什么风险

2、根据具体需求预估保额,最低限度对冲风险损失

3、确认保障年限,最低限度覆盖高风险周期

4、产品筛选(除外责任、健康告知、保费、保额等比较)

保险配置关乎我们的一生,确实越早配置越划算。不同的人对保险的需求不一样,配置方案也不一样,如果你有更多保险知识想了解,可以给小丫留言。希望提供给大家的不仅是保险知识,更是“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思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被保险人   意外险   保费   寿险   保险公司   期限   家人   单身   意外   独立   父母   需求   女子   风险   自由   女性   责任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