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薪、失业、负利率......我们究竟要如何自救?


降薪、失业、负利率......我们究竟要如何自救?

来源 | 小丫投资笔记

1

2020年,注定成为我们想忘却但“很难忘”的一年。

昨天好朋友微信上说,终于回到佛山了,在老家整整呆了2个月。但回到佛山后,她还是很茫然。

朋友是做外贸生意的,2月的时候受疫情影响公司无法正常复工,好不容易疫情渐渐平息,能正常复工了,但3月国外的疫情又来势汹汹,即便复工了也无订单可接,公司只能继续停摆。

新冠病毒、疫情、确诊病例、死亡率、负利率、降薪、裁员、失业、熔断......只走完了1/4的2020年,已经留给这个世界太多沉重的关键词。

如果时间能够退回到2019年,相信绝大数人都想要重新做一些选择。

比如:

更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

更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亲友;

多储备一些消毒、护理用品;

配置好必备的保险;

不冲动提出辞职申请;

更勤勤恳恳地工作赚钱;

少大手大脚的花钱;

降低自己的贷款收入比;

更注重储蓄......

但时间只会往前、往前,裹挟着我们奔赴未知。

一场汹涌的疫情,让这个时代越来越不确定,也给所有人敲响警钟:

是不是一旦大病来袭,我们就毫无招架之力连病都看不起?

是不是一旦停工失业,我们就连半年的正常生活开支都维系不了?

2

我们能做些什么,来增加安全感?

尽管这个时代有那么多的不确定,但我依然感谢这个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各种防御工具:

先进的医疗技术,让我们患病时可以诊治;

相对完善的社保制度和丰富的商业保险,免去我们因病返贫的忧患;

多样化的金融工具,让我们得以更好的守护自己的资产。

把这些工具用好,守护好健康,守护好资产,是我们开展“自救计划”的重要一环。

可惜的是,谈到守护健康,很多人以为只要有医保就足够了,甚至有的人连医保都没有,认为只要努力工作多存钱就能应对风险。小丫早就多次强调,最差的情况下,至少也要参加医保,经济条件过得去,必然要补充商业保险,不然一场大病,用上医保也有可能返贫。

而关于资产守护,同样很多人也是片面理解的。

在经济环境好的时候,无论炒股还是买基金都容易赚钱,工作收入也稳定,人就容易忘形,误以为自己的赚钱能力强,失去了危机感。

但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金融风险增加,投资有可能带来的不是收益而是“亏损”,如果再叠加失业危机,个体的经济和生活直接就触底了。

居安思危,为自己的资产垫上一层厚厚的“安全垫”,无论你要炒股买基金还是去创业都好,至少还有一层“安全垫”接住随时可能落下来的冲击。

这是每个人都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3

有这么一种适合做”安全垫”的资产很容易被大家忽略——这就是既能帮我们强制储蓄,也能赚取稳定复利收益的储蓄险,也就是年金。

年金和健康险不一样,健康险是风险发生了才理赔,不发生就不理赔,而年金是我们分批投入一笔钱,到期后保险公司一定要按合同白纸黑字约定的,每年给我们返钱,而且这些钱是计算了复利收益的。

很多人习惯把钱放余额宝或者存款存单里作为“安全垫”,这些方式其实存在明显不足:

一是现在消费平台和银行卡、货币基金都是打通的,随时都能转出来花掉,很难做到强制储蓄;

二是这两种方式能带来的收益并不高,甚至未来收益还会降低。

拿货币基金和银行存款满足日常生活开支倒是不错,流动性足够。

用纯年金来做“安全垫”,优势就很明显:

(1)纯年金的收益是约定好并写进合同条款里的,具备法律效力,不受经济和市场环境影响,到期后一定会返还约定的年金;

90年代的时候,平安曾经卖出一批承诺终身给付8%复利收益的年金险,当时的银行存款年利率高达10%,不少人还看不上这类年金。如今二十多年过去,银行存款的年利率只剩1.5%,而当年买了这款年金的人,还在稳稳地赚取8%的年复利收益,几乎没什么风险。要知道,我们现在投资权益类资产,每年要获得8%的收益率都不太容易,还要冒不少风险。

降薪、失业、负利率......我们究竟要如何自救?

不少人忽略了这个事实:银行利率是不可持续的,而纯年金承诺的收益写进了合同,长期可持续。

(2)纯年金明确约定了领取的时间,比如五年、十年或者五十岁后开始领钱,能有效实现“强制储蓄”。

(3)纯年金采用复利收益,“利滚利”模式叠加长时间的投资,能带来稳定的资产增值。

当然,纯年金也有两点让人不太满意的地方:

(1)流动性不够

年金是到期后才能每年领取的,不过现在的年金设计得很灵活,有的可以三年、五年后就开始领取。

其实选择年金,很大程度就是想强制做长期储蓄,趁着自己现在年轻能赚钱,多攒点钱,这样以后的养老、孩子的教育才有多一层保障,流动性反而没那么重要。

退一步说,万一遇到特殊情况,需要提前用这笔钱应急,那我们可以用年金的保单向保险公司申请贷款,这种贷款不但利息低一些,而且放款速度也快。

除了保单贷款,还有另外一种选择,那就退回保单的现金价值,尤其是现金价值高的年金。

当然,如果你的经济状况一般,闲置资金基本要用来应对流动性需求,那年金未必合适你。

(2)收益率不高

去年8月30日的时候,保险行业出了一个重磅新闻。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完善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形成机制及调整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以后的年金保险的预定利率将由之前的4.025%降低为3.5%。目前市面上只有少数年金还有4.025%的预定利率,而且所剩额度不多,卖完就退出市场。

4.025%的预定利率率看着鸡肋,但以后只有更低的了,尤其是在全球降息潮下,0利率甚至负利率都很常见,资产正在进一步贬值。而且年金的收益率是按复利算的,如果20年、30年后再领取,几十年的复利作用下,能滚出不少收益。

巴菲特的巨额财富,就受复利的“滚雪球"影响极大,就在半个月前,上海的一位高净值人士就一次买了502万年金。越是懂得积累财富的人,越是明白“复利”和“安全”的重要性。

作为“资产安全垫”,首要的就是安全,然后是收益,年金险就达到了很好的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利率   复利   佛山   保单   年金   疫情   医保   流动性   收益率   这个时代   收益   贷款   资产   风险   经济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