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城市治理实现“双碳”目标

  随着“双碳”目标提出,如何破解能耗“双控”与经济转型发展之间的矛盾,统筹推进“双控”与“双碳”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很多地方,特别是中西部能源大省(区)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通过城市治理实现“双碳”目标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在这份“晴雨表”上,有些省(区)能耗强度同比不降反升,另有一些省(区)能耗强度降低率未达到进度要求。这意味着有些省(区)上半年“双控”目标未能完成。

  对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进行“双控”,是解决资源约束趋紧、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举措,也是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抓手。经过多年努力,我国能耗“双控”态势总体向好,特别是今年上半年,我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了2%。在此背景下,某些省(区)能耗强度的“不降反升”,自然引发社会关注。

基于城市治理的规律进行碳排放治理

  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较为复杂,涉及当地资源禀赋、经济结构等多方面因素。但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随着“双碳”目标提出,如何破解能耗“双控”与经济转型发展之间的矛盾,统筹推进“双控”与“双碳”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很多地方,特别是中西部能源大省(区)必须面对的新课题。城市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载体,在日常治理中应谋求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在迈向“双碳”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对城市中的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信息、知识等生产要素进行整合。因此。基于城市治理的规律进行碳排放治理,是科学高效、审慎稳妥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参考路径。

  首先,应基于城市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对比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城市的碳排放现状,以预测城市未来碳排放的形势。我国城市所处的发展水平各有不同,这一差异需在减排目标与减排措施选取上得到反映:如北京、上海等地人均GDP达2万美元,处“后工业化”阶段,高端服务业占其产业结构的绝对主导,因而碳排放治理难度较低,它们可在稳步迈向“碳达峰”的同时致力于转向“碳中和”时间表的编制,尽早开展达成“碳中和”的相关工作;而对尚处于工业化初期的中小城市而言,电力、能源等产业往往是其产业结构的核心,部分城市甚至需引进高耗能企业以应对其发电量的过剩,“双碳”目标达成困境凸显,其发展规划应以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碳排放强度为关键,以发电方式、储能技术等话题为讨论重点。

  其次,应基于城市所在的不同空间特点进行分析。不同区位视角下的城市具有不同的特征:城市从属于所在省份和地区的同时,也管理众多辖区,因而,其碳排放应从这两重视角进行认识。从区域视角看,应当关注城市所在区域的碳排放强度以及区域的地理环境与资源禀赋:目前,我国碳排放主要集中在环渤海、长三角等区域,从总体上看呈由东向西、由北向南渐次递减的趋势;此外,沿海地区富于海洋资源,对应海洋碳汇,而内陆腹地则不然,森林碳汇可被纳入“双碳”实现过程。这两点表明,处在区域内的城市,应结合区域的现状与规划思考自身碳排放的治理途径。

  最后,应对城市在区域中的产业分工、人口规模、能源结构、自然禀赋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第一,对于“双碳”政策体系的制定统筹了经济发展及各辖区、各产业的需求与任务,实现各类政策目标的协调统一。然而,部分城市仅就此制定了聚焦单个或部分领域的专项政策,其间缺乏统摄和关联,故难以兼顾发展与减排,不利于“双碳”目标实现。第二,各城市在区域和产业链中不同的定位决定了自身“双碳”目标及其在区域乃至全国“双碳”目标中承担的不同“分工”。第三,城市存在的意义决定城市远期发展和正常运行保障间的关系在碳排放治理中的重要性。近来,某些城市为尽早达成减排目标,大量关停排污企业,或进行拉闸限电,客观上振荡了经济发展、影响了劳动力的供需,未能兼顾短期目标与中长期治理目标。(社会科学报社融媒体“思想工坊”出品 全文见社会科学报及官方网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3

标签:东向   目标   城市   禀赋   晴雨表   产业结构   视角   上半年   强度   经济发展   能源   区域   政策   我国   产业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