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基芯片看到了曙光 中韩科学家合作的新发现

碳基芯片看到了曙光 中韩科学家合作的新发现

(图片来自网络)

众所周知,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硅基芯片的制成工艺连续突破摩尔定律,已经发展到5纳米,而且正在朝着3纳米迈进。眼看着几乎到达了顶点,进入了死胡同,因此,各国的科学家们正在积极寻找突破口。研发新材料被认为是突破这一瓶颈的最好的办法。

石墨烯早就被科学家们所关注。它的硬度比钢铁更强,同时也更柔软透明;它的导电性比铜要好100倍以上。用它制成的半导体芯片容量更大、性能更好而且耗能更小。我国科学家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碳基芯片看到了曙光 中韩科学家合作的新发现

(图片来自网络)

石墨烯是由6个碳(C)原子组成的六边形环连接在一起的平面结构物质(二维物质)。要想合成高质量的石墨烯,目前主要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这是一种在铜等金属基板上生长石墨烯的方式,让原料气体(CH4)中的碳原子一个一个粘附在一起,最后‘生长’成为石墨烯,然后,再把它从基板上分离下来。问题是,在分离的过程中不仅石墨烯很容易受损,而且分离工艺本身就很难操作,实现工业化量产几乎不可能。


碳基芯片看到了曙光 中韩科学家合作的新发现

绝缘体基板(左)和金属基板(右)上的石墨烯在合成过程的差异 (图片来自网络)

还有一种办法,就是让石墨烯直接‘生长’在具有绝缘性能的电子元器件上面,这样就避免了“分离工艺”,操作起来简单易行。但是,石墨烯在绝缘体上的生长速度非常缓慢,甚至比在金属板上的生长速度慢1万倍。因此,也限制了石墨烯半导体的工业化量产,令科学家头痛不已。


碳基芯片看到了曙光 中韩科学家合作的新发现

蔚山科学技术院(UNIST)新材料工学系教授 冯丁(Feng Ding)(图片来自网络)

韩国基础科学研究院(IBS)多维碳材料研究团队的负责人冯丁(Feng Ding)教授(也是蔚山科学技术院(UNIST)新材料工学系教授)和中国北京大学组成的共同研究团队,通过高端计算机模拟研究,查明了其中的原因。
模拟显示,在绝缘体上生长的石墨烯是以沿着边缘粘附的方式生长, 这时候,原料中的氢就会来捣乱,和石墨烯粘在一起。所以,去除氢的过程耗时耗能,让石墨烯不能快速生长。而在金属板上生长时之所以没有出现这个问题,是因为原料可以在金属基板上面快速移动,所以石墨烯就生长迅速。


碳基芯片看到了曙光 中韩科学家合作的新发现

石墨烯在绝缘体基板(左)和金属基板(右)上的生长 (图片来自网络)

研究人员同时发现,在原料中有一种叫做“CH3”的物质,它不仅为石墨烯提供碳,还起到去除石墨烯边缘的氢的作用。在石墨烯的生长过程中,CH3含量高,石墨烯就生长得快,反之就生长得慢。

找到了原因,就给研发解决方案提供了依据,离最后的突破就只有一步之遥了。研究团队初步证实了低压高温热处理工艺的有效性。冯丁教授表示,如果激活能源消耗最多的阶段,即使在绝缘体基板上也能立即生长石墨烯。我们找到了可以简化利用石墨烯的半导体制造工艺的线索。


碳基芯片看到了曙光 中韩科学家合作的新发现

(图片来自网络)

不能不说这是一个令人期待的发现。如果能够研究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不仅困扰已久的半导体芯片的难题能够得到突破,我们的芯片制造也会实现‘弯道超车’。世人期待,国人期待。

本研究结果刊登在上个月22日的国际学术杂志《美国化学会纳米》(ACS Nano)上。


碳基芯片看到了曙光 中韩科学家合作的新发现

蔚山科学技术院(UNIST)新材料工学系教授 论文作者 邒睈(Ting Cheng) (图片来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芯片   曙光   绝缘体   石墨   工学   新材料   半导体   纳米   科学技术   科学家   生长   教授   原料   金属   工艺   财经   图片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