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的职场黑洞

35岁的职场黑洞


35岁的职场黑洞


最近身边的同事找工作,发现汽车行业也划了35岁门槛。


互联网公司来汽车行业开厂,结果把各种坏习惯也带过来。



不过这也不能全怪互联网,没有互联网进入的行业,所有民营企业都开始内卷,歧视大龄员工已经是普遍行为。


甚至公务员考试也限制35岁,简直把人往死胡同里逼。

35岁的职场黑洞

有些时候,我会很奇怪:


30多岁刚过而立,正是年富力强的当打之年,为啥就被职场淘汰?

35岁找不到工作,65岁延迟退休,中间30年都喝西北风?

25岁硕士毕业,35岁开始失业,再加上学习期,读书20年,工作输出只有10年不到?


我虽然没到35岁,但是迟早也得到,提前分析,早做准备,也必须开始了。


那么,35岁求职门槛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首先,所有市场行为,根本原因都是供求关系


求职人员多了,企业有的挑。


这里有几个隐藏要素:

  1. 人多
  2. 企业少
  3. 企业扩张慢了


其实,再深一层,是行业不景气。


2016年的时候,造车新势力全面开花,几乎是翻倍工资挖传统车企,这时候怎么人就不多呢?


因为建新厂,都需要人啊!


现在车企式微,倒闭大片,那么员工涌出是非常正常的。


问题是,现在不只汽车行业不行,大多数行业都不惊奇;

造船、衣服、建筑并没有互联网新势力,照样惨的一比。


所以最核心的是,经济不行


大家别看2021上半年GDP增速12.7%,以为经济恢复变成2字头的增长。


35岁的职场黑洞


实际上2020年上半年疫情爆发,GDP同比下降1.6%。


稍微懂点数学的同学,就能算出来,2021相对于2019,实际年化增长是5.3%


根本没有什么2字头增长,实际只有中等速度增长。


当然,其中有疫情原因,外贸不振,也有国进民退,还有环保查税,总而言之,经济真的不景气。


有人会说,5%增长也不错啊。

但是要知道,2010年以前,我们大都是10%的增长。


经济放缓,就业下行,自然劳动市场供过于求。


第二,工程师红利,就是工程师过剩。


由于市场千变万化,但是国立大学都稳如老狗,软件等新兴专业招生就是少,机械、土木、材料等传统专业学生一大堆。


行业都过剩了,年轻的毕业生还一群一群来面试,你说企业能对老员工有好脸吗?


这里面还有一个关键点:为什么老员工的技术不能吊打新员工


如果有些活,新员工做不了,只有老骨干才能干,那么老员工自然就有了议价权。


可惜,绝大部分岗位的学习门槛,只有3年


大公司要避免关键岗位,保证人人可以替代;

面试造航母,入职拧螺丝,比比皆是。


35岁的职场黑洞


我的岗位叫做尺寸工程,属于汽车行业里面的新岗位,当年我刚毕业2年,义无反顾的从传统岗位跳槽换岗,从头学起,确实吃到了一波红利。


2007年之前,几乎国内没有相关从业人员,有经验的人都被抢疯了,外包公司甚至能开到4万一个月。


但是,随着行业发展,10年合资厂开始搞尺寸工程,人员就开始输出;

等15年奇瑞比亚迪吉利也能输出人才,这时市场就开始雪崩;

18年之后,尺寸工程泯然众人,和传统岗位比如汽车四大工艺并无二致。


真的,3年出师,6年就可以带徒弟,中国人确实聪明。


这也是中国制造业为什么强大。

中国工程师可以复制粘贴,批量供应。


那么,十年工作经验,和三年工作经验,真的没有差别吗?


有,只是大部分工作,差别不大。

少量极难的工作,才需要骨干攻关。


35岁的职场黑洞


我见过很多35岁以上的人越混越好,他们的技能、经验、能力、资源和人脉都在持续增长,不管是技术岗、管理岗还是创业,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少数老员工确实能成为技术骨干,出活就是多快好省;

大部分都在稀里糊涂混日子,真的没有拉出经验差距。


企业并不排斥优秀的员工,只有原地踏步的员工才会被歧视。


35岁的职场黑洞

只是,停滞不前才是大部分普通人的实际情况,能持续进步的只有少量精英。


第三,由于劳动法限制,实际上限制的是40岁


其实,企业对35岁的员工没有多少歧视。



但是,由于劳动法的存在,企业很难开除员工。


因此,企业要考虑,员工到了40岁,会怎么样?


35岁的职场黑洞


是不是变成老油条?

可不可能混吃等死?

能不能保持身体健康?

活力和干劲还在不在?

会不会倚老卖老欺负新人?

领导比自己年轻,服不服管?


从概率上说,问题显现的几率非常大。


而且开除员工需要支付N+1,届时需要赔偿半年的工资,企业头疼不已。


35岁的职场黑洞


小于40岁是人力资源;

大于40岁是人力成本。


最后,对于这种35岁找不到工作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


1. 持续进步,成为管理层或者技术骨干:

这一点很难,真的难,越升到高处,就越是神仙打架,各个都是天才和人精。

但是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尝试一下,至少保持自己的职场竞争力,保证裁员不会先裁到自己。


2. 瞄准靠谱的企业,换行换公司:

对于普通人来说,没有金刚钻,那就要靠自己眼光。

找到一家好企业,或者提前考入公务员、事业单位,尽量做到平稳退休。


3. 提前早作资金准备:

如果35岁之前,工资能储蓄下来,那么做点小生意肯定够。

如果能存下几套房,比如我在996是福报吗一文里提到的上海江桥万达广场的商住两用92万46平,租金约3600元一个月,算下来租金回报率是4.69%。

多来几套就不用上班了,而且今年毕业季,上海房租又涨了。

但是,千万不要背上巨额房贷,然后丢了工作还不上月供。


4. 持续学习,哪怕让别人教:

我相信很多行业和汽车一样,都有外包公司。

在大厂如果找不到工作,可以去当外包Out-soucing或者自由人Freelance,就是哪里有空缺就去干。

外包公司会对员工进行全面培养,客户缺什么岗位,外包公司不用三年,三个月就帮你出师,直接上岗干活。


5. 发展副业,当斜杠青年:

以我自己为例,虽然是工程师,本职工作一直在升职加薪,但是我还是在业余时间,自学了编程。

我不光做到了辅助办公,每年还赚到小几万的外快,甚至还有企业愿意招我当程序员。

然后我还写公众号,原先一个月只有30多元微信广告费,但是在达叔的建议下,我增加了更新频次,现在我一个月的广告费和入群费,也有1万多,这还仅仅是在上班之余的产出,抖音之类还没开动。


所以说,作为技能多面手,我已经完全不怕失业了。


35岁的职场黑洞


当然,领导知道我写公众号,平时的部门稿件都是我写的,这是副作用。


综上5点,预防中年危机最关键的是,要居安思危,不停挑战自己的舒适圈,别整天躺平打王者荣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黑洞   外包   汽车行业   骨干   门槛   岗位   工程师   员工   传统   经验   经济   行业   财经   工作   市场   公司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