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上海市政府曾经给三哥回过信

1998年,上海市政府曾经给三哥回过信

文丨地产三哥



三哥,是编辑部的一位大哥。

1

三哥更年轻的时候,给时任上海市长徐匡迪院士写过一封信。

三哥不是上海人,初到上海,听不懂上海话。

坐公共汽车时候,售票员大姐说上海话,因为三哥听不懂,导致耽误了大姐的售票时间,被大姐怼了一段话,吧啦吧啦吧啦,听不懂,苏南的同学听得懂,帮着付了车票。

下车之后,同学告诉他,“乡窝宁”的意思就是乡下人。

那时候的三哥,的确是卑贱而骄傲的农村人,于是写了两张纸的信给徐市长,大意就是: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伤害一个外地少年的自尊心事小,伤害城市形象事大。

很快收到了市政府、市公用局的两封纸质回信,徐市长作了批示,韩、茆等时任领导和上海市公用局都批示了。

很快,三哥经常坐的那趟公交车上售票员大姐们都讲普通话了,上海很多地方贴了“推广普通话”的相关标语。

以上是1998年的事情,那一年几位来上海打工的幼年伙伴在漕宝的七宝镇打台球时说:

“上海滩为什么叫滩呢,因为它给每个人一个滩头,你守得住,就立足了;你守不住,就被拍死卷走。”

后来,三哥没守住,一直在上海之外飘摇,但九年上海的经历在他个人三观的养成中一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后来,三哥回户籍所在地的上海某街道办事情,工作人员说,你怎么没工作,怎么不去找工作?需要领失业保险吗?

当然,三哥没领。

“既然没守住这个滩,哪有什么资格领上海的失业金呢?”

这一段往事,本来只是私下谈资,现在权当能吸引流量的素材故事吧。


2

为什么突然想到这一段,因为在网上看到上海一位48岁的老大哥给市长写信求助:

他自从2018年开始就失业了,已经3年,他和老婆两人仍然未找到合适的工作,实在没办法了,写信给上海市长求助,看看市政府领导能否给自己这种大龄职男牵线搭桥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信中也提到了一个社会现象:这种年龄段的人才在上海就业的尴尬局面。

他这封信是在2021年4月6号写的,4月12号对口部门就开始处理了,然后5月25号给他回复的信,不得不说上海市政府办事还是那么高效快捷,工作人员的回复如下:

第一,已经办理了求职登记,就是把他录入了帮扶的名单重点关注。

第二,找专人帮助修改和润色他的简历,提高找到工作的几率。

第三,已经为他找到了一些比较是适合他的岗位,一共4家。

第四,要求他合理评估自身并适当降低求职期望值。

所有的就业人员面临的现状背后的数据是:

2020年高校毕业生数量874万人,2000年以来的二十一年,高校毕业生数量总量1.12亿,中国25岁-54岁人口数量6.5亿。

很多年前,一位兄长说:

“以后你面临的是上海北京这些大城市的同龄人的竞争,面临的是比你大十岁和小十岁的人的竞争,面临的是除了学习好、还有身体好、会唱歌跳舞弹琴画画的人的竞争。你准备好了吗?”

20年前,这位兄长已经预言到了内卷。

内卷之下,同样的甚至更少的薪资预算,为什么不用更好用的人?

以下是美国大萧条时期的一张照片:内容翻译如下:

“我会三种交易,三门语言,打拼三年,膝下三子,失业三月,只需一份工作。”

1998年,上海市政府曾经给三哥回过信


3

上海这位老大哥的信中,除了领失业金这一细节,还有弥漫全信的无助情绪,三哥都不赞同。

人的忍受能力和生命力是无比强大的。

端午节之前,有幸来到屈原先祖聚居地秭归县万古寺村,在这里见到了很多屈原的后裔。

屈艳芬,51岁,算起来和这位写信的上海大哥同龄人。

按照族谱,她是屈原的72代孙。

作为家中的长女,她回忆,很多年之前,家中遭遇变故和火灾、穷困之极,她依然记得拿着被烟熏黄的搪瓷缸在学校打饭时的窘迫。

那之前,她还是一位喜欢唱歌跳舞的初中女生。

那时候,她和两位未成年的妹妹背着几十斤的柑橘,走十几公里山路,一天来回四趟,只是为了卖个百十块钱过年。

腊月二十八,在寒冬腊月的河里洗完衣服被子准备过新年、但回家之后面对一屋子的债主时,她也曾经绝望过。

后来,两位妹妹继续读书,她招工走出去,但很快因为90年代末的全国下岗潮,不得不再次回到秭归县,务农种柑橘。

为了卖上好价钱,她曾经带着一货车柑橘,从秭归出发,一路漫无目的的叫卖,直到武汉,一趟还亏了一万多,那还是20年前柑橘买几毛钱一斤时候的事情。

当努力被现实一次次捶打之后,还能怎么办?

2004年之后,她开荒了五亩山地的柑橘园,这一年,湖北省取消了柑橘的农业特产税。

2007年,华中农业大学在秭归推广的新品种“伦晚”种植成功,她跟着改种了新品种。

2019年开始,“五桥一隧”的秭归长江大桥把长江的兵书宝剑峡、香溪河的东南西北全部连接起来,她年轻的时候理想:一定要嫁到一个交通好的地方,在20多年后实现了。

从去年开始,她开始通过线上销售自己的橙子。

今年端午之前,因为看中秭归万古寺村橙子的品质,阿里巴巴盒马集市在万古寺村和秭归县政府签订了“以销定产”的合作协议,打造“盒橙”。

现在,51岁的她依然辛苦,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父母,还有两个尚未成家的孩子,她和丈夫每天都会在橘园或者其他地方劳作。

屈艳芬的家门口摆着几盆花,“这就是屈原喜欢的兰花。”

她说:“既然来到人世,就是扛住,然后改变它。往高一点说,这就是屈原代表的忠诚和求索精神吧。”秭归县万谷寺村里,几乎人人都会诵读几句屈原的名言。

当年和她一起背着篓子、走山路、过渡船、卖柑橘的两个妹妹,通过读书考学走出去了,都各自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逢年过节会回来,也会在经济上帮衬在家照顾父母的她。

在她们身上,有很多努力改变命运的人的共同的影子,也有时代的背景。


4

人间从没有绝对公平。

上海这位老大哥领着“微薄的失业金”的时候,秭归的橙农可能正在打包发货,一盒橙子十斤,不到一百元。

我们可能正在田地里割麦、抗旱、在城里开滴滴、送外卖、在办公室改程序、做方案......

人间也很公平。

今天,万达公子王思聪无聊到舔狗撩妹的时候,苏宁公子张康阳可能正在为国际米兰的工资而头疼。四、五年前,万达和苏宁情况可能正好相反。

佛家说,业报轮回、因果轮回。

昨日因今日果,今日因明日果。

培根说过:“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动摇,动摇生失败。”

更年轻的时候,三哥犯过很多错,有些无可挽回。那时候,三哥偶尔会在佛前默念心经,其实背后的心态是很功利的,以一种被救赎的幻想获得片刻的心理慰藉,这是不对的。

后来,当那个写信的少年越走越远时,我们才终于慢慢明白:

“我今天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让当初的决定看起来是对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秭归县   秭归   屈原   老大哥   柑橘   售票员   兄长   橙子   上海   大姐   市长   上海市政府   年前   事情   妹妹   财经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