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位中美零碳专家共话“中美碳中和技术创新合作与机遇”

20位中美零碳专家共话“中美碳中和技术创新合作与机遇”

20位中美零碳专家共话“中美碳中和技术创新合作与机遇”

6月16日,由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委会(简称能投委)、美国国家可持续发展中心、乔治·布什中美关系基金会共同主办的“零碳中国·中美碳中和技术创新峰会”在线上成功召开。会议以“以中美技术创新赋能碳中和之路”为主题。来自能源与投资领域的20位中、美方嘉宾,就实现“碳中和”的创新技术与探索实践进行了坦诚交流,约2300位听众在线参会。能投委会长孙耀唯和乔治·布什中美关系基金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方大卫主持了会议开幕式;能投委秘书长张杰与能投委常务理事、美国国家可持续发展中心总裁方洪联合主持了主题演讲与引导性发言等环节。


开 篇 中美碳中和技术互补性非常大



20位中美零碳专家共话“中美碳中和技术创新合作与机遇”

能投委会长孙耀唯先生在开幕式上表示,在中美关系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我们能够召开这次会议,非常难得。2021年4月16日中美双方发表了《中美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双方一致认为“中美致力于相互合作并与其他国家一道解决气候危机。”从“气候变化”到“气候危机”的转变,标志着气候议题成为全球危机协调的主要议题。能投委愿意与美国国家可持续发展中心、乔治·布什中美关系基金会、落基山研究所以及今天到场的所有美国专家和机构加强合作与交流,促进了共同发展。


20位中美零碳专家共话“中美碳中和技术创新合作与机遇”

原国务院参事、能投委专家主席石定寰先生在致辞中表示,中美之间围绕气候变化开展合作,是两国共同的愿望。当前中美关系处于特殊时期,在气候变化领域能够寻找到合作空间,双方都做了大量的努力。希望中美之间的合作能够在气候危机这一新的大背景下有更好的推动,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危机的挑战做出努力。能投委在2020年1月份发起“零碳中国”倡议行动,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参与,包括许多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美国在过去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中,积累了大量的科技创新成果,为全球应对气候危机的挑战作出重要的贡献,我们也希望通过今天的会议能够为中美的交流与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20位中美零碳专家共话“中美碳中和技术创新合作与机遇”

中国驻休斯敦原总领事、察哈尔学会秘书长李强民先生在致辞中表示,当前全球面临着两大严峻的挑战。一是以新冠疫情为代表的烈性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二是气候变化。新冠病毒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挑战,而气候变化却对人类的生存环境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中美建交42年的历史证明,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美不是敌手,而是真诚合作、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我有几点建议,一是全面落实《巴黎协定》的各项承诺;二是加强能源领域的交流和沟通;三是鼓励技术创新;四是技术交流,取长补短;五是克服人为制造的“障碍”,营造中美合作的舒适小气候、小环境。中美在气候变化领域牵手合作,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中美合作的亮点。


20位中美零碳专家共话“中美碳中和技术创新合作与机遇”

乔治·布什中美关系基金会主席尼尔·布什先生在致辞中表示,现在有大量科学证据表明,气候变化正在改变并将继续威胁地球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和美国都致力于减少碳排放,中美领导人会晤并同意与其他国家合作应对气候危机,这让我们大家都感到鼓舞。多国的合作可以提供创新思路,或将成为解决危机的希望。在面对最大挑战的时候,人类的巧思和奇智总会战胜困难。我的父亲乔治·布什总统如果还在的话,他也会非常赞赏我们现在的努力,我也希望付出巨大的努力来促进这方面的合作。


20位中美零碳专家共话“中美碳中和技术创新合作与机遇”

美国国家可持续发展中心主席米歇尔·斯坦利先生在致辞中表示,可持续发展指的是长期、跨时代的繁荣,是能够真正利用有效资源,并用这些资源满足自身的需求并能够传承给子孙后代繁荣发展。我们希望能够创立一些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的示范性的项目,不是政治化的,而是一个个务实的项目。我们看到中国在气候治理,绿色金融以及追求高质量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我们希望与能投委等中国机构加强合作,支持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并且希望能够真正的为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带来福祉。


分 享 产业变革得益于技术不断进化和发展


在第二单元技术交流环节,来自美方的三位重量级嘉宾和两位中方在能源界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嘉宾进行了分享。


20位中美零碳专家共话“中美碳中和技术创新合作与机遇”

乔治·华盛顿大学环境与能源管理学院教授、环境与能源管理研究所联合主任约瑟夫·卡西奥先生在本次峰会上发表了《低碳发展框架》的主题演讲。他首先介绍了研究所的使命是希望能够追求并且进行多方面、多领域的科研合作,创建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对国际和国内能源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方面的政策给予建议,并将知识和经验当作应对未来各种危机的解决方案和武器。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探索和推进以标准为基础的一些技术管理方面的创新,并能够更加有效的去管理能源。

20位中美零碳专家共话“中美碳中和技术创新合作与机遇”

约瑟夫·卡西奥先生在《低碳发展框架》中分析,全球仍有7.85亿人无法使用电力,预计到2050年,世界经济总量将会翻倍,人类社会需要的光伏发电量将是当前的20倍,对风电的需求至少需要提高11倍。到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将减少60%,而且随着绿色的产业发展,我们要打造和塑造未来的绿色发展的路径,以及需要获得更多的新的投入和新的资金投入到绿色产业的发展中。电动汽车销售量必须在2030年前从当前5%的市场占有率增长到60%。各国政府需要将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合作以类似像征求碳税和总排放量控制、碳交易等政策或举措进行推动。

中国是否能完成2060年碳中和目标?答案是肯定的。我的一点建议是要坚持灵活性,在各方都应该保持非常开放的心态,而且是长短兼顾周全考虑。比如将太阳能、风能、氢能等各种能进行合并,并进行排列组合;还要分析地理特点,资源禀赋以及技术能力等,同时结合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节点的持续性分析与相应评估,最终选出最佳方案。


20位中美零碳专家共话“中美碳中和技术创新合作与机遇”

Energy Vault公司副总裁马可·泰鲁辛先生通过视频展示Energy Vault重力存储技术。他介绍这项技术是当前屈指可数商业可行性高并有着良好往返效率,基于重力的电网规模储能解决方案。这项技术采取的是抽水蓄能原理,但不依靠水,是由定制的复合材料块,由起重机吊起,在高处储存能量,然后降低以放电,而且不受地域限制,在哪个地方都能建,对电力弹性和世界向可再生能源的过渡至关重要,具有成本低、可扩展、灵活、寿命长、环保安全等特点。该技术的第一个商业系统在瑞士运营,于2020年7月接入瑞士国家电网。


20位中美零碳专家共话“中美碳中和技术创新合作与机遇”

Digital Dots Inc.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普拉文·卡萨瓦先生在《企业的数字化路径》主题演讲中介绍到Digital Dots AI是一个技术平台,可连接企业和关键边缘的可持续性数据,从而将企业转变为碳中和时代的数字化管理的绿色企业。将非侵入式平台独立于企业系统进行运行,将业务、技术、治理、流程和人员整合在一起,能够应对数字化管理要求的挑战。


20位中美零碳专家共话“中美碳中和技术创新合作与机遇”

国家电投专家委办公室主任王东伟先生在《国家电投如何应对碳达峰、碳中和》主题演讲中介绍到,国家电投集团是同时拥有水电、火电、核电、风电、光伏、燃气、生物质等全部发电类型的综合能源集团公司,国家电投也是中国第一家提出自己碳达峰时间点的企业。作为清洁能源发展的一个排头兵,国家电投一直坚持清洁能源的转型发展,坚持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转型发展,积极创建绿色发展格局,并做出一些有意义的工作。一是国家电投不遗余力地打造世界一流的光伏产业。目前光伏发电的总装机规模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一。同时又创立了水风光互补与农光互补以及光伏治沙等绿色富碳的发展模式。二是坚持新技术新产业的新模式转型发展。在核能综合利用领域、综合智慧能源领域做了众多示范项目,在氢能、储能和绿电交通等领域进行积极的探索,并进入产业化推广阶段。三是在碳普及应用方面,围绕全世界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和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国家电投目前正在开展燃煤电厂二氧化碳燃烧前燃烧中和燃烧后全过程的普及资源化,利用相关技术、研究与示范,为火电厂探索出一条低能耗、高效率可推广的碳减排路线。四是在富碳农业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同时还开展了沙漠土壤化技术,光伏治沙、矿山生态修复、盐碱地治理等农业方面的应用技术的研究和示范。五是在绿建交通的领域,以清洁电力及绿电替代化石能源,依托智慧能源网、交通网和信息网的三网融合,实现智慧清洁能源和交通充电及储能设备的智能互动和深度融合。

从2017年起,国家电投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和探索,一方面是以换电重卡为代表的电能替代,另一方面是以氢燃料电池及系统为核心的氢能替代。国家电投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方面不遗余力,希望与各界各行的朋友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助力中国实现3060的目标。


20位中美零碳专家共话“中美碳中和技术创新合作与机遇”

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执行总裁兼首席技术官张启应先生作了《碳中和背景下的海上风电技术创新》主题演讲。他首先介绍了明阳智慧能源集团海上三峡兴化湾项目:一台海上My SE5.5MW机组,该机组年等效满发5226小时数,年上网电量2874万千瓦时,年节约燃煤消耗约9255吨,减排二氧化碳2.5万吨等,它带来的环境效益是巨大的。海上风电对CO2减排有巨大优势,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解决方案。明阳一直在不断推出新的技术,之所以能够做到今天,得益于技术不断进化和发展。他说,其实中国风资源并不丰富,尤其和欧洲、美国相比风资源并不占优势,而且还有台风等气候挑战,但明阳为什么还要开发海上风电,这完全是得益于技术不断的进步和适应。明阳已经建立了一个台风控制平台,可以通过了解台风的一些性能,分析台风从来到走的全过程是有规律可循,不仅对它路径作分析,对风速等也做了很详细分析,并创新出两叶片风机的解决方案,不但抵御了台风,还充分的利用了台风。他认为,技术的本质犹如我们自然界的生物的进化,需要通过不断的组合和迭代来适应环境,最终形成新的技术和创新经济,从而来驱动整个社会不断发展。


交 流 力争将中美关系建成可持续双边关系


在第三单元引导性发言环节,中美双方围绕以下议题交流讨论:

1、中美碳中和技术创新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2、中美碳中和技术路径、创新和解决方案之对比;

3、中美碳中和合作与共赢。


20位中美零碳专家共话“中美碳中和技术创新合作与机遇”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助理国别副主任张卫东先生表示,本次峰会契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第17个目标,为实现目标而形成的伙伴关系,是一个形成全球伙伴关系的具体的体现。通过绿色能源、绿色解决方案来真正解决世界面临的各种挑战,特别是气候变化。大家需要找到共同的认识,找到一个合作的平台,共同推动绿色技术创新与发展,实现真正绿色解决方案。


20位中美零碳专家共话“中美碳中和技术创新合作与机遇”

国际能源署(IEA)原中国合作部主任涂建军先生表示中美在气候变化领域需要通力合作,中国占全球碳排放占比的30%-31%,美国占全球碳排放占比的14%,排名全球第二,从历史累积的碳排放占比中,美国占比非常高,从1750年算到去年历史责任美国是占全球的25%,中国这些年升到了14%的。中国和美国是全球排放量比例最大的两个国家,尤其需要通力合作,才能使全球的近零排放的目标早日达成。


20位中美零碳专家共话“中美碳中和技术创新合作与机遇”

通威集团副总裁胡荣柱先生表示,通威集团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在新能源行业,特别是光伏行业,做出了一系列贡献和实践,尤其是创新探索出渔光一体化模式。他认为中美两国其实有很强的互补性,我们应当坚持多边主义。在光伏领域全球一体化体现得非常充分,但我们还要不断努力,不断创新。


20位中美零碳专家共话“中美碳中和技术创新合作与机遇”

国家电投专家委办公室主任王东伟先生表示,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与美国签订的技术引进的合作协议,是中美两国最大的能源合作项目,目前已经在中国得到应用,说明中美能源领域合作是有渊源的。在这次中美合作中,双方相互加深了了解,建立了信任,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在碳达峰、碳中和绿色能源的进程中,我相信会有更进一步合作的领域。


20位中美零碳专家共话“中美碳中和技术创新合作与机遇”

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执行总裁兼首席技术官张启应先生表示,从海上风电来讲,美国海岸线长、风资源条件优越,美国海洋的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海上风电结合海洋牧场,以及其他方面能源,形成的海洋经济可以提供清洁、绿色低碳或者零碳的能源,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由于复杂的环境,苛刻的自然条件,从而使我们的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依然觉得美国的一些好技术可以融合进来,使海上风电做得更好,比如说 人工智能、算法等,如果说把这些技术植入到海上风电或者风电里,那么能源才会进入到真正的智慧能源时代。


20位中美零碳专家共话“中美碳中和技术创新合作与机遇”

乔治·布什中美关系基金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方大卫先生表示,中美之间的双边关系是全世界最为重要的一对双边关系,没有任何一项国际挑战能够在中美不合作的情况之下得到克服。我们希望中美之间的企业能够通过这种商业贸易的促进来更好的合作。政治环境是非常艰难的,尤其在美国,扭转美国人的思维形式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在这种前提之下,我们仍然可以进行非常好的合作。气候和能源是最有潜力的领域,我们要善加利用这个领域的机会,将中美关系转移成一个具有建设性的,能够为双方带来好处的,并且在政治上可持续的一种双边关系。


20位中美零碳专家共话“中美碳中和技术创新合作与机遇”

德克萨斯州LNG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朗特里·迈耶先生表示,中国在“零碳”、“碳中和”这方面做得最全面的国家之一,中国所制定出的碳中和目标非常明确,这需要非常好的基础设施,同时也需要有绿色的技术以及非常好的目标和路径。实际上中国在LNG的需求将会达到8900万,成为在全世界LNG的最大的进口国之一。德州的LNG使用的是绿色设计,比如说像太阳能和风能的设备来进行发电。我们的目标就是能够减少在任何一个地方的探索,通过不断打造流动化模块的生产产业园去赋能中国零碳目标的实现。


20位中美零碳专家共话“中美碳中和技术创新合作与机遇”

落基山研究所首席执行官、董事会成员朱尔斯·科腾霍斯特先生表示,未来30年我们将会进一步的减少对于化石能源的依赖,而CO2也必须要减少50%,在未来的10年当中这是非常难的一个挑战。首先我们需要有最佳的解决方案,同时也需要有最佳的合作伙伴。清洁技术在中国的专利已经超出了欧洲或者美国甚至其他国家。欧洲曾经的是一个非常绿色的沃土,而且他们在能源不断的淘汰过程中将速度调控得非常好。现在我们觉得美国也应该跟上这样的步伐,成为绿色的中坚力量,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全球的零碳目标。


20位中美零碳专家共话“中美碳中和技术创新合作与机遇”

Global Group 创始人兼管理合伙人萨迪亚·苏丹女士表示,截至目前美国和中国之间已经进行了多方互动,包括在能源供应链上,中美应对气候危机的联合确实是恰逢其时。中美两国可以建立或提倡一个中美联合工作组来加强两国的合作。拜登总统想要与盟国合作,把中国剔除在外,但事实上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有能力、能够真正的把计划落实的国家。如果绕着中国去做这个事情,或者把中国剔出来做这件事情是不会有什么成效的,因此我们会想要建议拜登总统的政权跟中国进行更好的合作。


20位中美零碳专家共话“中美碳中和技术创新合作与机遇”

Stera Energy 公司总裁奥利弗·康坦特先生表示,Energy Vault基于很古老的重力科学概念,很好地利用了重力的概念。我们认为,任何创新成本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所有人都能用、成本低、效性高,那么它就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目前有6个公司已经利用我们的技术达到了他们理想的发展状态。每一个问题都会有很多不同的可能的解决方案,可能是非常先进但非常的复杂的,或者是相当昂贵的,所以规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抽水蓄能仅限于吉瓦级的项目,对于Energy Vault可以从10个兆瓦到10个吉瓦的装机容量,并可以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落地(Stera Energy作为Energy Vault中国市场战略合作伙伴将带领Energy Vault 技术整体进入中国)。


结 语共建中美合作平台,共赢未来持续繁荣


20位中美零碳专家共话“中美碳中和技术创新合作与机遇”

乔治·布什中美关系基金会主席尼尔·布什先生在总结时说,今天的会议我非常受鼓舞,同时也觉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我想祝贺主办方,祝贺每一个团队,尤其是几位主持人非常精彩的主持。我的父亲一直这样认为,想要达到和平与繁荣合作,就必须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他今天如果看到这个峰会,一定会感受到每位讲者的发言品质,他们所讲到的技术创新以及积极合作沟通的态度,他一定会感到非常非常的自豪。


20位中美零碳专家共话“中美碳中和技术创新合作与机遇”

美国国家可持续发展中心主席米歇尔·斯坦利先生在总结时说,今天的每一位讲者都会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激情和激励,我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真正解决碳达峰和碳中和过程中的所有挑战,来确保我们的子孙后代都能够可持续的继承和发展。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在这个时刻我们必须要去好好的反思历史,反思中美各自的历史以及中美合作的历史;我们必须要真正思考中国作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承诺的重要意义。我们现在生存的空间是互相交织的,我相信中国在这方面所表现出来的领袖级别的风范是值得我们学习,也值得我们在未来进行更多的合作。


20位中美零碳专家共话“中美碳中和技术创新合作与机遇”

原国务院参事、能投委专家主席石定寰先生在总结时说,今天的会议使我感受到中美两国未来在应对气候变化这个重要领域具有很强的合作潜力。我想这是当前中美关系比较困难的背景下,我们找到的非常好,而且也会影响未来的很重要的领域,中美合作将会在这个领域有效地开展。我今天要特别感谢尼尔布什基金会、美国国家可持续发展中心,还要感谢落基山研究所,我们共同发布了《零碳中国·绿色投资》研究报告,这个报告在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中美合作中,技术创新非常重要,我希望这种交流能够持续下去,能够成为我们一种常态化合作机制;我也希望像今天的线上研讨会,能够在今后择时继续召开,通过我们双方的努力为中美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给予积极的推动,并搭建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共享平台。

20位中美零碳专家共话“中美碳中和技术创新合作与机遇”

能投委孙耀唯会长在总结时说,今天的会议虽然时间很短,但内容很丰富,成效也很不错。首先我们对今天到会的所有专家的发言表示衷心的感谢,尤其是很多专家提出了高瞻远瞩的真知灼见,而且是非常理性的一些观点,对我们下一步的合作和交流有很好的启示性作用。尤其是美方专家对中美关系非常重视,也寄予了美好的合作意愿,为我们未来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双方企业的交流真诚而充分,中国的企业无论是民企还是央企,在中国低碳发展的道路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和探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中国的市场比较大,应用场景比较多,市场的规模和成本优势比较明显。如果双方能够共同合作、共同发展,那么对于技术创新来讲,会带来巨大的变化。所以我也非常赞同方大卫先生提出的,在中美关系变化复杂的情况下,把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合作作为合作项目的首选。同时我们也非常盼望美国的重力储能的技术能够尽快落地中国,能投委也愿意与今天到场的美国各方密切合作,共同发展。大家共同的愿望是合则两利,中美双方加强技术交流和合作,尤其是在技术创新领域的合作,不仅对双方有利,也会对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做出更好的贡献。


20位中美零碳专家共话“中美碳中和技术创新合作与机遇”

能投委张杰秘书长最后总结道,美方的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发展潜力非常大,中国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最需要的是技术,与美方中小创新企业的合作是我们需要未来推动和发展的方向。中美在未来无论是在市场方面,还是在技术方面,还是在政策方面,合作前景非常广阔。虽然目前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但是我觉得从未来中长期来看,还是很乐观。我们将加速推动美方技术尽快落地中国,也希望中国的新能源相关产品走进美国,双方互动起来,共建合作平台。


20位中美零碳专家共话“中美碳中和技术创新合作与机遇”

最后特别感谢能投委常务理事、美国国家可持续发展中心总裁方洪先生为这次会议做出的积极努力和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中美   技术创新   乔治   布什   中美关系   美国   中国   可持续发展   气候   气候变化   机遇   能源   目标   领域   专家   国家   财经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