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文喜:SOHO中国与黑石交易失败再次印证了商业地产的神话与空话


柏文喜:SOHO中国与黑石交易失败再次印证了商业地产的神话与空话

柏文喜:SOHO中国与黑石交易失败再次印证了商业地产的神话与空话

黑石要约收购 SOHO 中国终止的原因主要是涉及反垄断审查,而这个审查一直没有结果,导致黑石对 SOHO 中国的要约收购超出了双方约定的期限。但从实质上而言,主要是由于监管方态度不明,导致黑石对项目前景信心不足而放弃了收购,否则双方完全可以再继续延长要约时间。

对于 SOHO 中国的未来而言,在目前的状态下很难再找到人接盘,大概率只能继续自持经营或者散卖物业,而 SOHO 中国上市地位也无继续维持的必要,退市也是大概率的事。

黑石在中国已持有不少商用物业,收购 SOHO 中国确实触发了反垄断审查的必要。黑石要约收购 SOHO 的终止导致双方的交易最终未获完成,对 SOHO 中国及其实际控制人潘石屹夫妇而言将是较大的利空。

上市平台对于需要持续融资的偏高周转的开发类企业才有用, SOHO 中国这样的纯“包租公”并不需要持续融资却还要空耗维护上市平台的各种成本,并承受市场投资者的业绩压力,确实是十分不值得和不划算的事,因此在现金流本身就入不敷出的情况下及时“止血”才是当然的和理性的选择。

潘石屹本来意欲将 SOHO 中国出售给黑石,对SOHO 中国本身而言,实际控制人更换为更有资金优势的机构,这将能够从更加长期的时间维度与更加广阔的空间维度上来发掘和培育 SOHO 中国的物业价值和运营价值,从而更有利于 SOHO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就 SOHO 中国的转型而言,潘石屹从盖房卖房转为自持,再到卖卖卖,是在国内特定行业环境下从事商办物业开发与运营的必然选择,这一点与从事高周转和毋须运营的住宅开发业务显然有极大的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领域与投资机会并对自身的投资布局进行必要的调整,这是每一个投资者在追逐自身梦想与投资效益时的天赋权利,因此不应该从道德层面评判“潘石屹跑了”。

对于在中国内地从事商业地产自持运营的机构而言,如果不是销售型物业开发商凭借其庞大的现金流来“供养”自持型商办物业,如果也没有长期、低息的规模化资金来源的话,那么经营上的入不敷出将是早晚会吞噬业主自身的现金流黑洞,作好商业地产不是神话,就是空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中国   商业地产   低息   入不敷出   这一点   维度   现金流   空话   概率   融资   投资者   确实   物业   神话   价值   机构   时间   财经   柏文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