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一号运行50年未坠毁,能量已耗尽,我们为何还不接它回家?

“东方红一号“因为什么原因失联?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可以让它在轨运行51年而没有坠毁?我们有能力接它回家吗?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主题:中国的“东方红一号”卫星。----引子

东方红一号运行50年未坠毁,能量已耗尽,我们为何还不接它回家?

大家好,我是大牛。就在前两天,中国在同一天内通过长征运载火箭连续完成了两次发射任务,成功将三枚实验卫星送上太空,其中一枚长征运载火箭更是搭载了两颗实验卫星,一时间让国内外无数人感叹中国的航天航空技术是如此的先进。曾几何时,我们国家连一颗属于自己的卫星都没有,就连关键的研制技术也被国外牢牢封锁,就这样,我们还是将“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可谁还记得,那个仅仅只有二十天寿命的“东方红一号”一直在太空坚守了51年,即使到现在还没有发生坠毁,是什么原因可以让几十年如一日在太空飞行呢?我们又有能力接它“回家吗”?今天就跟着大牛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东方红一号运行50年未坠毁,能量已耗尽,我们为何还不接它回家?

东方红一号的发射升空

作为中国第一颗发射升空的卫星,“东方红一号”对于中国航天航空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就是这样一颗承载中国人太空探索希望的人造卫星,在设计之初仅仅只有20天左右的生命,不过,“东方红一号”不仅出色的完成了为期28天的飞行勘测任务,还在任务结束后在太空中一直坚持飞行了51年,至今仍然在轨正常运行,那它为什么可以坚持这么久而不坠落呢?

东方红一号运行50年未坠毁,能量已耗尽,我们为何还不接它回家?

这就需要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东方红一号”的基本信息。据了解,东方红一号是一颗类似球形的72面球体,它的直径大约在1米左右,重量达到了173千克,并且在球体周围还设置了几根长长的天线。它的主要任务是测量卫星工程参数,以及对太空环境和轨道的测控,最值得大家注意的是,东方红一号还搭载了音乐接收转播系统,可以在太空中循环播放中国著名歌曲《东方红》。但是,因为当时条件有限,我们的东方红一号只是安装了银锌电池组,这也是为什么专家给出东方红一号只有20天左右寿命的原因。

东方红一号运行50年未坠毁,能量已耗尽,我们为何还不接它回家?

不过,即使在这样严峻的条件下,我们的东方红一号还是出色的完成了各项监测任务,足足运行了28天之久,远超预期,直到1970年5月4日,东方红一号才因为电池能量耗尽停止了自己的监测任务,并与地球失去联系。尽管这样,东方红一号依然在轨正常运行,直至今天。我们国家的监测人员也始终没有放弃对东方红一号的跟踪检测,时刻关注着它的轨道变化。那它为什么这么多年都没有发生坠毁呢?想要知道答案的朋友们别着急,可以先给大牛点个赞,支持一下大牛的作品,我们接着来看东方红一号没有发生坠毁的原因。

东方红一号运行50年未坠毁,能量已耗尽,我们为何还不接它回家?

东方红一号没有发生坠毁的原因

首先,是因为东方红一号的运行轨道,是一个近地点达到441千米、远地点达到2368千米的高空轨道,因为这个轨道的高度很高,在这个区域内运行受到的地球引力就会小很多,所以它的运动是不会受到任何影响的,这也是众多国家纷纷选择高空轨道发射卫星的原因。简单说,只要我们的东方红一号一直处于这个区域,它就不会受到外力的影响,周而复始的正常运转。

东方红一号运行50年未坠毁,能量已耗尽,我们为何还不接它回家?

除了环境因素之外,另一个让东方红一号持续保持飞行的原因就是“惯性”。因为东方红一号在太空中的运行轨迹是一个椭圆形,所以它在做圆周运动的时候,它的离心力与受到的地球引力是相对比较平衡的受力,所以在太空中没有空气阻力的理想情况下,东方红一号会永远围绕着地球运转。有人或许会问,它不是早就没电结束寿命了吗?为什么还会运行。其实卫星的正常寿命和轨道运行是两码事。正常寿命指的是卫星通过消耗能量,来执行各种各样的飞行任务,像太空环境监测、轨道监测等等,想要实现这些功能就需要消耗卫星本身的能量。而在轨道上运行,只要不主动改变运行轨迹,卫星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就像刚才说的那样,只要卫星到达了预定轨道,就可以凭借离心力和地球引力实现正常飞行。

东方红一号运行50年未坠毁,能量已耗尽,我们为何还不接它回家?

值得庆幸的是,后来有了太阳能技术之后,卫星普遍都安装上了太阳能电池板,这样一来就大大延长了卫星的寿命,通过获得源源不断的能量可以工作得更久。说了这么多,为什么会有人想到接东方红一号“回家”呢?中国真的有能力把它接回来吗?

东方红一号运行50年未坠毁,能量已耗尽,我们为何还不接它回家?

接东方红一号“回家”可以实现吗?

这还不得不提中国空间站上的“机械臂”。我国自主建造的太空空间站,目前正在一步一步搭建完成,截止现在已经有三名中国宇航员入住中国空间站,并展开一系列科研活动。我国的空间站不仅技术先进,配备的各种装置也是世界数一数二的存在,尤其是我国空间站用于外部工程操作的机械臂,一经亮相就吸引了所有人的关注。我们国家空间站的机械臂比国际空间站的机械臂还要大,直径大约有4米,在工作的状态下,它的最大延展长度能达到18米,有效载荷更是可以达到25吨,就连操作的精密度也达到了45毫米。而且,机械臂的操作是由空间站内的中央控制器,采用实时指令有线传输来控制,可以进行各种精准的操作,并不需要航天员出舱进行操作。

东方红一号运行50年未坠毁,能量已耗尽,我们为何还不接它回家?

不仅如此,机械臂有7个自由运动的关节,其中2根手臂套杆、2 套延长件,2套末端执行器和相机都能够通过指令实现机械臂的金主运动、定位,更好地完成舱外的任务,更惊艳的是,机械臂可以像“蚯蚓”一样在空间站外部的舱体上爬行。从文章中我们不难看出,机械臂的速度很快,灵敏度也很高,就像手一样能够灵活地运作。也正是有了它,可以大大减少宇航员出舱进行工程建设的次数,从而降低宇航员出舱执行任务的风险,可谓是宇航员的最佳助手。也正是因为有它的存在,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想着通过机械臂,有没有可能将东方红一号捕捉到,然后送回到地球,送入到祖国的怀抱呢?

东方红一号运行50年未坠毁,能量已耗尽,我们为何还不接它回家?

对于捕捉东方红这颗卫星而言,在操作方面中国空间站的机械臂完全没有问题,首先机械臂的承重是25吨,比起东方红一号的173千克绰绰有余,其次是我们的机械臂,拥有独立接收外来载人飞船、独立操作空间站舱段的连接任务,所以捕捉东方红一号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现在还缺乏一个关键的设备,那就是“机械手”。现在我们的机械臂主要是“胳膊”,想要进一步实现更精密的操作,就需要“机械手”的搭配,只有有了“手”,我们才能做到非常精密的活,比如轨道组装等等,也只有等到“机械手”的加入,我们才能在茫茫宇宙中将东方红一号接回来。截止到目前,“机械手”还在紧锣密鼓的研制中,据了解,中国研制的机械手,也叫做太空蜘蛛,既可以变成“手”与机械臂组合,也可以与机械臂分开自由活动,具体的研发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文章看到最后,是否感到意犹未尽呢?感兴趣的朋友们别忘了关注大牛,可以回看大牛更多精彩的往期文章,了解更多的黑科技。

东方红一号运行50年未坠毁,能量已耗尽,我们为何还不接它回家?

之所以我们有着如此强烈的愿望让东方红一号重回的怀抱,是因为东方红一号见证了我们国家从一穷二白到拥有独立卫星的转变,见证了我们国家在科技方面的不断进步,见证了我们国家成为苏、美、法、日之后第五个能够独立研制并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可以说,东方红一号开启了中国航天的新纪元,因此,用中国机械臂将东方红一号带回祖国的怀抱,已经是千万人翘首以盼的事情,让我们期待东方红一号卫星真正重返祖国的那一天。

东方红一号运行50年未坠毁,能量已耗尽,我们为何还不接它回家?

好了,本期文章就是这样,东方红一号的年纪比我们在座的小伙伴都要大,你们知道它吗?你认为我们有实力接它“回家”吗?欢迎给牛总评论留言,记得关注牛总,我们下期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能量   人造卫星   机械手   宇航员   空间站   引力   中国   轨道   太空   寿命   地球   原因   操作   国家   机械   财经   东方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