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七个关键点,真正读懂《水浒传》

《水浒》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小说的巅峰,栩栩如生、入木三分地展现刻画了封建社会的各个层面,是一部寓意极深、不可多得的人生教科书。读懂参透这部巨著,以下七个关键点必须要明了。

第一,“水浒”二字,究竟是何意。

首先消除一个误解。“水浒”二字,并非是指梁山水泊。

“水浒”二字,出自《诗经·大雅》:古公亶父, 来朝走马, 率西水浒,至于岐下。 这四句话说的是,周文王的祖父古公父在开创周王朝基业之前,骑着马沿着西边的水滨,来到岐山脚下,寻找未来的方向。

施耐庵把《诗经》古语中的这两个字引用来作为书名,引申蕴含的寓意则是:啸聚水泊梁山一众好汉,寻求出路与前程、寻找未来与归宿的意思。

所以,“水浒”二字作为书名,寓意是“出路、前程、未来、归宿”。所以《水浒传》也可以叫成《好汉寻求前程传》。

由此则可以理解宋江、吴用、卢俊义等人苦心孤诣、一心招安,以求实现忠君报国、最终“博个封妻荫子”的愿景。

可悲可叹的是,朝廷黑暗奸邪当道,好汉们穷尽心力谋得的“出路”,终归还是绝路。

第二,梁山好汉是不是起义造反。

梁山好汉不是起义造反。他们只是为权奸贪官和恶霸豪强所迫,逼上梁山,不得已啸聚山林。他们的目标是“只反贪官、不反皇帝”,骨子里还是封建传统下一群忠君爱民的江湖义士。

与方腊、田虎、王庆不同,他们没有称皇帝、建政权,公然与大宋王朝争夺江山,而是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竖起“替天行道”杏黄大旗,杀贪官灭恶霸,除暴安良。

最终目标是获得招安,洗去“贼”名,回归正统,做忠君、报国、爱民的贤臣良将。

第三,关于江湖义气。

《水浒》中的江湖义气,对后世影响极大,以致于成了明清以后各朝代中江湖帮派和会道门的模板。

其实《水浒》中的江湖义气,就是底层大众在皇统、权奸、豪强势力的无情压迫下,自觉不自觉的抱团取暖行为。这其中有良知、有道义,顺乎天理人心。所以就有了极大的凝聚力,也能激发出强悍的拼命战斗、互相扶助精神。

所以,江湖义气,就是阶层在重压之下的抱团聚力、以求生存反抗的自发行为。

第四,“替天行道”及忠君护国爱民。

一百单八将构成复杂。但自晁天王死后,宋江请来卢俊义、柴进、李应等,又招降多名朝廷派来征讨的武将,原来以阮氏兄弟为代表的底层好汉,渐渐失去了主导地位,地主豪强和朝廷降将占了主流。

所以宋江的招安大计才得以在梁山推行,因为这些人原本就是上流社会的失败者和抛弃者,有着强烈的回归意愿。

加上封建教统下的书生吴用吴学究的理解、支持、策划,最终实现了招安。而“替天行道”和“忠君报国”,只不过是服务招安冠冕堂皇的口号而已。

第五,关于施耐庵。

读懂《水浒》,必须了解施耐庵。

施耐庵曾经做过张士诚的幕僚参谋。张士诚起义反元,后又降元。施耐庵曾苦谏张士诚不要投降,张士诚不从,后来失败,余部为朱元璋所收。所以施耐庵笔下宋江一干人投降后的悲惨下场,应该也有张士诚的影子。

施耐庵深历元末明初社会黑暗、群雄并起的动荡年月,深知底层民众的疾苦与心态,故而有了《水浒传》的入木三分和异彩纷呈。只是把元末明初的事搬到宋朝,借古喻今罢了。

第六,主席评《水浒》。

当时《水浒传》是作为“四旧”被封禁起来的。后来主席曾说,“《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作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他是站在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战略家的高度点评的,可谓一针见血,至深至透。主席评《水浒》,也是有时代背景的。

第七,《水浒》中的女人。

《水浒传》中的女人,除林娘子是温良淑德的正面形象外,其余大都或是邪淫放荡、贪财势利的恶妇,或是杀人越货、凶狠残暴的悍妇。

女人出于养育后代的天职,较之男人在贪恋财势方面,表现得更加露骨直接,这个可以理解。但《水浒》中的一众女子个个狠毒,就有些不好理解了。

难道施耐庵一生所见的女子都是如此不堪吗?这个问题,只有施老先生自己才有答案了。无奈先生已千古,此问终成谜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水浒传   梁山   王朝   替天行道   抱团   豪强   朝廷   寓意   好汉   贪官   水浒   义气   底层   前程   关键   江湖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