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品酒,品品伟人

酒从粮食成了酒之后,就有了一种无法言说的魅力。

多少英雄事,全在一杯酒里。

从“风萧萧兮易水寒”到“喝一斤酒长一斤力气的武松”,酒见证了无数侠肝义胆;从”鸿门宴“、“煮酒论英雄”到“杯酒释兵权”,酒见证了帝国风云;从“张旭酒后狂草“到“李白斗酒诗百篇”,酒成就无数文采风流的佳话。

品品酒,品品伟人

中国酒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与中国人的性格,深深融合在了一起。而且,这种融合是跨越阶层、地域、无边界的融合,从庙堂到平民,从武士到学者都深谙这门文化。即使两个不同阶层的人,只要酒杯一碰,便是“酒逢知己千杯少”。甚至,就算是敌人,只要酒杯一碰,便可化干戈为玉帛。

不知几何时,酒承载了人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高兴时要喝酒,忧愁时亦要喝酒;欢聚时要喝酒,寂寞时还是要喝酒。

酒是酒,酒亦不是酒。酒是一种文化,亦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表达。

对生命的思考,我们可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或者“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对感情的诉说,我们可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或者“日暮酒醒人已远,兴味萧然似野僧”;

对待人生态度,我们可以“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品品酒,品品伟人

酒有真性情,可以让人回归到最本真状态。大哲学家尼采还用“酒神精神”,表达了他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在这里,尼采所表达的“酒神精神”,代表着人类最原始、最本真的生命运动,是人之所为人的最根本表达。所谓“酒后吐真言”,就是对这种精神的最直白表达。

酒不挑人,无论是谁,都给予同样的慰藉和深度。但会品酒的人,则能品出酒的风花雪月。那是酒的福分,亦是人的福分。

酒不醉人人自醉,醉与不醉,全在人的度里。

酒中豪情,杯中乾坤。世人爱喝酒,伟人亦爱喝酒。

陈独秀爱喝酒,亦爱请人喝酒,常常借着酒兴高谈阔论、吟诗作赋,他在一首诗里写到“自得酒兵鏖百战,醉乡老子是元戎。”真性情表露无疑,颇是可爱。

朱德老总也爱喝酒,在南昌起义的时候,他自告奋勇在起义的时候宴请敌军将领,为起义军开路。

在宴席上,朱德从容不迫,为这些军官夹菜、敬酒,几番下来,军官们个个醉眼迷离,朱老总依然精神抖擞。

就在这时候,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打响了。不久,南昌城头便插上起义军胜利的红旗。

从某些方面来讲,朱德的酒量,也为南昌起义的胜利立下了功勋。

贺龙将军也爱酒,还把喝酒当作革命手段,据说他光以“喝酒”拉出了一个军,算是千古靠酒建军第一人吧。

品品酒,品品伟人

刘伯承将军也好酒,1935年5月,红军渡过金沙江进入四川凉山彝族地区,刘伯承按照彝族习俗,以喝酒之名拜访了彝族首领小叶丹,之后两人歃血为盟 ,结为兄弟,缔造了”彝海结盟”的佳话。此举为红军大部队顺利过境创造了条件。

在共产党早期领袖中,最能喝酒,最会喝酒的,当属堪称“千杯不醉”的周恩来。

据说,红军长征时期,周恩来曾用超过1两的杯子喝下25杯茅台酱香酒。

1945年,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国共两党在重庆举行和平谈判。在谈判期间的宴会上,周恩来与毛泽东形影不离,代替毛泽东一杯接一杯酒地干杯,挡回国民党人士一圈又一圈的“攻势”。

周恩来酒酣之后愈显神采奕奕,机敏过人又不乏诚恳,以至于一个在场的记者竟发出了“一个周恩来就打败了整个国民党”的由衷感慨。

此外,酒还有疗伤之效。据说当年红军过茅台镇,用茅台酱香酒来为受伤人员搽伤口,好得奇快,大批的受伤红军得到及时治疗,之后红军将茅台酱香酒带在身上,一半品饮一半治伤,为红军能顺利抵达延安立下汉马功劳。

毛泽东、周恩来、黄炎培、陈毅四人还联诗一首:“赤水河畔清泉水,琼浆玉液酒之最。天涯此时共举杯,惟有茅台喜相随。”

自古英豪皆爱酒,酒中自有真性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南昌起义   赤水   金沙江   尼采   彝族   周恩来   起义军   本真   福分   佳话   茅台   伟人   军官   红军   酒杯   精神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