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与酒的故事:原来早就难舍难分了

中秋与酒自古就有着不解之缘,“酒”字,水加酉组成,酉的象形为一个酿酒的容器。同时酉在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总称)中排第十位,对应农历八月,意味万物成熟,成熟成就。《说文解字》说,酉就是“就”,是成就,酒的读音来自这个“就”。

八月仲秋,酿酒的各色谷物成熟,成就了酒。这注定了中秋与酒有着不解之缘。

中秋与酒的故事:原来早就难舍难分了


中秋饮酒习俗由来已久

中秋赏月饮酒最早见于汉代,据记载,汉代皇帝八月中秋之时,要饮用“酎”酒,其酿制工艺极其复杂。

唐初,月圆中秋真正成为民俗节日,已有了登台观月,泛舟赏月,饮酒对月的活动,唐玄宗便与杨贵妃在夜色之下熄灭蜡烛进行“月饮”。

宋代正式将8月15定为团圆节,月与酒就成了欢庆中秋的“标配”,玩月饮酒也添了更多俗趣。

到了明清,祭月、赏月、饮酒之风更是沿袭不断。北京月坛,就是天子祭月的场所。此外,吃月饼之风也从明清之时兴起。

中秋与酒的故事:原来早就难舍难分了


中秋饮酒作诗成就不菲

在中国古代,中秋节赏月的时候,很多文人骚客都喜欢品上一壶酒,尽情抒发内心所想。喝到尽兴处,大笔一挥,一首首传颂千年的佳作便横空出世。

在唐代之前没有描写中秋节的古诗而唐诗中的中秋之作也极少。只因在唐代,中秋节虽然已成民俗节日,但尚未盛行,人们有八月十五日望月相思的寄托,却无明确的中秋节日概念。

到了宋代以后,中秋节的概念开始更多的进入诗词中,而且在诗词中可以看到一些当时社会的中秋习俗,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群朋欢宴、把酒言欢。

宋代辛弃疾留世佳作写“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满堂唯有烛花红,歌且从容,杯且从容。”从诗中能看出他们当时相聚宴饮的欢畅,面对桂花红烛,邀月饮酒,轻歌曼舞,好不自在。

中秋诗词也有表达思念祝愿的,最具代表的是宋朝苏轼所写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这首诗里,苏轼不仅表达了祝愿,还表达了人生的阴晴圆缺。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就能让人不自觉接下一句,在接词时,诗词中所包含的无可奈何与美好祝愿,也一并出现在心里,这就是中国人在中国文化的浸润下而有的默契,这是他族人无法理解的中国心。

中秋与酒的故事:原来早就难舍难分了

除此外,中秋佳作还有将中秋美景于寥寥数语间囊括的。宋朝张孝祥在《过洞庭》里写道:“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短短五句23字,就把他在中秋佳节、洞庭湖边看到的水月相映美景呈现在众人眼前,惹得宅家团圆之人竟也想前往寻觅一番这中秋妙景。

自从唐朝以来,关于中秋饮酒的诗词难以胜数,脍炙人口的不在少数,虽说喝酒并非他们的主要目的,但团圆之夜,喜则需酒相庆,悲则以酒而哀,无论如何酒都是少不了的重要配角。


中秋送酒是最佳好礼

正是因为酒是重要配角,所以在中秋节,在这个作为我国第二大的传统节日里,除了常规操作——送月饼之外,酒也是不可或缺的。

走亲访友,拎上两瓶好酒,一直是当今中国人的习惯。借着杯中酒,可以敞开心扉,表达对长辈的孝敬,对亲友的想念,互相倾述过去的经历与感恩,祝福以后的平安与幸福。

送酒除了有非常及时的饮用意义外,它还方便存储。很多礼物都不耐贮存,经常面临过期的尴尬。白酒则完全不会有这样的麻烦。白酒只要存放得当,数年甚至数十年都不会坏。尤其酱香白酒,陈放时间越久越有味道。

中秋与酒的故事:原来早就难舍难分了

当节日过去,某一天亲友拿出你送的好酒,会不由自主想起相聚的情景。这时,“礼物”的含义才真正被诠释到最佳。

另外,送白酒是志趣的表达。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崇尚理性饮酒、适量饮酒,浅饮雅酌去感知白酒六观——色、香、味、格、养、意,在聚饮中享受白酒带来的愉悦与意境。

你送的白酒品牌,它本身代表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如褚酒风雅颂,代表了对有风骨之人、雅致之人、值得敬颂之人的敬意,那这份礼物的意义,将更加厚重。

今日又中秋,无论天上是否有明月,无论你所思念的人是否在身边,都希望你生活安康、有酒言欢。在此,褚酒团队祝愿大家中秋快乐、合家欢乐!


主编:黄晓丹 |编辑:唐燕

转载请注明出处。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犯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中秋   不解之缘   难舍难分   宋朝   汉代   宋代   唐代   佳作   中秋节   白酒   诗词   节日   成就   礼物   成熟   代表   故事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