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时健:一生在用酿酒功夫


褚时健:一生在用酿酒功夫

最近几年,褚橙风靡全国,褚酒在企业家群体高歌猛进,而且还一“橙”难求,一“酒”难得。褚酒的声名远播,褚时健这个名字也迅速家喻户晓,他的人生故事更是令人动容。

为什么褚时健能打破行业瓶颈,做什么成什么?我想看完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褚时健:一生在用酿酒功夫

其实,在褚时健十五岁的时候,他酿的酒就比别人贵,比别人好。他还被当地人冠以“玉溪酒王”的称号。

在《褚时健传》这本书里,作者周桦提到:“如果褚时健小时候烤酒不想着比别人高的出酒率,他不会想出来那么多办法,也就挣不来比别人高的卖酒钱。”

也就是说,褚时健的褚橙、褚酒卖得好,与他的少年的酒卖得好一样,都不是一种偶然性的,而是有真功夫在里边的。

正如网络上的一句流行语:“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所有的成功背后,都是无数的汗水造就的。”

何况是一个多次成功的人。可以说,褚时健从“少年酒王”,到中年“糖王、烟王”,再到老年“橙王”,褚时健在商业上从未失败过,而且是跨越多个领域,这不得不说,他肯定有独到的功夫。

仔细研究褚时健的创业经历,不难发现,褚时健一生的商业成就,与他15岁酿酒时开启的商业天赋不无关系。

甚至可以说,褚时健的一生,都是在用他15岁时酿酒练就的功夫。

褚时健:一生在用酿酒功夫

独撑酿酒坊,钻研酿酒技术

据褚时健在访谈里说,他15岁那年,父亲被日本投下的炸弹炸伤,没多久因伤情严重去世。作为家中长子的褚时健,不得不与母亲共同担起生活重担,独撑祖父流传下来的烤酒坊。

俗话说世上三般苦:打铁、酿酒、磨豆腐。酿酒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除了复杂枯燥的操作、繁重体力活、没日没夜的坚守以外,稍有不慎,可能几百斤粮食就报废了。所以,对一个人的承受力、仍耐力、定力、心态都具有相当大的挑战。

作为才十五岁的褚时健,从“泡苞谷、蒸苞谷、放酒曲发酵、蒸馏、接酒”,据说都是他一个人完成。这期间,他需要把700斤的玉米扛到蒸酒甑子旁边,还要24小时不间断的添柴火蒸煮、搅拌……白天还好,但在夜里是最考验人的,每隔两小时就要操作一次。因此,在这段时间,他养成了“定时醒”的习惯,只要他自己需要定在几点钟起床,到点就会醒来,根本不用闹钟,前后不超过两三分钟,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老。

当然,这只是酿酒人的日常操作,可以说,千千万万的酿酒人都是这样做,但千千万万的酿酒人其实也就是停留在这些日常、机械化的过程中。

事实上,这个过程本来就已经很辛苦了,谁还有时间去想其他的,更不用说改进酿酒工艺。

褚时健:一生在用酿酒功夫

传统家庭酒坊

但褚时健与常人不同之处,就在于他越过了日常的苦难,在苦难中发现了生机——这是褚时健的一贯作风,在他后来的人生中,他几乎都是从苦难中寻找生机,为自己迎来了光明的曙光。

在当时,乡下酿酒人家,都知道发酵的时候要把门关起来,但为什么要把门关起来,很多人并不了解其中缘由,更多的是往迷信方面考虑,比如说不能陌生人进来了,不能见光,不能让风吹进来等等。所以,很多人听听也就算了,不当回事。

但褚时健却发现了不一样,他发现火炉边的发酵瓦缸出酒率很高,而靠近门边的则低很多。爱钻研的褚时健,初步判断发酵与温度有关。于是,在下一次发酵过程中,他在门边的瓦缸旁也放了火盆,果然出酒率提升20%-30%,而且酒的品质非常好。

几次下来,褚时健掌握了高超的酿酒技艺,无论是出酒率、酒的品质都比周边的酿酒坊要好,被当地人冠以“玉溪酒王”的称号。

这一个小小的、不起眼的改变——就是多加一些火盆,但却带来了烤酒本质上的大不同。这是褚时健首次发现了成大事的奥秘:成功来源于细节技术的科学。

不要小看这个小细节,他打开了一个15岁少年的思维广度和深度,形成了一种先进的科学思维。褚时健终其一生,都在用这个思维不断在商业上开疆拓土。

褚时健:一生在用酿酒功夫

褚时健出生地华宁县矣则村新面貌

以酿酒功夫,把糖厂扭亏为盈

褚时健第一次真正进入商业领域,是在他被打成右派在农场劳改了五年,被分配到了连年亏损的曼蚌糖厂。

曼蚌糖厂是新平县的国营大企业,有正式职工200多人,以及几百名临时工。可惜让新平县领导头痛的是,虽然每年几百号人忙得不亦乐乎,生产的红糖又是紧俏的物资,全部由供销社统一收购,但是一年下来糖厂都只赔不赚,政府每年还要给糖厂补贴超过20万元。

褚时健从到工厂的第二天起,就在附近的榨糖点看了好几天,晚上借住在农户家或者其它工人家里,仔细地了解榨糖点附近的甘蔗种植情况、榨糖时的人员配备及开销、每年的产量等。

一个多月后,褚时健把22个榨糖点的负责人聚在一起,告诉大家:亏损的原因在于成本核算没有做好。100斤甘蔗才出9斤糖,一斤糖的燃料要5斤4两,再加上人工费、运输费、机器损耗费,这样下来肯定是亏损的。所以首要的任务就是降低成本。

褚时健降低成本的方法,其实并不复杂,甚至有点土得让人不屑一顾。

褚时健:一生在用酿酒功夫

褚时健在曼蚌糖厂时期

他开始就做了三个改进的动作:

1.敲锅——把锅底厚厚的糊层敲掉,让锅底能够迅速受热;

2.换燃料——糖厂过去用两种燃料,褐煤和木柴,但木柴由于比较少所以很贵,而褐煤结构太松,经常还没燃烧完就全掉下来了,所以1块钱的煤5毛钱都浪费掉了。褚时健组织工人把糖厂榨糖剩下的甘蔗渣晒干之后当作燃料,直接降低然后成本。

3.增加滚筒。他发现过去由3个滚筒榨过的糖渣还是湿湿的有甜味,说明没有榨干净,就让技术人员再加上3个滚筒,随后又加了3个,一共9个滚筒榨过,果然出糖率有明显的提升。

1963年到1964年那一个财年,糖厂传出爆炸性好消息:纯利润8万元。

接着,褚时健还派两名技术人员坐飞机到福建学习高技术,他到别人的糖厂去考察,再次改进熬糖技术,接着他又派技术人员帮助农民种植甘蔗,为交通不便的荒地修路……

经过一系列的操作,第二年净利润20万,第三年上升到接近40万,曼蚌糖厂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盈利工厂。

褚时健:一生在用酿酒功夫

传统熬糖工艺

以酿酒功夫,把小烟厂做成世界名牌

1979年,褚时健受命经营玉溪烟厂。

当时的玉溪烟厂内部管理混乱、决策迟钝、执行力差,到处破破烂烂,产品全是中低端产品,而且退货率居高,有时候比销量还高。厂区内成群的鸡鸭到处乱跑,厂房内烟丝遍地,散落的烟支东一根西一根,地面好像很久都没有清理过。

后来褚时健用一句话来总结当时的玉溪卷烟厂:员工是软、散、懒,车间是跑、冒(气)、滴(水)、漏(原料)。

面对这种情况,就像当初的酿酒和糖厂一样,他开始从细节钻研改造,把核心目标放在厂里的技术改造上。

褚时健首先从改变工场的精神面貌开始,让妻子马静芬成立绿化科,负责工厂绿化卫生;然后他给工人盖房子,解决祖孙三代住28平米小房子的局面,让职工能够“安居才能乐业”,同时着手改善员工的伙食,用串换的方式为职工换来低价生活用品等等。

在技术上,他宁缺毋滥,选择进口当时最先进的生产机器、进口盘纸、滤棒等,并花大成本规范烟草种植,使之达到国际种植水平。

最终,褚时健用最先进的技术,最先进的管理,做最高品质的烟。短短几年时间,玉溪烟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拥有两条全球最大的制丝生产线,有一流的卷烟机,有全自动化的物流、仓储系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烟草生产系统,产品逐渐从赢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到成为了行业的霸主。

褚时健:一生在用酿酒功夫

到1987年,玉溪卷烟厂上缴利税7.63亿元,较上一年增长49.7%;1988年,上缴利税11.9亿元;1989年,这个数字为20.3亿元。1991年,红塔山单品利税25.5亿元;1992年上升为32亿元;1993年达到45亿元,创汇1.5亿美元。

在国家统计局的一次香烟市场调查中,玉溪卷烟厂生产的红塔山、阿诗玛、红梅三个品牌位列前三。在高档香烟市场中,红塔山的年销量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在当时的市场上出现一种现象,8块钱的万宝路卖不过9块钱的红塔山。

1995年,北京名牌资产评估事务所发布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研究报告》。在这份报告中,红塔山以320亿元高居榜首,而排名第二的长虹仅仅有87亿元。有人戏称玉溪卷烟厂的卷烟机应该叫超级印钞机,真正的印钞机是100元100元地印,而玉溪卷烟厂的“印钞机”是200元200元地印。

在褚时健的技术匠心的推动下,红塔集团发展成为了烟草行业世界第五、亚洲第一的的国际大企业,并进入了能源、交通、金融等领域。

褚时健:一生在用酿酒功夫

以酿酒功夫,把一颗褚橙做成爆品

2002年,74岁的褚时健,在经历人生大起大落之后,又从零开始创业。

这一次创业与之前的几次创业不同,这一次他已经是70多岁高龄的人,身体也不好,而且他选择了最难的、最累的、周期长的农业行业。

如同小时候酿酒一样,褚时健干农业也不是像其他人一样,随便种种,他是用工业化的思维来做农业,从土壤湿度、树苗间距、树叶多少、结果数量、浇水次数、肥料营养、水果的大小甜度适中等等全部按标准化,统一数值。

写来虽然几句话,但仅仅是实现一个标准化,就不知道要实验多少次、调研多少科学数据,以及需要付出多少辛劳才能达成。别的不说,就光统一每棵果树的结果数量、叶子数量,想想就觉得有些天方夜谭。

褚时健:一生在用酿酒功夫

但褚时健最终还是做到了,这个过程他用了十年的时间。一个74岁的老人,把创业收获考虑在十年之后,这种定力和精神就让人佩服之至。

王石和褚时健见面后,曾说,“一个70多岁的老人,站在他面前谈论80多岁以后的场面,让他很受震撼,这才是真正的企业家精神!”

所以,褚橙虽然还是橙子,但它已经不是一般的橙子,它恰到好处的甜感、风味、果香,是褚时健用极致匠心推动的结果。

回归初心,再圆酿酒梦

在褚橙获得成功之后,褚时健除了带动当地橙业发展,在老伴马静芬的成全下,又干了一件事,创办褚酒庄园,再圆梦酿酒。

这一次,褚时健的酿酒之路引来了茅台教父季克良、中国酿酒专家组的老专家们的鼎力支持,最终邀请到中国首席品酒师、酱香工匠传承人彭茵大师亲自勾调打造。

褚酒,是褚时健的收官之作,也是褚时健的集大成之作。对于褚酒的未来,褚时健也是信心满满,他说:“酒好了就好卖,要讲质量。”

如今,褚酒在创业者、企业家群体等高端圈层开始流传,获得相当高的评价。

褚时健:一生在用酿酒功夫

从酿酒到酿酒,褚时健可谓走了一条不平凡之路。在这个过程中,褚时健的精神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的话,那就是酿酒精神。

酿酒精神,代表着一种极致匠心精神、苦修精神、科学钻研精神。一滴酒的形成,需要经过千锤百炼,还要与环境紧密结合,以及与人的勾调技艺相关。

因此,一个酿酒人,如果没有真功夫,是酿不出来好酒的。

从褚时健一身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其一生所成之事,离不开他少年练就的酿酒功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红塔山   玉溪   褐煤   苞谷   功夫   匠心   糖厂   卷烟厂   利税   甘蔗   滚筒   块钱   燃料   精神   商业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