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过后,是时候发展一波实体经济了

2018,不好过,风停了。

共享单车、无人货架,风口凉了,徒手造梦的日子结束了,创业进入了深水区,那些华丽热闹的故事已经讲不下去了。

反过来,我们发现了另外一组数据:今年双11,小米生态链新零售全渠道获得了72项第一,包括净水器、空气净化器、扫地机器人等。当我们深入去了解这些做实体产品的负责人后,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

不谈大风口,只是把产品做到极致而已。


风口过后,是时候发展一波实体经济了


- 01 -

让工程师忽略成本

「天真」地做产品

小米移动电源在产品定义阶段,就确定了69元的市场价格,采用了国际最好的电芯。从定义阶段,这款产品就注定不赚钱。

定义好了,然后呢?

其实当时负责人并没有把这个定价告诉工程师,如果让他们干活儿的时候,还要想着成本的压力,很多好方案根本就不会被提出来。所以在做这个69元的移动电源时,毫无保留,一定要求零部件全都用最好的。

「有的时候,做事情要有一点儿理想主义,要天真一些,不能算计得太细。」

当时小米移动电源的负责人张峰回忆道,如果太计较一时得失,移动电源这个项目就成不了。

在细节上,小米移动电源也是抠到极致。紫米有一个工程师,眼光非常的毒辣,能一眼看出别人看不到的瑕疵。

移动电源的金属外壳在打样时,生产厂打了几百个样品,摆在会议室。这位工程师就坐在那里,把每一个样品都拿起来端详,边看边做记录,密密麻麻记下很多问题之后,再对问题进行分类,最后交给生产厂,让他们调整工艺,重新打样。如此反复提出问题,反复修改。

张峰曾跑去求这位工程师:「你再这样查下来,我的产品就做不出来了,高抬贵手吧。」这位仁兄平静地说:「要是让我把关,肯定不行,通不过的」。在这件事上,张峰也不得不看工程师的脸色。

那家生产厂也很倒霉,小米第一代移动电源的金属外壳至少打了2万个样品,每个样品需要10~15元的成本!

还好,这个厂家曾被苹果公司「虐」过,为一款产品外壳打了5万个样品,都没挑出一个满意的。所以,2万个样品他们还能忍受。

这位工程师与雷军属于一类人,这类人在小米和生态链企业中还有很多,他们天生对产品外形非常敏感,眼光犀利,有精神洁癖,容不下一点儿瑕疵,不以普通消费者的视角去看产品。

他们有时候甚至会是流程上最拖后腿的人,但如果没有这类人,产品就无法上升一个层次,就会变得平庸。

比如,你注意过移动电源的呼吸灯吗?它在充电时会慢慢闪烁,就是这个闪烁的节奏,都调了很长时间:频率太快,用户会感到局促;太慢,会感觉不到它在工作。反复调试后发现,闪烁的节奏跟心脏跳动的节奏相似时,看上去最舒服。

- 02 -

不自嗨,不炫技

顶尖的不如合适的

在手机行业,大家流行飙配置,动不动就用评测软件跑个分。

但做智能家居,不能盲目追求高配置。

米家电饭煲采用的WiFi模块芯片只有5只管脚,而纯米以前做菜煲用的是100多只管脚的芯片。管脚越多,意味着芯片越高端,数据传输能力越强。

但事实上,电饭煲传输的数据很少,几KB的带宽就够了。现在市面上随便一个WiFi模块芯片都是百兆水平,100多只管脚的芯片比5只管脚的芯片要贵不止一倍,但它的功能是多余的,用户根本用不到。

要用最适合的,而不是最顶尖的。不能为了炫技,让用户去承担多余的成本。

  1. 设计是从用户出发,而不是工程师。好用、实用、稳定,比拥有一堆用户搞不懂的新功能更有价值;
  2. 不能让80%用户为20%的需求买单;
  3. 越成熟的技术及工业化的零部件,越能保证量产的稳定性。


- 03 -

不盲从行业共识

把硬件做成艺术品

小米插线板是220V电压,而日本的标准电压是110V,日本人在国内根本用不到这个产品。但当把这个插线板送去参加设计大赛评选的时候,却引起了评委们的极大兴趣。

因为它有3个消费细节,消费者根本不会买单,G-Mark的评委却注意到了。

第一个小细节是插线板上的三合一开关。

在过去20多年里,整个行业都在沿用一种又大、又笨、又丑的开关。大家看看自己家里的插线板,是不是有一个半透明的大大的按钮?这个设计在过去20多年来从未改变过,似乎已经成为行业共识:「我们一直就这么干哪。」

这是一个行业的标准定制件,哪家拿来都能用,因为用得很好哇,于是大家就在舒适区里混了20多年。

为了让插线板尽量薄一点儿、小一点儿,看起来更轻巧一点儿,必须要把这个沿用了20多年的开关「干掉」。而要把三合一开关做到如此精巧,对于硬件研发者来说是一件非常非常痛苦的事情。

它意味着重新设计、重新开模具、重新进行复杂的验证工作。这不仅仅是研发人员和设计师改方案就能解决的事,更需要整个产业链条上各个环节共同努力完成。

第二个细节是,插线板表面为何有微微隆起?这要从雷军说起。

插线板是小米生态链最早的项目之一,把插线板做成艺术品,可以说是他多年来心中的一个情结。

这个项目自始至终雷军都在亲自过问,当青米经过反复修改,把一个自认为非常理想的设计交给他后,他坚持让设计人员再减掉2毫米。要知道,当时的样品已经比其他同类产品小了1/3以上,2毫米的差距其实用户感觉并不会很明显。

雷军的坚持,导致产品团队在设计上极尽一切可能地做小,甚至采用了「偷厚度」的小手段——这在手机设计领域比较常见。所以,小米插线板有微微隆起,比棱角边缘「偷」了不到1毫米的厚度。

普通用户只会感到这个插线板太小巧了,而评委注意到了它的用心。

第三个细节是,尾部露出电线的那个圆形小孔,与众不同。

一般插线板,孔都是火山形,但雷军说这样不美观,不惜增加了组装的麻烦,和两三毛钱的成本,将它做成了一个好看的小圆孔。

正是这种极致细节上的硬功夫,让插线板从一个扔在桌底、踹在脚下的工具,变成了能摆上桌面的「艺术品」。

- 04 -

小小耳机有大野心

用上10万元级音箱材质

1MORE的活塞耳机做了冒险的尝试,除了使用全金属精密切削音腔,是全球范围内首次把铍振膜用在小耳机上。

在此之前,这种「贵」金属只在一二十万的高档音箱里存在。

铍这种金属很特殊,质量非常轻,价格高,是振动频率最快的金属之一,用它做出的音响器材,音质近乎完美。

但以前没有一家企业把铍用在耳机产品上,原因很简单:首先,太贵,对耳机来说成本令人难以接受;其次,你要有技术能力做好铍化合物,铍是一种极为活跃的金属,工艺上不好掌控;最后,你要有足够的订单,生产商才会愿意跟你绑在一起往前冲,为了你的产品上新设备,改造生产线。

1MORE通过联创模式,与厂商一起研发出来用在耳机上的铍振膜,成为全球第一个将铍振膜用在小耳机上的「吃蟹人」。

然而与1MORE联合开发动铁耳机单元的供应商,一开始对1MORE提出这么高的质量标准要求表示不解:「当初1MORE团队成员找到我们,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高要求——他们准备用在99元的圈铁耳机上的动铁单元,不仅声音失真要远低于同行标准,还必须把频率响应的公差限制在极低范围之内。我们指出这要求太高,别说国内的企业,即使世界上最尖端的楼氏,公差要求也比这宽。」

但是1MORE就是执着地认定了这个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的标准,并且指派质量专家驻厂,与供应商一起解决产品品质的稳定性问题。

- 05 -

可食用级塑料戴上手腕

涉及安全问题不能妥协

小米手环1在研发时,团队在手环材质上花费过一番心思。

戴过手表的人都知道,表带的材质与佩戴舒适度密切相关。从当时的市场上来看,可选择的中档材料是TPU(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PE(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甚至有的厂商就采用普通硅胶。

而小米手环1的电池可以连续使用14天,也就意味着用户有可能连续十几天都不用摘掉手环。以生态链产品的销量来看,手环的销量预计是千万以上的数量级。

试想一下,如果有百万分之一的用户发生皮肤过敏,就是非常严重的医疗事故了。经过反复斟酌与考量,材质最终锁定为TPSiV(热塑性硫化胶)。

这是一种可以用在喂婴儿喝奶粉的勺子上的材料,其安全性可想而知。

当时,全行业内没有企业会把这种材料大规模使用在可穿戴产品上,华米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小米手环推出后,有一些企业也开始跟进使用这类材料。

TPSiV是顶级亲肤材料,它的成本是别的材料的3~5倍。有人会问,你们选择这么高标准的材料,不是让99%皮肤不会过敏的用户,为1%有可能过敏的用户买单吗?

如果是噱头,或是无关痛痒的功能,绝不会增加在产品中。但对于产品的材质,要求非常严格,特别是关系到人身安全的问题,即使是只有万分之一的事故可能,也不会放松警惕。

- 06 -

甘冒风险做技术创新

带头解决产业级痛点

小米和云米决定一起开发净水器产品时,发现市场上几乎所有净水器都存在漏水问题。当时百度「净水器漏水」,会出现1000万条搜索结果,说明这真是用户「心中的痛」。

在小米生态链的投资逻辑里,痛点分三层:

第一层是产品级的痛点,指的是用户使用产品时碰到的问题,或是没有达到理想状态的情况。

比如天猫、京东上同类产品的用户评价,尤其是差评。

第二层是产业级的痛点,也就是产业普遍存在的、没有解决的重要问题。

这一方面是由于技术发展水平不够,另一方面是由于大部分企业仍待在自己的舒适区里,对这些存在多年的痛点视而不见,而消费者有时候也容易把这种痛点当成理所当然,能忍就忍了。

第三层是社会级的痛点,比如空气质量问题。

显然,「净水器漏水」是一个典型的产业级痛点。想进入这个产业,必须攻破这个痛点。

但技术创新是有风险的,没有明确的路径,就像在一个黑暗的环境里面摸索,不知道结果会怎么样,但必须要把大量资金投进去。这就是为什么痛点一直存在,但行业里的很多企业都对其「视而不见」。

要赌,就赌一把大的。云米组成了一个跨行业的团队,设计了三套方案,同时推进,平行试错! 为了把一款产品做到极致,大家都没有退路,必须把它搞定,只是需要考虑选择什么样的路径、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去搞定而已。

无疑,这样做意味着更大的资源投入,但可以在与时间的赛跑中获得先机。

如此,净水器在设计过程中,生成了400多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就有100多项,零部件的创新率达到90%以上,其他企业根本无法模仿。

如今,这一行业痛点已经被小米和云米解决,产品出来后一战成名,有了口碑。取得成功之后,陈小平才突然在一瞬间感到后怕:「如果当时我们没有搞定,这个公司就挂了」。

选择解决产业问题,实际上也是小米价值观的一种体现:我们是否要挑战这些难点?不要总是微调,甚至不改,不要只去追求更便宜的。我们要推进产业向前,实现自己的价值。

只有不断开拓、精益求精才是真正的王道,一款产品只有经得起专业的推敲才能走得更远。

- 07 -

「最豪华配置」反而能省钱

价格厚道东西更厚道

小米空气净化器2上市的时候,一度有人质疑699元的价格不能覆盖全部成本,认为这是赔本赚吆喝。

如果你了解其配置,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这种疑问了。

空气净化器的核心零部件是滤芯、风机和传感器,这几样零部件的成本最高。小米空气净化器选用了与美国前三大空气净化器品牌相同的滤芯供应商,生产的一体式360°桶形滤芯,可以三层净化。其中,第二层为日本东丽生产的高效过滤器。

另外,电机定制的是全球最大直流无刷电机品牌Nidec(日本电产株式会社)的产品,功耗可以降低58%;同时采用了日本神荣公司的传感器来进行空气质量检测,而采用瑞士盛思锐传感器来检测温湿度。

除了核心零部件外,小米空气净化器2的配件也出身名门,比如三星或LG的塑胶件,豪利时的电源线等,甚至螺丝等一些小零部件,也是采购自苹果的供应商。

如此豪华的配置,699元的定价不赔钱吗?

这里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很多企业都认为一流供应商的价格一定很贵,其实不然。这就是小米生态链的优势:

  1. 用大量、稳定的订单帮助超一流厂商提高效率——供应商最怕的不是没有订单,二是数量不稳定的订单;
  2. 用长期的、全方位的合作来降低供应商对一款产品的毛利率的要求,而使其全年利润总额最大化。

- 08 -

以IT业要求做一只牙刷

敲开傲娇供应商的门

贝医生牙刷的负责人、小贝科技CEO章骏,是2008年奥运会祥云火炬的主创设计者。作为门外汉进入牙刷行业时,他发现,通常厂家把牙刷仅仅当作一个快消品,而不是一个专业的口腔护理产品,更多的是营销和造型驱动,而不是寻求最优化的设计。

他们还发现,大部分人都不会刷牙。

正确的刷牙方式叫巴氏刷牙法,最关键的是刷牙龈沟,即牙齿和牙龈交界的地方。这里牙菌斑最多,24~48小时内就会变成牙石,牙石聚集多了,牙齿和牙龈之间就会慢慢松开,出现牙龈炎、牙周炎等各种问题。一些很早掉牙齿的长辈,往往是用错误的方式刷了几十年牙。

贝医生就决定做适配巴氏刷牙法的牙刷。而且从最开始,他们就没打算和市场上的牙刷竞争,而是对标手机IT行业,甚至更严格。

正是因为小贝力图在每一个方面都做到业界最优,这也才促成国产牙刷首次采用日本东丽磨尖丝。

「东丽从未给国内品牌供过货,这也导致国内很多厂家很长时间不知道东丽的存在,知道了也联系不上。」章骏说,东丽仅在上海有一个办事处,小贝科技辗转找上门时,对方的态度是根本不信。

更让东丽觉得「离谱」的是,这个还没有产品的新公司,开口就说自己的产出规模会上亿支!要知道,东丽的磨尖丝贵还在其次,关键是生产完全按需接单,一次供货要提前四个月排期。

最终使东丽信服的,是小米生态链的模式。

章骏邀请东丽来到小米总部,参观小米之家,听小米生态链的产品经理和供应链部门详解生态链打法:依托小米海量用户,节省渠道成本,打造超高性价比的爆品。东丽认可了小贝科技的未来图景,欣然与之合作。

- 09 -

没条件做好产品

就自己创造条件

小点儿,再小一点儿,这也是小米的追求。所以,米家的家电类产品都会采用3C标准去设计,做到更小、更美、更实用。

小,也是一种极简风格。

小米手环一代的设计出现在2014年,当时可穿戴设计刚刚起步,一个电池问题难住了华米:为了让手环更小更漂亮,需要一种体积更小但续航能力更强的电池。黄汪在市场上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尺寸适合的电池。

怎么办?

只能找供应商一起重新设计开发一款小电池。但是当时,智能硬件的生产才刚刚开始,很多供应商都处于观望状态,谁也不愿意先期投资研发、改造生产线,毕竟风险太大。

多数供应商处于观望状态,谁也不愿意真正投入资源去冒险。华米在业内又苦苦寻找了一圈,还是没有一款电池的尺寸可以满足需求,因为利润和订货量都没有吸引力,也没有厂商愿意研发这种更小尺寸的电池。

华米借助小米背书的力量与几家大型电池厂商谈判,这些厂商不是报价高得惊人,就是条件苛刻到无法合作。后来华米找到了一支中型团队,与其合作开发,一起研发出了满足要求的电池。通过合作,小米手环做到了又小、又轻便、又便宜,于是手环一面市,就受到极大的欢迎,一直供不应求。

小点儿,再小一点儿,死磕这款小电池,这样做不仅让手环更完美,也无形中帮助供应商完成了升级的过程。

它们以前没有能力生产这样的小电池,当华米与它们共同开发、改造生产线之后,它们不仅获得了可观的订单,还可以为更多的智能硬件企业提供「小电池」。

同样因为「小」的要求,小米手环的震动功能实现起来非常困难。手环上的振子要比手机上的振子小一号,不能使用手机上的通用零部件。没办法,我们也是与供应商一起合作设计,对生产线进行改造,慢慢把这个「小振子」的良品率提升起来。

回过头来看,在华米刚刚起步的阶段,国内的智能穿戴市场也刚刚起航,很多东西需要我们做到「第一次去创造」。

- 10 -

产品要做到极致

可做可不做的一定不做

扫地机器人是一个被「做烂了」的领域。

扫地机器人在市场上已经存在好几年,但普及率并不是很高,就是因为用户体验非常不好。许多家庭抱着极大的希望买回一个扫地机器人,用了两三次之后,就让它躺在墙角,再也不愿意用了。正如我们前面讲到的,这个产品有两个门槛:一是用户体验不好,二是价格过高。

在米家扫地机器人的产品定义上,大家思路非常一致:可做可不做的东西,一定不做。一种产品要做到极致,一定要做少,不能做多。

举个例子,几乎所有的国产扫地机器人都有一个拖地的功能,就是在机器的后面加一块拖布。那其实只是一个噱头。我们都知道,拖地是需要在地上用力蹭,才能达到清洁效果。现在的机器人都是在后面加一块步,机器人的重心都在前面(因为电池都在前面),这块布在后面重力较小,就是在地面上轻轻滑过,把地面打湿,根本起不到拖地的作用。

没用过扫地机器人的用户,都觉得买一个机器人可以扫地又可以擦地,一机两用,多值啊!但买回去后发现,根本不好用,而且还多了一个麻烦:就是得经常清洗抹布。

这种功能,完全是按照消费者的心理感受去设计的,设计的初衷不是产品本身,而是消费者更容易被什么诱导消费。扫地机器人这个品类里,存在很多噱头,比如装个UV灯说能杀菌,装个摄像头说可以摄像,甚至生成负氧离子,净化空气……

但对于米家扫地机器人,凡是与把地扫好的功能有关的就做,与扫地无关的一律不做。

听起来很简单吗?实际上,很多扫地机器人连最基本的要求都做不到,就是因为影响因素太多,设计起来非常复杂。

而对于清扫效率,一是不能反复清扫,一次就扫到最干净;二是不卡顿,切换动作行云流水。总之,尽可能让用户用起来省心,而不是给用户添麻烦。

最理想的状态是:完全感知不到机器人的存在,你出门了,它出来工作;你下班了,看到一个干干净净的家。

- 11 -

不做「脑白金」公司

不乱用噱头迷惑用户

有些事情,虽然做了,但也不会过度宣传,避免自己成为「脑白金」式公司。

Yeelight团队用了一年多时间,拜访了业界顶尖的光健康专家,请来一些顾问,在光健康领域内进行深入研究。所以,这款极受欢迎的LED灯,融入了一些有益健康的设计理念。

但他们并不会刻意宣传一些光健康方面的设计理念,免得让用户觉得又是噱头。只要他能实实在在感受到使用时灯光的舒适度,就可以了,我们没必要说一堆用户听不懂的名词。

关于Yeelight台灯,还有个不为人知的小故事:

Yeelight的LED灯,起初设计成灯杆与灯座分离的结构,这种可插拔的设计使得产品的包装更精巧,运输和存放都更经济。但内测的时候发现,力气小一点儿的女生插拔起来非常吃力,需要找别人帮忙。

100个内测人员里,有四五个人反映了这个问题。对这款产品的销量,本身的预估是很乐观的,但按照这个比率,如果卖出一百万台,就会有四五万人出现插拔吃力的问题,这无疑会是一个大麻烦。

在得到内测人员的这个反馈后,团队紧急做了切换,宁肯包装大一些,运输成本高一些,也要改变这个设计方案。

- 12 -

用户看不到的地方

更需默默用功

华米生产的体重秤,表面是均匀的白色外观,当人站上去的时候,屏幕才会激活,人们才会看到显示出来的数字。

这里其实隐藏了一个大家很难注意到的细节:表面显示的位置上,有个淡淡的小点,是一个埋下的光线感应器。室内光线强,LED显示就更亮,光线暗显示就暗一些。

手机里通常都有这种感应器,华米把它做到了细致的设计,放到体重秤里,让用户在无论什么光线下,都能看到最舒适的LED显示效果。而为了不让感应器太抢眼,又在表面加了一个涂层,用户很难发现这个「小机关」。

即使是在用户看不见的这些地方,都需要花巨大的工夫去思考和调试。

制造业的从业者就是这样,不盲目去追风口,而是踏踏实实把产品做好,因为这里面,没有虚假繁荣和泡沫成堆。

我们知道会面临研发、供应链、生产、开模、加工、制造、品质等一系列问题,但那又怎样,一个个来解决就好,至少我们心中有个信念:

当我们奔跑的时候,世界属于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6

标签:三星   东丽   线板   风口   净水器   小米   牙刷   机器人   实体   耳机   电池   生态   成本   供应商   用户   经济   行业   财经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