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平均每年15次暴雨洪灾!郑州这座城市太让人揪心

郑州特大暴雨引发的自然灾害,令全国人民揪心。网上不一而足的视频,无不体现出残酷和危险。陆地成海,地铁被淹,公共交通停运,人民生活与健康安全受到伤害,真是让人焦虑。最新官方消息称,已有12人遇难。

近些年平均每年15次暴雨洪灾!郑州这座城市太让人揪心

那么,这场雨究竟有多大?7月20日下午16-17时,河南郑州降雨201.9毫米!这是什么概念?要知道,24小时降雨量超过200毫米便已经达到特大暴雨级别,而这是郑州一个小时的降雨量。有统计,从全球角度而言,这是历史上陆地国家级气象站1小时最大的雨量!最恐怖的是,这场雨还远没有结束。


近些年平均每年15次暴雨洪灾!郑州这座城市太让人揪心


郑州市已提升防汛应急响应至最高的I级,子弟兵也都出动了。郑州市政府发布紧急提醒称,此次郑州遭遇的是百年不遇的强降水,形势严峻。郑州气象局甚至说“千年一遇”。这的确是天灾!


近些年平均每年15次暴雨洪灾!郑州这座城市太让人揪心

平均每年15次严重暴雨洪涝灾害!


在郑州7月20日特大暴雨发生之前,整个华北以及郑州其实都已经开始了阵雨和暴雨,气象部门也进行了预警。


其中,从7月17日开始,河南就出现明显的降水过程,全省大部出现暴雨大暴雨,强降水主要集中在西部、北部和中部地区,郑州、焦作、新乡、洛阳、南阳、平顶山、济源、安阳、鹤壁、许昌地区出现特大暴雨。19日17时-20日17时,河南省大部出现暴雨大暴雨,郑州、许昌、新乡等地区出现特大暴雨。全省平均降雨量73.1毫米,郑州、许昌、新乡平均降水量分别为:286.5毫米、141.5毫米、129.6毫米。有2587个雨量站降水量超过50毫米,大于100毫米的有1198个,大于250毫米的有311个。最大降水量出现在郑州市尖岗584.0毫米。


作为国家级中心城市,郑州对此是否做到了足够的提前预警和应对方案?从网上传来的各种信息以及视频来看,非常值得反思。要知道,郑州历来就是个容易发生洪涝的城市。


郑州市西依中岳嵩山,北临黄河,东、南接黄淮海大平原,处于之间的过渡地带,地形从西南向东北方向呈阶梯状降低,逐步由山区、丘陵过渡到平原。市区位于贾鲁河流域上游,海拔在 80 ~ 120 m 之间,属于典型的平原型城市。其水系属于黄河和淮河两大水系。城区内排污河道基本都属于贾鲁河水系。气候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少雨水,多大风,夏季多阵性降雨、温度较高,秋季晴朗干旱,冬季寒冷干燥、降水少。年平均气温 14. 5 ℃,其中 7 月最热,平均气温达27. 3℃,1 月 最 冷,平 均 气 温 为 - 0. 2℃。这样一座城市,就是容易多雨。


据相关资料显示,1956—2000 年郑州市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625. 9 mm,降雨量年际变化不均,其中极值比为 2. 813。6—9 月的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 60% 。汛期的大量降雨致使城市内积水现象严重,内涝灾害频发,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安全。


据统计发现,自 2006 年开始郑州市平均每年遭遇严重暴雨洪涝灾害( 降雨量大于 100 mm) 次数为 15 次,平均每年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


今年华北雨水就偏多,而连续多天郑州就一直处于雨季之中。历史早就告诉郑州经受不住雨水的连番侵袭,更何况是大雨和暴雨。所以,未雨绸缪,提前应对,非常考验一个城市的综合管理能力和应急管理能力。但此次郑州在自然灾害面前的处境非常让人焦心。


近些年平均每年15次暴雨洪灾!郑州这座城市太让人揪心


天灾之外,再看城市化建设问题


为什么郑州平均每年就有高达15次的严重暴雨洪涝灾害呢?天灾之外,更有城市化自身问题。


公开发表的一篇题为《郑州市区暴雨洪涝风险区划研究》的论文明确指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郑州市城市化程度有了显著提高,但城市化建设的提高却对郑州市水文特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来流域的汇流条件,在土地利用和河道形状上表现尤为明显。原有的植被覆盖地变成了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物以及硬化路面,原先的自然冲积河道变为按建设需求来规划河道,河道断面的统一化处理,使得河槽蓄水量大大减少,汇流速度加快,调蓄能力变弱。


其次,随着人口大量集中,工业、交通工具数量剧增,以及不透水面积的急剧增加,郑州市区的径流系数已达到 0. 6 以上,根据郑州市区河道出口控制水文站中牟水文站历年降雨径流资料表明,近几年来,监测到的流量数据洪峰流量增大,洪峰时间提前,洪水过程线陡涨陡落。


不仅如此,城市化建设也使郑州市区原有的雨水管网不堪重负,由于不透水率高,地表汇流时间变短,暴雨之后短时间内大量的雨水需要排入管网进入河道,而现状管网不能满足需求,造成大量积水。从而引起洪涝灾害的发生。

近些年平均每年15次暴雨洪灾!郑州这座城市太让人揪心

“针对暴雨日数、雨强、地形特点、土地利用、人口密度等对郑州市洪涝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区划出不同区域受洪涝灾害风险程度,绘制郑州市区暴雨洪涝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图。发现郑州市区平均暴雨洪涝灾害综合风险级别比较高,接近一半面积为次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论文《郑州市区暴雨洪涝风险区划研究》如此写道。


另一篇题为《郑州市城区暴雨洪涝预警方法研究》的专业论文在持有相似观点的同时,认为郑州必须建构完整的预警机制和应对能力体系。该文作者认为,郑州极端天气频发,短时间、偶发性、突发性的局部地区暴雨灾害发生的几率较高,高强度局部强降雨的几率也较大,由此造成的内涝灾害危害性极大,因此加强防洪建设的同时必须注重城市洪水的模拟和预报,提前做好相关预报工作,增强防洪能力。但郑州“城市水文在干旱、洪涝等方面的监测预警预报是一个薄弱环节”。


作者通过研究分析认为,当设计降雨重现期超过五年一遇时,基本上郑州市区整个城区将会启动一级预警,郑州市区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内涝灾害。


五年不遇就会内涝,更何况百年不遇甚至千年不遇的7月20日郑州发生的特大暴雨的自然灾害呢?真的是细思极恐!


针对郑州市暴雨洪涝灾害方面的一系列问题,作者认为应当采用暴雨洪水模型,并建构非单指标法确定预警等级的预警体系,即以降雨量、淹没水深、灾害程度和内涝综合管理效率四个评价指标来综合确定郑州市洪涝预警等级。


仅仅靠“看老天的脸色”来做预警,一定被动。


近些年平均每年15次暴雨洪灾!郑州这座城市太让人揪心

不仅仅是郑州,“城市内涝”何时绝?


其实,城市看海现象一直不绝。接连出现的城市内涝现象日益频繁,并且暴雨滞水时间长、深度大、波及范围广,给城市交通和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安全隐患。


令人记忆犹新的是,2010 年 5 月 6 日夜间至 7 日凌晨,广州市大范围暴雨导致一百余间房屋倒塌,二十多万亩农田被淹,受灾人口达三万余人,全市经济损失约六亿人民币。2012 年 7 月 21 日,北京遭遇特大暴雨袭击,导致至少 77 人死亡,近六万人被迫撤离,直接经济损失约上百亿人民币。2016 年 7 月武汉特大暴雨,导致各处路段被淹,多个地铁口因进水而封闭,中心城区交通近瘫痪,严重威胁着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样的事情不一而足。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0 年对 351个城市进行调查显示,仅仅2008~2010 年,全国 就有高达62%的城市发生过内涝灾害,其中内涝灾害次数超过 3 次以上的城市多达 137 个。


为什么会这样呢?很多专业人士都指出,城市的发展和大规模扩张使原来的自然流域被不透水面所替代,改变了城市原本的自然地貌,因而减少了雨水下渗,导致径流量增大,汇流速度明显加快,峰现时间提前,因此引起城市防洪能力下降。由于城市建筑物、人口、道路越来越密集,而城市排水管网规划与城市化进程不相适应,进一步导致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下降。


同时,《郑州市城区暴雨洪涝预警方法研究》专业论文作者认为,由于城市的工厂生产、交通运输及居民生活排放了大量的废气和热量,形成了城市“热岛效应”,从而使极端暴雨天气的频率和强度呈显著增加的趋势。暴雨事件的增加并叠加城市化的水文畸变效应,导致我国城市内涝频发,“城市看海”现象屡屡上演。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 号)、《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 号)等文件发布强调,要建设安全的生态城市、避免城市内涝危害,就要抓紧推动建设海绵城市,及时采取措施修缮和改进防涝设施设备,在建设和发展城市的同时要积极遵循自然法则和规律,保护生态环境。2015 年 10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义》;2015 年12 月 20~21 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时隔 37 年再次召开,会上提出要求加强城市地下和地上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海绵城市。


不知此次的郑州特大暴雨事情,是否能够加速检验并审视“海绵城市”的工作成效,并且举一反三,亡羊补牢尤未晚也。


重点参考资料:

1,《郑州市区暴雨洪涝风险区划研究》,作者:温跃修,胡彩虹,荐圣淇,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原发于《人民珠江》,2018年12月。

2,《郑州市城区暴雨洪涝预警方法研究》,作者:张颖,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2017年5月。

3,中新网、郑州日报等相关公开媒体报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郑州   暴雨   内涝   洪涝灾害   郑州市   洪涝   城市   降雨量   洪灾   河道   揪心   灾害   年平均   雨水   市区   平均   风险   能力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