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有“害”?过量喝咖啡会减少大脑容量并增加患痴呆症的风险

8月11日,中国疾控中心官方网站同步转载了一篇文章:《研究发现:过量喝咖啡会减少大脑容量并增加患痴呆症的风险》。文章指出,大量饮用咖啡与较小的总脑容量和增加患痴呆症的几率有关。

咖啡有“害”?过量喝咖啡会减少大脑容量并增加患痴呆症的风险

今年6月24日,南澳大利亚大学Kitty Pham等人在Nutritional Neuroscience 在线发表题为”High coffee consumption, brain volume and risk of dementia and strok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对 398,646 名英国生物银行参与者(37-73 岁)的习惯性咖啡消费进行了前瞻性分析,其中包括 17,702 名具有 MRI 信息的参与者。该研究使用协变量调整线性回归检查了与脑容量的关联,并使用逻辑回归检查了痴呆(4,333 例事件)和中风(6,181 例事件)的几率。


该研究发现习惯性咖啡消费与全脑(每杯完全调整 β -1.42, 95% CI -1.89, -0.94)、灰质(β -0.91, 95% CI -1.20, -0.62)、白质(β -0.51, 95% CI -0.83, -0.19) 和海马体积 (β -0.01, 95% CI -0.02, -0.003)之间存在负线性关联,但没有证据支持与白质高信号 (WMH) 体积 (β - 0.01, 95% CI -0.07, 0.05)相关。咖啡消费与痴呆之间的关联是非线性的(P 非线性 = 0.0001),有证据表明,与轻度咖啡饮用者相比,不喝咖啡和不含咖啡因的咖啡饮用者以及每天喝 6 杯以上咖啡的人的几率更高。完全协变量调整后,与每天 1-2 杯(完全调整后的 OR 1.53,95% CI 1.28,1.83)相比,> 6 杯/天的摄入量与痴呆的几率高 53% 相关,但证据较少 与中风相关(OR 1.17, 95% CI 1.00, 1.37, p = 0.055)。


难道咖啡真的对健康有“杀伤力”?上述文章说,咖啡是仅次于水的最受欢迎的非酒精饮料之一,全球每年消费量超过 90 亿公斤。咖啡含有咖啡因,它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由于高脂溶性和与腺苷的结构相似性,咖啡因很容易穿过血脑屏障与腺苷受体竞争结合。它刺激肾上腺分泌儿茶酚胺,这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介导对认知、情绪和运动功能的影响。因此,已知咖啡因具有广泛的生理影响,影响睡眠模式、情绪、运动活动、心率、身体核心温度和耗氧量。

咖啡有“害”?过量喝咖啡会减少大脑容量并增加患痴呆症的风险

咖啡与健康之间的关联问题一直备受热议。但依旧处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态势之下。咖啡因是一种甲基黄嘌呤类生物碱。迄今为止,咖啡因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氏病的潜在保护作用已经明确;部分研究数据还提出,咖啡因在减缓癌症发展速度方面存在治疗潜力;还有证据表明,经常饮用咖啡对慢性肝病也是有益的,可以减缓肝纤维化进展,甚至预防肝硬化和肝细胞癌,但咖啡因对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因素的影响仍存在争议。


曾有一项对女性的调查研究显示,随饮用含咖啡因咖啡量的增加,女性罹患抑郁症的风险降低。同时,动物实验也表明,咖啡因能增强一些抗抑郁药(度洛西汀、安非他酮)的治疗效果,提示咖啡因与抗抑郁药联合应用可以减少抗抑郁药的用量,从而降低药物带来的副作用。


那么,咖啡到底有没有“毒”?有论文指出,早期人们认为饮用咖啡对健康有益,随着人们对咖啡饮品摄入增加,也有少量因急性过量饮用咖啡或含咖啡因的功能饮料导致死亡的报道。咖啡中的化学成分较为复杂,不能用单一成分来说明饮用咖啡对健康的益处,也不能脱离摄入量来评价它的毒性。


国外曾有一项对挪威104080名妇女进行了6~8年的跟踪调查,研究发现适量饮用过滤的咖啡可以降低罹患恶性黑素瘤的风险。对日本和意大利人群的研究结果显示,适量饮用咖啡与罹患肝癌的风险呈负相关,对中老年华人(63257例)长达13年的跟踪调查也发现,每天饮用多于3杯的咖啡,可以使罹患肝癌的风险降低44%。


但也有研究发现,饮用咖啡或过量饮用咖啡会给身体带来不利影响,习惯性每天饮用3杯以上咖啡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及血压失控有关。还有研究结果显示,咖啡不会增加男性患胰腺癌的风险,但可能会增加女性患胰腺癌的风险。韩国卫生福利部曾对韩国成年人群开展的一项调表明,经常饮用咖啡会增加患牙周炎的风险,导致牙齿松动、移位甚至脱落,同时饮用咖啡还与肥胖相关代谢性疾病的发病呈正相关。


如此看来,咖啡是“亦正亦邪”之物,有好有坏,关键还是要看“量”。但这个也恰恰是最难把握的。


对于国人而言,咖啡是个“舶来品”,在1992年至2015年期间,陆续有台系、欧美系,与韩系咖啡店品牌进入大陆市场,咖啡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国人开始更多接触到现磨咖啡。2015年以后,中国互联网咖啡品牌兴起,出现以零点咖啡吧为代表的自助咖啡机模式,以及以连咖啡、瑞幸咖啡为代表的外卖模式。至此,我国咖啡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并逐渐形成了现在以星巴克、瑞幸两大巨头争霸的局面。


根据人民网人民数据今年4月份的一篇文章显示,我国的咖啡市场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人均咖啡消费量由2013年的3.2杯,增加为2019年的7.2杯。而在2019年的统计中,速溶咖啡占中国咖啡市场的份额超过了7成,现磨咖啡市场份额占比为18%。与此相比,全球范围内现磨咖啡的市场份额为87%,中国消费咖啡的体量仅占全球咖啡消费量的2.4%。另据美国农业部(USDA)发布的《全球咖啡行业发展趋势》,2019/2020年度中国咖啡销量达19.5万吨,人均每年要喝15杯咖啡。由此可见,中国咖啡市场的广阔空间具有十足的诱惑力。

咖啡有“害”?过量喝咖啡会减少大脑容量并增加患痴呆症的风险

正是如此,资本和品牌商家纷纷“押注”中国咖啡市场。腾讯、红杉争相投资 Tims咖啡,“押注”中国市场——8月17日,有媒体报道称,加拿大Tims咖啡同意通过与空白支票公司Silver Crest Acquisition Corp 合并,之后将在纳斯达克上市,Tim Hortons中国的估值或将达到18亿美元。该交易预计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完成。Tims咖啡的资本方中就有腾讯和红杉等影子。同时有消息称,越南中原咖啡全面布局国内咖啡产业,招商活动也已开启。


前瞻产业研究院曾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咖啡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显示,中国咖啡市场正在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数据统计,2013至2019年,我国人均咖啡消费量逐年上升,中国咖啡消费年均增速达15%,预计到2025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将达到2171亿元。也有别的研究分析认为,中国的咖啡市场规模会到万亿级别。


一场行业的狂欢是注定的。但这到底是不是一场盛宴,还不能过早的下结论。但至少可以预见的是:这个市场的竞争会异常的激烈,除了雀巢、星巴克之外,中国的本土品牌是否能脱颖而出,值得拭目以待。


不过,咖啡成瘾,还需适量。


本文撰写时重点参考/引用资料:

1,《咖啡与健康研究进展》,作者:林凡、何桀,《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年8月第16卷第4期。

2,《咖啡因与心血管系统患病风险关系的研究进展》,作者:李慧、蒙淑红,《中国心血管杂志》2017年6月第22卷第3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白质   腺苷   风险   咖啡   消费量   痴呆症   咖啡因   痴呆   线性   几率   中国   习惯性   证据   大脑   容量   品牌   健康   财经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