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角度去思考挖矿的迷思:耗电必然加剧碳排?

环保角度去思考挖矿的迷思:耗电必然加剧碳排?

虽然加密货币挖矿惹起外界对其环境成本的疑虑。可是,耗电量本身与碳排放并没有必然关系。尽管比特币「工作量证明」挖矿原理需要消耗大量电力,若然这些电力是由可再生能源产生,一样可以减少挖矿带来的碳足迹。

所以要化解加密货币带来的环境问题,关键是从改变能源供应结构入手,让加密货币产业尽量使用可再生能源,甚至将矿场集中在以可再生能源为主要能源的地方。正如中国四川省及美国华盛顿州这两个比特币矿场集中地,不少是利用水力发电。

本地初创加密货币交易平台Kikitrade联合创办人吴德灏(Allen)向《香港01》表示,比特币挖矿所消耗的电力,部份其实并非使用化石燃料。

他以中国挖矿重地四川省作例子,「我对四川省的矿场有些认识。当地每年有六个月雨季,三坝下游一带在这段时间就利用水力发电,能源往往多到用不完,最终很多都浪费了。他们(当地矿场)就利用这些(原本被浪费掉的)水电来进行挖矿工作。」

环保角度去思考挖矿的迷思:耗电必然加剧碳排?

吴德灏指出四川省的矿场有些是利用原本被浪费掉的水电来进行挖矿工作,这反而是善用了能源。

Kikitrade刚在今年3月完成800万美元(约6,212万港元)的Pre-A轮融资,领投方包括著名区块链创投基金Dragonfly Capital、区块链游戏巨头Animoca Brands、独角兽创投基金心元资本;以太坊联合创始人Joseph Lubin也是其中一位投资者。

Kikitrade的交易平台自去年10月开始试行,大半年来用户人数增长迅速,预计2021年年度交易量将突破10亿美元

环保角度去思考挖矿的迷思:耗电必然加剧碳排?

Kikitrade刚在今年3月完成800万美元(约6,212万港元)的Pre-A轮融资。以太坊联合创始人Joseph Lubin也是其中一位投资者。

吴德灏补充,随着技术提升,矿机耗电量会逐步减少。「就像当年的Tesla一样,技术不断升级,就会愈来愈省电。」

剑桥大学替代金融中心的研究报告也发现,有一定比例的比特币挖矿工作运用水力、风力、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虽然,仍有逾六成耗电量来自非再生能源。

环保角度去思考挖矿的迷思:耗电必然加剧碳排?

耗电量本身与碳排放并没有必然关系。图为位于苏格兰格拉斯哥(Glasgow)附近的陆上风力发电场。(Getty Images)

加密货币容得下ESG使命?

谈及企业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少不免想起资本市场流行的「ESG」(Environment, Social, Governance,即环境、社会与管治)概念,「环境」恰恰是当中重要元素。

随着加密货币概念进入主流市场,多家传统金融机构和企业相继提出将加密货币持有量纳入资产列表。当环境污染成为舆论焦点,加密货币产业是否需要重视及履行ESG国际准则的讨论也开始浮现。

环保角度去思考挖矿的迷思:耗电必然加剧碳排?

香港地球之友在网志上提出,比特币等加密货币无可避免地消耗大量化石能源,一次比特币交易的碳足迹,相当于722,705次使用Visa信用卡交易的碳足迹。因此,该组织认为,在ESG框架之下,投资加密货币会为环境带来很大挑战。不过,吴德灏从业界的角度出发,尝试厘清外界对于加密货币「必然」污染环境的模糊认知:「不是所有加密货币的共识机制都是Proof of Work(工作量证明)。未来绝大多数加密货币都不需要利用矿机来挖矿……长远来看,五至十年内真的需要使用到mining operation(挖矿作业),应该就只剩下比特币。所以,我们不能说整个加密货币系统都不环保。」

「美国政府对加密货币可说是又爱又恨。它早前容许Coinbase上市,意味着这类企业完全合乎法规。传闻美国加密货币交易平台Kraken很快会上市,这正好反映加密货币产业正与传统金融市场接轨。昔日,两者只不过是平行市场。」加密货币投资者兼KOL Sky Lai向《香港01》表示。Sky拥有多年投资加密货币经验,他在YouTube经营投资频道「Invest Man」,并开设Telegram群组让币圈同好交流。

今年4月,加密货币龙头交易所Coinbase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加密货币产业首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被视为产业打入主流市场的里程碑。不过,《纽约时报》在Coinbase上市当日发表文章,告诫投资者须正视加密货币带来的环境祸害。

对此,Sky认为,各国政府对加密货币冲击传统金融体制的关注,远大于气候变化或环保因素。「印度、土耳其等国家先后对加密货币祭出禁令,这影响到加密货币价格,但这些国家不是主要持份者。若美国政府说『加密货币犯法』,那就有很大影响了。」

环保角度去思考挖矿的迷思:耗电必然加剧碳排?

图为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早前一间接受以比特币付款的餐厅。惟加密货币在土耳其当地前景堪虞。(Reuters)

不少加密货币支持者指出,相比起传统银行金融行业,加密货币和区块链行业更为节能,因为前者需要租用办公室,聘请大量雇员,还要架设服务器和数据中心,这同样需要消耗资源。

私募基金行业出身的吴德灏也同意这个观点,他认为加密货币系统的效率比传统银行高:「譬如SWIFT(支持跨国汇款及支付的国际银行同业网络),一次跨境汇款就需要几道程序实现清算等工作……但区块链科技是计算机直接对计算机,P2P(peer-to-peer,点对点)完成,毋须中介,耗能肯定少得多。」

环保角度去思考挖矿的迷思:耗电必然加剧碳排?

全球最大挖矿区;内蒙古禁止虚拟货币挖矿。

5月25日,内蒙古发展改革委发布公告显示,按照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51次会议关于打击比特币挖矿和交易行为的部署要求,严格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关于确保完成“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任务若干保障措施》,进一步清理虚拟货币“挖矿”行为,强化打击惩戒力度,构建长效监管机制,维护市场秩序、大数据行业环境及防范金融风险。

环保角度去思考挖矿的迷思:耗电必然加剧碳排?

吴德灏强调,比特币社群里有一个很强的信念,必须谨慎处理机制上的修正,以稳定比特币的内在价值:「无人说过现在比特币的制度和科技不可进步或修改。比特币组织也曾提出不同升级方案,但前提是获得大多数人同意。」

吴德灏解释:「比特币本身的设计跟以太坊等其他加密货币不同,它的目的是『storage of value』(价值储藏),就像黄金一样(编按:比特币的内在价值在于其机制的共识性、不可窜改、透明和去中心化)。」若将比特币系统升级,大多数参与者要取得共识,这往往是最难克服的难关。

自踏入2021年以来,加密货币市场继承去年的美股狂热,成为全球散户投资者追捧的投资品。然而,加密货币产业面对减碳及碳中和问题,在改良技术和能源转型上仍需急起直追。

毕竟,加密货币抑或更宏观的区块链经济,至今仍是建基于互联网科技的新时代产物。目前,以至将来,加密货币能否适应现代资本市场的变奏,依然值得长期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迷思   美国政府   以太   土耳其   矿场   耗电量   区块   香港   货币   消耗   投资者   角度   机制   能源   传统   环境   产业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