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 南非 英国 巴西:变种病毒从哪里来?

印度 南非 英国 巴西:变种病毒从哪里来?

面对来势汹汹的变种(variant)病毒,印度这一波疫情海啸为世界敲响了警钟。即便疫情回落、生活似乎渐渐恢复正常,但在疫苗接种尚不全面、病毒不停变异之时,香港巿民及政府都绝不能放松戒备。认识变种、了解变种肆虐之下的防疫成为重中之重。

病毒在传播过程中会自然发生变异。研究人员发现,一个新冠病毒每一个月大概会出现一至两处随机、微小的复制失误—这些失误即为突变(或称变异,mutation)。至今为止,新冠病毒已经出现了上万种突变,但绝大多数突变对病毒的影响都不大。只有当病毒累积到一定量才足以改变病毒的传播方式、效率和致病性的突变:如能加强病毒与人体细胞结合力的N501Y突变、能帮助病毒避开一些抗体攻击的E484K突变等。如此便产生与原来的毒株截然不同的传播效果,形成独特变种。

为本港进行新冠病毒基因排序的香港理工大学医疗科技及信息学系副教授萧杰恒博士指出,愈来愈多科学证据证实,病毒变异更易在免疫系统较弱人士或炎症病人身上产生。他指正常情况下,「病毒进入人体内、发病后的第八天,(身体的)免疫系统已可以开始搞定病毒」,但这不代表患者会在八天后痊愈,因为病毒引发的各个器官过敏反应仍可能持续。

印度 南非 英国 巴西:变种病毒从哪里来?

萧杰恒博士指出,病毒在免疫系统较弱人士身上较易产生突变。

他指出,在免疫系统较弱的人身上,病毒可存活180天之久,在体内长时间随机突变、对人体的适应能力也愈来愈强,「可能莫名其妙就出现一个N501Y突变,或者出现一个E484K突变。」如此一来,便产生适应性更强的新变种。

你需要知道的变种病毒

目前,世界衞生组织将三个传播力明显更高的变种列为关切变种(Variant of concern,VOC):包括南非变种B.1.351,去年9月首次在英国被发现的变种B.1.1.7,以及巴西变种P.1。萧杰恒介绍,南非变种拥有能够削弱抗体免疫力的E484K突变,研究表明该突变可以帮助病毒突破有感染史患者的抗体及疫苗的保护;此外,N501Y突变令变种传播力比一般病毒高出50%。后期追查样本发现,该变种最早在10月初出现,至今已传播至83个国家,当中在欧美传播尤为广泛。

不过,全球来看,传播最广的仍是去年9月首度发现的英国B.1.1.7变种—已有121个国家检测出该毒株,且成为美国、德国、瑞典等多国的主流毒株。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瓦兰斯(Patrick Vallance)指其传播效率比原有病毒高出70%。另外, 一项发表于《英国医学期刊》(BMJ)的研究发现,该变种的致死率提高了64%。N501Y突变以外,该变种还有P681H突变,可以使被感染细胞更高效地生成棘状蛋白。萧杰恒提醒,英国变种B.1.1.7最近也被发现出现E484K突变,因此也可能变得像南非变种一样能弱化抗体免疫能力。

印度 南非 英国 巴西:变种病毒从哪里来?

萧杰恒博士与理工大学团队忙于为香港新冠病例进行病毒基因排序。

作为南非变种的近亲,巴西变种P.1在去年11月的样本中检测出拥有N501Y和E484K两个相同突变,至今已传播至41个国家,其在欧美等国,尤其是亚洲国家之间传播范围相对较小。关于该变种对疫苗影响的科学证据仍然有限,但牛津大学科学家上月发布的一份研究(尚未经同行审查)显示,其突破免疫反应(包括疫苗及自然抗体)的能力比南非变种弱得多。此外,另有两个来自美国的变种值得注意。B1.526纽约变种及CAL.20加州变种均显示出较高的传播力,在当地成为主要毒株。

目前在印度肆虐的变种B.1.617估计具有更高传播力及逃避抗体能力,世卫至本周正式宣布把该变种列入全球关注变种名单。萧杰恒指出,印度变种所拥有的E484Q突变与E484K位置相同,计算机分析预估两者的功能亦相似。而另一突变L452R所处的位置恰恰是人体内抗体攻击病毒的位置,「如果在这里出现突变,情况就像E484Q一样,让中和抗体无法有效地与病毒结合,使病毒可以逃脱。」两种突变加在一起,对疫苗的保护性可能是双重打击。

有关印度变种的危险性仍有待更多科学证据揭晓,但明确的是,变种B.1.617并非印度井喷式第二波疫情的唯一因素。该变种虽然在印度西部的马哈拉施特邦(Maharashtra)迅速增长至确诊个案的六成,但在新德里,英国变种B.117才是传播最快的毒株,仅在3月下旬就几乎增长一倍。

印度 南非 英国 巴西:变种病毒从哪里来?

美国密歇根大学流行病学和全球公共衞生印裔教授穆克尔吉(Bhramar Mukherjee)博士及其「印度新冠疫情」(COV-IND-19)研究小组则指,第二波疫情是多方面因素综合导致的—「过去感染的免疫力减弱;为准备选举而举行的大规模集会;宗教集会和节日庆祝活动;以及学校、餐馆、商场重新开放等。此外,最初几波的抗疫措施取得成功后,人们放松了抗疫行为和公共衞生保护措施,譬如戴口罩的人少了,谨慎的、容易得病的人也开始冒着他们以前不冒的风险。」

注:本文与变种病毒传播范围相关数据,均来自爱丁堡大学(University of Edinburgh)联合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多家知名高校据GISAID整合的全球新冠病毒谱系数据库PANGO。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南非   印度   英国   变种   牛津大学   病毒   巴西   抗体   香港   美国   疫情   突变   疫苗   博士   发现   科学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